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考研不是“避風港”:這三類本科生不適合考研,考生自測

201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的考生人數就達到了290萬人,越來越多的本科生選擇了考研。

考研果真是一種本科畢業後的“剛需”嗎?

其實並不是的,很多學生在臨近畢業時選擇考研,不過是躲避就業的風潮罷了,希望通過考上研究生來獲取更好的工作。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適合考研。

作為一名已經工作了的碩士研究生,我來給大家歸納一下:到底哪些學生不適合考研。

第一、 缺乏職業規劃,為了躲避就業而考研。

考研不是“避風港”:這三類本科生不適合考研,考生自測

考研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學生自己都說不清楚。

有些人會說:“班上很多同學都考研,我不考,感覺不入流,也不敢確定自己不考是不是正確的,還不如一起考算了。”

有些人說:“今年就業形勢不樂觀,不如再讀個研究生,也許將來可以找個更好點的工作。”

有些人說:“我適合搞研究,將來希望到大學進行課題研究,從事更深一步的教育工作。”

這三種考研目的哪一個更正確?

第三種!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躲避就業,或從大流的話,我建議你還是趕緊再仔細思考一下:未來,你希望過上什麼樣的人生,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起碼要做好未來十年的人生規劃之後,再來決定是否要考研。

不清楚自己目的,盲區去考研,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既浪費自己時間,又得不償失,還會在考研過程中“左顧右盼”,最終考不上理想的學校。

第二、 忽視家庭現實,盲目為了考研而考研。

考研不是“避風港”:這三類本科生不適合考研,考生自測

我個人特別不建議那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後繼續去讀研。並不是我對這些學生歧視,而是因為,讀到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已經有能力承擔家庭的責任,當你讀了四年書,已經可以去社會工作,來減輕父母養育壓力的時候,我建議您優先考慮家庭因素,因為考研既費時間,又費金錢。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之前引發網絡熱議的楊元元之死,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

楊元元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畢業後不甘心,又繼續考研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生。但因為家中過於貧困,她迫不得已帶著母親一起上研究生,後因校方不讓母親在宿舍住宿,楊元元實在承受不了來自生活的重壓,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30歲的生命。

在她的遺書中,她感嘆:“知識難以改變命運”。

在升學與生存之間,我強烈建議那些家庭困難的學子們:要優先保證生存,先去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在生活有喘息之力後再來讀研、讀博,才不至於活得太窘迫。

第三、 缺乏恆心和毅力,三心二意的人請勿考研。

考研不是“避風港”:這三類本科生不適合考研,考生自測

考研是非常耗費心力的,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考上的。

我記得當年考研的時候,為了搶自習教室的座位,同寢室的“戰友們”輪流凌晨五點就去文科樓佔座位,晚一點立馬就會被搶光。

每天早上七點多,在自習室下面的小花園裡,已經很多捧著書晨讀的“考研寶寶”們了,晚上十點多,教室熄燈後,仍然有人蹭樓下路燈的光看書。

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戰役,起碼還有“班主任”這個指揮官;而考研這場戰役中,拼的全是自律和信念。

奉勸受不了學習的苦的人,缺乏恆心和毅力的人,三心二意的人,不要輕易上這條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