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钓鱼怎么选择浮漂?

咸宁钓鱼汇


一支好漂,能反应出隐藏在水中的真实情况,如同钓鱼人的眼睛,但需要钓鱼人理解每支漂的个性。依靠一支漂打天下,不是菜鸟,就是大师了。

好漂讲究稳定性高(在有风浪扰动、或小杂鱼闹钩,浮漂摇晃程度小)、抗走水能力强、坚固耐用、翻身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但无法在一支漂上体现,所以需要改变材质、漂型,发挥主要性能做一些取舍。


结构

漂尾、漂身、漂脚



「漂身——材质」

作为一支漂的核心部位,在材质和形体上做足了功夫,依次细细道来。

巴尔杉木:优点是自重合适,能克服风阻,既稳定又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极佳的稳定性,长时间水浸日晒不变形也不爆裂等特点。

在市场上见到的巴尔杉木鱼漂,一般采用漂白、碳化(经过前段处理之后,再经过高温脱脂,使内部组织半碳化,以减轻自重,增大浮力)等工艺进行加工。不漂白的表面有浅棕色木纹,稳定性最好。漂白后的浮力会大一些但是长期浸泡有吃水现象。碳化后的巴尔衫木质量更轻浮力要更大一些,但漂身会变脆,容易断裂。


芦苇:特点是重力均匀,浮力适中,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鱼讯较为准确反映较快,漂身多为细长,下行平稳。

市场上常见的芦苇漂还有去壳、碳化等工艺。去壳后的芦苇需要优质的防水漆来防止吃水的问题,但去壳后的同款漂型浮力会大大增加。碳化后的芦苇质量会变轻,但漂身会变脆,容易断裂。



孔雀羽:孔雀羽制漂分为硬羽漂(带壳孔雀羽漂)与软羽漂(去壳孔雀羽漂)两种,硬羽漂自重较大,为追求吃铅量而不得不增大体积,导致灵敏度下降,不增大体积漆水的难度又很大,孔雀羽去壳后的质量相当轻,由于大直径的孔雀很少,所以大部分去壳孔雀羽浮漂的直径都不大。大部分的孔雀羽漂型被制做成细长身的漂。这种材料制成的漂讯号真实、沉稳。软尾去壳更是钓滑口鱼的利器。


纳米浮漂:主要代表性材料:PE、PVC,这类浮漂的特点是浮力相对较大(纳米其实也就是一种小密度泡沫,不过其密度远远没有达到纳米级),挤压后不变形,不吃水,经久耐用,即便是有小破损也不影响使用,并且每一支浮漂的吃铅量基本一致,漂形可塑性强。



「漂身——形体」

枣核形:形态特点为两头细,中间鼓,呈流线形。枣核型浮漂入水后,漂相稳定,灵敏度高。翻身速度快、中心较低,抗风浪能力强。综合性能优异,通过改变漂身长、短及漂肩大小,以加强某项性能,是使用广泛的漂形。


漂身越长越灵敏,一般的长枣核漂的灵敏度已足够,无需为了灵敏度而无限追求漂身的长度。因为漂身越长,强度下降、需更多油漆保护,自重则增加,通过漂肩的缩小提升灵敏度效果已经不明显,而表面的水摩擦力增大,拉伸长了也就突出出来,反而减低灵敏度,漂身长度与灵敏度存在临界点。



急收肩形:与枣核型相比,漂肩相对较高,漂肩收的很急,所以致使整个浮漂有一个很明显的收缩,正因为如此的外形,所以它在水下能过滤掉很多非正确的信号,提高正确鱼汛率,适合拿来挂搓饵钓滑口鱼。


腰鼓形:腰鼓形浮漂,其外形特点是一头一尾相对较细,而中间部分则略粗,形状长得有点像腰鼓,所以非常适合拿来在江河湖泊垂钓活动,腰鼓形的浮漂最适合用来垂钓鲫鱼,它对离开水底游弋的水底鱼群的钓效很好。


除以上三种使用广泛、功能区别较大之外,还有其他漂形,如长身漂、圆球漂等。


「漂尾」

实心尾:苗子比重大于水,信号幅度大,苗子长,下降快,适合钓中层、底层轻口鱼。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下降慢,稳定性好,适合钓轻口、滑口鱼。


「漂脚」

较长翻身慢,短则快。利用脚短翻身快有限度,钓快鱼配合短漂身。



组合

规律、性能

漂的种类虽多,但是了解其结构,其实也并不复杂,在原基础型上,再进行排列组合,达到某种个性。


长脚长身长尾:稳定性好,适合大风大浪钓深水,抗走水能力较强。也适用于混养塘。由于漂较长而稳,能够屏蔽一些小杂信号。

长脚长身短尾:与长脚长身长尾相比,重心略低,适合垂钓密度大、口好的鱼情。在漂翻身后,下落坠拉钩饵这一段很短,所以鱼在上层的接口就少,不易乱鱼层。与长脚长身长尾漂,调高、钓高效果类似。适合垂钓大鲫鱼混养塘,鱼讯真实假口少。

长脚短身长尾:与长脚长身长尾相比,灵敏度更佳,适合垂钓轻口鱼。此漂翻身较慢,切行程长,不易垂钓快鱼和鱼口多而且好的鱼。适宜垂钓轻口,或抓行程接口。



短脚长身长尾:使应鱼情广,切最易掌握。翻身快,顿感强,稳定性好,假口少等特点。对于滑口鱼,调高钓高,对于生口鱼,调低钓低。新手首推漂。

短脚长身短尾:与短脚长身长尾优点类似,适应性广。滑口鱼、快鱼、慢鱼,钓浮、钓底皆能应付。

短脚短身短尾:水皮漂,主要垂钓滑口鱼,且因气压低,水中缺氧,鱼上浮过高,使用此漂效果更好。

根据作钓功能,可将漂分为三大类

行程漂:特点是漂尾较长,常见的在11——15目,长大概在20cm。

底钓漂:特点是长身、短尾、短脚。

浮钓漂:漂身短。

浮漂的号数越大,吃铅越重,水阻越大,灵敏度越差,这比漂型的影响大。同体积下,身长翻身慢,身短翻身快,身长更稳定,身短则更灵敏,因此选用合适大小的浮漂更重要。



心沉如水

选购、品牌、未来



购买浮漂除了解材质、漂形之外,需仔细观察涂装、颜色是否清晰、均匀、细腻,漂尖与漂脚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一支好漂的重心一定在中轴线上,将浮漂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轻的吹,观察滚动时是否快捷、流畅,且没有摆动摇晃的现象,如果是,则为一支好漂。

达摩、王冠、龙竞、阿卢、黄金眼等已为知名品牌,一些大师手作浮漂更是精贵,或以脱离功能上价值,具备收藏的意义。追求实用价值,能有一两支与自己非常契合的漂,征战各种沙场,并且功勋卓著,那就需要像宝贝一样保养好。懂它,也是一种缘分。


随着技术进步,科技元素也不断融入浮漂之中,比如当下火热的重力感应浮漂。未来有更多好玩的东西,值得钓鱼人去期待。

当然不管世界怎么变,钓鱼人要做的是心沉如水,漂观天下。


游钓有鱼CN


终于要说一个大的课题了,作为资深钓鱼人,我现在很少去看所谓的品牌浮漂。别问我为什么,仅仅是觉得贵而已,在野外垂钓,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比方说断竿断线,这有可能会让我们损失掉一枚精致浮漂。我们用的浮漂品牌多,种类更多多,每一款浮漂都至少有三种型号,要根据不同鱼情,不同水域,不同环境而选择。如果太过纠结这些技术装备上的事,那我劝你还是早点离开钓鱼界,因为钓鱼本身在于修身养性,而不是炫耀装备。那么说了这么些废话,也该说点正事了。野外垂钓浮漂选择定律:

1.吃铅量稳定,综合性好,漂目清晰浮漂大中小号各一支(别太贵),另外再加一支中号。

2,七星漂线组一套,战略物资随身带!

3,溪流漂两支,15到21之间即可。

4,深水长尾漂及短尾鲫鱼漂各一支。Emmm,我是不是又说多了,唉!谁让咱们就好这口呢!但说真的,野外垂钓还是准备充分点好,不然一但来口了,浮漂不给力,真气死个人啊!



杰瑞米黑马


你好,一般来说,鱼漂按形状大致分为长身漂、短身漂、硬尾漂和软尾漂四种,按材质有有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等漂身。

一、材质选择

一般来说我们选择浮漂,首先是选择材质,不同的材质会有所区别。

首先,说孔雀羽,这种材质浮力最大,小鱼吃食出现信号不明显,适合钓大鱼,钓小鱼就略显乏力

其次,巴尔杉木,这种材质是目前我们休闲垂钓最常用的材质,浮力也较为适中,比较稳定耐用,像新手钓友,选择这种材质的最为适合。

再者芦苇,这种材质浮力接近于孔雀羽,鱼口信号也比较明显,但是其与孔雀羽都有一个致命缺点,高温下容易膨胀,从而导致浮力变化,所以一般来说,竞赛垂钓大多选这两种,而平常休闲垂钓首选的就是巴尔杉木材质浮漂。

二、漂型选择

现在市场上浮漂形状各异,眼花缭乱,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不同形状浮漂适合的场景,供钓友们作参考。

粗短身软尾浮漂——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粗短身硬尾浮漂——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短身短尾浮漂——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长身细硬长尾浮漂——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漂——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

细长身短软尾浮漂——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

三、做工选择  

在购买挑选鱼漂时,应先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尖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和漂尖插入漂心的位置不同心等问题,则证明这是一支劣质鱼漂。

四、大小选择

作钓过程中究竟是选大漂还是小漂,主要得根据对象鱼和水深来定。拿钓鲫鱼来说,因为它特别灵敏,钓鲫鱼的饵料和鱼钩都很小,大漂根本察觉不到鱼讯,用3~4号即可。在钓鲢鳙、鲤鱼等较大的鱼时,因为钓鱼的饵料和鱼钩通常都要大很多,因此更适合选大漂。

一般水深浅于1.5米的,通常就选小号漂,水深1.5米的,特别是水深在3米以上的,就用大漂。遇到可大可小情况时,还是尽量要选小的。

如果是钓浮的话,选择浮漂时,一般要用6~7号的大漂。3~4号的漂浮力太小,饵大饵小很难控制。钓底则选4~5号的浮漂就可以。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钓友,喜欢钓鱼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是红色男爵钓鱼俱乐部,每天分享钓鱼小知识,欢迎钓友们评论区讨论。


红色男爵钓鱼俱乐部


我们先来看一下浮漂的种类:

1、巴尔衫木浮漂,自重较大,抗风浪较好,工艺非常成熟,造价低廉,这也是造成了巴尔衫木浮漂质量参差不齐的的原因,而且巴尔衫木本身也分等级材质,材质越高浮漂重量越轻。

2、纳米浮漂,我不知道为什么叫纳米,对于纳米这个概念也是模棱两可,但是这种材质完全是为浮漂而生的,浮力大小完美可控,生产工艺完全可以达到批量的效果,由于是机器批量生产同心度也比较精确。而且对于温度的变化不是那么敏感。

3、芦苇浮漂,高端鱼漂,自重轻灵敏度高,由于自身材质原因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制作工艺多为手作,所以价格偏高,再加上高同心度,高质量材质和漂漆,往往一直浮漂的价格达到百元以上,但其优秀的灵敏度一直被众多竞技钓手喜爱。

4、孔雀羽浮漂,老实说这个漂我没有用过,主要原因是吃铅非常小,2G吃铅以上的漂都很难找,如果有风浪钓鲫鱼的话,1G以下抛竿会很困难,同样工艺依旧是高端,成品通常比较贵,而且也很难批量生产,制作成本较高。


浮漂说完了,来看看垂钓情况和鱼种

1、野钓:建议常备一直纳米鱼漂和巴尔衫木鱼漂,毕竟野钓不需要很精致的调钓,通常钝一点点反而效果好,根据垂钓鱼种和水深来决定吃铅量以及漂形,水深则漂吃铅大,反之则小,一般1-2米水深1.0-1.5G吃铅,2米水深以上递增。大鱼用大漂,小鱼用小漂。鱼漂的形状可中庸一些,低调行程综合即可。

2、黑坑:建议常备纳米芦苇漂,黑坑鱼情比较复杂,鲫鱼池钓底口轻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底钓漂,而不用行程,有截口的情况,可以使用行程漂,短脚漂适合浅水,枣核适合深水,因天气鱼层水层不同而不同。

3、竞技钓:没钓过,而且能够竞技钓的也不是新手了,我等不敢班门弄斧,我猜他们应该是什么漂都有一两套,因地制宜的去使用吧。


综上所诉:纯新我的个人建议,4-40元的纳米漂一套,吃铅1.5-3.5之间,浅水可攻鲫鱼,深水可干大物。


八零后影视


浮漂一直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一支合适的浮漂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解读水下的鱼情,了解鱼儿的吃口情况。那么,如何选一支合适的浮漂呢?

一、根据对像鱼来选择浮漂。

1、鲫鱼个体小,嘴巴小,胆小另受惊,因此选择的浮漂一般来说是用漂身细长,实心尾,这种漂吃铅量小,鲫鱼吃饵时浮漂会出现明显动作。用大漂的话则动作不明显或是没动作。

2、草鱼、鲤鱼.青鱼体型较大,吃口也较猛,因此可以选择大浮漂,水滴型的翻身较快,饵料能很快到底,能过滤小型鱼类的小信号。

3.鲢鳙是通过吸食浮游生物为主,是钓悬坠钓的对象鱼。垂钓中鲢鳆也是吸食饵料雾化出来那部份。垂钓中又姿频繁抛竿,对浮漂有一定的损伤,因此浮漂要选粗长身,细长尾,颜色鲜艳的大漂,有利于反映鱼儿吃钓的信息。

二、不同的气候要选择不一样的漂。

1、春季气温还在慢慢上升,还时暖时冷,向阳的浅滩水温上升较快,钓浅滩我们要选择短身短尾脚漂,这种漂在有风时也容易拋竿。

2、夏季是多风的季节,垂钓时风大浪大,我们就要选择能抗风浪、抗暗流的漂,一般选择吃铅量大,滴水型漂尾长,颜色鲜艳醒目的漂。

3、秋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大多数鱼儿都抢在过冬之前囤积脂肪,这时的鱼儿胃口大且吃口猛,这时选择长脚长身长尾漂,且吃铅量较重,能快速到底,就能多钓到大鱼。

4、寒冷的冬天又是钓鲫鱼的季节,这时的鲫鱼都是成群结队,且仍然正常吃食,这时我们选择深水区、向阳背风处,选用长脚短身长尾的芦苇漂作钓,是比较好的选择。


钓神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一场钓鱼下来,选对了浮漂,就成功了一大半。选择浮漂的依据,是水情,鱼情,和季节,还有钓法。


浅水垂钓时,要选小号浮漂,三米以上深水则选大号浮漂,吃铅量大,下沉行程时间短促。钓竿不同选漂也有区别,短竿选小漂,长竿选大漂,便于观漂。


在垂钓小型鱼类时,建议选小漂,调钓后浮漂剩余浮力较小,便于放大讯号,垂钓大鱼则选大号漂。当水中缺氧或因其它原因鱼类离底上浮,应选择稍大肚的浮漂,增加钩饵下沉时间,便于鱼儿截食。


季节不同,浮漂选择也不同。冬季鱼口轻,应尽量选择小漂垂钓,并适当钓钝,比如调三钓三。其它季节鱼类活性高,对浮漂的选择就要简单多了,需要说的是,以前夜钓时主要用萤光棒,现在已改用电子夜光漂,调钓简单明了,信号准确。


传统钓和台钓调钓方法不同,浮漂选择也不同。台钓对浮漂信号要求较高,且对行程截口非常注重,所以选漂精细度明显高于传统钓。

当然,钓无定法,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但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选对了浮漂,也就爆护在望了。


许我一路天涯


关于野钓如何选漂,如何调钓,我总结出下面几点。

一、野钓怎么选择鱼漂:

野钓不像黑坑竞技之类的,不用那么精细。一般根据水深,鱼情来选择鱼漂。水深建议用吃铅量大一点的,漂身长一点的。因为水深,你用吃铅量小的,饵料下沉速度慢。可能到底的话钩子上就没多少铒了,中途还容易被小杂鱼截口。用吃铅量大的漂,饵料下沉速度快,散落的也比较少,也不容易被杂鱼截口。

水浅的话可以用吃铅量小一点漂身短一点的,因为水浅,不用担心饵料到底钩子上就没有铒。

二、调钓:

根据对象鱼,鱼情来调漂。垂钓大鲤鱼,草鱼,青鱼。等大体型鱼类时,漂需要调钝一点(我一般半水调平水钓一目到两目)因为大鱼吃口时般比较谨慎,尤其是鲤鱼。浮漂调的灵敏会造成很多假信号,容易造成打不到口把鱼吓走。

垂钓鲢鳙时就要调钓灵敏点(我一般半水调八目,钓一目到两目)因为鲢鳙吃口比较轻,调钝的话会看不见口。垂钓鲫鱼时,浮漂调钓不能太钝也不能太灵(我一般半水调一目钓两到三目)。如果在垂钓时碰到小杂鱼闹窝,可以把饵搓大一点,把浮调钝一点。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全,的各位朋友可以补充,有不对的,欢迎大家纠正。谢谢




钓鱼小迷弟


许多人都习惯的认为:钓的水越深,用漂就越大,反之就越,其实这种观认识是比较偏面的。漂的大小主要与配铅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垂钓水的深浅关系反到不是很大,或者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因为,无论大漂还是小漂,如果都半水调成平水,那么两个钓组的浮力与重力之差都等于零。这时只要在两个钓组上加极小铅重,都会打破这一平衡使整个钓组下沉。直至追加的这一重量被地面所承载。

  由于重力极贯性的作用,在受到同等下行力的作用下,铅重较大的钓组,反而下沉距离更大,速度更快。这一特点,被一些钓手在实际的垂钓中所利用,当用小漂找不到清晰的顿口时,反过来换大一点浮漂或是加大铅重。反而会使顿口更为清晰。这一现象也被一些钓友称之为:“放大作用”。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选浮漂的大小,其实选的是漂浮漂所具有的浮力的大小。选大漂还是小漂,应当与漂的浮力相联系。大家不妨多试试几种不同材质漂就会发现,往往看上去体型大小差不多的漂,因制漂材质的不同,浮力相差却非常悬殊。  

  浮力大的漂,相应配铅就重,钩饵下沉的速度就快。反之浮力小的漂,相应配铅就轻,钩饵下沉的速度就慢。  

 到底是下沉快好,还是下沉慢好,这就需要看我们实际垂钓时的需要了。如钓底层鱼,为了尽量减少饵料中途的雾化量,尽量避免中层杂鱼的干扰,自然我们就要选择大浮力的漂,以增加配铅,加快下沉的速度。如果我们想尽量捕捉中层鱼讯,强化饵雾化的诱鱼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减缓钩饵的下沉速度,这时选择小漂轻坠自然是最好选择。另外,为了抗风、抗水流,通常也是通过选择较大号漂来实现。还有就是根据钓远钓近,钓远选大漂,一是便于抛竿,二是便于观察,钓近则可以选相对较小一点的漂。还有就是根据鱼的大小,吃口轻重来选择大小。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浮漂下沉速度的快慢,除了与配铅有一定关系外,与浮漂的造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相同浮力的情况下,粗身漂下沉速度较慢,回升较快;细身漂下沉的速度相对较快,回升较慢。

  掌握了浮漂的这些特性,也许会对你的垂钓中适时的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大小、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浮漂有所帮助。许多有经验的钓手都喜欢说:比赛时最怕就是选错漂了





野钓童子涵哥哥


浮漂的灵敏度决定了钓友的提竿时机,一般来讲大浮漂灵敏度差,小浮漂则与之相反。与此同时,漂尾的粗细也影响着浮漂的灵敏度。

钓友们可能会知道,浮漂的稳定性以及它的灵敏度相依相存。稳定性好的浮漂会在受到外力后,第一时间内快速恢复平衡。这里所说的外力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水流变化、风浪干扰或者鱼儿咬食。

稳定性不好的浮漂受到外力干扰后,浮漂的变化幅度大,恢复平衡需要很长时间,鱼儿咬钩的信号就不能很快的捕捉到。

稳定性过好的浮漂也会让鱼讯变的很微弱。所以,浮漂的稳定性要有一定的度。

二、浮漂的工作原理

在这为大家普及一下浮漂工作原理:它的稳定性受到它的重心和浮心的影响。

这里说的重心是指其本身的重心和作用于浮漂上的铅坠、鱼饵和鱼线的重力的重心的合力作用点。所谓的浮心指浮漂进水后的浮力的作用点。

观看浮漂时,当它的上部分体积大的时候,浮心就靠近上部分。这样的浮漂重心在下,浮心在上,两者距离远,稳定性就会更好一些。

如果浮漂的上部分体积小,浮心位置就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重心和浮心的距离近,它的稳定性就不太好,但灵敏度高。浮漂太过灵敏,有一点动静,它就会乱动。

当重心和浮心重合或者重心高于浮心的时候,浮漂不能够站立起来,这种情况下就要好好调漂了。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鱼情很好的池塘钓鲫鱼等小型鱼时,最好用小号稳定性好的浮漂,而在野外垂钓大物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一款稳定性很好的大号漂,这样能够屏蔽掉大部分无用信息,真实的反应出我们想要的鱼讯。当然,实际选择一款浮漂要根据钓场的实际水情判断,如野外浅岸的鱼情很好时,我们也要用小漂



谁敢横忉立马


野钓调漂,一直是很多钓友非常关注也非常纠结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野钓调什么漂最好?这个问题是需要分各种鱼情水情来回答的。

刚开始接触台钓的钓鱼人,很多都是从“调四钓二”开始的。我接到过很多粉丝私信,说调四钓二有时有口却打不中鱼。可见没有哪种调漂方式是“通杀型”的。我常年野钓,对野钓调漂有这样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调漂思路要清晰

所谓调漂思路,是指在调漂前,我们脑海里要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子线和钩饵状态?调漂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增减铅皮,调节铅、子线、钩饵在水中的状态的过程。无论是调高钓低还是调低钓高,都是为了改变子线钩饵在水中的水层、状态。子线钩饵的状态,是根据目标鱼的鱼情来定的,同时也受作钓水域水情的影响。我们要清楚我们今天调漂,是打算钓白条?还是钓草鱼?还是钓鲫鱼?是钓底还是钓浮?底层是平坦的砂石底?还是斜坡锅底?鱼口是轻还是猛?是密还是稀?是走水还是静水?……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在脑海里整理出思路来的。这个思路,是野钓调漂的前提。没有这些思路,调漂就是盲目的。

调目钓目找底要精准

找底,无论是重铅找底?还是钓目找底,都要找精准,这是调漂的基础。很多人认为找底很简单、或者不重要。掉以轻心地随便找底,结果找底不准。钓半天都没口。去年深秋,我在珠海和一钓友野钓。两人相隔四五米远,我钓了七八条板板他还没上鱼,后来一看他浮漂,距铅坠才两米不到,而我这边有三米多深。我让他重新挂了一块重铅找底,结果扔下去漂直接被重铅带进水里,原来钓了半天他是在钓浮,他还以为是在钓底呢。重新找底后,得益于之前抽窝,下去就上鱼了。可见钓底层鱼,找底很重要。钓浮也同样重要,不找准底,就不知道钩离底有多高。所以野钓调漂,找底不能马虎。

根据鱼情选灵顿

大家知道,调漂如果调高目钓低目,则是钓灵,钩饵悬着或轻触底,子线是直的或轻微弯曲;若是调低目钓高目,则是钓钝,钩饵躺底,子线弯曲。具体的调几目钓几目,我觉得在野钓中不必要去纠结,调高目时,调6目和调5目区别真不大,调低目时,调一目和调平水并不影响吃口。钓目也是一样,调6目钓2目和钓3目,区别不大,调平水钓1目和钓2目,区别也不大。很多时候,即使调的是钓2目,抛竿下去,窝子里不平,钩饵落在小石块上,漂露出3目,或者钩饵落在小坑里,漂露出1目。但这都不影响上鱼。

野钓调漂的大原则是---鱼口稀、守大鱼、杂鱼闹、轻走水,调低钓高;鱼口密、抽小鱼、无杂鱼、水很静,调高调低。

写在最后:武汉天元的邓刚老师曾在一档节目里说过,鱼获不行不能怪浮漂,若怪浮漂,那浮漂会比窦娥还冤。其实邓老师言下之意也是告诉我们,钓鱼不能太纠结调漂,理清了调漂思路、找准了水深,然后根据鱼情选择灵钝,就可以了。所以野钓调漂,没有哪种调法是最好的,只有适合当前作钓的鱼情,您自个看漂觉得顺眼、舒服,能根据漂相动作打中鱼,就是最适合的调法!

以上是我的拙见,我是墨海,一名喜欢野钓的八零后,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