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震撼!长城十三关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罗哲文《长城赞》对联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古今中外,但凡到过万里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泱泱大国展风范,巍巍中华铺锦绣!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都说万里长城万里长,你可知道长城到底有多长?

长城之长,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国北方,现今墙壕遗存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蜿蜒于我国境内的多个省市。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长城四季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城要一关一关的过

长城有多少关,您知道吗?

万里长城一共有十三关

第一关 山海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第二关 黄崖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黄崖关

黄崖关长城在天津市蓟州区以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公元556年,黄崖关长城,东达河北省遵化市的马兰关,西接北京平谷的将军关,全长42公里,是中国古长城的一部分,有楼台66座,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

黄崖关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关城因此得名。

黄崖关长城以关城为中心,向泃河两崖延伸,东至半拉缸山,有悬崖为屏黄;西抵王帽顶山,有峭壁为倚,全段长城建筑在海拔736米的山脊之上。这一段长城建筑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垒砖有空心有实心。

黄崖关长城以年代久,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

唐代,安禄山在这里驻扎其精锐部队――雄武军。杜甫《渔阳》诗中写道:“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诗里的雄武城,就是黄崖关。《方舆纪要》载:“雄武城在州东北,唐天宝六载(747年)安禄山筑。”

明代,戚继光为蓟辽总兵,镇守蓟州16年,期间重修了黄崖关长城,增建了凤凰楼、八卦街和许多楼台。

明永乐年建黄崖口关,成化二年(1466)建太平寨,后经隆庆、万历年大修,建成正关、水口、东西稍城和砖墩等设施完备的防御工程体系。

清康熙《蓟州志》载:“黄崖关边墙九十三里,东起拦马峪,西至松棚顶,楼台四十五座,墩台八座,边储屯粮地三顷四十九亩七分。”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

第三关 居庸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第四关 紫荆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后,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

金元以来皆名紫荆关。明初进行大规模改筑和新建,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

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数兵家必争之地。

第五关 倒马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第六关 平型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平型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同繁峙县的分界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

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可谓峻岭雄关。

第七关 偏头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偏头关

偏头关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于神池、朔州两县(市)毗邻。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第八关 雁门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第九关 娘子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娘子关

娘子关,一称苇泽关。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险要关口。关上有对联云:“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它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今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该诗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不少传说。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妇人 服靓妆”经过妒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嫉妒,故为妒女,娘子关因此得名。《元和郡县志》则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镇守,并创建关城,因而把此关称作娘子关。然而这些说法皆无信史可据。现存娘子关,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东、南关门两座和长约650米的城墙。东城门为砖券门洞,又称外城门,雄伟坚固,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五个字。上为平台,是为检阅士兵、瞭望敌情而筑。现已修起城楼,蔚为壮观,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十分险要。关外古道,蜿蜒起伏,为著名的燕赵古道。

第十关 杀虎口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杀虎口关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是晋北与内蒙古的交界处,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杀虎口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两山夹峙之中,有苍头河纵贯南北,形成约有三华里宽的河谷开阔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参合径”之称,后随历史变迁而几经更名,唐曰“白狼关”,宋曰“牙狼关”,明王朝抵御北扰而更名为“杀胡口”,清为缓和蒙汉矛盾,将“胡”改“虎”,沿用至今。史载,周征猃狁,汉伐匈奴,隋唐伐突厥,宋伐契丹,明讨蒙古,清康熙玄烨帝亲自率兵出征蒙古葛尔丹,均经此地。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漠南(内蒙、外蒙、新疆、俄国)互贸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清未,年解关税还有13万两之多,所谓“大栅子”便是关卡之一,晨启昏闭,专人守护,收取关税。杀虎口一度时期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庙宇星罗,古迹棋布、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据记载,杀虎口住户最多达3600户,40000余口人,满清时曾出翰林学士7名,将军2名,举人5名,可谓人杰地灵。后因军阀内战,京包线修通,关隘几经失修,加之人为毁坏,多数古迹无存,关税东流,人口锐减,渐显萧条。

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杀虎口关出入

第十一关 嘉峪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嘉峪关

嘉峪关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东南距省会兰州直线距离650千米;西北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西北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是中国五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

第十二关 阳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阳关故址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第十三关 玉门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连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

玉门关由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得名;关城方形如盘,北、西两面有门,北门外不及百米即到疏勒河;

和西南的阳关同为当时通往西域各地的交通门户,出玉门关的北道,出阳关为南道。

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祖先留给后人最神奇的建筑,堪称人间的奇迹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震撼!长城十三关

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者,也只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有如此霸气的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