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为什么要向波斯湾倾倒500万吨石油?

琅琊利剑


1990年8月,伊拉克进军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第十九个省,美国人坐不住了,组织由3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予以坚决打击。


老萨眼见不妙,为了延缓美军的攻势,也为了不让美军白捡现成的便宜,选择将科威特境内的700多口油田全部点燃,同时还将五百万吨石油全部倒入大海之中。这场大火从波斯湾沿岸烧起,波及海面甚广,海中不少生物被大火焚烧致死、油污沾染致死。

焚烧的油田将整个天空熏成了黑漆漆的一片,这场大火连续烧了七个月,在这场大火中的前期,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相当于全球每日油耗的总量。除了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还让科威特白白损失了600多亿美元。


那么这场大火究竟有没有阻挡美国的攻势呢?

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毕竟是给科威特地区的美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供水困难,在污染的环境下行军打仗也多少会有些不方便,但好像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萨达姆的军队最终还是在美军的全方位打击下溃不成军。

那么伊拉克为何要攻打科威特呢?

这就要从两伊战争说起,打了八年的仗之后,伊拉克经济实力倒退无数年,需要休养生息,而伊拉克又是一个石油国家,自然就打算靠提高石油价格来还掉外债,恢复本国的发展。但是这科威特开始捣乱啊,明知道伊拉克急需用钱,自己不减少产油量不说,相反还提升自己的石油产量,导致伊拉克的石油价格一直上不去。这就是伊拉克怀恨在心的理由。


其实长久以来,伊拉克对科威特虎视眈眈,出要还是垂涎于科威特丰富的石油产量,科威特与伊拉克的南部油田紧挨着,但人家地势更低,伊拉克总觉得自己家油田里的石油会自动留到人家国家的油田里,科威特开足马力开采石油,长此以往,占了伊拉克油田的大便宜。

除了人家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它绵长的海岸线也让伊拉克看得眼馋。伊拉克美其名曰也是临海国家,但出海口仅是伊朗和科威特包夹中的弹丸之地,十分憋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伊战争时人家科威特慷慨解囊借给伊拉克150亿美元,老萨压根就没想还钱,科威特虽然没催债,但至少也没宣布债务全免除,老萨心想,吞并了就是一家人了,外债的事情自然就一笔勾销。

老萨着急归着急,奈何之前苦于找不到借口,所以就一直没有攻打它。现在科威特在伊拉克要提高石油价格的时候大肆产油,就给了伊拉克发难的借口。

仅仅一天,科威特就被伊拉克吞并,还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份,永远不可割离。


两国的矛盾迅速上升为国际问题,伊拉克攻占科威特无疑侵占了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利益,这下子美国也不干了。你伊拉克动我的小弟有没有问过我这个大哥的意见,你现在打都打了让我这面子往哪儿搁?不行,这场子肯定得找回来。

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很快就出发了,在此之前还有人提醒萨达姆现在撤军还来及,等到美军来了那可就真的跑不脱了。但是老萨是是一个狠人,不仅不撤退不说,还让人玩纵火退兵之计,企图将美军的舰队抵挡在外。然而他还是低估了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美军强大的军事力量。


原本经过两伊战争之后的伊拉克已经是一个纸老虎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它根本抵不过美军摧枯拉朽的攻势。最终伊拉克全面溃败,而萨达姆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历来现实


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做出了让世界轰动的举动——点燃科威特境内700多口油井,造成超过100多万吨石油泄露入了周边水域,同时还向波斯湾海域倾倒超过500万吨的石油,一时之间波斯湾被大规模污染,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之一。

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的败局已定,而萨达姆点燃油井倾倒石油,主要还是对于战争的结果抱有一丝丝幻想。萨达姆寄希冀于这种旁门手段,想要阻止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对于伊拉克的进攻。当然,这种古怪方法不仅没能成功,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还有经济损失,至今都被各国所诟病。


海湾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产地,全球20个最大油田有11个都位于海湾地区。两伊战争以后,伊拉克拖欠了阿拉伯各国大量的相关债务,当时伊拉克希望科威特等阿拉伯各国减少石油产量提升国际原油价格,用转来的钱偿还债务。然而科威特等不仅没有同意伊拉克的要求,反而大幅提升了自己的石油产量。

长久以来,伊拉克都对科威特虎视眈眈,对于伊拉克来说获得的不仅是巨量石油,还有宝贵的海岸线。伊拉克常年都对科威特垂涎,却也一直找不到借口,正好科威特大幅提升原油产量,让伊拉克趁机发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科威特虽然非常富有,但毕竟国力微弱,也很难抵挡伊拉克的进攻。


伊拉克的举动,不仅破坏到了当时中东的整体环境,更加妨碍到了西方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各国,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让伊拉克吞下科威特,进而在中东地区坐大。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宣布其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19省”后当天,美国等各国就以“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为由对伊拉克发动攻势。美国的两艘航母为首的两支海军战斗群进入战斗区,并且联合国也通过决议对伊制裁。

在第二年1月美军等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伊拉克已是内外交困颓势显现。除了美国之外的多国联合军队,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进攻,仅是航母就出动了9艘,还有大量的战斗机编队与其他战斗舰艇。伊拉克周遭可谓被重重包围,根本就没有后退的余地。原本的伊拉克凭借原油,曾经也非常富裕强大,但经过两伊战争后早就元气大伤,根本挡不住。


不过,被逼入角落的萨达姆仍旧在做困兽之斗,依旧想要负隅顽抗。萨达姆也不知道从哪儿想出来的馊主意,竟然点燃了科威特700多口油井,一下子100多万吨原油泄露入波斯湾。除此以外,萨达姆还向波斯湾倾倒了500万吨原油。一时之间,波斯湾中北部的水面全都被原油覆盖,而油井燃烧造成的浓烟遮盖了海湾北部大面积天空。

萨达姆想用这样的方法,阻止当时的多国联合军队的战斗机还有舰艇等靠近,但当时的萨达姆很显然太低估现代科技的强悍了。萨达姆的做法使得波斯湾北部受到严重环境污染,科威特的原油燃烧,每天损耗的原油量就相当于当时全球每日的原油消耗总量,直到7个多月后才被扑灭。这样的做法除了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还有环境破坏,根本就没拦住各国对伊拉克的进攻,最终伊拉克还是一败涂地。


澹奕


1991年,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被美军打得大败而归,一想到被兄弟出卖、被昔日的朋友设计坑害,萨达姆很沮丧,心里也充满了恨。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满目疮痍,经济倒退了二三十年不说,还倒欠了几百亿美元外债。

萨达姆本打算卖点石油改善一下民生,但就在这个时候科威特却一直提高油产量,石油价格起不来,伊拉克的日子更加难过了。

想当初打伊朗时,科威特兄弟长、兄弟短,鼓捣着伊拉克替阿拉伯兄弟国家出头,如今打得这么惨,它却在背后捅刀子。

萨达姆想到此处气不打一处来,就想教训教训科威特。但科威特是美国的小弟,美伊关系虽然还不错,但萨达姆也不敢贸然行事。

于是他召见了美国驻伊大使格拉斯皮,探探对方的态度。格拉斯皮回复道:“你们阿拉伯兄弟之间的事,你们自己解决,都是朋友,美国就不掺和了。”

萨达姆一听美国还很够意思,凭伊拉克的实力,打科威特不是手到擒来吗?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全面入侵科威特,仅一天时间就占领了科威特,萨达姆洋洋自得,宣布“要把科威特变成伊拉克第19个省”。

就在这时,东方大国的一位副总理飞抵巴格达,他劝诫萨达姆说,美国不到一天时间就已大兵压境,说明它预谋已久,在联合国开会决议之前撤军还来得及, 否则伊拉克将全面陷入孤立。

但萨达姆就是一个莽夫,吃到嘴里的肉他岂肯吐出来?由于他的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海湾战争爆发。

在美军海陆空全方位打击下,伊拉克溃不成军。伊拉克军队在落荒而逃时,烧毁了科威特境内的几百处油田,同时向波斯湾海域倾倒了4.62亿加仑的石油。

萨达姆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三个原因。首先是报复科威特,同时威慑其他海湾国家。

其次,沙特用水基本都是依靠海水净化,污染了水资源,既可以报复沙特,又可以给驻沙特美军造成供给困难。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迟缓美军的追击。

萨达姆的鲁莽行为不仅让科威特白白损失了600多亿美元,更是给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从表面看受伤的是科威特、沙特,但实际上从长远看,伊拉克的损失更大。

由于萨达姆这个“暴君”的存在,阿拉伯国家不得不依赖美国的保护,使美国得以长久在中东驻军,这对萨达姆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萨达姆的鲁莽行为,让伊拉克陷入全面孤立,他自己也彻底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花木童说史



伊拉克原本是美国的金牌小马仔,萨达姆原来也是美国人扶持起来的。70年代石油价格暴涨,盛产石油的国家都变成了大土豪,其中就包括伊拉克和前苏联。

有钱了,这些大佬都想去称霸世界。称霸世界就要发起战争,伊拉克和伊朗打了起来,苏联开始侵略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达了8年,双方都损失了1000多亿美元,其中伊拉克欠了600亿美元的外债,放在那个年头是一笔庞大的金钱。



萨达姆是逊尼派的领袖,科威特也是以逊尼派为主的国家,他们原本是一个国家,关系一直处得不错。科威特就支持萨达姆对伊朗发起战争,战后伊拉克欠科威特100多亿美金。

萨达姆觉得这个债务的数字有点大,还不起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借钱很容易借成仇人。萨达姆眼瞅着自己穷得叮当响,科威特却富得流油,气都不打一处来。


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宣布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19个省。美国人扶持了萨达姆,萨达姆却背叛了美国人,这让小布什本来就非常不爽。

小布什发动多国联军开始对伊拉克作战,伊拉克的很多武器原本就是从美国买来的,武器的性能和特点美国人相当熟悉。再加上美军的战术和装备原本就比伊拉克强,没多久就把伊拉克打得哭爹叫娘。

美国人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就是珍惜国民的生命。对于士兵来说也是如此,打到弹尽粮绝,可以投降,回国后依然是英雄。

美军为了减少伤亡,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发起对伊拉克的攻击。这就让萨达姆非常的不舒服,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萨达姆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必须逼迫美国人和伊拉克士兵展开陆战,这样可以发挥伊拉克军队的优势,增大美军的伤亡,有可能逼迫美军撤退。

萨达姆就决定把已经开采的500万吨石油倒进了波斯湾,从此还点燃了科威特国内的主要油田。有人说,萨达姆为什么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呢?这里边萨达姆也是有深思熟虑的。



首先,整个中东地区都非常缺水,淡水资源比石油还贵。美军主要是从海上和空中对伊拉克作战,并没有登陆。美国士兵所用的水全部是海水淡化,这些石油污染了波斯湾,海水淡化设备就成了破铜烂铁,这就淡掉了美军的淡水来源,给美国人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其次,美军强大的空袭能力让伊拉克军队非常头痛。萨达姆认为,空军成功的进行轰炸依赖的是良好的气候。点燃了科威特的油田,就让整个天空都是滚滚的浓烟。飞机在天上飞行,很难锁定目标,这就可以逼迫美军必须陆战。



最后一点,萨达姆在赌美军不愿意付出过多的伤亡,有可能从中东撤军。在朝鲜战场,美军就因为伤亡过大,在国内的压力下,最终和平解决了战争。萨达姆希望这一幕重演。

然而萨达姆的计划却落空了,因为伊拉克往波斯湾到了太多的石油,污染了大片的海域。同时点燃了科威特的油田,又污染了太空。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纷纷谴责伊拉克,声讨萨达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强烈呼吁美军登陆伊拉克本土,速战速决,快速解决战争问题。

美军国防部制定了迂回作战的计划,利用自己优势的武器装备进行穿插包围,既消灭了伊拉克军队,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战斗。


新知传习阁


海湾战争是指的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当萨达姆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只能出此下策,为的是利用石油燃烧造成的烟雾组起一道屏障,遮挡美国为首的联军视线,让联军不好找到伊拉克军队的目标。萨达姆出此下策,也没有阻挡住联军的进攻,照常是一败涂地。





王春来342


萨达姆干的这个绝对不是人事,不仅把富裕的小国科威特变成了人间地狱,还在波斯湾乃至更大的范围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甚至在珠穆朗玛峰都飘起了黑色的雪花。

1991年2月,眼瞅着自己的军队快要挡不住联军的攻势,萨达姆下令实行策划已久的“环境恐怖袭击”。

一方面,从1月下旬开始,萨达姆已经下令自己的军队往波斯湾里倾倒石油,前前后后总共倒了有上百万桶原油,在科威特沿海地区形成了十几公里长的石油污染。

萨达姆希望通过这些倒入大海的石油,恶化淡水的质量,影响沙特东部海水淡化工厂的生产,影响沙特、美军等的淡水供应。

此外,漫长的石油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对美军军舰的行动造成一定阻碍,如果美军军舰一旦靠近,伊拉克人可以放火,在海面形成熊熊烈火带,阻碍美军的海上攻势。

另一方面,在萨达姆预感到战事不顺,准备撤军之前,萨达姆下令军队点燃科威特境内的所有油井,一直到伊拉克军队完全撤出科威特,他们一共点燃了科威特境内的700多个油井。

一时间,1万多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小国顿时变成了黑乎乎的人间地狱,科威特所有的油田都陷于大火之中,每天被烧掉的石油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日消费石油量的十分之一。

而除了燃烧的油井,从油井中喷出的原油还在广阔的地面形成了动辄深一两米、纵横几公里的石油湖泊,人在其中,难以前行,而这些石油湖泊的下面,到处都是伊拉克军队埋设的地雷,这也是萨达姆的险恶之初—虽然你们胜利了,但是我也不会让你们有安静的日子过。

当时,即使战斗机飞越科威特上空,飞行员也笼罩在灰色的大气里,当时无数油井燃烧产生的浓烟一直蔓延到6千米的高空,整个科威特全境、波斯湾部分、周边邻国部分地区,白昼也变成了黑夜。

老萨的冲动之举,给科威特带来空前的灾难,给波斯湾的生态带来了几十年都无法恢复的灾难。

当时的电视画面里,无数的海鸟因为翅膀沾满了油污而无法飞翔,最终只能活活饿死,无数的海洋鱼类死亡,波斯湾北部成了彻彻底底的“死亡之海”,浓烟笼罩了波斯湾整整八个月,八个月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员才扑灭了这些油井大火,而海洋上的石油污染,清理花费了更久更久的时间。

当时的科威特,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24小时都是黑夜和黄昏,当地人被迫不断逃离家园,等待火灾被扑灭后再返回家乡,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员出于职责和使命,在极其艰巨的条件下,在地狱般的环境里,花了8个月的时间,终于扑灭了700多口油井的大火。

这些消防员是极其令人尊敬的,他们面临的环境之严酷,几乎让他们随时面临死亡,但他们还是夜以继日,一口一口的扑灭了油井大火,最终让科威特恢复了往日的美丽。

当然,萨达姆的石油攻势最后还是落了空,他的几十万军队被联军炸成了渣,最终不得不狼狈地逃回伊拉克。


云中史记


谈起石油原产地,大家都会联想到中东战区,特别是伊拉克这个国家。当年的伊拉克拥有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可惜总统萨达姆跟美国闹翻,导致引发战争。在海湾战争结束之际,萨达姆却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下令把500万吨的石油倒入波斯湾,难道他就不怕污染海水跟浪费资源吗?这其中存在着什么原因?

时间1990年8月,伊拉克由于在石油问题上跟科威特多次谈判失败,此时萨达姆就下令调动20万军队火速进攻科威特,经过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伊拉克军队顺利的攻取科威特首都,且控制了该国。这种突如其来的占领立马引来西方强国的不满,首先“世界警察”美国大佬第一时间跳出来怒斥萨达姆的霸凌行为,并且以此为出兵借口,联合其他数个西方国家的军队一起攻击伊拉克,为此爆发了海湾战争。

这次战争的战略有所不一样,美国的联军并没有派出陆军参战,仅是采用占空权对伊拉克进行空袭,结果地毯式的频繁轰炸之后,伊拉克基本被打瘫,无奈只好从科威特撤了出来。不过在撤退的时候,萨达姆却做出震惊世界的举动,把价值约200亿RMB的500万吨石油倒入了海湾,到底是什么令萨达姆如此丧心病狂呢?这得从伊拉克跟伊朗的战争说起。

伊朗跟伊拉克的战争一共打了8年,双方互有胜负,实则两败俱伤各无益处。特别是伊拉克早年是因为出口石油才富强起来,结果跟伊朗死磕8年,把全部身家全部打光,还欠下大笔外债,单独欠人家科威特国家就多达140亿美金。

战后伊拉克开始反思,欲快速把石油经济发展起来,于是就想让科威特减少石油产量,以便抬高国际石油价格,这个条件还在谈判中,不料伊拉克又提出希望科威特免除自己的大笔债务,对面这种无理要求,小国家科威特自然不同意,反而以土地问题跟伊拉克进行讨论,私下下令提高国内石油产量。

萨达姆得知科威特反己道而为之后,轰然大怒,立马就调出20万伊军攻入科威特,这20万伊军大多都是在两伊战争中历练多年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而科威特过小士兵作战经验少,很快就不敌而溃,最后伊拉克在很短时间内控制科威特,并且公开宣传把科威特归纳为自己的第十九个省份。而这种霸道举动也以来了西方国家的绝命打击。

至于萨达姆在之后往海湾倾倒500万吨石油的行为,其实是一招杀敌自损的策略,他知道无法跟美军对抗,又不想便宜西方国家,所以才忍心把石头倒入海域中。另外就是,当时美国舰队已经逼近波斯湾,就等下令强行登陆,那么此时整个海面都是漂浮的石油,只要美国舰队敢来,萨达姆可能就会下令发火,将大海烧成一片火海,以此来摧毁敌方舰队,所以美军一听说萨达姆倒石油的行为,就不再敢让舰队进去了,这使得萨达姆争取得更多的撤退时间。

另外,500顿石油倒入海中,直接对美联军造成一些生活影响,毕竟大量西方联军都驻守在沙特阿拉伯地区,而沙特由于地理问题喝水需要靠淡化海水,才能满足,此时海湾一旦被石油污染,那么想淡化海水就成了大问题,这样就给美军造成了饮水困难。因此我们可以看成,萨达姆倒石油的行为无疑是一种“杀敌千余,自杀八百”的折中做法。


猫眼观史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的一场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伊拉克经过两年的两伊战争早已是外债累累,更是欠了邻国科威特数百亿美元。这时萨达姆政权以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个省为由武力占领了科威特,侵犯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美国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海湾战争。


而就在海湾战争打的如火如荼之际,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做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举措,向波斯湾倾倒了500多万吨的石油,而且还点燃了科威特境内大面积的油田。石油对于海湾国家来说就是经济的命脉,被誉为“黑色黄金”,为何萨达姆会下令做出这种举措呢!是出于无奈之举还是另有原因。

影响联军的日常生活

当时的海湾战争期间多国联军的很多军队都驻扎在沙特阿拉伯境内,而沙特阿拉伯的取水方式主要是淡化海水。伊拉克向波斯湾海域倾倒了大量石油,石油漂浮在海面上,海水被污染,海水淡化也就很难实行,这就进一步挫败了美军在海湾战场上的行动。


不想让这些宝贵的资源落入西方国家手中

萨达姆当时在海湾战争期间已经处于劣势地位,战局已经无法扭转。自己战败之后,那些西方国际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将占领伊拉克境内的大面积油田和石油资源,但萨达姆宁愿让这些资源白白浪费掉也不让其落入他国手中。

迫使美国采取地面作战

萨达姆点燃了大量的油田之后,一瞬间战场上浓烟滚滚,什么都看不见,对于完全掌握制空权的美国也很难评估战场态势,战机不能够起飞,导弹也同样失去了作用。这时的美国不得不对伊拉克采取地面作战,本想依靠自身强大的钢铁洪流来对抗美军,谁知美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加上精明的策略以很小的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



萨达姆向波斯湾倾倒石油不失为一种精明策略,但面对装备精良,信息化体系作战的美军,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Global防尉


1991年2月24日,在实施了长达38天的空中轰炸后,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终于开始发动地面作战行动。2天后,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撤军,放弃对它的占领。不过,在匆忙狼狈撤军时,伊拉克军队还是抽空大肆破坏科威特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它的石油设施。

伊拉克军队点燃炸毁了科威特大量的油井、输油管道、炼油厂。事后统计有650多口油井被点燃,6000多万桶原油被白白燃烧浪费掉。因为沿海的输油管道被破坏,还导致800多万桶原油流入波斯湾,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

伊拉克军队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行动并不是一时兴起,没有目的的。在整场战争中,号称海湾地区“头号军事力量”的伊拉克军队面对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时,根本没有占据任何优势,无法发动有效还击。为了扭转局面,获得喘息的机会,伊拉克军队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除了点燃油井,向海中倾倒原油,伊拉克还做出向以色列、沙特发射“飞毛腿”导弹、突然发动对海夫吉城市的攻击等举动,无非是为了试图挽回败局罢了。

不得不说的是,伊拉克军队点燃油井,向海中倾倒原油这几招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点燃大量的油井后,熊熊燃烧的原油产生了遮天蔽日的滚滚浓烟,有些地方甚至是几米之外看不见人影。滚滚浓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侦察卫星和各类侦察飞机的对地侦察、监视能力。多国部队不仅空中情报获取能力降低,派出战机进行空中打击/火力支援的效果也在下降。

向海中倾倒原油则给科威特、沙特等国带来严重的海洋生态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例如因为海水严重污染,沙特部分地区无法进行日常海水淡化生产,造成淡水供应紧张。同时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切断了科威特的海上运输航线,让美海军舰艇无法通过这些海区投送登陆兵力、物资进行作战。另外还迫使沙特、美国等国分出精力处理这些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不过,无论伊拉克军队使出什么招数,最终还是难逃一败。其实早在战前,美国国防部就动用过军用仿真技术,模拟过伊拉克点燃科威特境内全部油井时会造成的所有作战、环境、社会影响,并对此做出相对应的作战方案调整和应对措施准备,实际上,伊拉克军队在开战前就已经失败了。


科罗廖夫


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百分九十以上的电视机普及率。

因此当海湾危机爆发之时,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得以有机会观看了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因为两伊战争的缘故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为了消除本国的债务危机,萨达姆遂决定一举拿下科威特。

拿下科威特的好处有两点:第一不用再偿还科威特的巨额债务。

第二科威特盛产石油,可以以此来增加伊拉克的经济收入。

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那就是在伊科边界有一个大油盆,这个大油盆的中心点在科威特国家之内,而伊拉克却只占了一个盆沿。


以科威特的石油生产能力,伊拉克几乎抽不到多少石油。

于是,萨达姆大手一挥,命令伊拉克军队越过伊科边境拿下了科威特。

但是萨达姆做梦都没有想到,此举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其实,当时的美伊关系还是相当的不错,萨达姆在入侵科威特之前也曾向美国暗示了他的意图。

但是美国却表现的非常平淡,并没有表示出要干涉的样子。

于是萨达姆仿佛得到了美国的圣旨,放心的做他的事去了。
但没想到的是,在事后美国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仅号召国际社会一直的谴责萨达姆的入侵行为,而且还命令伊拉克军队在1991年的1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

对美国态度始料不及的萨达姆显然不会这样灰溜溜的撤出科威特,他还在死撑着面子硬充好汉。

不过萨达姆的死撑也是有道理的。

第一,此时离越南战争结束才十几年的时间,美国人在越南的噩梦还尚未完全去掉。

第二,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八年的沙漠战争,有丰富的沙漠作战经验。

而美国大兵在中东地区非常不适应当地的沙漠气候。

第三,当时冷战还尚未结束,苏联虽说经济不行,但它庞大的军备还在,虽说此时的美苏关系已经大大的改善,但是对峙了好几十年,哪能说握手就握手。

所以,萨达姆的如意算盘就是一旦和美国交恶,就完全倒向苏联。

萨达姆的这一打算虽说落空,但也不无道理。

如果不是当年还有一个强大的苏联存在,萨达姆就不仅仅是被赶出科威特那样简单了,哪里还能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但是,即便如此苏联到底也没能帮上什么大忙!
萨达姆的固执和强硬最终令战争爆发,别看在战争尚未打响之前,萨达姆表现的非常强硬,牛皮吹破天。

但真正的打起来就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简单了,美国的高科技、全方位和立体式打击,伊拉克军队哪能招架得住?

伊拉克萨达姆战前准备的一切等于白费,飞机不敢应战、高炮射程不够。

基本上就像是一名实力不够的拳击手,抱着脑袋干挨打。

无奈之下的萨达姆祭起了最后的镇山之宝,先是把科威特境内的所有油井全部点燃,继而又把几百万桶石油倒入海中。
这些情景当年在电视机前看的清清楚楚:科威特境内的油井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在波斯湾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层,一直海鸟裹在油层里痛苦的挣扎着。

萨达姆此举有两种用意:第一,眼看科威特要守不住而不得不放弃,我萨达姆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科威特得到。

第二,遮天蔽日的浓烟可以给不断进行轰炸的盟军飞机带来麻烦,使轰炸的精确度大为降低。

而倒向波斯湾的那些厚厚的油层,可以给企图登陆科威特的美海军陆战队带来麻烦。

但萨达姆自己不知道,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他的这种行为被国际社会冠以反人类罪行,盟军的轰炸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的疯狂。

无奈之下的萨达姆不得不接受苏联提出的建议:撤出科威特。

战后大萨达姆仍没有忘记说大话的毛病:伊拉克并没有战败!

第一次海湾战争,萨达姆之所以还能好好的活着,这要感谢当时还有一个苏联。

虽说美苏已经和解,但在某些地方隔阂还是有的,一般来说当年的美国之所以没有一举搞掉卡扎菲和萨达姆,就是因为有苏联罩着。

再看苏联消失以后的世界格局,卡扎菲、萨达姆、穆巴拉克、本拉登这些人的结局,如果有苏联存在,这些人哪里会有这个凄惨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