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近日,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在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发布以后,各相关部委针对性制定的实际行动方案,志在切实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方案从原始创新环境、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研究方法手段、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政策服务管理七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相应的工作部署。那么广大企业,在本工作方案的引导下,该如何调整战略,如何权衡基础研究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如何能够真正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转自网络


生产、销售、盈利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主要运行方式,盈利是企业最直接的目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基础技术上的创新往往被忽略。基础创新需要长期的研发人力物力投入,并且所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等都有十分高的要求,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或者很少有能力能够完全支撑起整个基础研究过程。

1.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支持共建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研发主体。高校和企业是互补的关系存在。高校具有较高的基础科研水平,每个学校基本都有各自专长的研究方向,每年高校都会开展一些横向课题,共同与企业一起研发相关领域难题。高校可以为课题提供足够的人才和科研能力,企业也能够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研发所得结果,是能够真正解决企业所在行业的需求,助推本行业不断上升发展,从而也增强了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增加财政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研究载体。如国内化纤业巨头浙江桐昆集团,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新纤维研发中心,将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提升产品的质量,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技术支持。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转自网络


2.强调企业重视内部培养。对于一些经济实力比较硬的企业,建议内部组建专门研发部门,储备技术力量。内部研发的成果,也将为公司成长壮大带来长远的帮助。如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早在2017年就专门组建成立了达摩院,研究方向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芯片技术等顶尖科技领域。强大的技术支撑助推阿里涉足更多行业领域,扩大版图。成立短短三年不到,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芯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转自网络


3.注重国家相关研究项目。针对在某些行业、专业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国家的相关科技计划等政策内容。每年国家、地方都有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并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实力特点和优势进行申报。比如“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https://program.most.gov.cn/)上会有很多相关的内容,企业可重点关注。企业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完成项目研发,所取得的成果不仅能够为国家解决实际技术难题,也可以不断壮大自身的研发成果。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4.了解并运用好政府支持政策。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在财务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目前我们国家的数值约为2.2%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政府都有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推行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开展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全覆盖行动。最实际的一点既是:企业研发费用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这一部分,针对企业来说,都将会是一块比较大的财税优惠,因此,企业应当勇于积极开展研发。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企业该怎么办

转自网络


论经济实力,我们国家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但是论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很多领域我们还远远的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方案中提及的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制造技术与关键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地球观测与导航、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种、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很多领域,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共同突破。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呈现,应当利用好自身资金、技术优势,借助好政府支持政策,合作好院校科研团体,多管齐下,共同实现成果研发,企业壮大,助推我国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u0019\u0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