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农村,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和配偶准备一副棺材,请问这是什么现象和心态?不害怕吗?

游游小小生


问这样的问题就知道你不是农村人!

第一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棺材是必备的,人年龄越来看到棺材心里也踏实而不是怕!

第二准备棺材的一般都是上了年龄的,我老家叫喜丧。所以害怕不搭噶!

第三棺材寓意着升官发财

第四人没做亏心事怕棺材干嘛?

另外人们总会幻想着死了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会把去另一个世界的东西都带好,棺材是床,柏树枝叶是褥子,金童玉女伺候,再带点冥币,再修一座房子(墓地)……

总之棺材给老人准备着,不是不孝顺,反而是很孝顺!老人嘛活多久没人知道,为了怕老人走的着急预备一套棺材是对的!拿我自己外公说吧,今年75了,五年前就把棺材木买了,上好的松木!现在早都干透了!我每次去看到的不是害怕而是心安!


奉命躺床上


记得小时候,我爷爷和奶奶在世的时候就为自己准备了两口上好的棺村,放到家中的西厢房内,爷爷奶奶在时,用它贮存粮食,老鼠根本就咬不到,小时候我曾经问过爷爷奶奶,你们不害怕吗?爷爷奶奶回答,怕什么,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到了父母这一辈,就再也没有这种风俗了


用户7人无信不立


以前在农村,是都是这样的!

但它不叫棺材,叫寿材。人死了临时做的才叫棺材,老人健在,自己提前做好的叫寿材!而且做寿材也是要家里有条件才会做。

我们那里做寿材还是当一件喜事来办的,寿材做好了,还要请邻里好友吃饭,还要给木匠红包,做前还要挑日子!

至于为什么,我想老人一是为了自己安心,老来有个好的归宿。二来也是为了减少儿女的负担吧!

我父母在世时也是早早做好了寿材,批发选了最好的杉木,请了最好的木匠,做好后又了漆。做好后我们也造了酒席!

父亲活了9O岁,母亲活了85岁,安心的住上自已做好的寿材,走了!





周花5


说起棺材人们就想起了死亡。人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规律的发展,反正一个人不可能永生的。所以对于死亡人们都己有了足够的心态面对它。住得我父亲六十岁年那年,母亲把我叫到跟前默默地说:“今年有个润月,想给我和你爸把寿材(棺材)和寿衣都做好”。我以前听村子里老人说过,提前做好寿棺,可以减少疾病,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寿材"。过世后人穿的的衣服通常叫"寿衣"。老人去世后是喜事,要有乐队,还要唱大戏,请客等。可是我的父母却对我说:一来怕这些东西以后涨价要花更多的钱。二来怕我对这些风俗都不懂到时候会手忙脚乱的。每当我看见他们那累弯的脊背,失去往日那光华的眼晴,不由得我的眼眶湿润了。天下父母都是那样的伟大,他们心中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



看淡189


我奶奶今年90岁了,但是10年前在她的要求下就已经准备了一口棺材,这种情况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种原因是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提前准备好一副好材料的棺材,会让老人觉得儿女比较孝心。再就是棺材相当于老人死后住的房子一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百年归山后有个安身的地方。

其实没啥好怕的,这种情况都是在农村,地方大闲置房子多,不缺地方放,一般都是放在放农具或粮食的屋子里,并盖好保存。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变化,这种情况也会慢慢减少。


我家在城郊


为什么要害怕?难道人心比鬼还可怕吗?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老人们给自己准备身后事就是希望自己的最后一程能按自己的想法,走的称心如意,以弥补人生的遗憾。

我外婆在其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她自己准备寿衣了,我们去看她的时候,还拿出来给我看看,像献宝一样;至于棺木,在随后的那几年也让我两个舅整好放置在那了。

外婆走的特别突然,虽然卧床半年多了,可精神一直不错,饭量也不错;走的那天,下午四五点钟还一起吃的饭,到傍晚人就没了;索性外婆提前自己准备好了一切,尽管是年底,最后一切过得还是有模有样的,希望故人一切安好。


瓦伦木


在农村,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和配偶准备一副棺材,这是教训,是需要,是远见,是心愿,大人是不怕的,这是最后的归宿,小孩子到是觉得这东西有点恐怖。


一、为什说是教训


听我父亲说过,几十年前(具体那一年也不记得了),有一年我地有个村庄一天死了8个人(好象就是现在的传染病似的),有的还是青壮年的小伙子,那时木材不允足,交通也不便利,棺材只有到很远的山区那边的镇子才能买得到。


这个村子前后几天死了不下10多人,棺材一时难去买,借也无法借,这些死的人,最后有的人是用竹床抬去埋了,有做人是用几块板子订的简易木箱抬去埋了,只有两位许纪大点的人,生前办好了棺材,是睡着棺材去埋的。


山中常有千年树,农村难逢百岁人。那一天返本归真,谁也不知道。早点办到棺材,等于是早点建好另一个世界的家。


二、为什么说是需要


在殡葬改革之前,千百年来,人死后都是要睡棺材的。每一个人都要作这准备。这棺材是木质,下土之后会慢慢吸收水分,时间一长,就会慢慢腐烂的。



所以古人要早点把它买回家,进行预防腐烂的工作:木板上油上桐油,木缝中布上桐油拌的石灰,再漆上几次一种不同于洋漆的山漆。


古人是很迷信的,对于买棺材、漆棺材这两项工作,还要选择吉日吉时,而古时那些骗人的所谓“催尸、游魂、催官、黄泉、灭魂”等神殺众多,难以取舍。后又专取上元节,叫天官赐福,中元节叫地官赦罪,下元节叫水官解阨。说用这三日买棺、漆棺,本命无不平安吉福。


所以古人都逞自己身体好,能动,提前买好、漆好,一旦用时,子孙不慌张忙乱。


三、为什么说是远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呀,人早晨不知晚上的事,早上好好的人,也许晚上就突然不行了的人时有发生,哪个能保证那个人不是自己。


子女们为了生存生活,要外出谋生不能经常待在家里,如果遇上不幸,特别是炎热天气遇上不幸,子女们不在家,一时怎么办。所以提前办好棺材,是一种思想开放的远见。


农村有句俗话,叫做办到长生不老人。就是说,棺材不论多早办好,对人的寿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在平均寿命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办到长生后,健健康康的活了20多年,都寿享耄耋之龄。


四、为什么说这是心愿


人奋斗一生,劳累一生,虽然最后都难逃此劫,说得好听点叫登仙,叫去佛国,叫去天堂,叫跨鹤归真,叫成仙成佛。说得难听点,叫粉骨扬灰,叫下十八层地狱。


人不同于其它生命,其它生命最后那样的结局,人是不能接受的。人的心愿是,要有一个好归宿,而且这种归宿可以荫及子孙后代,保护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荣华富贵。


在几千年来人们的潜意识里,棺材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家,而且这家质量越好越好。人不但要造好生前的家,也要造好百年后的家。


棺材,又叫寿材、长生、家档、寿棺、枋、寿枋、十大块、槨……等等,是用来装放人遗体的木质柜子。已装人体的叫灵輀或灵柩。


棺材有木材品质的不同,如杉木、柏木,有木料大小的不同,如三墙、四墙、十二圆等等。


每一位活着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置办好自已满意的家档,也希望置办好举眉齐眉之人的家档,这是另一个世界的家,不能让同到白头的人到另一个世界没有家。


大人不怕,这是一种心理愿望,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的最后愿望。小孩看见了肯定有点怕,所以一般都把它放在一些不经常看见的地方。


一生好人大司马


这个其实很简单,因为我是农村人,我有绝对的权威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老年人还活着的时候,为什么给自己准备棺材?其实我们应该把它叫做寿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做素材的时候,材料也好也好,就是自己掏的打的寿材也是自己满意的那一种,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说我现在能挣到钱,我不去安排我的棺材,等有一天我没能力挣钱了,我的儿女们会给我打棺材吗?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没有棺材睡,也害怕因为棺材的问题,导致儿女们不合,所以农村很多60岁左右的吧,就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了


领军人物显哥


小时候在老家,听到大人之间骂仗,就诅咒***死了连个棺材都没有给你买,可见人对死后的棺木有多重视。

小时候几乎每家有老人的家庭,都会提前给自己备上一口棺木,有时候是从自己种的树,选最好的那种树砍了拿到镇上去定做。

老人可能把死后看做是一种延误,在另外一个空间的脸面,死后有一口不错的棺木是自己感觉特别骄傲的事情,


水手我在一直在


这是老人对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他们故去时的归宿。

记得在我们很小的时侯,我爸妈就按我爷爷奶奶的嘱附,给他们准备了一对棺材。待木匠做好以后,不能叫棺材,不吉利叫喜材。那天,家里还会请亲朋好友来聚一下,放很多的爆竹叫冲喜。叫去除悔气,老人才能福寿高照。这样做当然是对老人的一种心理安慰,记得那天我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当时心里不曾有一丝的害怕,反而心里得到了一种从来都不曾有过的满足感。

爷爷奶奶己经走了好多年了。现在在农村也把老风俗都破除了。也没有人再提做棺材这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