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余秀华为何要色解唐诗?让自己站在刀刃上?

上善若水34098


余秀华的诗歌不可否认有自己的特色,在中国诗坛也算是优秀的。至于自己怎么解释,个人觉得这和她自己的不羁的性格有关,她本人喜欢开玩笑,性格也很直爽,所以权当调侃玩笑而已。

比如白居易调侃元稹和李绅。白居易一同发动新乐府运动的诗人,大多是他的朋友,如元稹、李绅、张籍、王建等等。其中,元稹和李绅二人是他的挚友,而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将两人都调侃了一遍: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元九、李二十这都是排行的叫法,以示亲切,说的就是元稹和李绅。这首诗是整理了十五卷的诗集后,白居易非常高兴,因此在卷末题诗一首。

诗人非常得意地说,我写的《长恨歌》很有风情,我的《秦吟》也很有分量。经常被元稹偷取格律学习,又让李绅心悦诚服。世间的富贵我可能没有,但身后文章我应该不会没有名气。不要怪我说大话,是因为这十五卷诗集刚刚完成。

要说,白居易在后面所说的话,放在现在来看,肯定不算大话,可能还算太保守了。可能令人不解的是“老元”、“李短”,其实,这还是说的元稹、李绅。

所以,既然是调侃何必当真。




北国一浪子


余秀华这个名字是我近两个月才听说的,随之我看过她几首诗。印象就是身患疾病、长期挣扎、婚姻羁绊、爱情空乏,以诗取乐。作的诗直白、敢言、呐喊、痛苦、渴望、梦幻。色解唐诗,应该是发生在没出名前随意写着玩的。而出名之后,才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刨根。对此,我想她本人现在应该是后悔莫及的,大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之憾。同时也给众人敲响了警钟,平时就要注重言行举止、引以为戒。


绿水青山877909782537


余秀华色解唐诗的事情其实很多人都干过,比如我也调侃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野渡无人舟自横”;“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等等。

但是我的调侃仅限于兄弟之间的喝酒助兴闲谈,从来都羞于将色解的具体内容公布于公众平台,更不会解读的那么直露而低俗。我们是遐想诗意所能够折射的生动色解意涵,描述出那些美好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富有幽默感的风流,而不是直露出来的饥渴与下流。

比如余秀华色解“白日依山尽”这句意境美好的诗句,让我来解仅仅会变更两个字变成“白日衣衫尽”,其余不会再多说一个字,让听众自己去遐想、去领会,这也算是诗的境界吧。

但是余秀华就强调了两个字“白日”,还生怕别人看不懂,或者煽动不起“大种马”们的躁动,故意在公众平台上放声大吼“白白的日吗”?这不是文人之风骚,而是文痞之粗俗。

其实第一次读她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时,印象还是挺不错的。觉得这是诗人的表现手法,通过这种内心的暴露与剖析,看似直白的表达着灵魂深处的呐喊。

我甚至误以为这人应该跟李银河是一个路数的。在看到她进入公众平台,正式开始赤裸狂奔的时候,展示出了她的粗暴、狂野和饥渴。我才发现,她永远都不是李银河。

虽然李银河致力于研究性学,隐隐有一种失去王小波的寂寞与空虚,但是人家的人文底蕴在那里摆着,其虽然尖刻的解读人性、袒露内心、展示欲望,但是总有一种深刻的人性本善、真美的光环在缠绕。

究其色解唐诗的原因,窃以为如下:

她原本很不幸,不幸的是她出生时因为倒产、缺氧而脑瘫。但是她又很幸运,因为先天性的缺陷导致她自卑而又孤独,只好与文字成为朋友,用文字诉说自己的快乐、欲望、寂寞与哀愁。最后终于因为喜欢写诗而成为草根诗人大红大紫。

这样的人生具有坐过山车一样的惊奇与惊喜,但是并没有环境与人帮她沉淀,所以显得总有些浮躁而德不配位。前半生的她,沮丧而卑微,人生太多不如意,不知道她会不会也学人怜惜自己红颜多薄命。

红起来的她觉得自己是在起点那么低的情况下,依靠了自己的努力,成为高尚行业(写诗)的翘楚,难免有些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因此,昔日的自卑突然在气冲霄汉后变成了自傲,就成了后来这个样子。

由于写诗红了,滚滚而来的赞誉与成就和她普通的形象、孤寂的内心和强烈的欲望形成了反差,滋生出了灵魂深处的躁动。关键是,她俨然以为自己已经是权威了,总想释放内心的欲望与狂野,以致于不顾一切的要嚎两嗓子,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因此可以招蜂引蝶,引来同样寂寞而充满欲望的“大种马”们的趋之若鹜,“以文会友”,那自然是阴阳和合、性命双修的极好的事情。

她没有想到,权威也只能在认可自己的那一群人里是权威,而且大多数世人还是分得清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的,不会盲目的、无条件的附和、追随。于是她感到失落而又愤怒,所以对不同意见歇斯底里,不惜卷起裤管叉腰骂街,其语言与形象也就还原成了那个缺乏涵养的村妇,或许,那才一直是她的本真,只是一段时间被诗意装扮了而已。

其实上苍原本给了她不健全的生理结构,再赋予她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就是让她在孤独中去创造奇迹。谁知她辜负了上苍的美意,一旦有所成就,就立即堕入花红柳绿,去过度消费自己的芳菲。这个时候,她生命的不幸,才刚刚开始。


谢金澎


余秀华在《秀华读唐诗》里写道:“白日依山尽,你就白白地日啊……”,她把这首传承千年的经典名诗解读为“性”诗,不得不说这是哗众取宠。

最开始,余秀华以身残志坚为大众所识,在《诗刊》、央视等媒体的合力加持下,把她塑造包装成敢爱敢恨、独立真性情的新时代女性。

她自己也不断地配合着媒体,完善自己的人设,长期聚焦在镁光灯下,让她对各种表演得心应手,演技日渐炉火纯青。

她的成名途径和诗写风格注定了她一直在剑走偏锋,火中取栗。她把握住了扬名立万的机会,但也就此为名所累,再也无法沉寂下来,回归寂寞。

为了保持关注度,她只能不断地制造热点,用各种耸人听闻的噱头博世人眼球。为此,甚至不惜亵渎经典,以保持她“来之不易”的名气和地位。

余秀华是这个时代诗性文化和反叛情绪的产物,欣赏她诗歌的人有之,猎奇者、同情者亦有之。

她的一言一行经社交媒体放大后,诗人的傲慢、敏感、情绪化必定与大众认知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我始终认为,诗歌应该对人生的阴暗、偏激、狭隘起到纠正和净化作用,而不是这样的疯魔。


国学文化专栏


一周前,诗人余秀华在自己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秀华读唐诗】白日依山尽,你就白白地日啊》的文章。她遵循自己直白、大胆的语言风格,色解《登鹳雀楼》,把这首唐诗大大调侃了一番,导致粉丝强烈不满。一场粗鲁的对骂在《【秀华读唐诗】白日依山尽,你就白白地日啊》这篇文章发布后,评论区立即变成了对骂的战场。有粉丝评论她是个淫棍,对不起自己的小学文化,不应该亵渎经典,她则回怼“我还日了李白呢,咋了?”有人鄙视她的出身,“村妇,得意忘形,把别人的怜悯当崇拜”,这话似踩到她痛脚,她立刻回骂,连别人的“祖宗八代”都不放过。还有粉丝出污言秽语调戏她,她则回复别人“好儿子”。

可能有太多辱骂指责的留言让她耿耿于怀,以至于过了两天后,她又发布了一篇文章,内容是自己写的小诗《八月的火车》,但文章标题则取为《前天在公号骂我的人,我问候你们祖宗十八代》。

在这篇文章的留言下,粉丝们直接忽略了这首小诗,继续就她“泼妇”般的骂人方式和那篇色解唐诗展开讨论。有人批评,这不是一个诗人该说的话,她则回怼:“诗人应该说:汝父安好,可日否?”有人斥责她对唐诗的解读不堪入目,会带坏学生,她回复:“我就想把他们带坏呢。”有人认为她太膨胀了,接受不了任何批评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改正意见,她就说:“我怎么可能按照你的想法做呢。”

8月27日,余秀华终于在公号上发表了一篇《道歉信》。尽管那篇色解唐诗已被她删除,但她依然坚持自己并非侮辱唐诗,只想玩耍一下而已,何况唐诗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解读都不会形成侮辱。同时,她还向那些被她骂过的人道歉,认为“你们不应该骂我,应该来打我,为民除害”。

总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篇名为“道歉信”的文章,并非有真正与读者和解的意图,留言区的部分让她看不顺眼的留言,也立刻被毫不客气地回怼。作为一个诗人、一个玩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的公众人物,她并不认为自己有必要与读者粉丝建立友好关系,或者对他们的批评建议虚心接受,就如同她对某位粉丝留言的回复一样,“你买了我的书就要我负责吗”。

在这场与粉丝的口水战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敏感、脆弱的余秀华。如果说粗鄙的、牙尖嘴利的、如斗鸡般毫不示弱的状态是她全副武装的外表,或许,一个凌晨3点发布的微博能让我们窥探一下她的内心世界:

“搜索里,还有很多人喜欢我的诗歌。我实在羞愧。此生,恐做不好一个公众人物甚至一个人。太情绪化太自卑也太傲慢,我调和不了这些东西。谢谢你们喜欢我的诗歌,也请允许我做个糟糕的人。这段时间我失去了生命里很要紧的一个人,崩溃之余,什么都做不好。”

余秀华其人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

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诗刊》编辑刘年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之后《诗刊》微信号又从中选发了几首。借由互联网恐怖的传播力量,她的诗歌以及她苦难的身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余秀华为什么色解唐诗?江郎才尽或者怕被喧嚣遗忘吧。

我是喜欢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右手上》被我从书店带到了自家的书架上,但我不认同余秀华色解唐诗。色作为人性的欲望,唐诗宋词再崇高也不可能不涉及。譬如:一树梨花压海棠;十里春风等等。但仍比余秀华牵强附会的强行色解高雅许多。


我觉得余秀华色解唐诗和她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名关系颇大。直白却露骨的爱欲被堂而皇之的放在殿堂展览,一时之间一举成名赞赏万千。她明白这首诗能够走红,恰巧迎合了这个情欲纷纷的时代。于是故技重施甚至变本加厉,

有生怕被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喧嚣淹没的嫌疑。有情欲这个一技傍身,渺小个体的爱恨情仇被放大,有激赏这种不加掩饰的直接,和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自顾不暇的的愿望,也有人嗤之以鼻,阳春白雪成了下里巴人。

在网络诗歌不断涌现的今天,不一而足的各种潮流纷至沓来,潮流间的纷争不绝,拥趸们的意见尖锐对立,大众看客则或睥睨或赞赏。诚然,渺小个体对生活略显疼痛的感受,宣泄了众多网友的体会,用文字给与的天分表达了内心隐秘的情绪,包括她令人同情的生事与身份,她的诗《给你》“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儿时在春末插秧的时候我妈曾教过我识别稗子,稗子是植物界的拟态高手,长的和水稻别无二致,却是杂草,与水稻争夺养分,除了根茎部分发白,较粗壮外,像幼儿园里哪些发育最快的小朋友,小小的年纪却比同龄人高出一个头。余秀华用稗子自喻,她的自卑与伤感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一众梨花体和乌青体中脱颖而出,也是情理之中。


但同时也招致了批评,食指批评她格局不高,未能宏扬主旋律,郑正西劝诫她文学修养不够,得多读书,这些劝解全都被余秀华反唇相讥,于是我们看到被捧上殿堂的诗人,伪装成斗士模样粗鄙的高声骂娘,似乎战上了道德的制高点,用你不懂和你不配作为武器大杀四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浪潮愈加强烈,对文化领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诗歌从高山流水的理想王国跌落到凡夫俗子的平常世界,戴着神圣光环的诗人被被拆下翅膀,被庸俗化、日常化。市场经济下产生的“非诗时代”。写诗不再是人们精神与心灵对话的方式,诗人不再担负社会责任、唤起道德正义、催醒生命良知的武器,相反却演变成“占山头、捞票子的工具”。人们尚来不及悼念诗歌的故去,已经迫不及待涌进沙滩淘筛金子了。原本崇高的诗歌被解构成碎沙,与混凝土一起被铸进水泥森林里,装点着当代国人鳞次栉比的欲望的天际线。

我们需要背诵千年前一个落地文人怅然失眠时写地诗,却不用去背乾隆的诗,在诗歌大浪淘沙的今天,我们是浪,也是刽子手。我们在扼杀和捧杀之间手指沾满了诗歌的鲜血。同时也为后人剔除了糟粕。现代诗仍缺少时间的沉淀,来拂去轻浮而廉价的泡沫。现代诗面对的嘲讽与诘难是诗人与生俱来便要背负的十字架。


余秀华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大胆的情欲成名,却误以为这是可以无限博得眼球的噱头,而忘了人们欣赏的是欲背后的对生活挣扎的共情。

但每个人都受限于自身阅历和视野,“蝴蝶飞不过沧海,谁又忍心去责怪”。希望余秀华能够兼听则明,做益于自身和诗歌的事吧。


诗意捕手


诗:评余秀华色解唐诗

周言 作

唐诗,中国唐代诗歌,灿烂辉煌

唐诗,距今已经一千三五百年之多

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

历代赞誉不绝,褒颂至佳

偏偏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一个名叫余秀华的女人色解唐诗

白日依山尽色解成白白地日

黄河入海流更是色解荒唐

黄河是指男人的东西,又细又长

这个所谓著名湖北当红女诗人

真是思维另类

我以为余秀华是在丑化唐诗

往唐诗身上抹黑

余秀华实在配不上诗人之称谓

竟敢如此不尊重中华诗文化

青天朗朗之中大放厥词

余秀华哪里还有诗人的文雅

诗之华秀之气全然丢失

一副无知无耻无良之心性

偏偏她的名字还占着秀华二字

真是莫大的讽刺

再联系她那首所谓的名诗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一个色解,一个睡,丑得益彰

真让中国现代诗歌颜面扫地

悲哉!哀哉!闹心哉

2019-11-29

于长白山下海兰江畔


lts909


之前诗人余秀华,在其公号上发表了题为《【秀华读唐诗】白日依山尽,你就白白地日啊》的一篇文章。如她一贯直白而大胆的语言风格,色解了气势非凡的唐诗《登鹳雀楼》。余秀华大大咧咧的一番调侃,果真如愿引来了热议,骂声一片。

余秀华的标签:脑瘫、农民、女诗人,一个离异的单声女人。“单声”并非笔误,而是指有求无应答者,诗意一点说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对婚姻爱情的渴望,是没有错,求而不得的痛苦人人都有,发泄的方式各不同。

一棵春天的稗子,不知道何时会被人拔去,然后扔在路边,任凭风吹日晒,最后默默的死去,她不需要同情,没有人喜欢别人同情自己。

从乡间田野走出来的余秀华,以诗人的形象站在了世人的面前,与稻子的温和谦卑的传统诗人形象不同,她如稗子一样粗鲁桀骜不驯,既充满生机又面目陌生,颠覆了所有关于才女的想象。

才女与才子不同,温庭筠长得再丑,只要有才亦有闭月羞花的才女鱼玄机倾心;才女如果无美颜,注定不会有留名千古浪漫风花雪月。所以余秀华再有趣的灵魂,也不及好看的皮囊有吸引力。

她早知自己的感情生活方程式无解,以虚解唐诗幻色发泄一下愤怒并不太错,汉字的丰富色彩,多意多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想象力丰富的人,都知道无险风光在险峰。其实古诗汉字诸如"日"的岐意曲解并不鲜见,且当作枯燥学习时的走神,一本正经生活的调剂,往往一笑置之。

但以公开的方式,解读美仑美奂的经典诗句,除了深黯眼球经济时代,沉默即是死亡,秉承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性化之举外,同网上骂脏话令人难以接受一样,在私下大家会觉得不伤大雅,终究上不得台面。

虽然自古淫字论事不论心,余诗人色解唐诗,让自己站在舆论的刀刃上,似乎并不是件理智的事。于丹穿袜之戒,犹在昨日。

以一种作丑的方式引人注目也好,反抗命运的不公也罢,低眉顺眼固然不是余秀化的真实姿态——也不是大众爱她的样子,仍然要说,太离经叛道者往往得到更强大的命运反弹,适可而止就好了。

关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睡诗”并不色,已令人神经过敏,在依旧以含蓄婉约为美的国人面前,亦如千年前宋代"红艳诗人"朱淑真不被时人接受,悲叹着"断肠芳草远"。

庄子曾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如果诗人抱残守缺,不把小我的感情打破,就不会有更高远的空间。在欲望里沉浮的红男绿女,诗应教人安详沉着,优雅成为最好的自己,舍得承认自身的弱点,修身亦修行。

也许有些事注定没有结果,挣不脱的历史局限,冲不破诗人的皮肤,余诗人的爱与哀愁无托,注定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君子和而不同,理解她并不赞同。将身心如底片摊开来让读者检阅,实在需要莫大的勇气,元元不敢。


元元的天下


人缺什么会补什么的。

都是女诗人,余秀华会写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舒婷写的是致橡树,林徽因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不会着急写性,写去睡谁的诗,因为不需要,即使是睡,也是别的男人撒泼打滚憋着睡林徽因吧。

余秀华大约没这种幸运性福,所以只能在诗里睡了,在一个渴望性的人的眼里,世界皆可日,又岂止唐诗。

余秀华选择色解唐诗,甚至认为李白都能日,除了自己渴了想喝水,解决一下欲望外,大约另外一个渴望就是渴望被关注。

在中国,性一直算个禁忌,这些年虽然松动多了,但是这东西依旧很含蓄,家里看毛片算是欣赏艺术,大街上脱裤子还是要耍流氓骂的。

余秀华玩的这出,有点像大街上脱唐诗的裤子。

如果写穿越半个中国去睡,算是大胆,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窥私欲,但是色解唐诗就不一样了。

唐诗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底色,中国孩子会说话几乎就会背唐诗了,像《登鹳雀楼》更是底色中的的底色,这首诗意思直白,没有存在歧义的可能,百千年来,不管谁去注解解释,诗的意思意境都是一样的。

这次余秀华偏要标新立异,玩个与众不同。这就是在挑衅很多人的底线,当然会引起群嘲。

当年冯唐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把几首诗弄得色眯眯的,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翻译其实有点像按照大纲再创作一遍作品,冯唐有几首诗,虽然故意翻得出圈,我觉得翻的还挺好。

但是即使冯唐的这种再创作,因为和人们传统的认知不同,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对泰戈尔的认知来自于郑振铎,来自于五四那些人给框定的框架。唐诗的框架比泰戈尔要大太多。

唐诗是用的是汉语,《登鹳雀楼》意义直白,更是没有任何可以再创作的空间,余秀华偏偏想在这方面玩一下标新立异,当然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不知道余秀华有没有预设,色改唐诗会引起风波。她如果预设到了,又做了,那就是故意为之。

为啥呢?

身体有缺陷的人,有时候会有比常人更强烈的欲望,更加渴望引起人们的关注。

自从穿越半个中国后,人们对余秀华的关注热情逐渐降低,所以她总是时不时的弄出点声响来,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

比如去年还是今年隔空对骂食指郭路生。食指算是一代人的精神领袖,骂他肯定会引起关注。

但是食指影响的是六零后七零后,这些人现在热衷茶杯里泡枸杞,热衷转发各种保健文章,所以,引发的风波不算太大。

解唐诗则不同,因为唐诗是几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引起的关注自然很大,而余秀华也经历旺盛的和每个质疑者对骂,很有农村泼妇越骂越勇的劲头。

后来虽然她也道歉了,但是,看那道歉的劲头,有点像我们村里的老娘们,和邻居打完架,村长出来调节,让她道个歉,说今后大家还要当邻居呢,那娘们会不情不愿的说句,对不起。

但是眼里话里,没有一点对不起的意思,只有迫于形式的不情不愿而已。



薛白袍


佛教中有一个欢喜佛,专门从事男欢女爱。而余秀华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欢喜诗人,专门描绘肉欲的情感。这一点,从她的成名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已扬帆起航。。。也不能说余秀华文学功底不扎实。但是,余秀华的成名,确实拥有太多的机缘巧合。虽然,她也拥有过人的天赋。虽然,她也屡受生活的风寒。虽然,她更视创作为精神寄托,如同生命。。。余秀华成名前的环境,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底层氛围。如果没有诗,余可能一辈子要终老乡村,与大多数村妇并无不同。然而,余还是匪夷所思火了。并且,火到一塌糊涂。。。爱情,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余几乎夜以继日吟唱她的感情,肆无忌惮,声嘶力竭。余的爱情诗,很少有中国传统女诗人的羞涩委婉,而是坦坦荡荡,干净利索,直奔主题。一句话,我爱你。紧接着:我们上床。这种原始的野性冲击力非常震撼人心,尤其出自一个卑微的村姑之手。瞬间,令余秀华力压一干诗人,成为中国诗坛最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余秀华难免由于各种原因,陷入膨胀之中。这仅从其屡屡与众多网友互怼,便可一观端倪。不客气讲,余自己感觉非常良好。听到奉承话,眉开眼笑,一旦听到不同意见,即破口大骂。。。这种盲目自信,常令其做出错误研判。更可笑的是,居然以诗坛舵手自居,并进而以欢喜诗歌思维对唐代诗歌大家作品进行歪解。岳飞思维断不会和名妓李师师一样,岳飞看到男儿,想到的是同仇敌忾,直捣黄龙。而李师师看到男的,琢磨的肯定是男女那点事。。。事实上,余秀华至今对色解唐诗,内心也没有认为不妥。前阵子,甚至在头条,公然对网友宣称,不许对其作品说三道四。且将自已与头条划等号,并警告:莫把头条当傻瓜。虚幻至此。。。对余秀华色解唐诗。老牛怎么看?权当听到一个笑话。嘴长别人身上,由她说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