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迴應:賠付金100%給消費者,平臺將更透明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回應:賠付金100%給消費者,平臺將更透明

針對近期輿論對於拼多多公司的關注,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首次進行公開回應。

6月18日,黃崢在一場媒體溝通會上回應稱,平臺已全面清除“涉黃涉暴”等商品,並將違規商家凍結款項100%賠付消費者。

在現場,拼多多還主動公佈了後臺數據,向公眾展示每一筆資金是如何賠付到消費者賬戶。

“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透明。”黃崢說,拼多多逐漸變成一傢俱有公共服務屬性的公司,為此要盡到和公眾溝通的責任。同時,拼多多將更加堅定推動平臺治理力度,幫助消費者在“多實惠”的基礎上,實現“多樂趣”。

“罰款”100%賠付,消費者心中有桿秤

在溝通會現場,有媒體問到近期有關“商家維權”的話題。

黃崢回應說,商家因售假、虛假宣傳等凍結的資金,會100%賠付給消費者。而且在整個交易鏈路中,均通過第三方的監管賬戶進行,拼多多本身不觸碰資金。

在創立之初,拼多多便在傳統電商規則的基礎上,制定了“假一賠十”等規定。這也受到了商家質疑,認為新平臺規則不該如此嚴苛。

“假貨是一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如果一個5元成本的假面膜賣100元,賣1萬單就5個消費者投訴,按照單品才賠多少錢?這種情況下賣假貨可以牟取鉅額利潤,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黃崢如此解釋拼多多的“重典治假”。

據瞭解,在拼多多的平臺治理規則中,如果有確切證據表明,某批次商品存在問題,將按照這個批次全部賠付。這也讓不少渾水摸魚、賺一票就走的違規商家,望而止步。

在現場,拼多多工作人員還打開後臺展示賠付系統,每一筆款項都將以無門檻現金券的形式,為消費者進行賠付。數據顯示,為消費者賠付的現金券使用率高達95%。

“看到外界各種聲音,自己心裡也挺難受,覺得有很多委屈不知道怎麼講。”黃崢說,最近拼多多遇到各種輿論風波後,連自己母親也第一次打電話過來詢問。

不過,讓黃崢唯一有安慰的是,每天實際訪問用戶的下單沒有變化,這說明最普通消費者對拼多多的選擇並沒有改變,“消費者心中還是有桿秤。”

商戶糾紛急速下降,涉訴率不及萬分之三

“消費者導向”,這是拼多多價值觀中不斷強調的一個詞語。

黃崢說,拼多多永遠將消費者放在第一位,“如果你說商家利益優先的話,那就變成幫助商家賣假貨也行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

在這種價值觀下,拼多多平臺規則委員會制定了嚴格的消費者保障機制,如出現延遲發貨賠償3元/單,虛假髮貨賠償5~40元/單。這也讓不少商家交了“學費”。

“流量大的嚇人,兩天時間就爆了10多萬單,物流完全跟不上節奏。”入駐拼多多的紙巾品牌,可心柔電商負責人吳立營說,剛入駐時遇到銷售高峰,當地沒有一家快遞有運力承接,24小時內未發出貨,結果為每位消費者賠付了優惠券。

很快,可心柔針對拼多多調整了生產週期,並不斷擴大運能,迅速成為平臺的明星紙巾品牌。數據顯示,其店內一款竹漿本色紙,已經售出174萬單。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回應:賠付金100%給消費者,平臺將更透明

黃崢也在溝通會中透露,拼多多已經在改善平臺規則,逐漸改用類似信用體系的流量分配機制,對相關問題做出早期預警。

“拼多多的數據、流量分配機制越來越強,會把違規問題控制在早期,不會等商家爆倉了才處理。”黃崢舉例說,平臺將會根據商家信用體系進行流量分配,信用體系越好,獲得的流量越多。

據瞭解,這套信用體系在運行2年多後,拼多多的商戶糾紛率比例,已經有了急速下降。數據顯示,拼多多的月活商家數量已超百萬,但平臺涉訴商家總數佔比不到萬分之三。

改善上游供應鏈,要努力做到“多樂趣”

在堅持“消費者導向”的同時,拼多多也在推動上游製造業、農業轉型升級。

拼多多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兩年的發展過程中,其憑藉少SKU、高單量、短爆發的特點,幫助近千家產業帶的“世界工廠”,實現品牌化轉型,並且訂單量出現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爆發式增長。

但黃崢更在意的是,拼多多為國內農業供應鏈做的貢獻。

“拼多多一開始起來是因為水果,因為它能夠短時間集一個很大的量。比如將某個產橘子的農場,跟北京的一個小區連接在一起,用拼的形式解決了多對多的流通渠道問題。”黃崢說,這能變分散化的小規模農業為優勢,形成多對多、個性化農業的新“拼”法。

在短時間聚集的高單量爆發下,拼多多平臺上供應鏈的迭代速度,要比傳統平臺更加迅速。並且,拼多多將把消費信息更好、更快推向上游,讓生產者、貿易商提現得知需求,以更好地做柔性生產。

“拼多多有今天這個體量,有幾億用戶在這個地方,肯定是我們在一些基本點上做對了,讓最深層的消費者得到了滿足,他們是用腳投票推動我們一點點往前走。”黃崢說,目前拼多多仍處於“多實惠”的初級階段,未來希望能把“多樂趣”部分做的更好。

正確的事,即使付出代價也要去堅持

在杭州長大的黃崢,對電商有非常深刻的記憶——從義烏小商品市場,到多家電商平臺崛起,幾乎都是身邊發生的故事。

在談及拼多多未來的戰略方向時,黃崢卻堅持認為,社交電商是一個偽概念。並且,拼多多和傳統電商平臺並不一樣,更像是一個“電商版的Facebook”。

“沒有人會為社交的目的去買東西,只會因為已經在社交,順便買了東西,這兩個是有本質區別的。”黃崢說,拼多多並不想做傳統的搜索電商,而是想做電商版的Facebook,“我們能成長這麼快,是因為在一片空地上開創了新模式。那些以搜索為導向的電商,逐漸也會認識到,拼多多是一個不一樣的新物種。”

這個發展迅速的“新物種”,也在給傳統電商行業帶來一些改變。以“假一賠十”為例,拼多多執行的賠付標準,在嚴格執行一年之後,行業內的政策也在做跟進。“所有制度的推進,在初期時都比較艱難。但如果這個東西是正確的,肯定是要付出代價去堅持。”黃崢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