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韓信如果真的造反,劉邦會不會打不過他?

用戶50018354576


都知道韓信在行軍打仗上幾乎沒有失敗過,所以他非常高傲,由於他自身的本事,除了有限的幾個人之外,看得起的人沒有多少。作為韓信曾經的屬下陳豨就是其中的一個人。

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加入了劉邦的部隊,在秦二世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參加起義了,而且立下了很多功勞,所以早就被封了侯。後來以將軍的職位跟隨著韓信,由於表現的非常好,而且和韓信一起作戰,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還不錯。再加上韓信也比較欣賞他,因為他在兵法上還算過得去,在武力上也不錯,所以有時間就會對他的兵法進行教導。

那時候韓信的名頭也很大了,他得到了指點非常的開心,每一次帶兵打仗回來都要去韓信住的地方請教。因為他還比較聰明,又有名師的教導,很快他就立下了更多的功勞,收到了劉邦的重用,讓他鎮守北方,與匈奴作戰。

他感到壓力之後向韓信請教,結果還是讓他在邊疆的時候低調的發展,不要太張揚了,否則會受到皇帝的猜疑。從這個時候開始,便與匈奴進行作戰,由於他防禦能力不錯,再加上漢朝的和親制度,北方的匈奴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然而又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最後起兵造反了。因為他在之前就很喜歡交朋友,所以他在北邊作戰的同時也結交了很多的朋友,並且效仿信陵君養了3000個門客,並沒有像韓信提醒他那樣低調。有一次他請假回家鄉的時候,所有人都一起回去,路上就有人看見了,他所有載人的馬車加起來起碼有一千多輛。於是被人告訴了皇上,說他招募了很多人才,而且手裡還有軍隊,這樣下去有可能出現問題。

皇帝非常生氣,但還是沒有失去理智,先派人去調查了一番,結果發現他結交的很多人不是江洋大盜就是有錢人。皇帝覺得非常可疑,但暫時沒有證據,於是把這件事放到了一邊。誰知道他聽到了皇帝在查他的消息,因為韓信被皇帝給弄來造反了,所以他也很害怕,於是他直接就韓信取得了聯繫,想要造反。

這件事情很快就讓皇帝知道了,於是在太上皇死去的時候邀請他前來參加葬禮。他心中有鬼,也不敢去參加,於是就說自己生病了,一段時間後,他直接起兵造反。雖然他沒有學到韓信所有的本事,但漢朝所有的將領派出去也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平定了這場叛亂。


老農民嘮三農


韓信造反,要看他什麼時候造反。如果是在做齊王時造反,天下三分。如果是在做楚王時造反,勝敗未可知。如果是在做淮陰侯時造反,就是找死。

韓信做齊王時造反,能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做淮陰侯造反,已經身在京城,是個光桿司令,生命在劉邦呂后的掌握中,就是斫板上的魚肉。如果做楚王時造反,還可以和劉邦搏上一搏,但勝算不大,就看韓信怎麼選擇了。

後來的九江王英布造反,有人給他出了上中下三策,其實也可以供韓信參考。一,如果韓信東取吳,西取楚,北取齊魯,傳檄燕趙,函谷關以東將不為劉邦所有,韓信可以和劉邦中分天下。二,如果韓信東取吳,西取楚,中取韓魏,屯兵敖倉,勝敗如何未可知。三,如果韓信佔據吳楚,坐等劉邦前來討伐,則必敗。

韓信造反,一要看時間,二要看地點,三要看天下的形勢。韓信雖然帶兵打仗厲害,軍事才能出眾,但也不是什麼都不講究就可以打的。

秦國戰神白起第一次圍攻邯鄲時,本可以一舉攻破,但丞相範睢忌其戰功,勸秦王讓白起撤兵,白起非常憤恨。後來,秦國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秦王讓白起去指揮。白起不去,說“奪取邯鄲的最佳機會已經失去,現在趙國士氣高昂,同仇敵愾,邯鄲的城防也整修完備,又有魏國信陵君帶兵支援。邯鄲不可能打下來的,就算我去了也沒有用。”後來白起寧可自殺,也不帶兵攻打邯鄲。就是因為時機已失,不願打了敗仗,毀了一世戰神的威名。

所以韓信就算百戰百勝,戰必克,攻必取,也要講究一個時機。時機喪失,韓信想要造反,打贏劉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總之,韓信造反,凶多吉少,不過就算韓信沒有造反,後來也被殺了。名高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韓信造反不造反,他的悲劇命運已經註定了。


小杜笑看風雲


可以毫無疑問的告訴你,若是韓信真的想造反,劉邦是打不過韓信的,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韓信手中要有兵,若是手中沒有兵,那也只能算是韓信的意淫。

劉邦在幹掉鍾離眛之後,為什麼會把韓信給扣押起來,然後再把他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呢?

其實劉邦就是怕韓信謀反,畢竟在漢代作為諸侯王的,是有軍隊統領權的。所以,諸侯王是能對皇帝造成威脅的人。

若是劉邦把韓信貶為諸侯王,然後再把他安插在都城,自己可以監視的範圍之內,韓信的一舉一動,劉邦都能瞭如指掌,這時候劉邦就不怕韓信了。

劉邦為什麼那麼怕韓信,勢必要把他囚禁在自己身邊呢?

在韓信剛平定完項羽時,劉邦為什麼那麼急於把韓信由齊王改成了楚王,然後又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的呢?

就是韓信這個人太厲害了,只要是經過他訓練的兵,不管這個兵之前打沒打過仗,是老還是弱,他都能把這些人給訓練成一流的士兵。

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他曾經有兩次從韓信手中搶奪韓信的兵,然後在讓韓信招募新兵,帶領這些新兵去攻城略地。

結果是劉邦帶走韓信之前訓練過的兵依舊打敗仗,而韓信則不同,他剛訓練幾個月的士兵,僅僅三萬之眾,就能打敗趙國二十萬精銳,這就是劉邦懼怕韓信的原因。

韓信統兵的頂峰時期,是在他佔領齊國後,這時候他手裡有三十萬將士。可是,這三十萬人在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又被劉邦給帶走了。

韓信又成了光桿司令,他去楚國上任的時候,士兵都被劉邦給調遣走了。韓信也很鬱悶,不過他也不怕,在招募一些新兵,去訓練一下就行了。

韓信訓練這些士兵的結果是,劉邦想找韓信事的時候,不敢來和韓信一戰。

當時劉邦和陳平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劉邦告訴陳平,我聽說韓信要謀反了,我要帶兵前去捉他。

陳平問劉邦,韓信謀反是誰說的?天下百姓知道嗎?韓信自己知道他要謀反嗎?

劉邦說百姓也不知道,韓信也不知道。

你看,這分明是劉邦在陷害韓信。

陳平又問劉邦,你去打人家韓信,你覺得你的兵能打過韓信的兵嗎?

劉邦說不能。

陳平又問劉邦,那你的將能打過韓信嗎?

劉邦說也不能。

陳平就急了,兵是兵不如人家,將是將不如人家,這個仗還打個毛呀。

這樣就貿然前去打韓信,分明就是送死去呀。

但是,也不能任韓信逍遙法外呀,劉邦始終是要拿韓信開刀的。

陳平就告訴劉邦,其實捉拿韓信,並非需要武力,你找幾個人來,等見到韓信的時候把他給擒住就行了。

很顯然劉邦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陳平告訴劉邦,我聽說古代的君王,去地方遊玩的時候,各地的諸侯王就會來覲見。你不防去楚地雲夢澤遊玩,到時候韓信肯定會前來迎駕,那時候他帶的人不會多。你安插幾個人,把韓信捉住不就是了。

劉邦對著陳平樹立了大拇指,這確實是一個高名的策略。

結果韓信就是這樣被劉邦給捉住的。劉邦捉住韓信後,就把他貶為了淮陰侯,然後把他囚禁在了都城。

這也反映了劉邦是懼怕韓信的,不能讓韓信手中有兵,否則,大漢江山就會不穩固。


史學達人


假如韓信擁有兵權有心奪天下,那天下屬齊還是漢,真就不得而知。那韓信真的造反了,劉邦會不會打不過他?答案是劉邦必定可以擊敗韓信,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韓信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將帥之才,政治謀略卻顯不足

在劉邦麾下,軍事方面可以對抗項羽的就只有韓信了。

他被人稱為“兵仙”,可謂用兵出神入化。韓信也是有政治頭腦的,只是和劉邦的政治謀略比起來,韓信簡直被秒成渣渣。

劉邦從處於社會底層的混混,一躍成為萬人之上的統治者,其實力不容小覷。

韓信雖然有可忍胯下之辱的韌性,但在爾虞我詐的政治生活中,明顯神經大條,這也是最後殺了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任何起兵都需要一個由頭來獲得擁護者,韓信顯然師出無名

劉邦對於韓信賞罰分明,對於天下的統治也無大的過錯,若要起事沒有一個正當的由頭,很難得站住腳跟。在韓信被封為齊王時,尚有一點希望,因為那時候齊人對劉邦沒有多大的認同感。然而在韓信被封為楚王時,他的機會就不大了,因為楚人都是劉邦的支持者。從全國範圍來說,韓信貿然起兵,百姓渴望已久的和平又要被破壞,不會有太多的人去支持和擁護。

三,打仗需要有堅實的經濟後盾,韓信的經濟能力顯然不足

打仗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需要足夠的糧草和糧食,這就和站在軍隊身後的百姓供給分不開。

你獲得的支持者越高,你的經濟條件越富足,你勝算的可能性才會越來越高。劉邦的背後是整個天下,而韓信的背後是少部分人的支持。孰高孰低,一目瞭然。韓信經不起長久戰,快速出擊卻又敵我懸殊,所以結局必定會敗。

有書君認為,其實韓信根本就不會造反,因為他一直懷才不遇,寂寥太久了。劉邦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尤其是劉邦為他舉辦的拜帥儀式,更是讓韓信感激涕零。

他對劉邦這個伯樂一直懷著尊敬和感激之情,只是最後的結局讓人很惋惜。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根本打不起來!

那時已經不是秦末楚漢爭霸的時代!說白了,雖然秦國因胡亥上臺,將國家整個運作體系用短短3年就完美破壞,導致民怨起,屬於自己找死。但後來的事情發展,實際是六國貴族後裔發動的分封制復辟叛亂!

為何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先看前期,藉助出頭鳥陳勝吳廣起義之際,一直不消停的原六國遺老遺少們認為機會來了:楚國項梁、項羽乘機發動起義。燕、趙、齊、魏等原六國都自立為王。這邊項家也推出楚王。由於項家名望高,被推舉為首領。這就可以看出來這些所謂起義軍的性質!相比於其他六國貴族,項家還有一個明顯的目地,就是報私仇!為祖上項燕報仇恨!後來項梁又被秦軍斬殺,這下新仇舊恨一起上來,從小養成的仇秦心態越發膨脹,縱然有英雄氣度,也不免變得兇暴。後來的行為也驗證了這一點!

但世事難料,不想,起義隊伍裡還有個平民出身的劉邦(泗水亭長類似治安聯防隊隊長,沒有正式編制和工資,具體收入何來,另考),這個從底層出來的帝王,深知百姓心思、也知如何利用形勢,身邊一干人等也是很賣力!最終,歷史選擇了劉邦,,或者說形勢選擇了劉邦!也可以說百姓選擇了劉邦!又一個大一統的漢帝國出現了!

民心盼安定,原本六國百姓對貴族就沒有好感,要不是胡亥趙高瞎折騰,響應貴族號召的人能有多少?項羽也不過擁有楚國部分百姓對項燕的欽佩才獲得江東父老的支持,如果換個人,沒戲!秦末農民起義提出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做到了!這是民心問題!


韓信造反,單純靠軍事?對於當時的形勢下,反叛會成功嗎?韓信聰明,沒有造反,他知道,也許根本就打不起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有畫說話


如果韓信造反,是否打得過劉邦?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很難,為什麼?下面請看分析:

秦朝末期,君主無能,天下大亂,項羽起兵一呼百應,順民心,項羽得到百姓眷顧,很快滅掉秦朝,但是項羽也是個暴君,雖說他用武力壓制諸侯,基本統一天下,但是,天下依然大亂,百姓希望一個新的明君出現,這時候劉邦在漢中得民心,百姓都依靠劉邦,韓信一出關,諸侯紛紛投降,百姓歸附與劉邦,最後劉邦戰勝項羽,一統天下,韓信造反,被劉邦以造反罪名殺害。

韓信是劉邦一統天下最大的功成,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被後人稱為“兵仙”,劉邦以韓信造反的罪名殺害,但是實際上,韓信還沒有正式起兵與劉邦對抗。如果韓信當初脫離劉邦,起兵造反,是否有機會戰勝劉邦呢?有,但是很難,韓信的軍事才能遠遠高於劉邦,這個大家都不會有意見,而且兵力也不比劉邦弱,既然有這種優勢,為何還是戰勝不了劉邦呢?

一個人能否掌控天下,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韓信的軍事才能雖然比劉邦高,但是政治才能非常弱,比謀略,比軍事劉邦比不過韓信,但是劉邦也不是傻子,他的政治才能非常的高,因為的頭腦聰明,所以每次吃敗仗都能逃跑,又重新歸來,所以如果劉邦與韓信對決,韓信能打敗劉邦,但是殺不了劉邦,最後肯定是劉邦勝,理由如下:

第一,韓信造反,違背天時,逆天而行,劉邦起兵反項羽是順民心,擁有天時,百姓擁護劉邦,韓信造反劉邦,也就意味著他不到要跟劉邦鬥,還得跟天下百姓鬥,以韓信的政治頭腦,根本壓制不住百姓,不要小看百姓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就是水。

第二,韓信後勤不足,韓信作戰能百戰百勝,是因為後面有蕭何不斷提供後勤保障,足兵足糧,所以韓信在前方作戰才能百戰百勝,所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足夠的後勤保障,在強大的軍隊也會潰敗,所以說韓信前期對抗劉邦,我相信在戰爭方面,韓信能像項羽那樣打敗劉邦,但是劉邦很快就能捲土而來,長此下去,韓信會跟項羽後期一樣被劉邦拖垮,因為後勤跟不上。

第三,韓信在作戰方面強,但是在大局觀上遠遠不足張良,韓信謀的只是一場戰爭的勝敗,但是無法像張良一樣控制整個天下的大局,而劉邦有張良輔佐,所以才能在大局觀掌控天下,雖然每次都吃敗仗,這對於劉邦來說不算什麼,失敗了再來過就行,因為有蕭何提供源源不斷的兵糧,而韓信沒有,如果韓信不能一口氣殺死劉邦,韓信就得被劉邦殺死。

第四,韓信比不上項羽,項羽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可謂也是百戰百勝的名將,項羽雖敗了,他不是敗在了軍事才能上面,而是敗在了天時上面,項羽每次作戰都能以少勝多,他滅秦,殺得劉邦丟盔棄甲,差點丟命,可見項羽很猛,但是項羽比韓信強如何敗在韓信手裡。其實項羽不是敗在韓信手裡而是敗在了劉邦手裡,當韓信面對項羽時,項羽已經被劉邦手下的英布打的疲憊不來,軍隊根本無心作戰,韓信這時候幾十萬大軍包圍項羽幾萬,既然讓項羽跑出去了,可見項羽比韓信強的多,如果韓信一開始對付的是項羽。我相信韓信很難打贏項羽。

第五,韓信的軍事才能高,但是他的一生,沒有遇到過會用兵的對手,韓信的對手,可以說真是菜到沒話說,唯一能拿得出手是章邯與項羽,可惜章邯,先被逼投靠項羽,又被項羽坑殺幾十萬大軍,之後與韓信,還沒有較量有輸了,其實章邯也是個用兵高手,只是他運氣太差了,跟項羽、韓信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決過,項羽跟韓信也沒有真正的打過一場,唯一一場都是幾萬殘兵對抗幾十萬大軍,項羽在作戰方面也確實很猛了,但是政治才能真的跟韓信有的一拼。

最後,劉邦沒有了韓信,但還有張良、蕭何,而韓信只有他自己,所以劉邦能吃得起敗仗,而韓信吃不起敗仗,所以韓信只能一次性滅掉劉邦,但是劉邦非常狡猾,很難消滅,所以韓信軍事才能再好,時間久了,韓信也不過是第二個項羽,被劉邦拖垮,所以個人覺得劉邦會戰勝韓信,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汐水柔情


如果韓信在楚漢爭霸最後時刻反叛劉邦,劉邦顯然是打不過韓信的。


首先,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想必項羽深有體會,他的戰略部署戰術修養都是首屈一指的,從效果來看也是很好的。依附項羽的諸侯王幾乎都是被韓信打敗和剿滅的。可以說韓信開闢的第三戰場是劉邦最終打敗項羽的關鍵。這其中項羽手下數一數二的驍將龍且慘死於韓信之手也是最好的證明。


而項羽在垓下大決戰中慘敗於韓信之手,足以證明韓信的軍事才能比項羽要強。這裡面儘管有兵力懸殊的原因(項羽10多大軍對60萬漢軍),但韓信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堪稱經典,徹底擊垮了楚軍。由此,可見韓信可以稱得上楚漢用兵的"大哥大"。 而劉邦論軍事才能和項羽都有很大差距,在楚漢爭霸中,被項羽追的滿地跑就是最好證明。

如果韓信反叛,劉邦自然不是他的敵手。 而韓信之所以不反叛,是感恩於劉邦對他的知遇和提雋之恩,正是劉邦拜他為大將軍,他才有機會一展軍事才華,為此,他選擇了愚忠,結果落得兔死狗烹的悲慘下場。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這要看什麼時候,當韓信攻下齊國當齊王的時候,這時候的形勢和三國當時的形勢類似,如果這時候的韓信聽取謀士的意見,擁兵自立,這樣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通過三國後續的發展,晉代魏,最終統一了三國,韓信所處的位置十分有利,加上韓信自身超高的軍事才能,戰勝劉邦是有很高的勝算的,但是韓信是個知恩圖報之人,從他當楚王后厚待漂母和給他胯下之辱的人可以看出。劉邦給了韓信展現才能的機會,韓信不忍背叛劉邦,這個不忍錯過了很好的時機。當劉邦戰勝了項羽,奪了韓信的齊王,讓他去當楚王,此時韓信應該明白了功高震主,自己成了劉邦眼中最大的威脅,此時劉邦處長安,他的兒子在齊國,一個是有利的地形,一個是富庶的大國,劉邦有這兩個地方,形勢上很有利,如果此時的韓信聯合幾個異姓王造反,也有幾分勝利的希望,但是韓信還是有一些信任劉邦,去楚國邊境迎接劉邦,最後被囚,在長安,此時的韓信造反豪無勝算,但偏偏選擇了這個時機,最終被呂后誘殺。


雄觀歷史


韓信能不能打得過劉邦,實際上是一個時機問題。也就是說,如果韓信真要造反,並打敗劉邦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看他什麼時候造反。

韓信有軍事才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統帥。在兵力屢次被劉邦奪走的情況下,他能化腐朽為神奇,讓一群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經驗的戰場菜鳥,變成戰鬥力強大的虎狼之師;他也能不拘泥於教科書上的戰術戰法,靈活變通,出奇制勝,先後幫助劉邦拿下魏國、趙國、燕國和齊國。

在韓信拿下齊國時,劉邦正在滎陽與楚霸王項羽對峙,情況十分被動。

這個時候,如果韓信造反,自立為王,劉邦也無可奈何,因為那個時候,他自身難保,更別說能不能打得過韓信了。

但韓信當時只是向劉邦討要一個“假齊王”的封號,這在劉邦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於是劉邦乾脆再慷慨一把,去掉“假”字,直接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因此對劉邦更加感恩戴德,從而失去了最佳的造反時機。

之後,韓信還有兩次造反並可以打敗劉邦的機會。

一次是項羽派人去拉攏韓信,提議韓信,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有類似的提議。此時韓信如果造反,劉邦拿他也是毫無辦法。

韓信最後一次可以造反的機會是在垓下之戰打敗項羽後。

垓下之戰,韓信手握重兵,如果他能在打敗項羽後趁機造反,有很大幾率可以成功。但韓信當時並沒有造反,反而被劉邦迅速奪取的兵權。

韓信手中沒了兵權,就只能任由劉邦擺佈,由齊王改封為楚王,後又從楚王降格為淮陰侯。

到這時,韓信才想起造反,暗中與陳豨聯絡,最終落得死於婦人之手的下場。



至簡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首先要討論一個背景,就是劉邦把韓信這個大殺器撒出去,是不是撒出去就不管了?隨你稱王稱霸,拉起隊伍來回頭揍劉邦?

換句話說,劉邦對韓信留了什麼後手沒有?

空談無益,還是直接上《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這個時候,韓信是以左丞相領兵破魏、代兩國,接下來就是“背水一戰”了,韓信與張耳數萬人大破趙軍二十萬,也是這個時候,俘虜廣武君李左車幫他規劃下一步的戰略,說的是:

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

如什麼是呢?讓韓信和張耳合作,在趙國偃兵修武,以外交手段威脅燕國和齊國,從而完成牽制燕、齊的任務,最重要的是,取趙地民心、軍心。

那麼,劉邦是怎麼做的?

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脩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想想看,在剛剛大敗二十萬敵軍的無敵統帥的臥室裡,拿到他的印符,這個難度是不是趕上偷天換日了?劉邦倆人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還用說嗎?肯定是在韓信身邊的親衛有內應,或者說根本就是劉邦派的人,所以,韓信對於劉邦來說沒秘密,也沒威脅,否則,劉邦就不是賭博,而是發瘋了。

再看“奪”字,也就是說,劉邦就沒想給韓信留下宿將、老兵。

再往下呢,韓信破龍且二十萬大軍,齊國佔領,就是求封齊王,劉邦派張良去封王,後面跟了一句什麼?

徵其兵擊楚。

擊楚的兵誰來帶?看《灌嬰列傳》,灌嬰將齊軍擊楚,也就是說,韓信的兵,又被灌嬰帶走南下打楚國去了。在這之前,灌嬰這個老資格的豐沛元從,明顯就是劉邦派在韓信身邊的高級釘子。

再往後呢?

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

這裡,我們不用去談劉邦的反覆無常,只談一個,韓信的部隊,為什麼三番五次被劉邦奪下?為什麼能奪下?韓信就一點不長記性嗎?

發生這種情況,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韓信軍隊的中上層,本身就被漢軍將領把持,或者說被“豐沛元從”功臣集團佔據了,韓信就算想反,將吏也不會跟著反,這就是有團伙和沒團伙的區別。

所以說,韓信造反能不能贏就是個笑話,他就算一意孤行,也很可能剛剛動手就被鎮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