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寒假預習丨九年級下冊課本現代文知識點串講

寒假預習丨九年級下冊課本現代文知識點串講

寒假預習丨九年級下冊課本現代文知識點串講


九年級下冊現代文知識點彙總

今天讓我們繼續跟著《七彩語文·中學》編輯部提前看看九年級下冊課本中的現代文知識點彙總!

【溫馨提示】本專題只涉及現代文知識,第三單元與第六單元中課文皆為古詩詞和文言文。古詩詞預習內容可在公眾號歷史消息中查看,課本文言文知識點將於明天開始專題推送,敬請關注。

第 一 單 元

一、課文內容梳理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於1979年7月,即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年頭。詩人舒婷把壓抑中釋放出的熱情化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作為抒情主體,作者讓自己與詩中的意象相互融合,用“我是……”的句式,讓物化的自我形象,匯注於祖國的形象之中,使得情感表達更加濃烈。詩的每一節,都用“祖國啊”作為結尾,這是反覆手法的運用,而這種運用又使每一節的抒情呈現了不同的效果。第一節的“祖國啊”是深沉的感嘆,表達出作者難以言狀的悲哀;第二節的“祖國啊”是痛苦的呼喚,包含著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節的“祖國啊”是欣喜的呼喚,流露著詩人抑制不住的喜悅;第四節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莊嚴的誓詞,傾吐了獻身祖國的熱望。四個“祖國啊”,反覆吟詠,將感情逐層推進,給全詩營造了迴腸蕩氣的詠歎氣氛。

《梅嶺三章》是詩人陳毅作為一名革命者在生死關頭的告白。詩人以“泉臺”“烽煙”“血雨腥風”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艱辛,表達了對犧牲者的緬懷,又以“斬閻羅”的十萬“旌旗”、紛飛的“捷報”、遍種人間的“自由花”等意象,表達了不屈的戰鬥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在絕境中,詩人面對死亡,回憶過去,展望未來,表現了詩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

《短詩五首》中幾首短詩,語言凝練而含蓄,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和哲思。《月夜》為沈尹默所作,看似是紀實,其實表現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蕭紅墓畔口占》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來後拜謁故友蕭紅墓時所作,情感表現沉靜、剋制,而又深摯,平淡中見深厚,委婉中滲透出激情。《斷章》選自卞之琳的《魚目集》,表達了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互關聯、互相依存的,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有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繫。

《風雨吟》由詩人蘆荻所作,詩中的“我”作為一個有志向的敢於像舵手一樣乘風破浪的有為青年,面對苦難中的祖國,產生了強烈責任感、使命感與對中國社會前途、對民族命運的深深的擔憂。《統一》的作者聶魯達藉助“花”“葉”“果實”等意象揭示了繁多是眾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們的本質都是同一的。

《海燕》是高爾基寫於俄國1905年革命前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當時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治的根基。作者敏銳地預感到時代的風雲變幻,創造出了“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

二、單元字詞彙總

1.《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隧suì洞:隧道。

蝸wō行:像蝸牛那樣慢行,比喻行動遲緩。

淤yū灘tān:淤泥形成的灘地。

駁bó船:用來運貨物或旅客的一種船,一般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拉著或推著行駛。

簇cù新:極新,全新。

笑渦wō:同“笑窩”,酒窩兒。

噴薄bó:氣勢壯盛,噴湧而起的樣子。

傷痕累累lěi:一般指全身是傷。後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傷害心裡傷痕累累。

2.《梅嶺三章》

旌jīng旗:旗幟的總稱,文中借指軍士。

閻yán羅:民間傳說中掌管陰間的神。

捷jié報:勝利的消息。

血xuè雨腥xīng風:風裡帶有腥氣,血濺得像下雨一樣,形容殘酷屠殺的景象。

取義成仁:為了成全仁義,不惜犧牲性命。文中指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勇於犧牲。

3.《短詩五首》

口占:指即興作詩詞。

漫漫màn:(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

舵duò手:掌舵的人,也比喻把握方向的領導者。

4.《海燕》

翡fěi翠cuì:一種珍貴的玉石,顏色多樣,以綠色最為常見。

蒼cāng茫máng:空闊遼遠,沒有邊際。

高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海鷗ōu:鳥,頭和頸部褐色,翅膀外緣白色,內緣灰色,軀幹白色,爪黑色。常成群在海上或內陸河流附近飛翔。

飛竄cuàn:飛逐,追逐。

蠢chǔn笨:笨拙;不靈便。

熄xī滅:停止燃燒。

第 二 單 元

一、課文內容梳理

《孔乙己》選自魯迅的《吶喊》,小說以一位不諳世事的酒店小夥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己的悽慘遭遇。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有力地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另一方面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一般群眾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與黑暗。

《變色龍》由契訶夫創作於1884年,作者刻畫的警官奧楚蔑洛夫正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本文通過敘述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街頭處理狗咬人事件的經過,塑造了一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變色龍”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當時沙皇俄國的黑暗社會現實,無情地鞭撻了沙皇走狗的醜惡靈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階層的麻木、庸俗和愚昧。

《溜索》寫了一處奇險的環境,一群過河的馬幫漢子,一次溜索的經歷。小說開頭一下子就讓讀者置身於怒江大峽谷中,怒江的“隱隱悶雷”,山鷹的飛翔,襯托出環境的奇險。山陡谷深,懸崖萬丈,一根索子扯住兩岸石壁,此情此景令牛馬戰戰兢兢,而馬幫漢子們卻身手矯健,無所畏懼,首領更是沉著冷靜,舉手投足間盡顯英雄本色。小說處處通過“我”的觀察和感受來寫,但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我”字,好像每位讀者都是這個“我”,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蒲柳人家》,課文節選了整部小說的開頭部分,小說本身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它就像一幅幅風情畫,展示了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風景習俗和世態人情,讚揚了淳厚朴實的勞動人民的熱情正直以及肝膽相照、扶危濟貧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二、單元字詞彙總

5.《孔乙己

羼chàn:混合,摻雜。

君子固窮:意思是君子能夠不因窮困而改變操守。

間jiàn或:偶然,有時候。

服辯:即認罪書,文中指不經官府而自行了案認罪的書狀。

侍shì候hòu:服侍。

綽chuò號:外號。

惋wǎn惜:對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變化表示同情、可惜。

夾jiá襖ǎo:雙層的上衣。

亂蓬蓬péng:形容鬚髮或草木凌亂。

嘮láo嘮lao叨dāo叨dāo:說話羅嗦,一說起來沒個完。

不屑xiè置辯:認為不值得分辯。

6.《變色龍》

醋cù慄lì:一種落葉小灌木果實,可以吃。

篩shāi子:用竹篾、鐵絲等編成的有許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細碎的東西漏下去,較粗的成塊的留在上頭。

坎kǎn肩:不帶袖子的上衣(多指夾的,棉的,毛線織的)。

洋yáng溢yì:指情緒、氣氛等飽滿而充分流露。

惦diàn記:(對人或事物)心裡老想著,放不下心。

恐嚇hè:以要挾的話或手段威脅人,嚇唬。

徑jìng自:表示自作主張、直接行動。

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異想天開:比喻荒唐離奇,想象著暫時無法實現的事,還比喻超強的想象力。

7.《溜索》

錙zī銖zhū:比喻極微小的數量。

盤桓huán:徘徊。

涓涓juān:細水慢流的樣子。

俯fǔ身:彎腰向前向下。

頃qǐng刻:極短的時間。

拳打腳踢:用拳打,用腳踢,形容痛打。

千鈞jūn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戰戰兢兢jīng:形容恐懼得發抖或小心謹慎的樣子。

8.《蒲柳人家》

梆bāng:方言,敲打。

醃ā臢za:弄髒。

乍zhà蓬péng:秋天原野上翻飛的蓬蒿。

捯dáo氣:臨死前急促、斷斷續續地呼吸。文中指喘息。

到了liǎo兒:到最後,最終。

榮膺yīng:光榮地接受或承當。

膩nì歪wai:方言。厭惡,厭煩。

燻xūn陶táo:長期接觸的人或事物對人的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等逐漸產生某種影響(多指好的)。

妙手回春:稱讚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針氈zhān:好像坐在插了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寧,坐立不安。

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第 四 單 元

一、課文內容梳理

《短文兩篇》是兩篇關於“讀書”的議論文。《談讀書》中弗朗西斯·培根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介紹了“瀏覽、精讀和摘要”三種具體的讀書方法,表達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不求甚解》中馬南邨(cūn)則是闡述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並以此為根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批駁,指出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才能真正領會其實質,從而在讀書的方法上給讀者一些深層次的啟發。

《山水畫的意境》全文可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點出“意境”一概念,並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談及獲得意境的方法,即通過深刻觀察對象以把握住對象的精神實質,激發出繪畫者本身的思想感情並融於畫作之中才能創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還指出繪畫時要站得高於現實,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後還談到想要表達出意境,還需要有與其相輔相成的山水畫要素,即意匠。

《無言之美》是朱光潛論證“無言”能產生美的一篇議論文。首先從孔子與學生的對話中引出“無言”的話題,並點明要從藝術的角度關注無言之美。接著論證言意關係,並以言達意的文學為例,說明文學乃至一切藝術都是儘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無須全然用言表意,即說明有無言之美。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分別從繪畫的選擇之美、文學的意蘊之美、音樂的無聲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來論證。

《驅遣我們的想象》中葉聖陶表達了欣賞文藝作品,要學著驅遣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作者首先通過論述作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繫來明確讀者欣賞文藝作品的本質,即“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然後以賞析王維詩句為例,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述了驅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二、單元字詞彙總

13.《短文兩篇》

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傅fù彩:塗上色彩

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

詰jié難:詰問,為難。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時僅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jiáo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滯zhì礙ài:不通暢。

吹毛求疵cī:可以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狡黠xiá:狡猾,刁詐。

開卷有益:指打開書本讀書總會有所收穫。

14.《山水畫的意境》

惆chóu悵chàng:傷感,失意。

渲xuàn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誇大地形容。

胸有成竹:文中強調畫家作畫前,要對所畫的對象有整體的把握,非常熟悉。

浮光掠lüè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逝。

15.《無言之美》

附fù麗:附著,依附。

銖zhū兩悉稱chèn:形容兩方面輕重相當或優劣相等。

顰pín:皺眉。

意蘊yùn:內在的意義,含義。

籠lǒng統:缺乏具體分析,不明確;含混。

寂寥liáo:寂靜空曠,冷落蕭條。

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栩xǔ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信手拈niān來:隨手拿來。形容寫文章時,善於運用詞彙和組織材料。

16.《驅遣我們的想象》

橋堍tù:橋兩頭靠近平地的地方。

受用:受益。

契qì合:符合,合得來。

曠遠:空曠遼遠。

苟gǒu安:只顧眼前,暫且偷安。

拘jū泥nì:固執,不知變通;拘束,不自然。

第 五 單 元

一、課文內容梳理

《屈原》是郭沫若寫於1942年的一部歷史劇,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於敵手,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悍然發動“皖南事變”。作者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歷史劇《屈原》,以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鬥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天下第一樓》何冀平創作於1988年話劇,圍繞民國初年福聚德烤鴨店的興衰講述了一眾人的故事。課文選自劇本的第三幕,戲劇衝突是圍繞“福聚德”的即將衰落展開的。文中的語言正是當地真實的語言,還原場景語言最真實的特徵,而也正是以方言表現其真實性,才將話劇中的諸多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棗兒》當代劇作家孫鴻所寫的話劇小品,發表於《劇本》1999年第1期。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日益強勁的現代化浪潮卻無可阻擋地席捲著一切與之不相適應的思想和觀念,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棗兒》以吶喊的方式對現代化帶來的人性變異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評。

二、單元字詞彙總

17.《屈原》

國殤shāng:為國犧牲的人。文中指這些人死後變成的神靈。

詭guǐ譎jué:狡詐,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樣子。

譁huá眾取寵:用言論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

睥pì睨nì: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鏜tāng鏜鞳tà鞳:擬聲詞。原指鐘鼓等的聲音,文中形容波濤聲。

稽qǐ首:古代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體或臉很瘦。

非fēi難nàn:指摘和責問。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18.《天下第一樓》

搭濟:幫人脫離困難。

行xíng頭tou:戲曲演員演出時穿的服裝。

落lào子zi:民間曲藝蓮花落的俗稱,也泛指北方地區的曲藝雜耍。

喜幛zhàng子zi:題上賀詞的整幅綢布,用以賀喜,多為紅色。

打鑔chǎ:方言。胡扯,胡攪。

鼎dǐng盛:正當興盛或強壯的時候。

幌huǎng子:也叫望子。舊時掛在店鋪門外高處,表明店鋪性質的標誌。現多比喻為了掩蓋真實意圖而假借的名義。

偵zhēn緝jī:偵查緝捕。

怯qiè懦nuò:膽小怕事。

忌諱huì:因風俗習慣或個人理由等,對某些言語或舉動有所顧忌,積久成為禁忌。

拾掇duo:整理,修理。

雕樑畫棟:在棟樑等 木結構上雕刻花紋並加上彩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藝術。後來也指豪華的建築。

赫hè赫揚揚:光明盛大的樣子,形容興旺顯赫。

19.《棗兒》

躡niè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

囫hú圇lún:完整,整個兒的。

躊chóu躇chú:猶豫不決。

凝níng視:聚精會神地看。

喃nán喃自語:小聲地自己跟自己說話。

無可奈何:感到沒有辦法,只有這樣了。

寒假預習丨九年級下冊課本現代文知識點串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