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永州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舒展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

新春時節,瀟湘大地上一派生機勃勃,希望的田野上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

2019年,永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決策部署,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努力提升現代鄉風文明水平。在砥礪奮進中,一幅秀美和諧、充滿活力的鄉村新圖景愈加清晰。

構建工作大保障

1月13日,走進零陵區菱角塘鎮文雷村,連片的黃帝柑、玫瑰香柑、美國甜橘閃著耀眼的金黃;數百個蔬菜大棚裡,芹菜、菠菜、小白菜長勢喜人;養鴿大棚裡,數萬對種鴿在歡快地嬉戲、覓食。全村組組通了水泥路,戶戶進行了改廁改水,村頭村尾裝了路燈和監控,綠化帶、個性化公廁、景觀遊園、文化舞臺一應俱全。今天的文雷村,已由一個“髒亂差”的貧困村,蝶變成富裕整潔的秀美新農村。

文雷村的蝶變,是永州之野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永州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構建工作大保障,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永州路徑。

永州市成立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嚴華3次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推進會,2次專題聽取推進情況彙報,先後6次到縣區調研鄉村振興,並4次深入鄉村暗訪村莊衛生、農村改廁等工作。

市委常委班子成員堅持每半年到縣區集體調研鄉村振興工作,7月中旬,市委常委班子成員分別深入到雙牌、寧遠、道縣等縣區對12個鄉鎮36個村進行了調研。縣區都建立了以縣區委書記為組長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定期調度鄉村振興工作,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調度一次。

出臺政策文件,制定起草了“1+4” (1為市委一號文件,4即發展主導產業、打造農業公用品牌、整治農村環境、鄉村振興考核4個配套文件)政策文件,並積極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每個縣區整合財政涉農項目資金1億元以上。

強化督查考核評估,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區黨委、政府的績效考核,對縣區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實績考核。

促進產業大提升

1月15日,在雙牌縣五里牌鎮黃泥坡村竹加工廠,當地村民正將新鮮苦竹加工成幹苦竹。加工廠鄧老闆笑呵呵地說:“一噸新鮮苦竹可加工成0.65噸幹苦竹,每年加工規模500餘噸、產值100餘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國家。”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永州市將產業和“三農”工作、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建基地,做大特色產業。制定出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的三年實施方案。設立農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進領導辦點示範,每個產業由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各領辦一個5000畝以上的高標準示範基地。新創建市級標準化示範基地60個、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2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省級示範園4個。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道縣)被列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中心六個配送分中心之一併正式運行,71個基地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居全省第一。34萬畝高標準農田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今年3月全面完工。

培育龍頭,做強特色加工。組織企業到粵港澳大灣區舉辦特色農產品推介活動,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目前,已有17家企業的31個產品成功進入澳門展示中心和超市企業。重點培育了自然韻黑茶、瑞鑫源生物科技等10家標杆企業,同時,全年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預計可完成10億元的企業2家、過5億元的企業3家、過1億元的29家。引進了廣東溫氏集團、中交集團等30餘家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簽約金額達106.48億元。加大了股改力度,目前永州市永糧米業、天惠油茶等6家企業與湖南股交所簽約,預計年底可掛牌5家。2019年全市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完成1000億元,同比增長32%。

打造品牌,做好特色產品。大力推進“廳市共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在建及已創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共9個,居全省第一,其中道縣成功創建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實行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和賦碼標識,175個農產品取得身份證賦碼,195家企業入駐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新增綠色食品認證31個。“永州之野”公用品牌,是全省唯一一個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市級農業公用品牌,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農產品銷售額預計可達210億元。其中蔬菜出口量佔全省90%以上,同比增長20%。

實現面貌大改善

“以前這裡是閒置的土磚房,垃圾成堆,被拆除後建成了好看的小亭子、好玩的小公園,現在我每天都會到這裡來走走看看,心情特別舒暢。”1月16日,在寧遠縣仁和鎮馮石村,85歲的村民黃文富在村口公園裡的石徑上盡情享受著鄉村的泥土芬芳。

推進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必須要打的硬仗。永州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實現面貌大改善,讓農村成為幸福美好家園。

創新機制抓整治。健全“市統籌、縣區主導、鄉鎮主責、村主抓”的責任體系,落實“四級書記”一起抓,實行“縣區幹部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村組幹部包戶”,98.59%的行政村制定了村規民約,94.62%的行政村制定了農戶“門前三包”制度。

突出重點抓整治。全市整村推進農村改廁1065個,建設農村改廁示範鄉鎮12個、示範村25個,完成改廁16.0072萬戶,完成年度任務105.24%。開展全域性集中清潔整治行動6次,累計清理垃圾14.44萬噸。全市啟動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創建村66個,規劃建設鄉村旅遊精品線路21條,雙牌縣桐子坳村獲全國最美休閒鄉村。

部門聯動抓整治。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新建鄉鎮垃圾壓縮中轉站10個,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68個。全市新啟動300個村的汙水治理,全市對汙水進行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60%以上,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66.18%。著力開展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建設,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6.06%。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28%。啟動803個行政村路燈亮化工程,安裝農村路燈8.7萬盞;完成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1436公里,農村公路窄路加寬603公里,行政村通暢率達到100%。冷水灘區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稱號。

推進鄉風大轉變

1月7日晚,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村活動中心燈火通明,40多位瑤民正在排練“鄉村春晚”節目《山歌唱響新時代》。“村晚”總策劃田萬載說,大年初一,村裡除了舉辦第三屆春晚,還要舉辦鬥牛節及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等活動。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永州市通過深挖文化底蘊,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機制,著力提升現代鄉風文明水平。

永州市制定並下發《永州市治陋習·樹新風鄉風文明建設年工作方案》,舉行“治陋習·樹新風”鄉風文明建設年活動啟動儀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全面開展陋習大排查,建立陋習清單臺賬,全市重點梳理出了“十大陳規陋習”,全面倡導樹立“十大文明新風”。目前,永州市縣級以上文明村有2080個,佔比35.34%,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187個,佔比64%。1214個村制定了村規民約,簽訂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承諾書達26.99萬份,成立紅白理事會2070個,勸導、整治不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1.2萬人次,積極探索推廣“合約食堂”,引領農村紅白喜事新風尚。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省級試點寧遠縣、市級試點冷水灘區上升為國家試點縣區。

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建設。農村黨支部“五化”建設達標率達到99.9%。在全省率先分6期對3186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全覆蓋集中培訓。全年共排查出224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現已全部整頓到位。目前,全市113個行政村納入中央重點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計劃,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的村237個,佔行政村總數的8.03%,比去年提高5.25%。

大力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開展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訓,已培訓3萬餘人次;建立民主法治示範村動態管理機制,對全市獲評全國、全省的民主法治示範村開展複核,保留9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74個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全面建立,全市2956個村,347個社區配備了法律顧問,配備率100%。

大地律動是春聲,鄉村振興正當時。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伴隨著一年迎春的腳步,永州市農村凝聚著豐收的熱望,正在走出鏗鏘的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