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如何?

歷史一書生


蔡京、童貫、高俅,還有個楊戩,稱為北宋末年四大奸臣,很巧的是,蔡京、童貫、高俅都死於同一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除了童貫是被宋欽宗砍死的,蔡京和高俅算是自然死亡的。

圖為北宋《聽琴圖》正上方,蔡京所題七言絕句一首。

蔡京的文章寫的好,一手書法更是絕妙,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其中的蔡就是蔡京,可惜有文采卻顛亂朝綱、恣意妄為,成了奸臣,做到宰相前後長達17年之久,1124年再度拜相的蔡京已是快80的老頭了,老眼昏花再也寫不出徽宗滿意的詩詞,當時各地舉子紛紛上書蔡京的奸惡,名聲太臭的蔡京徽宗都不好保他,蔡京被接連數貶,最後被貶到儋州,才走到潭州,老頭就顛死了,剛好80歲。

無錫水滸城高俅府。

高俅這人史料有限,蔡京和童貫在正史都有傳,唯獨高俅無傳,世人對他的印象主要來源於暢銷小說《水滸傳》,是個惡貫滿盈的奸臣,陷害梁山好漢,歷史上也確有高俅此人,有一手好文采。北宋末年有個叫李若水的,他同徽欽二帝被虜金營,最後被殺,是烈臣,宋史為他作傳,而《宋史·李若水傳》有關於高俅的點滴記載,說“靖康元年,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說明高俅官至開府儀同三司,這是個等同於宰相的職位,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死了。

河南武陟縣有童貫村。

童貫這人是個太監,會揣摩人心,事事俱道,辦事尤其讓人放心滿意,當年和蔡京狼狽為奸,蔡京當宰相後,報恩,力薦童貫監軍,從此童太監成了童大王,在與遼、金的戰爭中屢戰屢敗,靠著掩蓋敗績,冒領軍功,獨領兵權20多年,1126年金軍南下時,童貫為東京留守竟然跟著徽宗逃跑,在群臣強烈要求下,欽宗下詔公佈童貫十大罪狀,令人斬掉童貫,走到南雄州的童貫被斬,首級帶往京城,其實這時候的大環境已定,欽宗已開始收拾北宋六賊,這6個人在同一年,也就是1126年先後死去。


圖文繪歷史


蔡京、童貫、高俅,再加上楊戩,並稱為北宋末年四大奸臣。這幾個大奸大惡之人晚年結局都不算好,不過除了童貫,蔡京和高俅倒是都得到了壽終。


蔡京,遭貶客死潭州

蔡京是宋徽宗時期的第一大奸臣,他一生四起四落,先後四次出任宰相,居宰輔之位長達17年時間,如此跌宕的官場生涯堪稱古今第一人。



蔡京於宋神宗熙寧三年(1071年)中進士,在地方官上歷練多年。當時朝中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變法派和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正爭論不休。蔡京入京後先任中書舍人,後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周旋於變法和保守兩派中間。於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首次出任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尚書右丞),蔡京一生在相位十七年,四度遭人彈劾被罷黜又四度被宋徽宗起用,官至太師。

蔡京是北宋末年的奸臣之首,居相期間,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對政見不合者動輒貶官去職下獄,與童貫、楊戩等奸臣狼狽為奸禍亂朝廷。太學生陳東上書,直指蔡京為“六賊”之首。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舉南下,京師有累卵之危,宋徽宗決定將皇位禪讓於太子趙恆。宋欽宗即位後,已經上表向徽宗辭職的蔡京準備舉家南下,躲避戰亂。但是,蔡京作為六賊之首,註定不能全身而退,在言官的交相彈劾下,蔡京以秘書監的身份管南京(今河南商丘),還未到任,又被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安置衡州居住,後又遷到更偏遠的韶、儋二州,此時的蔡京已經年過八十,難以承受車馬勞頓的顛簸,走到潭州便去世了,終年八十歲。

童貫,被誅殺



童貫,北宋權閹,“六賊”之一,性巧媚,善阿諛。初任供奉官,宋徽宗迷戀書畫,童貫在杭州盡力為徽宗搜刮書畫奇巧,得重用。童貫與蔡京朋比為奸,蔡京入相後,童貫被推薦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執掌兵權長達二十年,成為權傾內外,炙手可熱的權閹,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

童貫一生,既有平定方臘之大功(因此功遷為太師,加楚國公,成為北宋地位最顯赫的太監),也有伐遼喪師辱國之大罪(二十萬宋軍伐遼,大敗而歸,使得金朝窺知北宋軍力虛實,為靖康之變埋下禍根。童貫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宋徽宗不疑有他,以童貫收取燕京之功,加封徐、豫兩國公),童貫如此欺上瞞下,實屬膽大妄為。



宋欽宗即位後,金朝大軍壓境,童貫不受東京留守重任,而是追隨徽宗南逃,這令欽宗大失所望。此後,隨著童貫失去兵權、諫官、御史紛紛上奏歷數童貫的罪行,童貫被謫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嶺南英州,人未至,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於南雄為監察御史張澄所斬,並傳首京師。

高俅,逃過一劫,得壽終



高俅原是蘇軾的書童小吏,為人乖巧寫的一手好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基礎,被蘇軾推薦給好友駙馬都尉王晉卿,憑著這一層關係,得到了當時還是端王的宋英宗之弟趙佶的信任。趙佶即位為徽宗之後,迎合宋徽宗好名貪功的喜好,對皇帝百般討好,因此越發得到信任,被任命為太尉管理禁軍。

高俅無寸功卻能官居太尉掌管禁軍,這當然少不了童貫的提攜和幫助,只不過比起“六賊”來,高俅做的惡顯然要輕的多,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貪。掌管禁軍期間恃寵營私,“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使得禁軍“紀律廢馳”,“軍政不修”,金軍南下後,禁軍頃刻瓦解四散逃命,高俅治軍如此,其罪難逃。



金軍南下後,高俅隨徽宗、童貫、蔡攸等人南逃,結果一路上為在徽宗面前邀寵而爭風吃醋,高俅與童貫失和,童貫與徽宗繼續南逃,高俅被留在泗州組織抵抗。高俅又以生病為由返回東京,結果竟幸運的逃過一劫,因為陪同徽宗南下的童貫、梁師成一夥全部被捲入了徽宗集團和欽宗集團的權利鬥爭。童貫被處死並梟首於開封,蔡攸也被欽宗下旨處死。而高俅,則在靖康元年病死在東京,算是得到了壽終。


大國布衣


宋朝,是一個經濟強盛的朝代,但是也是卻也是一個奇葩的朝代,奸臣當道可數的奸臣有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秦檜、賈似道、王黼、梁師成等等,簡直數不過來,那今天我們目標就是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都是有誰,我們一一細說。

蔡京 —— “六賊之首”、“四奸之首”、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

蔡京,北宋的宰相,曾經先後四次擔任宰相,任期更是長達十七年,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天性兇狠狡詐,極會玩弄權術,能夠以自己的智慧掌控別人,更是在利益面前,即使親生兄弟也不行,晚年以家為官府,謀求升官的人,聚集在他的門下,只要輸錢納貨,就是僕隸也可當上美官,丟棄國家綱紀法度,使它們如同虛設。

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但是很少認為“蔡”指的是蔡京,後世以其“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在書法上的成就可謂極高,終於在欣賞自己的宋徽宗禪位後,宋欽宗最終在大臣們的彈劾下,被貶至嶺南,對於八十高齡的蔡京也無法接受路途的艱辛,最終死在途中。

童貫 —— “六賊之一”、“四奸之一”、歷史上宦官中最大權力之人

童貫曾經幫助蔡京為相,於是蔡京當上宰相之後,為報答童貫,推薦他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之後掌管兵權長達二十年,權傾內外,在當時蔡京為“公相”,稱童貫為“媼相”,而童貫也“性巧媚,善逢迎”,雖然也帶領軍隊征戰西夏和平定方臘有功,但是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也使得當時很多人被矇騙,宣和七年,金人揮師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但隨著宋欽宗的繼位,最終被問罪斬殺。

童貫是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位代表國家出使的宦官、被冊封為王的宦官。

高俅 —— “四奸之一”、中國史上的蹴鞠高手

“高俅一出,誰與爭鋒”,這是對高俅蹴鞠技術的嘉獎,但是正史中高俅的記載並不多,所以我們針對少量記載說一下高俅。

高俅官居太尉,但是他並沒有什麼戰功,反而因為他是一個書畫高手,而且善於討好他人,深得宋徽宗喜歡,因為他蹴鞠技術的高超,更得賞識。也就是這樣高俅依仗自己得寵開始營私,歷史記載“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導致禁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以至於金兵來襲之時,禁軍一鬨而散,這也導致了軍事高官無人參與抵抗,大敗於金人,出現“靖康之恥”的局面。至於高俅的死,在1126年,高俅就去世了,至於死的原因並沒有記載,但是高俅並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這一點是幸運的。

其實高俅並沒有《水滸傳》中記載那樣大奸大惡,他連最基本的決策權都沒有,權利很有限,他都沒有進入“六賊”的名單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實情況史書上並沒有多少,所以他的定性沒法認定。

楊戩 —— “皇帝左右手”、“四奸之一”

楊戩,他的壞不在於他,其實在於宋徽宗,楊戩年輕的時候就在後宮做事,主管後花園之事,但是他人很聰明,善於揣測皇帝的心思,後來宋徽宗繼位之後,日益受寵,朝廷立明堂,鑄九鼎,修大晟府、龍德宮,他都擔任提舉官,後來楊戩被宋徽宗任命為彰化軍節度使,首倡設皇帝出行的護衛軍,以此來鞏固他的權力,後來更是歷任鎮安、清海、鎮東三鎮節度使,由檢校少保升至太傅。

楊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迎合宋徽宗,宋徽宗是一個風流皇帝,他的各種想法都是由楊戩一手操辦,所以楊戩也為了諂媚宋徽宗,賣了很多力氣,楊戩在京東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逼迫百姓租佃廢棄的堤堰,還有荒山退灘、河水淤積之處,增收租賦,水旱之災害也不進行蠲免,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可以說楊戩就是宋徽宗的左右手,以至於楊戩死後,連宋欽宗都贈予他太師的官爵,授予吳國公的爵位。

可以說“四大奸臣”中只有一個善終的就是楊戩,他在宣和三年就病逝了,而且死後還得到了優越的待遇,可以說他的壞在於為皇上辦皇帝不能親力親為的事。


歷史文武君


這三位都是北宋末年的權臣與佞臣,童貫的身份比較特殊,他除了擔任樞密使外,還是一個地道的太監。蔡京先後四次擔任宰相17年,而高俅則官至太尉。

蔡京比童貫大七歲,高俅的生年不詳,可能要比蔡京小一些。可以肯定的是,這三人皆死於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高俅病死,蔡京餓死,童貫被殺。

從職位來看,蔡京的宰相最為顯赫,正一品,屬文官之首;其次是童貫的樞密使,從一品,掌管大宋的軍權;最後是高俅的太尉,從二品,是個虛職稱謂。

蔡京挾邪壞法、四上四下、終被餓死

蔡京,興華仙遊人(福建仙遊),進士出身。他在神宗朝先任錢塘尉,出使遼國後,升開封知府。宋哲宗時任戶部尚書,徽宗時出任宰相,先後歷經四朝。

儘管仕途起伏,但他前後把持朝政長達十七年。蔡京與童貫、李彥、朱劻、王黼、梁師成等結成死黨,被時人稱為“六賊”,蔡京則被稱為“六賊”之首。

蔡京等人肆意妄為,致使北宋國家混亂,生靈塗炭,引起“靖康之禍”,最終葬送了北宋王朝。宋哲宗時期,蔡京見風使舵,搖擺於變法與守舊兩派之間。

宋徽宗時期,蔡京在宰相之位上四上四下。蔡京被第四次啟用時,已經78歲高齡,朝政交於兒子蔡眥代為辦理。在朝臣的一致譴責聲中,蔡京終交出相印。

欽宗即位後,汴梁告急,蔡京帶著全家向南逃去。危亡時刻,朝臣紛紛指責蔡京等人專權誤國,要求欽宗誅殺蔡京六賊以昭告天下,隨後蔡京被貶為秘書。

蔡京被貶流放後,滿懷傷感的回憶了自己的一生。蔡京的惡行招致百姓的反感,在流放路上無人肯賣東西給他,終在靖康元年七月餓死在潭州,終年80歲。

蔡京總共有八個兒子。次子蔡鯈(tiáo)早卒,長子蔡攸、三子蔡翛(xiāo)被賜死,五子蔡鞗(tiáo)被擄至金國,其餘子孫被髮配到邊疆,永不赦免。

蔡京在流放途中寫下了懺悔的詩句: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童貫平定方臘、伐遼喪師、受法伏誅

童貫,開封人,北宋“六賊”之一,特點是巧言諂媚。宋徽宗愛好書畫,童貫專門為其搜尋天下書畫奇巧。蔡京在謀取相位的過程中,得到了童貫的相助。

童貫執掌北宋兵權二十年,與蔡京一文一武,並稱為徽宗的“兩駕馬車”。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率軍殲滅方臘,因功被升遷為太師,封楚國公。

宣和七年,金兵大舉攻宋,鎮守太原的童貫臨陣脫逃奔回汴京。這時,徽宗已將爛攤子交給兒子趙恆,是為欽宗。童貫回京後,與徽宗等人急忙向南逃去。

這時朝臣要求誅滅六賊,隨後童貫被連續降官,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一帶充軍。欽宗又下詔歷數他的罪狀,命監察御史張澄在途中將其斬首。

張澄將童貫的頭帶回京城懸於城樓示眾。

高俅沒有戰功、缺乏記載、最終病逝

歷史上的高俅,與蔡京、童貫等人的交集不多,他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史料中關於他的事蹟記載很少。高俅基本上沒有參與六賊禍害朝政的一些勾當。

可以說,高俅與奸臣蔡京、童貫等人不是一夥的,至少史料中沒有這樣的記載。高俅也正是沒有參與徽宗、欽宗兩個集團的鬥爭,才有了後來不錯的下場。

高俅在小說中被塑造成奸臣,可能與他的仕途太過順利有關,也可能與他掌管禁軍時的貪腐有關。高俅還沒有達到蔡京和童貫的標準,夠不上真正的奸臣。

高俅也沒有參與征討方臘,也沒有參與蔡京、童貫等聯金滅遼的事宜。後世對高俅的評價是“大節無虧”,也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官員。

高俅也是於1126年,病死在開封,屬於善終。


野史也是史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首先,我們應該發現一點,宋徽宗時期,是奸臣爆棚的黃金時代,那個時代有幸被後世列入奸臣傳的人物是組團出現的。我們能叫的上名字的有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面力、李彥、高俅等人。



蔡京是北宋最著名的貪官。年輕時受到北宋著名的宰相和詩人王安石的賞識,參加科舉考試成績也很不錯。蔡京年輕的時候也想報效國家,那是什麼情境影響了他的價值觀呢?就是北宋年間無窮無盡的黨爭。



蔡京剛入官場時,正值北宋神宗年間,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當之間正斗的不亦樂乎。兩個勢力團體從道義之爭變成了道路之爭,最後又演變成沒有底線的權力之爭。在王安石和司馬光去世後,他們的繼任者變得無恥和下流,為了奪取執政權不顧國家前途。還有更關鍵的一點,這些大人物最後的下場都不好,反而是那些卑鄙小人活的很滋潤。於是,蔡京明白了一點,享樂是最重要的,什麼禮義廉恥,都是扯淡。於是,他發出了那句名言:陛下當享天下之奉。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徽宗被俘,欽宗即位,蔡京被貶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臨死時,寫了一首絕筆詩: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裡外無家。 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 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一個貪字,也算點題了。

童貫呢,是個大宦官。他在宋徽宗時掌握國家兵權,但經常謊報軍情,還貪汙不斷。史書記載,童貫平定方臘之後,宋金兩國因此達成同盟,共同伐遼。宋徽宗於是派童貫攻打遼國,但怕死的童貫以數百萬貫的錢財,請求金軍代其攻打下燕京。



後來,金國攻打大宋,宋欽宗即位,讓童貫留守東京,但是童貫一點勇氣也沒有,跟著宋徽宗難逃。在逃跑途中,極盡醜態。後來受文臣武將數十人聯名上書,最終被梟首而死。

高俅此人,在史書上記載不是很多,其官職也不是很大。關於他的死法,史書是這樣說的,在宋徽宗南逃路上,高俅與童貫發生了原則上的衝突,於是高俅要求離開江南迴到開封。後來童貫等人因為參與徽宗和欽宗的權力鬥爭被處死,高俅反而因為提前離開江南而取得了善終的我好下場。



因此,我們看老子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宋徽宗因為愛好書法古玩,因此一幫大臣就靠這個來拍皇帝的馬屁,最終勞民傷財,掏空了國家財政。可見,在宗法社會,江山社稷的興衰、人民的禍福,完全在於皇帝個人。徽宗朝的奸臣之所以能組團出現,根本問題還是出在了封建專制制度上。


劉忙觀點


蔡京、童貫、高俅,都是宋徽宗時期有名的權臣,他們都位極人臣,然而他們對宋王朝的江山並沒有起到什麼重要作用,在其位,不謀其職。當時的宋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權傾朝野的他們,不僅沒有思君報國,反而犯下各種罪惡,遭到了人們的唾棄。那麼,他們三人晚年的結局到底如何呢?

蔡京,字元長,北宋時期著名權相。當然,蔡京還有另一個身份,他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家,書法造詣頗高,他之所以能步步高昇,跟他的書法離不開關係。蔡京曾託童貫將他的書法交到同樣酷愛書法的宋徽宗手上,宋徽宗見蔡京寫得一手好字,對他非常讚賞,於是就接連提拔他,後來蔡京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之後的十七年,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可謂是四起四落,頗具傳奇色彩。但是,位高權重的蔡京並沒有矢志當一位好官。隨著地位的提升,權勢的增大,他逐漸膨脹起來,變得十分貪婪,濫用職權,安插親信到各個重要部門為官,貪汙受賄,逐漸走上了罪惡的道路。公元1126年,金軍大舉南侵,宋徽宗傳位於宋欽宗。蔡京眼見戰事吃緊,於是攜全家連夜南下避亂。蔡京逃避的行為遭到了滿朝大臣的強烈譴責,御史孫覿上疏宋欽宗,羅列了蔡京為官以來的所有罪惡記錄。後蔡京被貶為慶遠軍節度副使,路過潭州時去世,結局十分悲涼。

童貫,字道夫,北宋著名權宦。早年童貫任供奉官,其實就是一個閒差,專門為宋徽宗蒐集民間的奇珍異寶,比如書畫、古董、珍禽之類。蔡京為相後,舉薦童貫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自此,童貫逐漸走上高位,權勢越來越大,獨掌兵權近二十年,被稱作“媼相”。在平定方臘的戰役中,童貫有功。公元1125年,完顏宗翰率軍南侵,兵至太原,當時童貫正好在太原駐防。然而,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軍,童貫居然連夜逃回京城。諫官、御史對此議論紛紛,大數童貫之罪。童貫接連被貶,還被髮配到英州。還沒等童貫到達英州,監察御史張澄就攜宋欽宗的詔令趕來,奉皇帝之命斬首童貫。童貫被斬首後,張澄帶著他的頭顱回京城覆命。宋欽宗看到童貫的頭顱,十分興奮,因為朝廷又除一禍害,並下令將其頭顱懸掛於城門示眾,以示他剷除奸邪的決心。

對於高俅,大家就很熟悉了。在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作者施耐庵花了不少筆墨著重寫了“高俅發跡”的故事。小說中,高俅靠精湛的球技得到了同樣愛踢球的宋徽宗的趙佶(當時還是趙王)的賞識。趙佶登位後,高俅逐漸平步青雲,後來做到了大尉一職。歷史上的高俅跟《水滸傳》中的高俅其實差不多,都是極善溜鬚拍馬之徒,而且頗懂筆墨,有一定的詩詞歌賦功底。不過,高俅雖然也是奸臣,但他的結局可比蔡京、童貫好多了。金軍南侵時,童貫、高俅帶兵護衛宋徽宗南下。期間,童貫與高俅發生衝突,高俅以生病為由,帶兵回到開封。高俅這一離開,恰恰躲過了一劫,因為隨宋徽宗南下的童貫不久就被剛即位的宋欽宗處死。公元1126年,高俅病死,他的葬禮辦得相當風光,一個權臣能有這樣的結局,算是不錯的了。


沙場冬點軍


蔡京、童貫和高俅都是北宋時期朝廷大臣,後來被施耐庵作為原型寫入長篇小說《水滸傳》中,是有名的奸臣,因此被老百姓耳熟能詳。歷史上真實的蔡京、童貫和高俅究竟是什麼人物?其歸宿和結局又是如何呢?

1、蔡京

蔡京是北宋有名的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蘇黃米蔡”,這四人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蔡京的書法之美在《水滸傳》中曾經提及。

蔡京進士出身,累官至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太師,權傾朝野,《水滸》中多次提及的花石綱就是他的“功勞”。不僅後人認為蔡京是奸臣,當時也為人所不齒,北宋末年,有官員上書朝廷,稱蔡京為“六賊之首”,蔡京由此被流放嶺南,途中死於今長沙一帶。

2、童貫

童貫與蔡京稱得上是狼狽為奸,他是一名宦官(太監),得寵於皇帝,藉此身份向皇上推薦蔡京為相;蔡京拜相後,極力回報童貫,使其以宦官身份擔任了許多重要軍政職務,這在當時是不合規矩的。童貫和蔡京沆瀣一氣,做了許多壞事,致使宋徽宗亡國,所以有童謠這樣唱到:“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金人南侵後,新即位的欽宗不喜童貫,命令他以東京留守身份鎮守京師汴梁,這實際上是要童貫送死。童貫看事不妙,於是私自南逃追隨南下的宋徽宗,被欽宗知道後處死。

3、高俅

高俅在《水滸》中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名列反派角色第一名,蔡京和童貫都比不過他。其實在真實歷史中,高俅並非如此奸詐可惡,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愛好比較廣泛,在一個偶然機會得到徽宗喜愛,從此發跡,成為禁軍首腦。宋代的禁軍相當於今天的野戰部隊,地位十分重要。

高俅在正史中留存資料不多,金人南侵後,他與童貫等人追隨徽宗皇帝,後來生病回了開封,沒有參與徽宗與欽宗集團的鬥爭。

巧合的是,蔡京、童貫和高俅都死於1026年,不同的是,蔡京和童貫皆死於權力鬥爭,只有高俅病死,屬於善終。


民國年間那些事


若問北宋哪個時期的奸臣最多,無疑是宋徽宗時期。北宋臭名昭著的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北宋六賊”皆出自於徽宗一朝。



這六人身為徽宗朝的重臣,卻不思報國,反而是利用權勢去禍亂天下。他們在朝堂之上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荒淫無度、排除異己,而私下也是濫用職權,魚肉百姓,致使民間是民不聊生,滿目瘡痍。當時整個北宋因這六人的胡作非為,對內是起義不斷,對外亦是敗戰連連,毫不客氣的說,他們就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金國入侵中原的罪魁禍首。

但因國有昏君,這六人雖是禍國殃民之人,但多數皆是善終,雖然是遺臭萬年,可在當時他們卻多數都是享盡榮華富貴而死,只得說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蔡京。靖康元年,侍御史孫覿等向欽宗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並稱述蔡京的種種惡性,而欽宗本人也對蔡京很有意見,於是1126年欽宗連貶蔡京,先是貶秘書監,再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後又將他連遷衡州、韶州、儋州等地,最終因蔡京年事已高,他受不住舟車勞頓,於路途中因病而亡,終年八十歲。

晚年的蔡京因聲名太過狼藉,當時北宋民間盛傳一句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所以是屢遭諫官的彈劾,而每次彈劾,徽宗雖都不會嚴懲於他,但為了安撫其他官員,亦也會將他或降職,或免官,以安撫百官之心,如大觀三年(1109年),臺諫官相繼彈劾他,徽宗無奈只得讓他辭官退休。可徽宗太過恩寵蔡京,每次降職不久就又會復職,如大觀三年(1109年)蔡京辭官,政和二年(1112年),宋徽宗就又把蔡京召回京師,仍為宰相。因此晚年的蔡京是先後四次任宰相,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



當然,禍國殃民的蔡京也並不是全無優點,對於當時的北宋他還是有些許的貢獻的。比如蔡京當政期間,整個北宋的社會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是盛況空前,其主持推行的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為北宋,乃至是古代中國的救助制度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過相對於蔡京做出的些許的貢獻,他對整個北宋造成的傷害無疑是更大的,所謂“功不抵過”,蔡京仍是奸臣。

童貫。徽宗時期,他的權勢與蔡京並列,蔡京掌政,他掌軍。當時北宋臣民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靖康元年(1126年),在南逃期間,童貫為逃命,居然喪心病狂的讓親軍射殺阻擋他逃跑的百姓,事後,朝堂上的諫官、御史紛紛向欽宗彈劾於他,說他濫殺無辜。因此,不久欽宗就下令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不久又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可沒過多久,因童貫之前的所作所為已引起眾怒,已經非貶官就能解決的,於是在還沒到發配地時,欽宗就再次下令命監察御史張澄到途中斬掉他,後張澄在南雄將其斬殺。



“汲引群小,易置將吏,以植私黨。交通饋遺,鬻賣官爵,超躐除授,紊亂典常”,童貫這人雖掌兵權長達二十餘年,但在打戰一事上卻絕對是個無能之輩,他只知道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結黨營私,去鬻賣官爵,去任人唯親,因此在他掌控北宋軍隊時,整個北宋軍隊的戰鬥力是直線下降,對外戰爭更是連連慘敗。當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時,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宋廷遣童貫率二十萬軍隊北伐燕京,可無能的童貫卻是連亡國之軍都打不過,近乎全軍覆沒,大敗而回。

可以說相對於蔡京對北宋還有些許的貢獻,童貫卻真的是一無是處,他是奸相,實在是實至名歸,不容人質疑的事情。



高俅。他雖非北宋六賊之一,但他的禍國殃民的程度卻絲毫不比他們差,貴為太尉,卻不思強大北宋軍力,反而是恃寵營私,“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導致禁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禁軍在他的帶領下軍力是越來越弱,以至於金兵來襲之時,禁軍是一觸即潰,甚至部分還沒接觸到金兵就一鬨而散,致使宋都失守,百姓遭受那無妄之災。

史書中關於高俅的記載很少,關於他是如何受到徽宗重用的,描述的並不詳細,當然可以肯定的是,他受重用絕非是《水滸傳》說的那般是因為踢了一腳好球。同時,還可以肯定的是高俅的發跡還得感謝大文豪蘇軾,“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在正史中,高俅本是蘇軾身邊的一位秘書,後來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將高俅推薦給了王都太尉王詵,由此高俅開始發跡,並逐漸被徽宗看重。



正史中,高俅的結局比蔡京、童貫等可是好了太多了,他沒有被貶官,亦沒有被殺,且他死的時候,欽宗還想掛服舉哀,《宋史.李若水傳》載:“李若水……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後來,因李若水的勸阻,欽宗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總得說高俅的晚年結局是最好的,其次是蔡京,最差的自然就是被欽宗賜死的童貫。


澳古說歷史


蔡京:天下士人認為蔡京是六賊之首,侍御史孫覿等開始上書極力陳述他的奸惡,於是蔡京以秘書監的身份管南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居住,又遷到韶、儋二州。走到潭州,蔡京去世(有說是被餓死),終年八十歲。


高俅:高俅在靖康年間死去,徽宗為高俅封了諡號,高俅是為數不多的得到善終的奸臣。

童貫:欽宗登基後被金打的連連敗北,後朝中大臣追究責任的牽連者,最後童貫等人被定罪為朝廷的罪人,被斬首示眾。


小小音工坊


蔡京、童貫、高俅,再加上楊戩,在《徵四寇》中被稱為“四賊”。但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卻並沒有寫到楊戩、童貫的情況,主要是寫高俅。蔡京出場次數比高俅少得多,只是在智取生辰綱、江州劫法場等情節中有過暗出場,再就是關勝議取梁山泊時,出過一次場。而且,施耐庵也沒寫蔡京、高俅相互勾結,共同對付梁山泊的事情。施耐庵的故事架構中,高俅、蔡京分別代表新舊兩黨,是對立派,隱射朝廷黨爭給北宋王朝帶來了滅頂之災。

施耐庵這樣寫,是符合歷史史實的。列位看官不妨仔細體會一下,《水滸傳》中的高俅很壞,這自不待言。但蔡京卻並沒有被施耐庵搞得很黑,反倒是在好幾處都對蔡京的社會救濟制度給了肯定的筆墨。《徵四寇》就比較搞笑了,說是蔡京、高俅一起密謀暗害宋江、盧俊義。

童貫則是《徵四寇》中才有事蹟的,是一個很壞的人物。但是,童貫早期還是立有很多功勞的。比如在秦鳳路當經略時,鎮守邊關很打了幾個勝仗。方臘也是童貫所滅,並非續書所言,是搶了宋江的功勞。史稱,童貫是歷代宦官中因軍功而唯一被封王的人。但童貫的確也很壞,尤其是促成了宋金“海上之盟”,聯金滅遼而導致靖康之難的迅速爆發,不僅是奸臣,且是亂國賊子。

這三人在書中(無論是《水滸傳》還是《徵四寇》)都沒有交代結局,宋江死後,故事就講完了。不過,史料中還是可以查到蔡京、童貫和高俅是怎麼死的。

蔡京的結局

先說說最先亡故的蔡京。蔡京生於公元1047年,即北宋慶曆七年。熙寧三年(1070年),蔡京登進士第,任錢塘尉、舒州推官,累遷起居郎。元豐八年(180年),舊黨領袖司馬光重新掌權恢復差役法,蔡京在規定的五天期限內推行到位,得到司馬光的賞識。後來,蔡京因為被人彈劾,在仕途上屢經起伏。

元符二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蔡京被罷官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徽宗留蔡京完成修史工作。過了幾個月,蔡京再次被貶,出知江寧,蔡京很不滿,拖延著不去赴任。御史陳次升、龔夫、陳師錫相繼議論他的罪惡,蔡京被奪去官職,讓他提舉洞霄宮,居住在杭州。

後來,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到三吳之地尋訪名家字畫。蔡京抓住機會,極力巴結童貫,並把自己的珍稀收藏獻給童貫。並且,以自己的書法修為附上評論。這些書畫都被送到宮中,於是,蔡京引起了書畫大師宋徽宗的注意。沒多久,在其他一些條件的輔助下,蔡京被重新啟用。此後,官職一路飆升,崇寧二年(1103年)二月,遷任左僕射,做到了宰相這樣的大官。後來仍然繼續升遷,被封為魯國公。

職場原本就是如此,要得到提拔重用,就得先進入領導視野,引起領導的注意。

蔡京居此高位,當然不會忘記童貫。在蔡京的力主之下,童貫出任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握兵權二十年。因其是太監,所以,時人稱他為“媼相”。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因北方危在旦夕,蔡京只得舉家南下,逃避戰亂。失去權位的蔡京便立即招致天下士人的攻訐,被列為六賊之首。在侍御史孫覿為頭的朝臣彈劾下,蔡京以秘書監的身份管南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居住在衡州(今湖南衡陽),又遷到韶、儋二州。韶州即今之韶關,儋州在今天的海南省,被貶到儋州,已經是很嚴重的處分了。蔡京從衡州出發,走到潭州,蔡京去世,終年八十歲。

童貫的結局

童貫與金人達成“海上之盟”後,率兵二十萬攻打遼國燕京,結果,大敗。童貫不敢回京,便乞求金兵攻下燕京等城。童貫遂以重金從金人手中買回幾座空城,上書謊稱收服燕京。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下詔封童貫為廣陽郡王。

此後,金人藉故毀盟,逼迫童貫割河南河北之地謝罪,童貫抱頭鼠竄逃回汴京。童貫攻遼失敗,金兵乘機擴大勢力,童貫放棄太原逃跑,為後來的靖康之亂埋下禍根。

童貫回京後,宋欽宗已經繼位。欽宗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沒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當時,童貫以私家武裝“勝捷軍”擁徽宗南渡,企圖在鎮江復辟。此舉激怒了朝臣,紛紛訴說童貫最惡。於是,欽宗下詔,將童貫連續降官,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童貫在前往謫貶之地途中,欽宗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張澄沿他所走路線,到途中斬掉他。張澄追在南雄追上童貫,宣詔將其斬首。童貫死時,已72歲。同時被斬的,還有蔡京的兒子蔡攸、蔡脩(《水滸傳》蔡九知府的原型)等。童貫被殺,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高俅的結局

在童貫裹挾宋徽宗難逃時,命高俅率軍跟隨。按照北宋時期的軍事體制,樞密院有調兵權,而掌管禁軍的殿前太尉高俅只能服從調令。高俅率領三千人馬,一路南隨。到了泗州(今安徽盱眙一帶),“童貫以勝捷兵三千扈從渡淮如淮陽。高俅以禁衛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

童貫繼續難逃,留下高俅在泗州控制淮津。高俅看清了形勢,立即稱病,率領三千禁軍返回汴梁。繼而,童貫、蔡攸等人被追斬。

據《宋史·李若水傳》記載,靖康元年(1126年),高俅病死。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靖康之難爆發,北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