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医战“疫”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殊途同归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黄俊杰、方宁、张秋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家卫健委和各省都陆续出版、更新了中医药的治疗方案。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介绍,这其中,有以北方为主的全国“清肺排毒汤”,有广州的“透解清瘟颗粒”,上海的“麻杏清肺颗粒”等等,在临床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这些差异化明显的治疗方案,为何能殊途同归,在战“疫”中起效?林丽珠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这离不开中医的“三因制宜”和辨证论治。

在这些新冠肺炎的战“疫”过程中,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用药各有特色,南方多个地区的处方中多用芳香化痰化湿之品如佩兰、藿香、苍术、法半夏、草果等,北方则多用滋阴润燥之品如麦冬、芦根等。似乎存在不小的差异,到底可不可靠?

“这得从中医药的辨证思维说起。”林丽珠介绍说,在中医抗击流行病的经验里,辨证论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谈到辨证论治,则离不开“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指的是依据人的内外环境来制定治疗方法的原则——

因时制宜:是指参考不同的时令节气,给以适合当下时令的治疗方;

因地制宜: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的水土气候各异,不同地区的人的体质禀赋便有所不同,反映到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川渝地区阴冷潮湿,所以日常饮食辛辣较多见;而岭南地区较湿热,不少人有煲汤、喝凉茶调养身体的习惯。饮食尚如此,作为寒热偏性更强的中药来说,更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差异,加以辨证处方。

因人制宜:指的是中医在治疗病患时,还会注意到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情绪等个体化因素。即便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患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在同一个中医师笔下所开出的方剂也很可能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加、减法,正是中医师出于个体化因素所做的辨证论治。

针对岭南地区气候多湿热,人的体质也多“夹湿”的特点,林丽珠认为在治疗流行病时要充分考虑到祛湿的方法。她分析说,这在《广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下称《方案》)中都有所体现。《方案》中明确,新冠肺炎早期患者属湿热郁肺,对湿重于热者推荐了达原饮以祛湿,对热重于湿者则推荐银翘散合三仁汤来清热化湿,并根据病程的进展有个体的情况,分期分证,有的放矢地选择祛湿透邪、清热利湿、解毒祛湿、通腑泻浊等不同方法加以辨证治疗;在危重期遵循“先留人,后治病”的原则,用参附以救逆回阳;在恢复期,又通过辨脏腑虚实,明气滞与痰湿加以调治,达到养正祛邪的目的。

“除了广东,各省出台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案中又分有多个阶段和证型,这便是中医‘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体现。”林丽珠说,各地在用药上出于各自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和各位中医师的用药心得虽然有所差异,但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辨证是基本一致的,是属于中医学“疫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体质而施以不同的治方,体现了中医临床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特点,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