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寫作的禪機》:真正的禪機就是參透自己

 如果一個人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在他生命中最關鍵的瞬間,他所說的一切都是詩。 

如果生活也有詩和遠方的話,那一定是寫作帶給我的。想來這段時間的忙碌與焦慮,無處安放的心終於在看完《寫作的禪機》後又沉澱下來了。

工作和生活的疲憊讓人漸漸失去了表達的勇氣,像是在田野裡迷失的小孩,空無一人的四周令人變得緘默。我一直很佩服也很羨慕,那些並不因為工作而抵抗自己的真實內心情感並勇於表達的人。

人總能輕而易舉評價他人卻很難做到審視自己。《寫作的禪機》一書中,作者的自我揭露是如此具有衝擊力,反觀自己竟做不到低頭向內心深處吶喊。

《寫作的禪機》:真正的禪機就是參透自己

《寫作的禪機》一書將雷·佈雷德伯裡創作心法淋漓盡致展現出來,作者持續不斷的創作歷程源於其對生活的洞察力。這本書中,作者勇敢面對自己的喜怒哀樂,並能做到將任何一種情緒化成最真實的情感畫面。我們總問,寫作靈感從何而來?故事情節如何跌宕吸引眼球?創意解構如何挖掘?

這看似神秘又無法言說的存在,作者在一書中給了答案:“”體驗,創作,它們就像銅板的兩面。銅板旋轉時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一種天啟的瞬間。”而如果你也有幸讀到這本書的話,這也許是我們接近這些“天啟的瞬間”的最好方式。

何謂寫作的禪機呢?

作者說,選擇這樣的標題,其實就是為了製造話題。

你看,我們苦苦探尋的高深禪意,竟在創作者身上。一個成功的創作者,就是吸引讀者探尋的最好禪機。

創作者就是寫作的禪機。


《寫作的禪機》:真正的禪機就是參透自己

那麼,如何參透寫作禪機呢?

1.關注自己的潛意識。

人們稱為潛意識 東西,從創作的角度來看都是繆斯。換句話而言,這個潛意識就像是個體的獨立思維,即每個創作者都追求的原創。

潛意識往往是一個人的洞察力/思考力的來源,是一種個體對社會的感知。要具備這種敏銳的寫作洞察力/思考力則取決於這個人對生活或者一個領域的專注程度與深度。

我們總覺得原創很難?雷·佈雷德伯裡就告訴我們,在創作的世界中,在你目光所及之處,偉大的任務都專注於探索愛與恨。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和其他人不同,沒有任何人的人生經歷會和他人一樣,哪怕是相同的事件也會發生在不同的時間。親歷者的不同或時間、地點的不同都會讓同一件事情呈現不一樣的面貌,而這往往就是創作者的汲取源。

有時候我們並不懂得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也不知道在創作過程中不應該只關注自己的表面,而對於面孔下真實的自我反而少了一些關注,潛意識裡的自己也未能出現。

關注自己的潛意識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思考,創作需要源源不斷的生活素材,而拓展自身則必須有日益精進的思考力。這就需要我們將生活一步步化成行動的智慧,這樣“潛意識”自然而然就會被激發出來。

2.積極吸收,敢於表達。

表達力是直接衝擊讀者的第一視角。我們總能看到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不論是書籍還是影視,而這些好的東西不好的東西都是能夠提升自己的表達力。就像作者談到的:好的東西找不到一個準確的東西去誇它的完美,而不好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出很多問題。

作者從兩歲開始看電影,十七歲時每週看十二到十四部電影。不得不說,這真的夠多了,這意味著他什麼都看過,包括大量的爛片。但作者說了,這是一種學習方式。

你必須瞭解哪些事情不需要做。只看優秀的電影根本就不能教你什麼,因為它們是神秘的。一部偉大的電影是神秘的,沒有辦法解開它。

為什麼《公民凱恩》成功了?嗯,就是成功了。每個層面都很高明,而且無法用手指著某件東西說,這是正確的。但是一部不好的電影,不好的地方馬上就會呈現出來,它可以交給你更多:“我永遠不會那樣做,我永遠不會這樣做。”

我們就像杯子,不斷有東西悄悄地倒進來。而秘訣在於,懂得如何傾身,讓美麗之物向外灑出。

3.只管寫,別停筆。

任何一件事,寫作也不例外,唯有筆耕不輟,才能種出良田。俄國著名作家契科夫談到過:“請你儘量多的些,請你寫,寫,寫一寫到手指斷了為止。”

雷·佈雷德伯裡提到,“自己一天不寫作,變會渾身不適。兩天不寫作,全身都在顫抖,三天不寫作,就會懷疑自己是否瘋了。若是到了第四天仍不寫作,我可能就如同一頭野豬,絕望地在逐漸乾涸的泥坑中打滾。這樣的時刻,一個小時的寫作便是解藥,我瞬間就能起身繞圈奔跑,囔囔著要一雙乾淨的鞋套。”

對於創作者而言,只有醉心於寫作,才不會被現實摧毀。你必須一直寫,讓自己的想法不停地喜愛年奔跑,不要拖延,不要反覆琢磨,不要為追求風格而失去了最真實的繆斯,這樣你內心原有的真誠就會蕩然無存。

當你把腦海中的一切想法統統傾瀉到紙上,就算沒有物質獎勵,你也會感到一種幸福。

作家果戈裡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什麼,你就拿起筆寫,我今天什麼都寫不出來,我今天什麼都寫不出來,我今天什麼都寫不出來,這樣寫最後就寫出來了。”

讓寫作因行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不用刻意去反覆琢磨,只要做到想到什麼就直接寫就行了,從而讓創作像吃飯一樣輕鬆就行了。

讀書是解救孤獨的最好方式,而寫作則是治癒的解藥。當然,它並不可能完全治癒,只能說,當痛苦或困惑襲來之時,一頭扎入寫作的懷抱中有時會令人忘記之前的不良情緒。

不管你將走向何方,不管選擇堅持還是放棄,寫作就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寫作本身是痛苦的,猶如以頭撞擊世界,而對於一個作家而言,首要的應該是興奮。沒有什麼事情會被一個真正熱愛寫作的人所遺忘。

我們要做的就是感悟生活,忠於自己,好好成長,通過大量的閱讀、思考、寫作、實踐,不斷地積累,保持對寫作的熱忱。去尋找,去發現,去欣賞,去熱愛,去堅持,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充盈和溫暖。

“當這些人的靈魂變得溫熱時,他們都是詩人。”我也這麼覺得。
《寫作的禪機》:真正的禪機就是參透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