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水位大量下降,石壁中突然現出一座佛像,專家從中發現一名人墓地

根據我國眾多的古蹟,考察得知,一般臨崖建造的佛教周圍都會依傍寺廟,但是江西撫州這一佛像卻是個例外。2016年11月,這裡的水庫水位下降,並且位於最近20年來的最低值,這時候人們發現,石壁中出現了一個佛像,而周圍並沒有一處寺廟存在,那這尊佛像又是怎麼回事呢?

水位大量下降,石壁中突然現出一座佛像,專家從中發現一名人墓地

原來在明朝時,這個地方那是相當的繁榮,不僅僅是連接南北的交通要道,還是周圍城市的商貿集散地。在這個地方,有著大明很多藩王的陵墓。可惜的是,早在很多年前,盜墓者就發現了這一寶地,他們早就光顧了這些寶貴的藩王墓了。其中當然有許多珍貴的陪葬物品,可惜早就被歷代的盜墓賊洗劫過了。如今當地政府多次安排水下作業,希望還能獲得一些珍貴的材料。

早在水庫建造之時,人們就在這裡發現了朱權的墓。雖然經過多次洗劫,專家還是從中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物。經歷了這麼多次浩劫還能有許多上等的玉器、綢緞等陪葬品,可見墓主身份的特殊。那麼朱權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水位大量下降,石壁中突然現出一座佛像,專家從中發現一名人墓地

他是朱元璋的17子,在一眾皇子中,朱權也是非常有才華的一位。他生於朱元璋建國之後,雖然那時候已經少有戰亂,但是他並沒有放鬆自己對騎射武藝的要求。由於出色的表現,在13歲那年,他就被父親封為寧王,15歲時,去往藩地大寧。

在那裡,他精心訓練自己的軍隊,嚴格要求,並與戰士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的軍隊戰鬥力與凝聚力都非常強。經過多年的經營,他已經擁兵8萬之眾。當時雖然中原已經穩定,但是邊塞地區還常常有胡人作亂,寧王就經常出征,每一次的表現都沒有讓父親失望。在這樣的高標準的要求下,和多次實戰經驗的總結中,他的隊伍越來越強。

水位大量下降,石壁中突然現出一座佛像,專家從中發現一名人墓地

幾年之後,朱允炆在老朱的堅持之下登上九五,老朱自己沒讀過什麼書,但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因此請了各方名師,來教授這位未來的帝王。朱允炆不僅自己飽讀儒家經典,身邊圍繞的也是一群儒生,這些人講起道理來通今博古,可是治理國家實在是一般般。

他們建議年輕的皇帝撤藩,當然這個決定從長遠來看很有道理,但是當時並不具備條件。更坑主子的是,他們建議皇帝從燕王開始行動。要知道,燕王是老朱的第四子,他生在行軍途中,從小就跟著徐達常遇春這些人後面混戰場,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實戰經驗那都是相當有見解的。

水位大量下降,石壁中突然現出一座佛像,專家從中發現一名人墓地

當時寧王一邊征戰一邊學習文化知識,生活得是相當充實,可沒想過造反的事兒啊。但是他這個侄子怕呀,擔心他與燕王聯合起來打自己,那就不好辦了。於是皇帝召他回京,在路上就削了他的軍權。後來燕王來見朱權,哭訴自己是被迫起兵的,寧王見他真切,絲毫沒有懷疑。誰知道一轉臉,這位四哥就命人把刀架到了自己這個實誠的弟弟頭上,逼他幫助自己共同完成大業,並且還說,以後得了天下,哥倆一人一半。

水位大量下降,石壁中突然現出一座佛像,專家從中發現一名人墓地

他想盡辦法打壓寧王,失落之餘,寧王再也不敢操練軍事,而是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文學 、戲劇和修道上來。這以後,他過得相當安寧,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躲過了災禍,得以平穩度日。他去世時已經是70歲了,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

雖然後半生生活的非常低調,但是死後卻得到了厚葬。由於他後半生崇尚道教,因此入棺時身著道袍,隨葬的金玉瓷器無數。因此後人才能得以發掘,也藉此更多的瞭解大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