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寶應賈木匠傳奇

“我每年都回家鄉看看,我不能忘本,是家鄉的水養育了我。”賈國槐用感恩的心回報著南京,也回饋著家鄉。

賈木匠傳奇

寶應賈木匠傳奇

15塊錢闖南京走出中央門汽車站,孤獨地站在春寒料峭的街頭,看著陌生的城市,看著川流不息的自行車車流,還有行色匆匆、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是緊張,還是寒冷,賈國槐打了個寒戰,小腿肚子竟然有點哆嗦。他東張張,西望望,一絲膽怯、一些恐懼,還有一種酸楚湧上心頭,南京,這裡會是我的家嗎?一想到家,賈國槐滿腦子都是家了,思念象潮水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想老婆,想孩子,想母親,想父親,想門前那條緩緩流淌的涇河,想河邊那一長溜粗粗的垂楊柳。想著想著,賈國槐兩眼模糊了,心裡頓時萌生了回家的衝動。他摸摸棉襖裡面的口袋,癟癟的,不用數,九塊九角五!春節後,家裡總共只有三十塊錢,老婆要他全帶上,說在外用得著,他冷著臉硬是塞給老婆十五塊,叮囑老婆不要虧了孩子和老的,一個月吃兩回肉。臨走,又吩咐老婆,鄰居家吃肉,你就買肉,不要讓孩子站到人家牆根去聞香!老婆送他到馬路邊,兩口子半天不著聲,等看到搭客的自行車來了,賈國槐又冷冷地冒出一句:等苦到錢,天天讓你們吃肉。

寶應賈木匠傳奇

帶十五塊錢就上路了,搭自行車五角,買到南京的車票就花了四塊九角五,還剩九塊五角五。摸到九塊九角五的同時,賈國槐還摸到了自己熱呼呼的寬厚的胸口,出來幹啥來了?不是發誓要讓家人天天吃肉嗎?怎麼剛出來就想家去了?我就帶幾塊錢回去嗎?要死啊,沒出息!賈國槐自己在心裡狠狠責罵自己,為自己想回家的念頭感到羞愧,出來做手藝不就是吃苦嗎?男人還怕吃苦嗎?想到這,賈國槐又為自己的堅強高興起來,對,不苦到錢決不回去,絕不為家人丟臉。

坐了快一天的車,還沒東西下肚呢,前心好似貼了後心,賈國槐餓壞了。幾家小飯店,大包子的籠屜就放在門口,熱氣騰騰,肉的誘人的香氣隨風飄散、撲鼻而來,一隻大肉包要一角,加二兩糧票!賈國槐嚥下口水,不再看飯店門口的熱氣,他揹著行囊,走在稀落的燈火中,走向落腳的老表家。行囊,其實就是一隻化肥口袋,裡面一條薄被,一張草蓆,一套換洗衣裳,再就是一把斧頭,一把鑿子。這是他闖蕩南京的全部家當。

三十六年後,說起當年在中央門汽車站聞到的那個肉包子的香味,賈國槐微微咪上眼睛,沉浸在對往事的連綿的回憶中,半晌,他咂咂嘴,喃喃嘆息道:你不曉得,那個肉包子的香味啊,真香!

贏得好名聲

這是公元一九七九年的春天,賈國槐離開家鄉寶應,憑藉一手過硬的木匠手藝,一心一意開始了南京的木工生涯,很苦。沒多久,在雨花區的那幾個居民點,賈木匠變成了賈師傅,他的手藝得到了越來越多居民的認可和喜愛,都知道高高、瘦瘦、黑黑的賈師傅雖然不苟言笑,但是個老實憨厚、不偷懶不耍滑的木匠師傅,而且有一顆聰明的頭腦,五斗櫥、大衣櫃、八仙桌,只要你說出什麼樣式,他都會為你打造得漂漂亮亮,即使是小板凳、小碗櫃,他都是一絲不苟,精雕細琢,結實耐用,跟店裡買的一樣。

賈國槐回憶說,那時候,代人家做傢俱,不少人家都會供應一頓晚茶,不是燒餅,就是肉包子,買得多的,不是給你一個人吃的,人家的晚飯也在裡面呢。所以,他基本只吃兩個,人家勸也不吃,不給人家留下窮吼吼的樣子。賈國槐又說,不謙虛地講,要是盡霍,楸七八個肉包子算啥!不好意思,就吃兩個,人家還以為賈師傅就這個飯量呢,不好意思!

三年後,表兄見他的手藝愈發成熟,總是打零活也不是個事兒,就勸他租個小門面,自己加工些傢俱賣,也好多掙點錢。一個月後,“建槐木工店”領了執照,表兄特地買了一掛鞭炮,噼裡啪啦一炸,就算正式開張了,那天晚上,賈國槐特地請表兄吃了一頓金陵湯包,管飽,結果表兄沒他吃的多。周邊熟悉的居民見賈師傅開了店,都為他高興,有什麼需要做的木匠活還都來找他定做,還有一些小的維修活也來請他,賈國槐總是有求必應,隨喊隨到,熱心為周邊的居民無償服務。南京人厚道,請師傅來修理,費工費時,人家不要錢,晚茶一定是要買的,賈師傅也不客氣,兩隻大肉包。小店一天天紅火起來,賈國槐忙得更起勁了,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寶應賈木匠傳奇

憑藉老實厚道站穩腳跟

一九八六年的一天,賈國槐的小店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客人請他按照圖紙做一隻木製的包裝箱,賈國槐用十來分鐘就乾淨利索地交出了樣品,客人很滿意,詢問賈國槐願不願意為他們廠專門做木包裝箱,賈國槐詳細詢問了工藝要求,便爽快地答應了,雖然賺錢不多,但是長年有事做,何樂不為呢?原來客人是附近是一家通訊國企的幹部,生產的都是精密的通訊器材,包裝要求高,以前在人家木器廠定做的木包裝箱經常出問題,到站後不是散架就是斷裂,讓廠裡蒙受了不必要的損失。從一位親戚那裡得知賈師傅的名氣,這位幹部就主動上門來考察,對賈師傅的手藝很滿意,就這樣,賈國槐接下了這份看似簡單的木匠活。廠裡一旦需要發貨,不論白天黑夜,賈國槐都會及時把包裝箱運送到廠裡,還爬上爬下,把包裝箱釘得嚴嚴實實,一一當當,漂漂亮亮。有時候跟人家企業發貨的職工一樣加夜班,一加就是半夜,飯都顧不上吃,回家就把早上買的肉包熱熱,和著一杯茶,下肚,打著飽嗝睡覺,很滿足。不叫苦不叫累,講信用質量好,企業上上下下被賈國槐的人格感動了,廠長隨即拍板,所有的包裝箱都給賈師傅做,這一做,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賈國槐沒讓人家失望,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從未耽誤發貨,從未出過差錯,包括出口包裝箱,——對了,出口包裝箱可不是鬧著玩的,就說動植物檢疫局這一關就很難過,到了目的地,當地國家的植物檢疫可是拿著“放大鏡”和精密儀器找問題的,就怕有害有毒的東西進入。這一點,不苟言笑的賈國槐的優勢發揮出來了,掙不掙錢不重要,信譽是第一位的,出了差錯就是自毀長城。因此賈國槐廠裡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出口包裝箱使用的木材必須選一等品,工序一絲不苟,嚴格按照國家質量標準進行熱處理,不馬虎,不含糊,不糊弄,典型的賈國槐風格。

三十年前,賈國槐的建槐木工店,因為質量和信譽響噹噹、硬梆梆,一步步發展壯大為建槐木器廠;又經過十幾年,因為把握機遇,勵精圖治,一九九八年,賈國槐的建槐木器廠又成功改製為南京郵通達工貿有限公司,一舉成為南京市數一數二的、為四十多家企業配套各種包裝箱、年產值近四千萬的包裝箱專業生產企業。三十年做包裝箱,就在省城打下一片江山,成為千萬富翁,賈國槐在家鄉幾乎就是一個神話,只要提到賈國槐賈木匠,大家都讚歎不已,發自內心地欽佩他。

說起在南京三十六年的創業經歷,賈國槐謙虛地稱自己就是個沒啥文化的小木匠,沒有什麼大本事,都是善良的南京人給了自己立足之地,給了自己一個發展的機會。“我這一路上,盡遇到好人貴人了,”賈國槐動情地說,當初,拿了營業執照,以為就啥事沒有了,等人家工商稅務找上門來,才知道還要每年登記年檢,還要繳稅,都虧了當時那位工商所長,熱心指點我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個體戶。“那位所長,居然是曾經插隊我們寶應的知青呢,看我老實厚道,又同情我剛開店,就幫我跟稅務所說情,才沒有罰我的款,當時哪裡有錢交罰款哦。不過,我幾次說請他吃包子,人家都沒肯。”賈國槐開心地笑著說,“真的很感謝南京許多好心人的幫助,我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寶應賈木匠傳奇

想為家鄉多做點事

事業有成的賈木匠定居南京有年頭了,全家都生活在這個充滿肉包香味的城市裡,但是“我每年都回家鄉看看,我不能忘本,是家鄉的水養育了我。”賈國槐用感恩的心回報著南京,也回饋著家鄉。在他被推選擔任南京市寶應商會會長後,每年都要帶隊回家鄉幾次,一是帶著客商考察,幫助家鄉招商引資;二是帶領商會的同仁回鄉做慈善,做公益,訪貧問苦,修路造橋。沒別的,就一句話,不放過任何一個為家鄉做貢獻的機會。南京市寶應商會成立幾年了,一直沒個固定的辦公場所,賈國槐把自己在市區大明路小教場的一幢三層小樓騰出來,無償提供給商會,還從自己腰包掏出幾萬塊添置辦公設施,把商會弄得很溫馨,讓其他商會羨慕得不行。今年春節回鄉,看到偏遠村組的小學校都撤併了,孩子上學要到鎮上,都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騎電動車接送,最遠的要騎幾十分鐘,寒風中,孩子的小臉凍得通紅,賈國槐看了很心疼。回到南京,賈國槐就醞釀給孩子們買個校車,“要買就買好的”,經過認真調研,反覆比對,選中了一款價值五十多萬的名牌校車,給孩子們買了一輛,看著孩子們坐在溫暖舒適的校車裡去鎮上唸書,賈國槐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2011年,賈國槐積勞成疾,突發中風,昏迷了幾天,經醫院搶救,又神奇地緩了過來。醒過來沒兩天,他就嘟囔著要吃肉包子,讓醫生和家人哭笑不得。不知是身子骨好,還是肉包子的作用,反正賈國槐身體恢復得很快,大家欣喜不已。他說,“閻王不要我,那是希望我多為家鄉做點事哦。”

現在,站在我們面前的依舊是那個高高、瘦瘦、黑黑的賈木匠,一個神采奕奕、冷峻硬朗的熱血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