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復工復產情況如何?電力大數據來“把脈”

復工復產情況如何?電力大數據來“把脈”

本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跨越了數據統計和採集的相關限制,數據採集範圍廣、顆粒度細、時間跨度久、指標體系多,其分析結果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但目前尚未建成真正意義上的電力大數據,大多數是本地區或本單位的數據採集、分析系統,無法實現智能、交互和廣泛的應用功能。因此,亟待打破數據壁壘,加速與相關領域的融合,提高能源生產與消費的交互作用,挖掘數據價值,創新商業模式,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各行各業目前正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信息顯示,截至3月3日,全國已有1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0%以上,其中,貴州復工率100%、浙江為99.8%、江蘇達99%。

復工復產數據的準確,有賴於電力大數據:江蘇揚州近日上線“抗疫復產大數據雲網”,目前蘇州市3024家規上企業已實現100%復工;浙江杭州活用電力大數據保障農資企業生產;電力大數據分析青海省企業復工率超過七成……

“企業復工復產指數”在全國亮相,為疫情期間復工復產提供了數據參考。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趙紫原)

复工复产情况如何?电力大数据来“把脉”

電力復工指數亮相

自2月10日浙江在全國首次推出“企業電力復工指數”後,四川、山西、湖北、天津等地復工指數相繼上線,根據用電數據監測企業復工復產進度。

那麼,什麼是“企業復工電力指數”?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兼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長單葆國解釋:“電網企業通過分析當前每天企業生產的用電量數據,與企業歷史上正常生產時用電量相比,進行適當加工分析形成企業復工電力指數,反映該企業的復工情況。當企業復工電力指數達到一定數值,即可判定為復工。”

湖南近日發佈的《全省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監測日報》顯示,3月1日,湖南省企業用戶1677317戶,共計用電量22523萬千瓦時,復工電量比例69.57%。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推出“企業復工電力指數”升級版本——產業鏈上下游行業復工復產率關聯分析圖,通過企業上下游復工情況,為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準確“把脈”。

位於江蘇常州的常發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農機裝備為主,在防控疫情、保春耕的關鍵時刻,企業通過關聯分析圖得知,上游行業復工率均維持高位,於是加大力度組織生產,復工率一週內提升了27個百分點。

發電企業同樣通過電力大數據研判沿海地區復工率。據瞭解,“六大電廠日耗煤量”樣本來自浙江電力、上海電力、粵電集團、國電電力、華能國際、大唐發電六大電力集團沿海火電廠。“正月十五當日,日耗煤量較春節當天下滑16.7%,疫情帶來的假期延長、遠程辦公及停產等影響對區域發用電需求有一定影響。”中信建投證券電力和公用事業證券分析師萬煒分析稱。

用電數據更具代表性

緣何藉助用電數據判斷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根據用電情況判斷可準確判斷企業復工率,電力數據真實客觀且相對容易蒐集。

“絕大多數生產生活與電息息相關,電力數據的統計在線且自動,電力數據準確、客觀、樣本量大。鑑於此,通過監測用電量,並與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基本上可準確判斷各個行業、每個地區的復工復產情況。” 能源專家葉春補充道。

記者注意到,以往電力大數據大多應用在環保、氣象等領域,相對碎片化,而本次電力大數據應用範圍和區域更廣。那麼,電力大數據在本次抗“疫”工作中有何特徵?

單葆國認為,“企業復工電力指數”是電力大數據在本次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中的應用創新,它並不能直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而是通過反映企業的用電和生產情況,輔助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進行決策。“電力大數據技術作為新興技術,目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經過這次疫情,以電力大數據為核心的數據創造價值理念將更受重視,也將為傳統電力行業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帶來重大創新,將在未來智慧城市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葉春介紹,本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跨越了數據統計和採集的相關限制,尤其涉及細分行業和地區,還可在一定範圍內調用,數據採集範圍廣、顆粒度細、時間跨度久、指標體系多,其分析結果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不論耗電量大的高耗能產業、電力可靠性要求高的精細製造業,還是發電、輸電和配售電等各個關節,電力大數據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分析電力大數據,作出應對策略,搶抓機遇規避風險。此外,地方政府也應關注電力大數據,在戰略上實現本地區的差異化發展,也能監測指導相關產業發展。”葉春表示。

大數據需更透明

葉春指出,電力大數據不僅涉及電力系統各個環節產生海量的運行數據,也包括分佈各種不同類型的發電廠、變電所、輸電線路和電力用戶,以及電網調度獲取系統實時數據,涵蓋宏觀經濟、自然資源、氣候生態等各個方面。

“嚴格地說,目前尚未建成真正意義上的電力大數據,大多數是本地區或本單位的數據採集、分析系統,無法實現智能、交互的和廣泛的應用功能。因此,亟待打破數據壁壘,加速與相關領域的融合,提高能源生產與消費的交互作用,挖掘數據價值,創新商業模式,推動產業轉型發展。”葉春指出。

中信證券的研報佐證了這一情況。據瞭解,目前,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目前對全國發用電情況的表徵意義相對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定性反應沿海相關省份的用電需求情況。“一方面隨著清潔能源發電佔比不斷提升,火電發電量增速長期低於全社會用電增速;另一方面,六大發電集團數據僅涵蓋沿海省份的火電廠,近年來隨著高耗能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我國區域用電增速出現分化,沿海地區用電增速顯著低於中西部相關省份。”萬煒表示。

林伯強告訴記者:“電力大數據能否發揮更大價值,取決於是否透明。如果配合電力市場改革和電力現貨交易,電力數據會相應逐漸透明,這也是逐步解密的過程。”

今後,電力大數據會否常態發佈?單葆國指出,在保證用戶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未來電力大數據應用將更加廣泛、也會更加透明。“電力大數據與其他行業數據相結合,為政府部門、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更為便捷、直觀、科學的決策依據。”

End

復工!新能源車企不光“搶人”!

复工复产情况如何?电力大数据来“把脉”

磷酸鐵鋰電池能否“逆襲”

复工复产情况如何?电力大数据来“把脉”

準確理解“調度獨立”:並非所有調度職能都獨立於電網

复工复产情况如何?电力大数据来“把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