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作為俄羅斯的高度機密,“龍捲風”火箭炮射程高達驚人的90km,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

路邊社團長


【俄軍“龍捲風”火箭炮令對手聞風喪膽,中國引進後發揚光大,返銷國際市場!】

“龍捲風”是前蘇聯在火箭炮領域的巔峰之作,由大名鼎鼎的圖拉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研發,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裝備部隊。在俄軍的作戰構想中,“龍捲風”可對20到70公里範圍內的敵方防禦陣地、炮兵陣地、裝甲部隊實施遠程火力覆蓋。

俄軍主要將“龍捲風”火箭炮旅配屬在軍一級單位,每個旅麾下有3個營,每個營下轄3個連,連級作戰單位裝備3輛發射車和1輛裝填車。也就是說“龍捲風”火箭炮旅麾下有27部發射車。“龍捲風”火箭炮採用“瑪斯”載重卡車作為底盤,公路行駛速度達到60千米/小時,行程大約為850公里。“龍捲風”的發射車能在38秒內發射完所有12枚300毫米火箭彈,能快速進入發射陣地,然後快速撤離,防止敵方火力報復。12枚增程火箭彈的火力覆蓋範圍高達672000平方米,也就是67公頃。而最新式增程火箭彈可以打90公里。圖拉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還推出了採用模塊化設計“龍捲風-S”,該系統可以兼容多種口徑的火箭彈,主打國際市場。

“龍捲風”火力強悍,性能可靠,是國際防務市場上搶手貨。目前,至少有16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這種武器。中國引進“龍捲風”技術後,進行了本土化生產,發展出了PHL-03型遠程火箭炮。中國的PHL-03型遠程火箭炮配有更先進的制導火箭彈,射程和精確要超過“龍捲風”。同時,中國的防務企業也在國際市場推銷PHL-03型遠程火箭炮。另外,中國還研發出更先進的AR-3型火箭炮,可兼容300毫米火箭彈和370毫米火箭彈。目前,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遠程火箭炮領域,中國軍工企業已傲視群雄!


軍事觀察員東旭


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系統出自於位於俄羅斯圖拉市的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之手。可以說是名門之後,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是俄羅斯最主要的的火炮設計局,像BM-21、BM-28型火箭炮均出自於它之手。

這位名門之後也不負眾望,並沒有給他老爹丟臉。該炮作為俄羅斯口徑最大的火箭炮,各項技術指標是同類武器裝備的頂尖水平,最大射程90千米,一次就可以發射16發子母彈,殺傷面積達67.2平方萬平方米。無論是射程還是殺傷面積都遠遠高於同類產品,比如蘇聯的冰雹火箭炮系統射程只有20公里,殺傷面積4公頃,“颶風”射程35公里,覆蓋面積29公頃,就連美國的MLRS火箭炮系統射程也有30公里,殺傷面積33公頃,均遠遠小於龍捲風火箭炮系統。



龍捲風火炮系統不光射程遠,覆蓋面積大,精度還特別高,火箭炮採用姿態控制、彈體旋轉穩定和自動修正等先進技術,然後通過通過彈上的自動修正系統、陀螺定向儀和燃氣控制系統使得火箭炮的精度大為提高。


軍武小咖


幾個世紀前的戰爭中就已經出現了火炮,經過不斷的發展和變革,目前,在全球單位內列裝部隊的火箭炮中,就屬俄羅斯的龍捲風火箭炮系統射程最遠,威力最大。其聲名顯赫幾乎可以與二戰時期的喀秋莎火箭炮齊名。

龍捲風火箭炮擁有運輸車,控制系統以及300毫米12管火炮發射系統,總重達到43.7 噸,底盤總長度約為12.4米,並配備了V_12型發動機,可以輸出高達525馬力,最高時速可以達到60公里。 車體後部同時裝有液壓驅動起重機,最大起吊重量可達850公斤。車廂內裝有12枚火箭彈,通常情況下,只需要3名作業手就可以在短短的20分鐘內將12枚火箭彈裝填到位。



火箭炮的發射管口徑為 300毫米,一次性發射持續時間為38秒,炮座迴轉角度最大為60度。所發射的火箭彈重量為800公斤,最大射程可達90公里,最小射程僅為20公里。
如果用龍捲風火炮系統來對付坦克的話,在炮彈被射出後,首先會釋放出降落傘以達到降低下落速度的目的。與此同時,炮彈內置的5條傳感器天線可以探測到1000米以內的裝甲目標。並在導引頭的指引下尋找到坦克到最為薄弱的部位,炮彈在距離目標約130米的高處啟動爆炸金屬射流。擊中目標時射流可達2000米/秒,對鋼板的穿甲能力可達70毫米。在90km外能產生如此強大的攻擊力,堪稱神器。


南水橋畔


長期以來,許多西方國家冷漠火箭炮的主要原因就是認為它的精度差,而且越是增大射程散佈就越大,甚至認為最大射程40km就是它的極限值。在俄羅斯炮兵部隊中還有1種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型大威力火箭炮,這就是9K58“龍捲風”武器系統,被譽為炮兵武器中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精度最高、性能最先進的多管火箭炮。 初期裝備的發射車型號為9A52,後經改進後定型為9A52―2型。四衝程柴油發動機功率高達525hp。中央輪胎調壓系統可隨地形變化隨時調節壓力,具有良好越野行駛能力,最大速度為60km/h,最大行程可達850km。只需3min就可從行軍狀態轉入戰鬥狀態。指揮艙內裝有三防裝置和通風設備。“龍捲風”火箭炮最突出的優點是較好地解決了傳統火箭炮射彈散佈大、命中精度差的難題。用於壓制敵縱深地域導彈或火炮發射陣地,破壞作戰指揮系統,摧毀堅固防禦工事,毀傷坦克和裝甲車輛,殺傷有生力量。

“龍捲風”火箭炮

“龍捲風”火箭炮配用多種火箭彈,可完成多種不同類型的作戰任務。“龍捲風”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直徑300mm,重達800kg,戰鬥部重280kg,最大射程達到70km。但是它的距離散佈只是射程的0.23%左右,接近普通野戰火炮的精度。 其中的9M55K型子母彈,裝有72個2kg重的子彈。一次齊射12發火箭彈撒出864個子彈,可覆蓋800m×800m的區域,殺傷有生力量,摧毀武器裝備。它之所以獲得如此優異的效果,主要是在火箭彈的設計中突破以往思路,採用了先進的制導技術。在火箭炮發射管的一端裝有1個“黑匣子”,它可為發射的每發火箭彈自動編制程序。然後在飛行過程中藉助火箭彈上的燃氣發生器產生高壓氣體,驅動舵機不斷修正火箭彈的飛行方向。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還沿著縱軸方向不斷進行高速旋轉,使火箭彈保持良好的飛行穩定性,也可減小命中目標時的散佈偏差。正是由於採取了以上一系列措施,才使它的精度提高了兩三倍。另外9M55K1型子母彈裝有5個15kg重的子彈,採用雙波段紅外尋的器,可在距離目標150m處引爆戰鬥部,射出高速穿甲彈芯,擊穿70mm厚的均質裝甲。

“龍捲風”火箭炮


總說裝甲


圖注:俄羅斯“龍捲風”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系統

“龍捲風”,俄羅斯代號是BM-30(改進型號為BM-30M),火箭炮系統的內部代號為9K58(改進型號為9K58-2)。它是“喀秋莎”、“冰雹”之後的俄羅斯第三代戰術火箭炮武器系統。

“龍捲風”火箭炮武器系統,由大名鼎鼎的圖拉儀器設計局研發,該設計局是俄羅斯/蘇聯最主要的火箭炮武器研發機構,BM-21和BM-28型火箭炮武器系統也是由其抓總研製的。北約方面以該火箭炮的研製服役年份,將其命名為M1983式火箭炮系統。

圖拉儀器設計局隨後於1989年推出了“龍捲風”的改進型號BM-30M,它採用團-營編制,裝備於俄羅斯陸軍集團軍直屬或炮兵部隊,主要擔負陣地前20~70千米範圍內的遠程火力打擊任務,負責對敵軍裝甲部隊、指揮部、直升機機降場、防空陣地等高價值目標進行大規模面覆蓋打擊。“龍捲風”與152毫米自行榴彈炮構成了俄羅斯炮兵的遠程打擊火力配系。

“龍捲風”BM-30M發射車為MAZ-543型載重卡車,戰鬥全重43.7噸,底盤長12.4米,口徑300毫米,發射管12個,單發時間間隔3秒,全部齊射在38秒內完成。再裝填時間為36分鐘。其火箭彈質量800千克,最大射程90千米,最小射程20千米。BM-30M發射車具備較強機動能力,發動機功率525馬力,最大公路行駛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戰鬥行程850千米。

“龍捲風”BM-30M射擊精度很高,它配備有火箭發射式的R-90專用偵察無人機,依靠格洛納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和慣導系統飛行,抵達目標區域後R-90自動進入盤旋,彈上陀螺穩定攝像機進行光學/紅外雙模偵察,根據需要也可以採用紅外/紫外或單一的毫米波模式。可測定7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精確位置。R-90將偵察定位結果回傳後,發射系統依靠電子導航地圖、火控計算機等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打擊。


兵工科技


要解釋300MM火箭炮對俄軍的意義,我們先了解下多管火箭炮的特點:攻擊具備突然性,覆蓋範圍大,快速發射快速撤離,操作簡單,而且造價較低。

對於現代炮兵來說,其實是個非常費錢的高技術兵種(相對步兵單位)。所以,能夠簡化炮兵科目,加強火力的多管火箭炮就頗受俄軍的關注。1967年蘇軍裝備了220毫米的“颶風”火箭炮,射程達到了35公里,但是蘇軍覺得還不夠,還要更大。“口徑就是正義,真理在大炮射程範圍內”在這樣的蘇軍信條下,再結合當時的蘇軍計劃突襲歐洲的背景,遠程火箭炮“龍捲風”就開始醞釀。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一直到了1987年才正式裝備蘇軍。可見該項技術對蘇軍這樣擁有成熟火箭炮技術的國家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難度在幾方面,一個是彈藥研製-需要研發一種射程更遠的新型火箭彈,同時要確保精度不能太低。而且要壓縮成本和方便製造。另一個就是這種火箭炮的長度和質量無疑也是超乎以往的,所以更需要火箭炮底盤和裝彈、以及運輸單位進行全新研製。最終才有了“БМ-30”,綽號“龍捲風”的火箭炮的誕生。

現役的“龍捲風”火箭炮,最大射程90公里,一次16發齊射殺傷子母彈可以覆蓋67.2萬平方米的戰場面積,堪比營級火炮一個基數的急促射。可以在數分鐘內完成發射和撤離任務。同時裝備了多種彈藥,使得這型火箭炮的多用途性能加倍提升。

只不過,“龍捲風”的存在更多是填補了戰術對地支援空軍力量和遠程炮兵之間的覆蓋空間,而且還具備一定的突然性和隱蔽性,非常適合發動突襲或者遲滯對手,並且發射操作比炮兵相對簡單,展開更快,所以才受到青睞。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