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南北朝小传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匈奴人也会建城吗?

这个问题角度很刁钻。五胡十六国中匈奴人建国最早(汉赵),虽然自认是刘家的外甥,打着汉朝的旗帜建国,但匈奴人的文化水平在五胡之中也算是相当低的,可能跟没什么根基的羯族不相上下。汉赵建国之后,先是定都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不是不喜欢大城市,实在是手里当时没什么像样的大城市,只能在小城安置下来,后来总算拿下了山西比较大的城市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灭了西晋之后,又迫不及待迁都长安。汉赵一共存在二十多年,大的迁都就有三次,不过无论是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都是西晋留下的底子,不是匈奴人自己建的。

匈奴人为什么不建城,一来西晋败的太快,大批的城池由匈奴人接受,没有自己建造的必要,汉赵统共存在二十多年,城池的质量应该能撑个二十多年的吧;再就是实在是不会造啊,匈奴人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放牧到哪,帐篷就到哪,建城太麻烦了,也不实用,所以即使匈奴人的王庭也不过是大一点的帐篷,虽说后来南匈奴归附汉朝以后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生活方式没多大改变的匈奴人还是觉得建城没有必要。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就这样直到汉赵灭亡,匈奴人都没有建起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城。而随着汉赵的灭亡,似乎匈奴人就要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刘勃勃——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小儿子。铁弗部是匈奴的一支,相传他们的父系是匈奴人,母系则是鲜卑人,因为血统不是那么纯正,所以也被称为"杂胡"。本来铁弗部算不得很正经的匈奴人,势力也不出众,因而汉赵立国的时候甚少看到他们的身影,但等到比较纯正的匈奴汉赵灭亡,尤其是冉闵大杀诸胡以后,纯正的匈奴人所剩无几,铁弗部反而成为了匈奴的代表。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铁弗匈奴分布


一、王子复仇记

但是这一切又跟建城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切还要从刘卫辰的死说起,前秦崩溃以后,北魏在草原崛起,北魏想要壮大就得尽可能吞并草原的其他势力,而铁弗部刘卫辰就是当时草原上比较大的势力。几次交战下来,铁弗部终究不是新兴的北魏的对手,刘卫辰连同他的家属一同被俘虏,并被北魏处死,铁弗部就此被北魏吞并。但混战之中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勃勃逃了出来,据说刘勃勃当时逃到黄河边上,一边大呼上天的不公,一边又觉得老天还算有眼,因为让他刘勃勃活了下来,这就够了,刘勃勃立下重誓,一定要报此仇。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赫连勃勃

不过放狠话归放狠话,当时北魏的追兵追得很紧,刘勃勃当务之急是得要保住性命,一番逃跑以后,刘勃勃逃到了鲜卑叱干部。

叱干部首领叱干他斗伏知道刘勃勃是北魏要抓捕的要犯,留下他早晚是个祸害(叱干他斗伏眼光还是蛮准的),就想把他送到北魏去,但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反对,他就是叱干他斗伏哥哥的儿子叱干阿利(记住这个人),叱干阿利表示刘勃勃诚心来投奔我们,我们不可以做这种落井下石的事情,要不然以后周围的部落怎么看咱们。后来叱干他斗伏还是没听叱干阿利的,执意要将刘勃勃送到北魏,叱干阿利知道多说无益,干就完了,就在押送刘勃勃的半路上抢走了刘勃勃。救人容易活命难,当时北魏在北方势力很大,一般国家是不敢冒着风险收留刘勃勃的,想来想去只有关中后秦这样的大国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于是叱干阿利和刘勃勃二人携手逃亡后秦,而北魏知道这个消息后很生气,捎带手就灭了叱干部。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刘勃勃这个人长得高大帅气,由于是首领的儿子,自幼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谈吐也不凡。因而到了后秦以后深得汉化相当深的后秦皇帝姚兴的赏识,尽管手下人都劝姚兴说刘勃勃这个人天生反骨,不可重用,但姚兴不听,坚持要用刘勃勃。考虑到刘勃勃生长在草原,所以姚兴就委任他协助镇守后秦北部的高平公没奕于,一同守卫后秦的北疆,考虑到刘勃勃孤身来投,手下没有什么人马,就又给了他几万人马。没奕于也很喜欢这个小伙子,还招他做了女婿,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女婿惦记上了老丈人这份家业,公元406年刘勃勃趁着岳父没奕于出城打猎,袭杀了没奕于,吞并了他的部众,控制了整个后秦北疆。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第二年,刘勃勃建国,自称天王,建国号"夏",为什么会选这么一个国号,因为司马迁曾经在《史记》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后代,汉赵国不是攀附刘家天子嘛,夏朝的名号比汉朝早得多了吧,够高贵了吧,所以为了攀附一个高贵出身,刘勃勃建国号"夏",史称"胡夏"。对了刘勃勃的这个姓也是来自汉朝皇室,现在既然是夏朝了,自然不能再姓刘了,于是他改姓"赫连",意为赫赫与天连接。从此刘勃勃就变成了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夺取了后秦的北部疆域,后秦皇帝姚兴能放过他吗,要是早几年还真不能,但赫连勃勃运气好,他建国那几年正赶上后秦的多事之秋,对内经常有造反活动发生,对外遭到北魏、东晋的轮番打击,后秦的国力至此一蹶不振,姚兴只能躲在长安读读佛经,聊以自慰。赫连勃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游牧民族骑兵强大的机动性不断侵扰后秦边界,只要后秦一发兵,他就跑的无影无踪,几次下来令后秦苦不堪言。对后秦来说,赫连勃勃就是个不敢正面对决,只敢在背后偷鸡摸狗的二流子。赫连勃勃可不这么想,二流子就二流子吧,只要有好处就都无所谓了,不过小规模的骚扰收益太少了,但要是去跟后秦决战,损失太大,不划算,而就在赫连勃勃纠结的时候,天上掉馅饼了。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公元416年,姚兴病死,第二年东晋权臣刘裕北伐,灭掉了后秦,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刘裕很快离开了关中,并且没有布置好关中的防务工作,导致留守长安的军官自相残杀,而这给了赫连勃勃机会,他趁着东晋军队立足不稳之际,率军南下,一举拿下关中。胡夏的疆域进入鼎盛时期,拿下关中以后有大臣劝他,长安乃是王气之地,又有关中险要,建议在此建都。但赫连勃勃听后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宣布了他已经为胡夏国规划好了一座理想的首都。

赫连勃勃为什么不愿定都老牌都城长安自有他的原因,一方面关中地区刚刚经历大战,残破不堪,而他刚刚夺取此地,根基也不稳,赫连勃勃这个人疑心病很重,不会轻易待在自己不信任的地方;再来就是其手下的部队多是游牧族人,关中这个地方好是好,但是生活太安逸了,不利于骑兵保持战斗力,所以还是自己的北方老巢更得赫连勃勃青睐,其实早在拿下关中之前赫连勃勃就已经在为胡夏国未来的都城选址了。

二、一统天下,君临万邦

终于赫连勃勃在今天陕蒙交界的陕西省靖边县一带选到了一处好地方,此前匈奴人从来没有筑城的先例,所以赫连勃勃希望他的这座城日后一定要成为匈奴人的代表建筑,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相传赫连勃勃征发了十万人工前来此地筑城,而当时赫连勃勃只据有朔方之地,手上能有多少人,征发十万人既可以看出赫连勃勃对该城的期待,也可看出其不恤民力。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统万城位置

当拿下关中以后,赫连勃勃手头宽裕了,便征发了更多的民夫前来筑城。赫连勃勃对胡夏的都城特别重视,亲自制定审阅都城的设计规划,并且经常过问城池的修建进程,在修建都城的过程中,赫连勃勃身上的两种血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既有匈奴人的残忍、果断,又有鲜卑人的狡黠、机智,不过建城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赫连勃勃身为胡夏国的君主本身处理事情很多,有时就忙不过来,所以他决定找一个监工,帮助自己监督工程进度。

叱干阿利,这位赫连勃勃患难与共的好基友,被委任为"将作大匠",担任都城的监工。而叱干阿利这个人,比赫连勃勃还要残忍,此人曾经监造过兵器,只要呈给他过目的武器,做工的人当中一定会有人被杀死。他是这样验收的:弓箭如果射不透铠甲,那么做弓的人要死掉;如果射透,就要杀死制作铠甲的工匠。他一个人前后大约杀掉几千名工匠,因此,胡夏国武器装备打磨得非常锋利、精良。赫连勃勃将修建都城的重任交给他,他自然明白赫连勃勃想要的是什么,因而在修建城池的过程中叱干阿利将机巧残忍发展到极致。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相传叱干阿利"蒸土筑城",什么是蒸土,有记载说是蒸过的土,但蒸过的土筑城难道更加坚固吗?好像也没这个说法,而且当时筑城所用的是夯土技术,蒸过的土反而更难夯实,所以其实所谓的"蒸土"叱干阿利在筑城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烟雾,远远望去工地上就像是在蒸东西,所以才有了"蒸土"一说。不管"蒸土"是什么,总之叱干阿利修筑城墙是很残忍的,他在验收的时候,用铁锥去扎墙,如果能插入墙体一寸深,就把铸造此段城墙的工匠杀掉并将尸首筑进城中,一座城池不知埋葬了多少工匠,而剩下的人为了活命自然将城墙打磨的坚不可摧。

赫连勃勃拿下长安一年后,这座城池修筑完毕,史书记载了这座匈奴都城的巍峨壮丽,西方世界的如来宝塔、天国神宫难以比拟它的雄伟壮观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城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高大,飞阁相连,崇台霄峙,秀阙云停,千榭连隅,万阁接屏,宫室嵯峨,层城参差,楹联雕兽,节镂龙璃……故善目者不能为其名,博辩者不能究其称,斯盖神明之所规模,非人工之所经制。虽如来、须弥之宝塔,帝释、忉利之神宫,尚未足以喻其丽。"

都城建造完成后,叱干阿利用铜铸成一面大鼓,又雕刻飞廉、翁仲、铜驼、龙、虎等塑像,用黄金装饰,排列在宫殿之前,尽显胡夏都城的威严壮丽。古铸造一口百练钢刀,作为镇都之宝,号曰"大夏龙雀"。刀背隽刻铭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州。"大夏龙雀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刀之一。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大夏龙雀想象图

都城建造完成了,赫连勃勃看了十分满意,叱干阿利请求赫连勃勃为都城取一个霸气的名字。赫连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统万城,这座匈奴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都城就此横空出世。落日西下,红霞满天。赫连勃勃端坐统万城头,俯瞰大地是那样渺小。大匈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都,刘渊的小小平阳城怎及得上统万城,冒顿之流不过是些野蛮人而已。赫连勃勃才是大匈奴最伟大的帝王,全天下都将臣服在脚下。

元嘉往事(番外):匈奴人最后的荣光

赫连勃勃亲自题名四门,东门名招魏,南门名朝宋,西门名服凉,北门名平朔。难道建起一座坚固的要塞足以让北魏、刘宋、北凉和柔然向胡夏国俯首称臣吗?

最先发笑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与赫连勃勃是世仇,当年赫连勃勃逃亡以后,北魏急着与后燕交战,无暇他顾。这么多年下来,后燕在拓跋焘爷爷道武帝拓跋珪的手下分裂成南燕和北燕,到了他父亲明元帝拓跋嗣当政时代,南燕被刘裕所灭,北燕不过在辽东苟延残喘,只不过拓跋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要夺取刘宋的河南之地。现今北魏的根基已然稳固,历史交给拓跋焘的使命就是统一北方,拓跋焘决定拿胡夏开刀,他的目光盯向了那座牢不可破的天下第一城。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