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山乡飘玉带 天堑变通途——六安市2019年交通运输工作盘点与2020年展望

新年伊始,行走在皖西大地乡村沃野,放眼眺望,一条条乡村道路不断向前延伸,到处呈现民富人和的景象。特别是交通的发展、道路的畅通,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快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道路通畅,百业兴旺。交通运输,已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引擎。路,蕴含着希望;路,昭示着发展。近年来,六安市把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先行一步,率先突破,积极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绿色振兴、开启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2019年重点工作盘点

2019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围绕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攻坚克难、奋力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力构筑交通网,精心铺就幸福路,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目前共完成投资67.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3%。其中,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5.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3%;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64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7.5%;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约24.9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水运和场站建设完成投资约3.27亿元,超出年度计划45个百分点;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目前完成年度投资约1.87亿元。

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我市抢抓省政府大力实施国省干线建设的机遇,紧紧围绕融入合肥都市圈、打通省际间大通道、服务支柱产业、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提升市内骨干路网服务能力,2013-2019年,实施了(2013-2015、2016-2018)两个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项目48个,总里程1440.7公里,总投资358亿元。先后建成了六安至合肥、六安至舒城、六安至霍山、霍山至舒城、舒城至合肥、霍邱至马店、金寨至叶集等一级公路,基本实现了“市县一级路”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开工建设项目26个,建设里程605.6公里,总投资36.6亿元,其中已完成项目包括G237(原S351)G312至百洋铺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237(原S351)百洋铺至孔集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237(原S203)迎宾大道南延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从建设项目、建设里程和总投资方面均较“十二五”发生质的飞跃。2019年,我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续建及新建项目14个、完工项目1个。

农村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2019年全市“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完成投资约20.9亿元,建设里程3215.47公里;全市7个县区路长制办公室均已成立,乡村道路专管员已完成培训上岗到位;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资约2.24亿元,建设里程321.3公里,建设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1455公里,完成投资约1.37亿元,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0座,完成投资4448.2万元;提前并超额完成新增通客车任务,全市已实现所有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创造条件实现“应通尽通”;舒城县、金安区、金寨县、裕安区、叶集区已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体系。目前,全市130个乡镇已有109个通了二级路,占比为83.5%,1818个行政村中通5.5米硬化路的村有1417个,占比77.9%。与市纪委机关联合开展农村道路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中违规招投标、虚报增报、偷工减料、侵占挪用等突出问题。

全域公交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共开通公交线路258条,其中城乡公交线路193条。投入公交运营车辆2182辆,其中城乡公交1095辆。全市已有84个乡镇、1247个村通了公交车,占比分别为65%、69%。其中舒城县、金寨县、叶集区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全市共惠及群众约430.2万人,年客运量达1.12亿人次,增长30%,每年为广大群众节约出行成本约4.8亿元。公交示范城市创建通过验收,目前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7.5%,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1.12%,公交专用道比率10.44%,建成并投入使用172座公交站亭和145个电子站牌。我市城区、城乡公交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工作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六安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行业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规范危化品道路运输管理,优化整合危货运输企业,由原来的的24家减少为现在的19家,车辆从1869辆减少为1598辆。市运管处政务服务窗口荣获“六安市文明窗口”称号。强化出租汽车管理,共颁发7张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2400名驾驶员通过了网约车从业资格考试,近900辆车取得“车证”,双证合规率居全省前列。出租车行业六安爱心车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摸排交通运输领域涉黑涉恶线索,尤其是通过侦办实名举报以及公安部门移交组织非法营运案件,有力地净化了交通运输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切实解决开发区企业员工上下班不便的问题,城区新增7条公交线路,首次开通4条通勤定制公交,开通1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获得2019年全省“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先进单位。

智慧交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完成了交通运输信息指挥系统三级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并顺利通过;将水上遇险求救电话12395迁移至交通运输信息指挥调度中心;将出租车平台和监控、重点项目的施工场地监控接入到交通信息中心视频平台;2019年以来12328业务量共有26622件,即时答复满意率是96.7%,抽查回访满意率是97.1%,在全省排名第二。水运建设稳步推进,积极编制《六安市水运中长期发展规划》《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完成全市6家散货港口码头靠港船舶岸电系统改造,沿淮20个非法砂石堆场完成清理,80搜400总吨以上船舶安装了污水设备,霍山、舒城、金寨和横排头客运码头各建设1个油污水收集罐;强化船员船舶管理,海事服务大厅获得市委颁发“服务群众先进窗口”“六安市文明窗口”、市级“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交通综合执法合力初显,深化超限运输治理,杨小店治超站非现场执法稳步开展,城区7处非现场执法点建设有序实施;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常态开展国省干线公路巡查执法。长效开展非法营运治理;抓好客运站、火车站、学校、医院周边区域以及市区主要路段日常巡查监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拆除省界收费站暨ETC发行工作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1月1日零时,我市境内沪陕高速叶集、合武高速长岭关二个省界收费站全部拆除,高速公路主线通行顺畅。累计发行ETC套装卡28.15万,占省下达28万任务的109.54%,位居全省第五。

管党治党水平有了新提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学习教育全覆盖。局党组及班子成员带头发扬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学风作风,引导全局62个党组织和1400余名党员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增强主题教育的感染力、持久力。二是切身体验抓调研。局领导班子确定“优化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调研主题,于2019年10月中旬沉入基层开展“体验式”调研,深入沿线乡镇、村走访干部和居民,认真倾听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城乡公交站点设置、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梳理出6个方面19个问题,制定了24项解决措施,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三是立行立改求实效。坚持把“改”字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认真落实市委“8+2”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联合市纪委监委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领域专项整治;部署开展交通运输领域黄赌毒问题整治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配合做好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持续推进高等级公路建设。进一步集中精力着手解决制约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土地、生态红线、资金筹措等方面问题,打通高等级公路发展瓶颈。保障德上高速公路稳步实施;开工建设合六叶、合霍阜高速;开展宣商(大别山北高速)、沪蓉高速天堂寨支线(阳新高速)前期工作。谋划国省干线公路快速路建设,编制六安城区上高速公路道口道路、六安城区至下辖县城道路、六安城区过境道路按快速路规划,开展G312浏园路口至六安西段快速路方案研究。2020年国省干线公路续建项目1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2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6.3亿元,计划开工里程23.4公里,完工里程92公里。

着力破解制约因素,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实施“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等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进一步巩固农村公路建设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推进“交通+旅游”“交通+产业”路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品质放心工程。2020年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目标任务约为950公里,计划投资6.4亿元;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计划建设2419公里,计划投资2.9亿元;危桥改造工程计划实施77座,计划投资1亿元。

着力破解存在短板,持续推进全域公交网络建设。进一步科学合理优化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调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从业人员行业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提升管理,完善落实财政保障机制。指导督促霍山县在春节前完成、霍邱县尽快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确保全市在2020年底前实现乡镇通公交的目标。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持续巩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全市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督促指导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按照“牌子挂起来、队伍建起来、执法抓起来”的具体要求,切实解决交通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的问题。

着力破解要素制约,持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目前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真正完全建立,市交通运输局将认真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修改完善《六安市港口总体规划》,持续推进交通综合运输枢纽站建设,抓好无车承运人试点,加快建设完善六安快递产业园等区域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铁路、水路货运量。

着力破解技术难题,持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动交通综合运行监测调度中心项目建设,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及单位的多种海量交通数据,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数据采集、分类整合、分析处理、重新融合,通过集中管理、开放数据应用接口,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构建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六安城市大交通运行状态全监控。进一步推进非现场执法,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科技治超水平。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随着交通条件的日新月异,如今,走进皖西大地,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省道、县道、乡道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彩带,让六安这座生态文明之城焕发出无限青春和活力。站在2020年新的起点上,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六安绿色振兴之路必将拓展延伸,越走越宽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