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郎咸平为什么不看好小米?

Piberius


不看好小米的言论郎咸平有次是在《财经郎眼》中讲出来的,但是这也太武断了吧!

他的观点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小米手机质量不行越用越卡;产品线涉嫌抄袭;线上销售为主,不敢拿到线下销售;小米没有互联网思维。

那就针对他的观点,咱们具体来说说:

1、安卓手机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出现死机,变卡等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小米,是整个安卓手机都会出现的问题,甚至包括苹果手机,只不过没有安卓手机严重罢了,用一个行业通病去攻击一个品牌,这恐怕立不住脚吧。

2、郎咸平说小米手机设计抄袭苹果。你说小米手机和苹果外观很像,但是咱们拿市面上主流的国产手机对比一下,其实外观都是大同小异的,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外观无非就那几种,排列组合后还能让消费者满意的外观也不算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更少了。我觉得没必要纠结这个。

3、小米没有专门的实体店,这点雷军自己也说过,如果要开实体店,成本至少提升百分之三十,所以小米成本低,价格低,这个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不是不敢拿到实体店,小米这么多年的口碑足以肯定它的质量,而且可以了解一下小米之家?

4、小米模式和互联网思维是一体的,以互联网为依托。观察小米的可以注意到,小米现在也不仅仅是在做手机了。现在都流行搞生态了,这都是为了小米以后长足的发展,这点从线上销售的火爆和整个产品线就可以看出。

说实话,郎咸平对于地产行业的观察还是比较深刻的,只是作为一个总爱谈宏观的老牌经济学家,动不动就对新兴产业以自己的价值立场进行判断真的太过武断,对互联网的批驳更是令人费解。


欧界传媒


郎咸平:你送给我比特币,我不会要的。

他是名字很大的经济学家,在2003年的时候荣登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其风格就是各种的不看好,制造一些热点高的言论。上面的那个梗就是来源于其在某个节目中的言论。他不看好的东西蛮多的,不看好比特币,不看好乐视,不看好吉利收购沃尔沃,不看好小米,甚至不看好中国的经济。

结果是比特币现在的火爆程度,大家都知道,价格虽然和过山车一样,几起几落,但是现在也在7000美元往上走了。送比特币都不要脸都被打肿了,可能是亏了一个亿。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不仅没有像郎咸平所说的吉娃娃组合,反而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吉利用业绩又给了郎咸平一个暴击,

乐视,这个不看好好像是准了,前些日子,乐视的股权,欠薪事件闹的沸沸扬扬,贾跃亭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乐视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小米,几次不看好,也曾经陷入低谷,但终究是在17、18年完成了浴火重生,现在的小米冲劲十足。与其让我相信郎咸平,我选择相信雷总。

嗯,这么看,郎咸平的反方向毒奶好像有点厉害的。除了乐视(乐视还是在最近在倒下的),其他的不看好什么,什么就涨。


简族


其实用任何一个现成的公式去套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是徒劳的。一个企业面临的机遇不同,切入点当然就不同。小米从营销切入,以组装起步,或许不符合经济学公式。但一个企业的发展要看他的企业规划,其实从哪里起步并不重要。微软甚至是从剽窃起步,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业内老大。第一桶金或许来源不同,但第一桶金的分配与使用规划才是真正能左右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小米赚到钱了,但并没有发财。而是在用这笔钱一步一步地完善着全产业链条,从设计研发到营销售后,都在脚踏实地的逐渐完善,这样的企业肯定是有希望的。相反,格力虽然拥有大把资金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但却从营销入手,放弃了格力空调赖以生存的科技研发,在手机领域想当然地想再现空调辉煌,但显然市场并不认可。空调的辉煌无法给手机带来灿烂,董小姐的网红营销,行政营销也无法挽救格力手机的三台命运。那种垃圾配置贴上格力标签就想大卖?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小米知道市场要什么:低价格,高性能

格力知道自己有什么:好牌子,董网红

但市场毕竟是市场,小米赢了,格力输了。因为小米做了市场认为好的,而格力做了自己认为好的。小米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格力教导大众应该买什么。而市场显然没听教化,最终选择了需求。


众里寻她仟百渡


很好,将这个问题拆分成两个部分,首先谁是郎咸平,其次为什么不看好小米?这样的话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首先,郎咸平是谁?

1956年那是一个夏天,从台湾的天空划过一条闪电,啊平啊平我平平平。他与1956年6月在台湾的桃园出生,祖籍在山东。一看就知道他爹一定是逃到了台湾。他是中国台湾学者和经济学家。用开创新世界记录的方式让大家所知:用时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可见他是一位大大的学霸。现任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

现在回到国内经常出现的节目上的郎咸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已经被娱乐圈的风气所污染没有了大学者心态了。那时候他刚回国拿到香港中文商学院的讲座教授,开始了一段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人生。

那时郎咸平的第一个节目是“财经郎闲评”点评中肯得到,比那些说书的好太多太多。有时眼光十分的尖锐,点评狠毒让人印象深刻;反观现在他经常出书、开讲座发表一些莫须有的观点。明明是金融专家,却经常点评宏观经济、产业链等问题甚至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指到“小米”身上?

其实他这样的转变你可以想一想,一个在国外做出重大学术贡献;学术研究做得如此好的人,金融PHD在沃顿攻读的人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一点学术精神也没有?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反思一下国内的人文环境、学术环境、与风气呢?

其次,为什么说小米?小米有什么不足之处?

原器件都是选用毕竟稀缺的所以产量不足,加上黄牛和黑粉的疯狂抢购导致手机量跟不上,小米是性价比之王自然而然的定价就低,利润也低所以不敢去屯货。再加上溢价严重。这些都是小米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小米是不会倒的,在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口碑也不错的前提下,只要做好产品,更加关照用户一定可以长长久久。

我是鹭岛,用心做问答用心给予优质答案,期待你的关注与点赞。


鹭岛科技


我在很多年前,也认真看过郎咸平的几本书,有些方面说的也算有道理,而且通俗易懂,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他比较擅长的是数据分析、总结、包装观点并输出、营销自己。经济学家不是企业家,指点江山可以,但真刀真枪的上去厮杀,还得是企业家。郎咸平不看好小米的理由主要是,小米缺少技术积累,就是个简单的加工和粉丝营销。

事实上,小米在过去几年,确实出现过低潮,但最近两件事做的十分漂亮,第一国际化,在东南亚和印度快速崛起,逐渐成为世界级手机品牌,第二格局更大了,小米是真正在做智能生态的公司。小米卖出去的每一台终端,都可以成为数据收集器,将来万物互联,这得是多大的资产。和这2件事情比,miui都算小事。所以努力尝到了甜头,终于要上市了,据说前1000名员工财物自由,55555,我先去哭一会。

至于郎咸平提到的技术积累,这里面他的标准有点僵化,小米其实不能算一个硬件公司,我举个例子,最近火爆全球的《复仇者联盟3》,是漫威出品,人家拍电影,在摄像机领域也没啥技术积累啊,但你说索尼和漫威两个公司,哪个更伟大?没有啥可比性对吧。小米志不在基础硬件的研发,你非要拿这个说人家企业有短板,就没必要了。


脸上褶子很迷人


看到题目,有人会问,“郎咸平何许人?”或许不太关注金融的朋友对这个人不太了解。翻阅他的履历,可谓传奇: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全球多家著名商学院有执教经历;曾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亚洲开发银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因此,他不单纯只是一个学院派代表,而是有战略眼光的经济学家,其话语颇有前瞻性。那么,他为什么不看好小米?

与其说小米卖手机,不如说小米是卖软件

这位敢说真话、不畏得罪各类利益集团的郎教授认为:小米的核心压根就不是制造,或者说小米公司就不是一个手机公司,而是一家软件公司。小米卖的是MIUI,而不是小米手机。这确实是实话,翻开小米总裁雷军的履历,我们可以发现雷老板曾在金山软件任职,包括现在还在担任金山集团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因此软件开发是雷军的老本行,也可以说是小米起势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米能拿得出手的,还是只有MIUI,其他方面鲜有突破,完全沦落为硬件组装商,没有核心技术。它的手机芯片是高通的;屏幕是JDI或夏普的;摄像头好一点的用三星、索尼镜片,差一点就是ov传感器;组装是富士康代工;只有操作系统是在谷歌的安卓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而华为、vivo、OPPO、金立等其他国产手机,则透过小米发现了自身的短板,也对自己的UI进行了改进,符合本土居民使用习惯。同时,他们还在其他领域继续突破,或拍照,或音质,或游戏体验,或芯片,或数据安保,形成了手机品牌独特的亮点。

但是小米毕竟还是发展起来了,并具有一定影响力。因为像小米这种典型的互联网企业,是在新经济形势下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时代性。当然存在即合理,他们也具有自身的的优势:和传统制造业相比,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其实现在的企业生产产品通常都是通过ODM(全称“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直译“原始设计制造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代工),包括苹果和三星,华为在内,都是没有自己的工厂的。然而小米的代工产品,工艺不过关,产品经常出现发热、死机、相机发红、Wi-Fi断流等问题。因此手机不是简单的组装,硬件如何优化、软件如何运行等都很重要。

一味打“价格战”,企业发展将陷入死胡同,专利才是关键

翻开小米的发家史,我们可以看出小米一直是在打“价格战”,这种低价模式确实可以抢占新市场,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道,利润率的低下对企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如果过去五年,我们讨论小米好不好,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拍手点赞,因为小米公司把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给大幅度压下来。但是现在,人们并不敢苟同,毕竟其它手机企业也在发展,同等配置下多数手机价格是在同一个台阶之上。

所以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把控,如果一直采取“价格战”,不加以调整,就会产生明显的问题。郎教授曾对小米手机的成本做过简单的估算,零部件1130.68元(主要大件夏普屏幕181.83元,高通处理器150 元,闪存172元),增值税290元,专利费、关税等加一起400元,总计1530元。再去掉销售成本、人工成本、售后服务、软件开发成本,1 台手机的利润仅36元(当时郎教授按照2000元的售价计算),利润率仅1.8%,还不如卖衬衣利润率高。对比苹果,iPhone 6(16G 版本)的零售价为649美元,其硬件成本是227美元,折合人民币1400元左右,与小米的1130元硬件成本相差不大。但是每部iPhone 6的利润是183美元,利润率将近30%!因此小米想追苹果,不能只靠嘴皮子,还得靠研发。

其实这些年小米一直在吃这方面的亏,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处处受人制约,看别人脸色行事。首先是华为、中兴在国内对小米手机发出专利律师函,但是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成熟,因此没什么下文。但是国外就不一样了,小米一出门就被告。2013年7月小米手机尝试进入印度市场,随后受到爱立信的起诉。爱立信官方声明:“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尝试与小米公司就专利许可授权事宜开展对话。然而,小米始终拒绝以任何方式回应。爱立信万不得已,只能对此采取法律行动。”最后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做出裁决,禁止小米公司在2015 年2月5日前在印度市场进口或销售手机,理由是小米侵犯了别人标准核心专利。虽然一个星期后小米采用高通芯片,禁令被解除,但是小米向法院缴纳的罚款比爱立信要求的1%专利费还高。

少耍嘴皮多做实事,小米还可以“弯道超车”

很多反感小米的朋友,都觉得小米很喜欢溜嘴皮子。小米每一次开新品发布会,“雷布斯”总是要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演讲一番,诸如“颠覆”、“史无前例”等词汇都是发布会上的常客,特别是开口就必谈的黑科技。那它的黑科技是什么?是高通研发出却被算在小米5头上的“快充3.0”,还是比一分钱硬币还要薄的小米笔记本Air?

正所谓“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在当下中国,“互联网+资本催化”的新经济引擎高速运转,大有碾压一切、颠覆一切之势。在新经济狂热之下,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寻找“下一个风口”,幻想成为下一只飞起来的猪。新经济光环背后,危机已悄然而至。中国式O2O还能烧多久?专利监管的黑洞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O2O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疲惫期,专利监管也会越来越完善,因此小米的日子越来越难不无道理。

其实郎教授看待事物还是比较客观,在看到小米企业问题的同时,也针对其发展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其著作《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中,他这样写到,“对于现在的小米,也不是完全判了死刑,毕竟小米手握天量资本,钱多好办事。但前提是,小米必须消除对既有模式的依赖,以超低价杀入某个产品、快速抢占市场的手法再玩下去只能玩死自己。如果自主研发来不及,那么趁着资本市场还愿意听雷军讲故事,赶紧收购全球优质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尤其是各个细分市场的行业前三名,把这些公司的技术积累拿来为我所用。这几乎是小米可以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方式。”


千机問問


他似乎也没看好过谁!“炮轰”恰是郎咸平的生存之道。

今天斑马消费来费心整理一下郎咸平的N个“不看好”言论,然后大家来对他不看好小米自行判断。

郎咸平素来以“大嘴”著称,主要靠炮轰赚钱,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钱反正都到了他的腰包。

1、\t不看好吉利。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郎咸平表示不看好,且极尽嘲讽,还给这个组合取名“吉娃娃”。网上很多关于郎咸平评价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视频,大家可以去回顾一下。如今呢?李书福终于用业绩,啪啪啪打了郎咸平的脸。

2、\t他曾表示不看好A股和黄金,但频频为一些问题金融公司、P2P公司站台,导致不少投资者被骗。

3、\t他最狠的言论是不看好中国经济。这种言论都能随口说,就能基本判断他的个人水平了。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曾炮轰郎咸平,说他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都不懂。

当然了,郎咸平也曾不看好乐视,如今乐视垮了。总是不看好这不看好那,总得蒙对一个吧。

郎咸平还曾不看好谁?


斑马消费


因为咸郎平本身就是个大忽悠。

他为了博眼球,看着小米热,蒙下也能搏眼球。

他说自己是经济学家。最多也就是草根经济学家。

而且没有廉耻感,只知道敛财,对跟了他几年的情人还好意思把房子要回来。

前几天在台州,被一堆股民要作为诈骗犯送派出所,真可悲啊。好像从那时起咸大师都不发声了。


鹰的家园


企业发展得好坏,并不在别人怎么看,而在自己怎么做。郎咸平不看好小米,是因为他不看好互联网,不看好小米的这种新模式,不看好雷军的经营思路。

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郎咸平不看好小米但小米的发展确实正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特别在手机行业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小米所以没有被郎咸平的不看好“看中”,更主要的一点就是雷军没有被前几年的风光所麻痹,也没有被去年遇到的困难所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按照既定的目标努力。

也许,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小米没有苹果那样显眼,那样引人注目,而这,也恰恰是小米能够在成绩和困难面前都能稳步前进的关键。所谓错位竞争,说到底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眼下,小米又将迎来上市的最佳机会,一旦上市成功小米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肯定,小米上市后,按照雷军的发展思路一定会在技术公关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到时候,小米也将迎来新的转型机会。

郎咸平到底喜欢什么,我们弄不清,其为非法集资公司站台等方面的行为,也已经让人无法相信他对问题的判断,无法猜测他不看好小米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出于公心呢还是私心,是有意唱衰小米呢还是受到什么影响,反正他的话我们不信。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正在蒸蒸日上的小米,而不是郎咸平眼里的小米。


谭浩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90ce\\u54b8\\u5e73\\uff1a\\u4e2d\\u56fd\\u5236\\u9020\\u4e1a\\u7684\\u672a\\u6765\\u662f\\u683c\\u529b\\uff0c\\u4e0d\\u662f\\u4ec0\\u4e48\\u5c0f\\u7c73\\u624b\\u673a\\uff0c\\u4e00\\u9488\\u89c1\\u88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