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宋朝著名詩人辛棄疾在出生時,北方就已經淪落,雖然他的祖父在金國任職,但是他卻一直希望能夠恢復中原一雪恥辱。只不過由於人生中的種種無奈,他不得不放下劍轉而拿起筆,這對於他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文學界來說卻是一大幸事。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辛棄疾,字幼安,光看名字,倒有幾分李易安的味道,李清照窮其一生尋找安寧之所,可終生難安;老辛幼年多病,名喚棄疾,以期一世安康。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老辛終究是不得志,武家出生,最終卻以文為業,說他壯志未酬也好,身不稱職也罷,可他一生熱血不減,武能拿刀定乾坤,文能提筆安天下,他有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豪氣,也有情感炙熱細膩如絲的柔情,亦柔亦剛,文武全才。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辛棄疾也因此被打上南宋豪放派詞人、文學家的標籤,其在文學上的成就甚至可以和蘇軾相提並論,與蘇軾合稱"蘇辛",幾百年來很多文人墨客熟讀辛棄疾的詞,瞭解他的文學作品,卻忽視了,辛棄疾的真正職業是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的軍人,詩詞只是他的愛好。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在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已被金國佔領,他們便成了金人統治下的淪陷區的人民。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敵國的順民,在有些人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好,甚至是天經地義的。比如辛棄疾的同學、大宋的遺民、後來成為金國著名文學家的党懷英。

但對辛棄疾爺孫來說,這是極其屈辱的。因此,辛贊老人為孫子量身制定了一套培養計劃。其次,他將辛棄疾送到了特級教師劉瞻的門下,讓他跟隨名師學習文化。辛棄疾後來出色的填詞本領,就是在這裡練就的基本功。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發兵,南下侵宋。辛棄疾挺身而出。他組織了一支2000人的隊伍,自覺寡不敵眾,於是投奔了當時山東最大的起義軍首領——耿京。

他的起義,雖然比起歷史上建立不世之功的大將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要辯證地看待,首先他的身份只是個低階官員的後裔,但是他能夠在生長於淪陷區的情況下,依然不忘收復山河,比起當時南宋"誤把杭州作汴州"的許多官員,甚至是朝廷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辛棄疾,提得起筆,舞得動劍

公元1207年,辛棄疾病逝,享年68歲,臨死那天夜裡,他沒有交代任何家事,只大呼:"殺賊!殺賊!殺賊!"死後朝廷還給予高度評價,追贈"光祿大夫",諡號"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