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即将消失的行当之60」制秤

「即将消失的行当之60」制秤

◎冯心

说起杆秤大家都不陌生,小到几两几钱,大到几十甚至百斤,用一根木杆,一个圆秤砣,就可以精准地计量出各种物品的重量。

以前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以一斤计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买卖双方计算,将十六两为一斤改为十两一斤。

制秤工匠号称“百工之首”。杆秤制作是纯手工精细活,当下能做秤的人很少了,后继乏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曾有过度量衡工厂,后来停产,能制秤的工匠都已年老,在世的不多了。传统手工制作秤,需要上百道工序,不仅是工艺还有良心。每道工序都要求精雕细刻,一百斤的东西,刀口距离偏离二毫米,重量就相差七八斤。尤其秤杆,是秤的“灵魂”。根据不同重量的秤,用料也不一样。紫檀,柞栎木、红木、油茶树木是上等材料。坚实耐用纹理细,不易变形和开裂。选好的料要码放在一个通风阴凉的地方,要放置一年左右,木材才能慢慢阴干。将杆刨圆,在杆上定好尺寸,打孔,钉好三枚横针,套铜管,配砣,装钩,磨光,校正,全是纯手工。一杆秤多的需要打上百个孔,最关键的是“和称”。就是根据秤杆大小和秤砣大小找出秤杆上的平衡点,确定这杆秤是能秤多重的秤,给秤杆刻上斤两刻度。“和称”不准,秤东西时就会有偏差。和好了称,尤其是钻花芯,花芯钻得准,秤的计量标准才高,一杆10公斤的秤要打三百个眼,将一段段的细铝丝或铜丝插入眼中,再削断、锉平。经过这样反复的工序,秤杆上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这些星星点点将考验未来买卖的公平公正。在秤杆的头尾包上铜片,最后再给秤杆上色。上色的颜料由轻烷、衣茶、石灰和烧酒调配而成,几十年不会褪色,这样才算完成一杆完美的秤。制做秤要讲究做“良心秤”,做秤也是做良心。最小的秤也叫“戥子”,以钱、分计。用紫檀木盒盛装,秤杆是用骆驼骨做的,因为在气温变化中不会变形。这种秤多用在金银,中药行业。

杆秤是国粹,千百年来就是公平公正的象征,是天地良心的标尺。俗语说:“秤不离砣,公不离婆”。传统习俗结婚时,新郎要用秤杆挑开新娘的盖头,表示百年合好,白头到老。现在有一些人还是习惯使用杆秤的。大家觉得用杆秤更有人情味,让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层情感交流。再过几年,制秤这一行当日薄西山,使用了两千多年的秤或许它将躺在博物馆里,展示它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痕迹,成为老艺人的记忆。(综合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