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故事:員外出門時常賙濟鄉人卻被人譏笑,後來饑荒他仍舊施粥救人

宋朝時,在福建沙縣有位姓倪、名閃的舉人,從小就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加上為人也非常聰慧,年輕時就考中了秀才,緊接著又考中舉人。

倪舉人家中富庶,為人樂善好施,出門總是多多少少要帶著些碎銀或者銅錢,只要在街上遇到了那些乞討的人,或者貧困的鄉民,就會給他們一些;有時候聽說某鄉民家有困難了,甚至會偷偷將錢放在那戶人家的桌上,從來不求回報,也不在乎別人記住他的恩德。

故事:員外出門時常賙濟鄉人卻被人譏笑,後來饑荒他仍舊施粥救人

當時,倪舉人已經30多歲,鄉里連續多次推薦他為孝廉,去參加京師的科舉,可是他接連好幾次都未能考取進士,也非常無奈。

後來鄉間就有風言風語傳出來,甚至有的人嘲笑他說:“別看這倪員外爺家財萬貫,還總是接濟窮苦人家,可是這命中註定他考不上進士的!他做再多的善事也是白費銀子!“

還有的人說:“說不定是這倪舉人暗地裡還做過什麼壞事?這官祿與他無緣,更說不定是被老天懲罰呢?”

倪舉人在街上散步時也偶有耳聞,但是他也不在意,仍舊不改初心,時常賙濟那些生活困窘的鄉民,行善積德。

這一年,縣城外遭受了旱災饑荒,糧食顆粒無收,周邊許多村裡的村民一家老小都出來逃難,有的老人和孩子甚至餓死在了路邊,無處掩埋!

故事:員外出門時常賙濟鄉人卻被人譏笑,後來饑荒他仍舊施粥救人

官府當時也沒有及時運來糧食賑災,眼看著難民哭天搶地,痛苦不堪,倪舉人當即就拿出來自己的大部分家財,讓人換成了糧食,在城外搭起了一個粥棚,每天都熬粥給那些流離失所的村民吃。

就這樣撐過了半個多月,這時縣衙的救濟糧才送到,就是因為倪舉人施粥而活下來的有一萬多人!

轉年,又臨近京城科舉的日子,許多人上書推薦了倪舉人去參加。

故事:員外出門時常賙濟鄉人卻被人譏笑,後來饑荒他仍舊施粥救人

等到倪舉人啟程去京師一個月後,倪家周圍的好幾家鄰居都說晚間夢到有個金甲人出現在了倪家大宅前,那神人將一面華麗非常的錦旗豎在了他家的大門前,上面還用金字寫著 :“施粥救民,狀元及第。”

沒兩天這件事就成了縣城內外眾人議論的奇事,都說這才倪舉人肯定會中狀元的!

果不其然,不要一個月的光景,就有官府的喜報先發回了縣裡,上面說倪舉人中了今科狀元!

等到倪狀元再次回到家鄉時,父老鄉親都夾道迎接,萬人空巷。

倪閃後來官途亨通,一直做到了尚書,名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