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揭祕: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樣打造的?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樣打造的?

6月27日,由北京市教委、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主辦,海淀區教委承辦的“北京市家庭教育與家風建設項目2018年啟動儀式暨海淀區家校社協同育人研討會”成功舉辦。部分省市關工委、北京市教委、海淀區政府、海淀區教育系統兩委一室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10個省市及北京的600餘名校長、德育幹部、班主任、家長代表匯聚一堂,共話學校、家庭、社會協作育人工作。此次大會以“家校社同攜手 凝合力共育人”為主題,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宣傳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研討家校社協同實踐,推動家校社合力育人工作科學發展。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本次大會彙集了高校、科研院所等知名學者與專家,聚集了北京市及全國一線校長和教師,宣傳海淀經驗同時,也注重引發新實踐的研討。除主會場外,安排了4個分論壇,聚焦中小學家校社的協同機制、教育模式、課程體系、新媒體視域下協作工作開展等話題,多維交流新時代背景下的家校協同路徑,共享家校社協同實踐經驗,推動良好的育人生態的形成。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會上共同研討和推廣的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樣的呢?

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家校社合作是海淀德育工作的亮點與特色。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海淀區落實習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講話精神,打開圍牆辦教育,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目標,從層次性較低、時效性短、單向的活動轉向探索分工合作,持續性強,多向的合作活動方式,探索了“規劃先行、平臺鋪路、項目驅動、共育共贏”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三方平等參與、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關係,構建了合作共育的教育格局,在頂層架構、運行機制、實踐模式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優化了育人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

■ 頂層架構方面

海淀區從全局謀劃,規劃先行,率先在北京市制定“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家校共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從問題出發,按照學生為本、平等互信、目標一致、開放共享、持續穩定的原則,完善區域、學區、學校三級共育組織機構;搭建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共育網絡三個平臺;打造專家、專業師資、家長志願者三支隊伍;開展特色建設等三類行動研究項目,全面規劃合作路線。

搭建區域“學校-家庭合作指導委員會”、學區“學校-家長合作指導中心”、“學校-家長合作委員會”的三級組織機構,實施分層管理;

突出了學區為樞紐的立體化聯接,以學區為輻射點,建立學區家庭指導機構,明確其職能、內容與工作模式,使學區與家庭、社會共建,增進合作對接;

廣大學校開放辦學,將家校社合作列為工作新常態,逐步完善合作制度,保障合作規範。

■ 運行機制方面

海淀區平臺鋪路,激活多重平臺,我區搭建了多重對話平臺,逐漸形成了“一條主線、多方共商、線上線下”的運行機制,實現了育人工作的有效對接,全方位優化夥伴的合作機制。

首先,發揮三級平臺主導作用,明確不同層級的職能定位,區合作指導委員會聚焦統籌管理與專業服務、學區指導機構關注資源協調和資源支持,學校層面實施具體家校活動。

以學生髮展為核心的合作理念一以貫之,聯動協同。通過網上家訪、網絡家長會,網絡調研、網上微課、雲平臺等,打造“互聯網+平臺”,提升家校合作質量。

積極調動社區學院、陽光地帶、社區教育服務中心及校級平臺,為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創設空間,促進學校與社會的合作共贏。

■ 實踐模式方面

積極探索項目驅動引領合作的實踐模式,實現家校社的深度合作。

例如——

● 創設豐富的家校合作主題活動,以項目運作實現分工合作,完成家長從“旁觀者”到“合夥人”,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的轉變;

● 以區域層面的“敬德書院”為輻射引領,在全區範圍內成立不同特色的“小書院”,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家風建設;

● 藉助線下系統化、規範化的系統課程和線上名家品牌課程資源庫等推動家校社共育系統,以課程化推動合作系統化;

● 合理開發家長資源,開展了家長講師團、家長志願者、家長義工、家長工作室等項目,充分利用家長的專業優勢和社會閱歷,反哺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

● 為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將社會工作服務引進校園,通過社工服務把學生髮展指導工作擴展到社區、社會中進行,豐富學校育人生態;

● 加大區域科研與服務支持,成立家校育人特色實驗項目,設立區級家校社合作研究項目,宣傳項目探索中的典型經驗,以專業化引領合作科學發展。

目前,海淀區實踐探索成效初顯,湧現了一批品牌活動和特色學校經驗

區域層面,海淀區家庭教育大講堂美譽全國,海淀區自2011年率先在北京市啟動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針對家長需求,聘請教育、法律等各方面專家,分析家庭教育難點、熱點問題,普及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固化形成了講座式課程成果。

海淀區敬德書院,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訓的多次論壇和培訓講座,輻射形成了23所小書院。

我區紫竹院、萬壽路、四季青、永定路等學區均成立了家庭教育服務機構,通過落實好“信息通、資源通、人才通”,來實現“責任同、目標同、理念同”,最大限度地連通教育資源,為共育工作開展提供專業支持。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海淀區家庭教育大講堂第41講《破譯親子密碼》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敬德書院“家風家訓與立德樹人”主題論壇

學校層面,十一龍樾通過家委會選舉流程、“長時段”學期工作、“短時段”活動的標準化探索,推動家校共育工作常態化;花園村二小等校和社區協作,成立了學校社區協作委員會組織,明確合作範疇及分工,使學校與社區平等合作;育英學校開發系列化的家庭教育網絡微課,及時為家長推送信息服務;中關村三小等校依託校級平臺,實施“好老師進社區”等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人大附小亮甲分校為培養學生閱讀素養,以家長助校會為運作主體,設計了繪本項目;十一學校把“家長志願者”作為團隊實行互聯網公司管理模式,形成一整套標準化、系統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機制,家長可以參與到各個年級、各個處室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並對學校遊學課程、食堂管理、常規管理等關注的課程進行有效監督等等,鮮活實踐將海淀家校共育工作推向了高潮。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校服中心的家長志願者們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清華附小:週末的親子閱讀活動上,家長給孩子們講故事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上地實驗小學: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首師大附中:家長走進課堂,開展生涯教育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五一小學:家長微茶座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中關村中學:家長委員會成立大會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中關村三小:好老師進社區項目

海淀區已逐漸形成了“教育部門主抓、社區街道配合、專家引領、家長參與”的合作共育局面,取得了三方面經驗:首先,樹立了平等的家校社合作觀,學校、家庭、社會互為“合作伙伴”,共建、共商、共育、共贏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探索了規劃先行、平臺築路、項目驅動、共育共贏”的“合作伙伴”實踐模式,形成了三級網絡、分層管理、項目驅動的實踐特色;再次,實現了主體多元、內容多元、方式多樣、服務多向的“真合作”,使家校社合作走向整體,凸顯個性;走向生成,彰顯動態;走向對話,深度合作,打造了學校、家庭、社會觀念趨同、資源互補的育人格局,推動了新時期海淀教育的高位發展。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攝影:袁博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海淀教育內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記者的原創以及徵集資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權外,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本公號榮獲2017年度“首都教育新聞宣傳策劃創新力獎”和“首都教育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大獎!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優質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恆的追求

揭秘:海淀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是怎样打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