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廈門國地稅今起“合併” 納稅人辦稅可一廳通辦

廈門國地稅今起“合併” 納稅人辦稅可一廳通辦

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上午掛牌,全市24個辦稅服務廳實現“一廳通辦”。

厦门国地税今起“合并” 纳税人办税可一厅通办

廈門晚報訊 (文/記者 張詩 通訊員 肖雨圖/陳立新)今天上午,新組建的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舉行掛牌儀式,標誌著原廈門市國家稅務局和原廈門市地方稅務局正式合併。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出席掛牌儀式。廈門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由此正式拉開帷幕。

記者獲悉,掛牌後的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將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承繼原市國稅局和原市地稅局稅費徵管的權利義務。下一步,廈門各區級新稅務機構也將同步掛牌。

新機構成立後,今後在申報、繳納稅款方面會有哪些變化?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張曙東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增強納稅人的獲得感,新機構在籌備期間就全力推進稅收管理服務整合。截至目前,全市24個辦稅服務廳已實現“一廳通辦”,12366納稅服務中心實現“一鍵諮詢”,門戶網站、網上稅務局、微信、微博平臺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整合。全市納稅人均可享受到線上線下“一廳通辦”“一網通辦”的辦稅服務,國地稅共有業務事項辦理實現“一次申請”“一套資料”,解決納稅人國地稅“兩頭跑”“重複報”等問題。

張曙東表示,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稅務總局的要求,落實好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實現執法服務統一融合,提高辦稅繳費便利度,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深化經濟稅收分析,保障國家稅收安全,展現稅務機構改革後的新氣象、新作為,打造廈門稅務改革樣本,為服務海西和地方經濟發展、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人物訪談

讓“1+1>2”打造廈門稅務改革樣本

新機構掛牌,廈門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記者瞭解到,本次改革涉及面廣,與廈門300多萬納稅人和繳費人息息相關。目前,改革推進情況如何?將給納稅人和繳費人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張曙東。

構建高效統一的徵管體系

提供更優質便利辦稅服務

問:能否介紹一下此次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內容及下一步工作?

張曙東:本次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合併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劃轉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徵管體系。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是要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徵管體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理順統一稅制和分級財政關係,促進優化營商環境,為納稅人提供更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新機構正式掛牌成立,我們將按照改革方案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結合廈門實際,按照利國、利民、利企、利稅的目標,不斷優化和創新稅收徵管體系和稅收服務,打造廈門稅務改革樣本。

解決“兩頭跑”“重複報”等問題

給納稅人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

問:這次改革將給廈門納稅人和繳費人帶來哪些新的辦稅體驗?

張曙東:近幾年,通過國地稅合作,稅務部門為納稅人提供了標準統一、辦事便利的稅收服務,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稅收業務有交叉、執法標準不統一和辦稅系統不兼容等問題。這次機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國地稅兩個部門的合併,進一步整合辦稅資源、優化辦稅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稅效率,徹底解決以往納稅人國地稅“兩頭跑”“重複報”等問題。

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我們將把“放管服”和機構改革同步籌劃、一體推進,推進辦稅和繳費便利化改革,進一步降低納稅成本和徵收成本,讓納稅人感受到稅務機構合併後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升級版”一流稅收環境

為特區經濟新發展服務

問:對於新機構接下來的工作思路,有哪些設想?

張曙東:改革後,新機構承擔了稅收和非稅收入的徵管職責,服務對象更廣,服務要求更高。我們將以新稅務機構成立掛牌為新起點,圍繞新時代廈門稅收事業現代化,提高服務大局的高站位,關注組織收入的高質量,彰顯政策引導的高效率,打造法治、善治、共治的新格局。

具體來說,我們將讓稅務部門的管理更高效,服務更優質,打造“升級版”的一流稅收環境。同時,以機構融合促進數據聚合,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拓展稅收經濟分析的廣度和深度。此外,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發揮國地稅合併後“1+1>2”的集成優勢,為特區經濟新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