03.06 疫情下的复工减薪,你怎么看?

小圆心聊职场


我觉得很正常,大中企业都在发愁,何况微小企业呢,能一起跟老板挺过去 减薪我赞同。多换位想想就能想通了。


大笨蛋10160851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来个现世报!我在成都一家民营设计公司,公司底蕴深厚,九几年就成立了!原本公司收假时间是大年初七,因为疫情影响推至三月一号。在此之前、公司人力资源部告知我,受疫情影响将我的绩效打7折,算下来月发工资少了一千多!刚开始我没当回事、但是后面越想越想不通、因为大年初七后工作组早就开始居家办公了、交代的项目我也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的。我履行了一个劳动者应尽的义务、为什么该被扣钱?

疫情之下,足不出户。好不容易迎来复工、可上班第一天就开会说要裁员、一刀切式降薪!可能这次疫情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我没失业不应该有抱怨。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家公司这点儿风险责任都担不起,当初为何要给人画大饼。公司项目忙的时间拼命招人、项目一缓解就开始裁员!可能对于公司来讲节约了不少成本!但同时,公司的声誉会在这个行业慢慢发酵,声誉差了钱能买吗?

个人觉得吧!这次疫情也不能算坏事、虽然国家经济受到了冲击,但是纵览全球的国家、好像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中国,人民的凝聚力空前的高、这场战疫最终会赢的胜利!同时也检测出不少企业的实力,让你对你的东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果屏幕前的你觉得轨道跑偏了,要懂得及时止损。人的一生很短暂,哪些地方值得停留,需要自己清晰的认识、愿你未来可期,莫要碌碌无为,不求一世功名,但求一生无悔。燃烧吧!骄傲的少年!





幺丿


小企业抗不住,像我老婆的培训学校,本来一年就只有四个档期招生,现在寒假、春季都没希望了,但是房租、人员工资照旧,压力很大,现在改为网课,学生收费低,甚至免费,房租仍旧要交,所以叫苦不迭,所以管理人员适当降薪是必须的,当然老师的课时费不能少。


芒果摄影师


在此次疫情中,其实大部分企业遭遇的冲击是很致病的,无数小企业在此中破产,小企业抗击能力较差,两个月没有收益,资金链突然断裂,小老板可能一年就赚个百来万,根本无法坚挺到疫情过后,因为疫情过了还需要一个缓冲期才能回归正轨。

大企业的抗击能力比小企业要好点,大企业的经营错综复杂,受到的政府支持会多点,自我恢复性能也要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企业就没有亏损,只是他们的资金流还可以支撑住。

在没有盈利情况下,还需要响应政府号召给员工发放基本工资,疫情复工后,整个市场经济还在逐步复苏,恢复正轨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企业要做的就是不断融资,不断提升一线销售价值。

在此情况下,企业复工后对员工的适当减薪我觉得大部分员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很多员工在疫情中失去了工作,这也是一种与企业共渡难关得集体荣誉感。我相信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肯定以后会创造更大的收益。在这么大的疫情中都生存下来了,后面还会惧怕什么困难呢?



G玩转HR


复工伊始,创业公司出现降薪的情况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值此疫情危机,全国停工停产一段时间,经济承压下行,对不少行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公司经营停滞,收入骤降甚至为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难关。


1、为什么创业公司比较难?

因为创业公司大多是刚刚成立时间不久,团队大多不稳,但是更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产品尚未成型,还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确切的说是收入不稳定, 公司的现金流更是缺乏,现在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业务重新开展也有难度,因为所有企业都困难,企业花钱都变得谨慎,而企业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就是给对方服务,然后获取收入,当大家都变得谨慎花钱的时候,业务自然也难做。

创业共的品牌知名度低,产品一般,团队不稳,现金储备少,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承受的压力自然也大,这会是很多企业未来一个月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面对此关,企业的做法是什么?

这个时候无非是开源节流,开源是有点困难,能够激活原有的业务,保持原有的业务收入就已经是不错了,能够主动做的就是节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成本支出,而这就少不了要降薪,甚至是裁员。

2.1、新潮传媒开工首日就在召开的员工大会上裁员500人,高管降薪20%;



2.2、2月7日,K歌之王北京旗舰店宣布在2月9日与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的员工反对,公司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

2.3、作为财富管理行业领头羊的诺亚财富也在2月17日发布了一份倡议书:原则上不做主动裁员,每个月有5个工作日无薪休假,如果以30天计算相当于降薪17%,以22天计算相当于降薪23%。当然员工可以申请停薪留职。

当然也有非常直接的公司,那就是直接宣布公司停止营业,员工解散,办公室退租,不过当月的工资和社保等如实缴纳。



3、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在这个时候经营困难,现金流难以支撑的企业,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企业能够获得外部的融资,这个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比如西贝餐饮,是最早在网上喊出撑不过三个月的企业,随后就获得了浦发银行5.3亿元的授信额度,不就就有1.2亿元到账,西贝餐饮有了这笔资金度过这个关口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大多数企业都很难获得贷款的。

企业要生存下去,那么就免不了要降薪,甚至是裁员,这是必要的措施,但是员工在此时也是有巨大的生存压力,此时离职,工作不好找,但是不裁员,企业活不下去,降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也是员工和企业共渡难关的一个抉择。待到难关度过之后再恢复员工的工资。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在此时降薪的同时配合股权激励,那么对员工而言对于这次降薪自然是更加能够接受,另外也可以把愿意和公司一同长久发展的员工筛选出来,势必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斗志。更加能体现“同甘共苦”的精神,降低公司运营费用的同时也能够团结核心员工。



在这个时候也会有一种企业不主动裁员,但是给你找各种毛病,然后逼你走,这种做法是很low的,企业有困难,大大方方的和高管以及员工开诚布公的讲清楚,愿意和公司共赴难关的,现在降薪,但是给予股权激励,公司复兴时不会亏待此时愿意和公司共赴难关的员工。对于不愿意接受降薪的员工,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当月工资照发。


对于员工而言这个时候需要有和公司共渡难关的勇气,如果不愿意,离职就可以,双发谁都不要耽误谁,在这个时候,双方坦诚布公才是正道,藏着掖着,扭扭捏捏,最后难免会变成一场劳资纠纷。


睡眠专家老叶


诚邀,本人将从自己在房开的感受来回答这个减薪的问题,说下个人拙见:

首先,今年的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冲击,在疫情响应时间,很多企业都基本颗粒无收,然而又要面对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苦不堪言。

其次,疫情带来的结果是,小企业资金不雄厚的可能挺不过三个月,大企业资金雄厚的不断瘦身,我们知道的某桂园高层调动,向项目倾斜,也是不断瘦身的过程。

再者,对企业来说,减薪无疑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措施,很多企业现在是裁员,减薪相对来说,要好点。

最后,对员工来说,谁都不希望减薪,尤其是工薪阶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今年的疫情证实了一点,体制内的与体制外有千差万别,体制内的基本没什么影响,体制外就翻了天,所以以后得工作慎重考虑;第二,有副业与没副业的差别。

值得欣慰的是,疫情结束后,经济会有一波大涨,政府也会房开各方面的限制,引导企业发展。

最后,如何在这场疫情中保证自己的经济来源,也许疫情结束后,社会可能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聆落沙琼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业商家可以说损失比较大,根据国家的有关防控规定,各省、市、自治区目前已按县域来划分中、低、高风险区,在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企业复工还是冒一些风险的,毕竟员工多了,都聚集在一起,特别是在流水线上或食堂或会议室,稍有不慎,感染上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前段时间已经有新闻报道说,一些企业复工之后,确诊了新冠肺炎,于是又马上停工,在复工之后又停工,损失肯定是很大的。损失大,意味着收入就少。有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可能在疫情之下复工受到损失还不太要紧,工人的工资还可以一分不少地照发。可那样的企业毕竟是非常少的,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困难,不得不采取了减薪的办法,可在减薪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对员工的解释工作,不然容易引发矛盾。

当然,也希望企业的员工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企业一起共渡难关,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到,减薪只是暂时的,相信不久之后,企业就可以恢复过来,甚至会比以前发展的更好。








玉林新闻虫


如果减薪的话,只是暂时几个月,在中国的经济和物资物价已经决定这个减薪不现实。减薪的话也没有几个人去干了。因为工资不够开支。还有其他的行业也不会全国减薪的。这只是个别企业暂时性的办法。几个月能行,时间久了绝对不行。如果减薪的话,这个企业倒是很难再生存下去。



中国鱼艺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在疫情过后还是很突出的,2020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轰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快速蔓延开来,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控制下,很快得到了控制,即将迎来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个疫情还未完全清除的时刻,一些企业正在有序的恢复生产,一个突出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次疫情给企业或多或少的造成了损失,有的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边缘,所以有的企业做出了减薪的措施,想必这也是无奈之举,哪家企业不是愿意发展起来很好的做下去,相信没有一个往破产了做的,所以,换个角度想想,多给以一些理解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打工者也适当的做出一些牺牲,这样渡过难关以后,企业持续发展了,利润增加,正常运转了,有责任心的老板一定会把共渡难关时做出牺牲的个人给与补偿,不知道我的观点有没有人赞同?





六那


疫情下复工减薪现在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个人认为:企业如果真的困难,在不违背政策和法律前提下,可跟职工代表协商减薪,以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部分亏损,共渡难关,但且勿简单粗暴,要先议后减,有理有据,并符合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同时,参考当地人均生活成本,降薪适度,不要因此过分影响职工生活。在降成本和人性化管理间平衡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