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們過去在農村吃不飽,為什麼不抓魚、野雞和野兔來充飢?

小莊兄477


好奇怪題主會這麼問,為什麼不抓?怎麼就不抓了?

普法君是70年代生人,在北方的農村老家也是吃過紅薯、窩窩頭、辣疙瘩鹹菜的,怎麼可能不去抓魚呢?

說句實話,除了生產隊養殖的魚跟雞鴨、兔子之外,外面的野物是有機會就要去抓的。我給你說說怎麼抓的吧。

1、筐子、簍子都來抓魚

那個年代生態環境好,農村到處水塘裡都有魚,於是,空餘時間抓魚打牙祭,也是不少人的愛好。

那陣子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漁網的,在淺水區嗎,老少爺們就拿筐子、簍子,誰水溝引導小魚小蝦上鉤;在深水區,就拿縫衣針燒紅、掰彎製成魚鉤釣魚,餌料就是蚯蚓。

那陣子魚的品種不外乎是鯽魚、草魚、鯉魚、黃辣丁等。

說實話,魚不好釣,真的不好釣。

只有在村外的水渠水要幹掉時,那些魚才好抓,普法君在幾歲的時候參加過一個大規模抓魚,幾十號人都拿著筐子在幾十公分的水溝里扣魚,收穫頗豐。

2、自制火藥槍打兔子

我們村那一帶不是山區,沒有野雞,只有野兔,因此不少家庭中都有自制火藥槍來打兔子。

每年到秋冬季的時候,戶外莊稼少,野兔容易發現,還有就是冬天雪地裡容易發現野兔蹤跡,加上北方冬天的麥苗不大,兔子只能吃麥苗過冬,只要有兔子,基本就跑不掉。

看人家大兔子,是普法君比較樂意乾的事,村裡幾個老爺們,一人扛把獵槍,要麼帶條狗,10個、8個人組成一個小團隊,大傢伙在莊稼地裡圍成幾十米長的一個弧形隊伍往前走,有時候受驚的野兔會“蹭”的一下竄出來,立馬會被幾支獵槍瞄準射擊。

之後,打來的野兔,這些人就找個地方一起吃掉,剩下的骨頭就拿來餵了狗子。

或許有人說了,人家說的是吃不飽飯的時候,為什麼不打,其實這不矛盾,魚、兔子不會自動跳你家中去,還是需要人利用各種工具來抓,就像野兔,有槍的拿槍打,沒槍的下套。

4、在家裡窮瘋的那陣,老鼠都要抓來改善伙食

在冬天的野外,我們一群人找到一個老鼠窩後,會查看一下老鼠的足跡,以及進出摩擦的是否光亮,來確認主洞口,再到旁邊找到其他幾個次出入口堵住(老鼠一個窩有好幾個出入口),然後提一桶水往窩裡灌,並拿好大口袋堵住,老鼠被灌的不行不行的時候,就會順著主洞口出來,然後就鑽進我們的口袋裡,之後就會被摔死、燒著吃。

說會話,燒著吃的老鼠肉可好吃了,在那個一年到頭吃不到兩塊肉的年代,細嫩的老鼠肉可是美味。

當然,現在我可是不敢吃了,想想都要吐的,可在那個年代,絕對是一道佳餚……


普了次法


以前生產力太低下了,生產的東西少,山裡河裡的又很難抓到,不懂怎麼有效打獵和抓魚,打獵要麼要槍,還要手法好準頭好,又有幾個人能做到,沒有槍得會下套埋夾子吧?下套埋夾子又得會認“路”,不是隨便埋夾子就能抓到動物的,還有河裡的魚,得有撲魚工具,沒有又沒錢買就只能自己編了,這也是技術活,不是個人都能學會的,所以可能東西沒有抓到人可能就要餓死了。還有很多是因為無知,他們很多東西不知道是可以吃的,不敢吃,怕毒死,我媽說她小時候我外公在山裡摘香菇木耳都要被村民使勁勸阻,怕毒死人,山裡的蘑菇因為經常毒死人,所以都沒人敢採。還有山裡的淮山葛根等等很多根筋植物,山裡部分野果子他們都不敢吃,只吃老一輩吃過的。在四川這邊,老一輩人說以前經常挖地挖到烏龜都是直接扔掉的,河裡的除了魚蝦會吃,河蚌、黃鱔、泥鰍、烏龜、等等很多水生物都不敢吃,河裡池塘裡河蚌特別多特別容易拿到手都不會吃,更別提吃青蛙等小動物充飢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認得山裡的好東西,比方葛根,上次我回家挖葛根村裡沒有幾個知道拿來幹嘛的,老人還勸我不要亂吃東西。至於其他地方肯定還是有很多人即使有好東西在身邊他們都會不認得不知道吃的。


沉默的狼狼


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有資格回答的。為什麼餓了不抓野雞野兔和下河抓魚,這個因地域問題,情況各有不同,我就說說我們那當時的情況吧!

我的家鄉是比較大的山區,卻也有田有水,野豬麂子是很多的,尤其是野豬成群結隊禍害莊稼玉米,雖然有火槍,但野獸也不是隨便可以弄到的,山上的動物剽悍得很,就是中了火槍也難得趕到,跑進大山就找不到了。我們公社還有專門狩獵趕野豬的人,養一大群狗,武裝部配一支半自動步槍,我記得我們那片是一個姓曹的趕山,經常落歇在我家,六七條獵狗,我看到都怕,可還是打不到什麼野豬,偶爾打到一隻,也只分到可憐的斤把兩斤。麂子是放繩索套的偶爾也套得到,不得經常能搞到的。再說魚,河裡比較多,但搞不到手,那是沒有毒魚的藥,有時到生產隊偷點石灰也只能藥到點小魚小蝦,清水一衝立馬魚就活了過來,再說大人都要出工掙工分,哪有時間到河裡弄魚,上工比現在上班還看得緊,動不動就消極怠工鬥爭你,誰敢不務正業。就算搞到點野味,魚什麼的,可油呢,鹽呢?提起油鹽我是傷了心的:一個月才二兩油,我媽都是象徵性的往鍋裡滴一點或兩點,鹽都是拿個湯匙東借一調羹,西借一調羹,雖然我年紀小,借鹽借米我現在想起來都要哭,也傷自尊心的,也許要跑幾家才能借到,畢竟誰家都為難不容易。你覺得這種情況,那野兔魚野雞還有什麼吃頭嗎,現在年輕人永遠無法理解,我說起來都是淚!


八千歲3


我75年出生於一個靠天吃飯的小山村。村裡的土地不算少,全是那種偏坡砬嶺,雨小了還行,雨大一點就順著壟溝全流走了。風調雨順的好年頭,好歹能解決溫飽,如果連著有兩年賴年頭,可就有糧食不夠吃的人家了。我記得十四五歲的時候,和我只差一歲的弟弟,還有比我倆小几歲的妹妹,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紀,我家的糧食不夠吃,父親從一個本家大爺家借了一口袋穀子(我記得清清楚楚不是小米),母親捨不得撈飯吃,就從地裡摘回嫩豆角切碎了,和小米一起熬粥喝,大夏天的,我家喝了好幾個月的粥。這還是好的,二叔家吃的是把帶皮的穀子直接碾碎做的乾糧,他家的二妹吃的直便秘,每次上廁所都哭天抹淚。那年月,可真是窮啊!那時候老家可真稱得上窮山惡水,山上的樹都不多,柴草都被割掉取暖做飯,光禿禿的,左一條右一條的羊腸小道,哪裡還會有野雞野兔?對於饞嘴的孩子來說,什麼酸棗,山杏,一切可吃的都是珍饈美味。那年月,我倒是看見過住在溝裡的八叔揹著洋炮,槍筒子上掛著幾隻色彩斑斕的野雞或者灰撲撲的兔子去集市上賣掉,至於吃它們的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葦花花


農村為什麼不拿野味和野菜來充飢?

我家烏蒙山農村的,山大地貧人苦的地方,餓沒捱過,但吃的特別差,常年玉米洋芋餬口,油肉基本吃不上!日子特別苦!我們咋不挖野菜,抓野味呢?我們肯定抓啊!但是那東西管什麼用呢?


夏天,晚上抓田雞,抓石蛙從小練習的技術啊,一晚上運氣好能抓十幾只呢!白天放牛在河邊,抓泥鰍,抓黃鱔,摸魚,抓小螃蟹。放牛在山上就掏鳥蛋,捉蛇蟲,蜂蛹,螞蚱,運氣好能攆個野雞,下雪就去攆兔子,拉個網,幾個人帶著狗半包圍從山上圍,驚起兔子往兔網趕給它網住。但這些東西不管飽啊,只能是打牙祭!

小時候最愛夏天秋天,夏天各種動物多,每天都能弄點肉打牙祭。秋天各種野果多,口福好。

但是,野味就是野味,不能替代糧食的,對農村來講正經種糧食才是解決口糧的途徑,沒哪個大人會放著農活不做去掏鳥蛋的,那樣一家人都得捱餓。抓兔子,逮鳥,摸魚是小孩和半大孩子的事,即是遊戲又能打打牙祭!

至於野菜,我們地方野菜就多了,一年四季都能有,但野菜只能做菜,偶爾吃兩天還行,長時間吃根本不管飽,吃多少都不長力氣的。苦馬菜,車前草,灰條條,芨芨菜,蕨菜,杜鵑花,核桃花,石榴花,桃樹嫩葉,水芹菜,野蕎葉,黏山藥,,,,,可口沒毒的我們都吃。

野果,鎖梅,羊奶果,栽秧果,火把果,雞嗉子,地石榴,山地瓜,野葡萄,山楂,毛桃,,,太多了,但僅限於夏秋能有,過了季節就沒了



再有就是野生菌了,青頭菌,牛肝菌,雞樅菌,谷熟菌,,,,,,野味,野菜,野果,野生菌不能替代糧食,解決口糧問題的,只是能增加農村食物的多樣性而已!真遇上饑荒,只能靠命來捱了!


二婚小和尚


是這樣的,58年下半年起到61年,所謂的自然災害,全國爆發普遍的饑荒,城市裡和東北地區還有一些山區要好一點,其他地方餓死人的事確實不少,能吃的都吃了,野菜樹皮不談,死老鼠死麻雀也吃,掉糞坑裡淹死的烏龜撈起來照吃(那年頭沒農藥烏龜多)。水裡遊的小池塘小溪早捉沒了,我記得為了在爛泥地裡捉泥鰍,就差掘地三尺了,大江大湖裡生產隊不允許,自己也缺乏捕撈工具,家裡有網馬上沒收,白天出工也沒時間給你釣魚。打獵就是個笑話,平原地區打什麼獵,跟野兔賽跑麼?後來到了62年以後情況好多了,沒那麼餓了,管制也慢慢鬆了,有的人收工後晚上去抓魚改善伙食,抓魚是技術活,沒現在這麼好的工具,編網扎籠子。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冷風直罐,受不了那苦的


秋水長天1號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何不食肉糜“?從小生活在農村,也常聽奶奶說起那段艱苦的歲月,那時鬧饑荒,人們連樹皮、樹葉、野菜等等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又怎麼不會去野兔野雞魚蝦呢?那時能填飽肚子活下來就算好的了。一直到現在我家還有吃野菜,吃柳葉、楊樹葉、槐樹葉、榆樹葉子的習慣,倒不是因為吃不起飯了,而是老一輩人留下的習慣了,我們年輕人也跟著去吃了,反而覺得很好吃。直到現在我家冰箱裡還有春天採下來的柳樹葉和楊樹葉,奶奶今年已經病逝了,這些東西現在都是媽媽在做的了。現在關於奶奶的回憶總是能想起來小時候我去樹上掰柳枝,奶奶坐在院子裡摘柳伢的畫面。


船長itsme


誰說我們沒有抓這些東西來吃的,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我表哥有一天來找我們兄弟去打夜鳥,不知有多好玩,漆黑的夜晚,只有零零星星的燈火,我們三個男生撐著小船,拿著手電筒,拿著氣槍去打鳥。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們告訴我,晚上打鳥,鳥是不會飛的,撥開樹枝樹葉,看到鳥的屁股,用手電筒照著它,照著屁股一槍下去,就打中一個鳥。有時鳥會躲在魚塘邊上的小樹叢裡,那用手就可以抓得到,但有時在太高的樹上面,那就要槍法很準。

抓魚就更有意了,我記得初中時第一個國慶節回家,父親和姑丈約在一起帶我們幾個小孩去抓錢,他們抓魚的方法很特別,也很大工程的,我們那裡河脈縱橫,到處是人工開挖的小河,能夠並排撐幾條小船,水利會每年會在這些小小河裡面放大量的魚苗,到魚苗長大了,農民們可以隨意去垂釣,也可以想辦法去抓,只要不要太張揚就行。那次最深刻的是,我們在缺水的時候,先塞住一邊,然後從遠處把魚趕到被塞住的一端,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把30米的河段全部塞住,然後就開始抽水,是用手拿著水桶去抽,其實也用不了多少功夫,就是挺累的。水抽乾了,就看到下面的魚,那次好像也抓不了很多魚,就是花了不少間,但是很有意義。

如果我們那邊有山雞,你覺得我們會放過嗎?什麼田基美食我們都嘗過了,十幾年後還有人去廣西那邊打野豬呢,所以說,題目說人們為什麼不吃這些,我就會問,能有更多嗎,多少我們都消化得了。哈哈。


中小學英語精修


我是80後對於飢餓沒有太大的感觸,不過我兒時的記憶裡家裡還是比較苦的,也從父母的講解中知道他們以前度過的光景!

小時候家裡因為稻穀出苞的時候趕上了陰雨天,接連二十天的陰雨造成了稻穀沒有授粉,出來的全是癟子本來可以收六千斤左右的莊稼,後來只收了不到三千斤還得給國家交公糧一千斤給爺爺奶奶600斤,那時候哥哥姐姐還要上學家裡還有六口人要吃飯,母親就把家裡的紅薯切成片或者條曬乾,每次煮粥的時候放裡面,那時候哥哥姐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也特別能吃有時候父母親自己只能捱餓!


爾䮴鳭㬆


提的問題是農村過去吃不飽,在這個問題上有個時間段,是指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段的話,野兔和野雞少之又少,山上在挖鐵礦,樹木用來燒火鍊鐵,百分之三十的農村勞動力支援鍊鐵去了。農村又是大夥食團,不準農戶單獨燒火,誰又敢捉魚抓野雞等。一張桌子調換一斤飯吃,一件大衣交換半斤豬肉吃。我當時讀小學二年級,放學後到公社的包穀地裡面,搬下包穀,連胡胡一超出全部生吃完。平時吃過鬆毛糖金剛藤頭頭,闕雞頭,觀音土等,那三年就是吃不到野雞和野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