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漢·接龍⑦|留守空劇院,我依舊等待《獅子王》到來

新冠肺炎疫情下,每個人的悲歡離合,無奈與抗爭,都是一份獨特的命運體驗。

《@武漢——抗疫故事接龍》是澎湃新聞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聯合推出的特別策劃,以新聞人物報道接龍的方式,記錄正在武漢與疫情搏鬥的人們,呈現出相互聯繫的他們在疫情之中的經歷、心情與感悟,以及面對生命考驗的自我重建。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們今天應該會忙瘋了吧。”劇院保安部經理周登濤和他的同事擠在大劇院的辦公室裡閒聊。這天是個特別的日子,留守劇院32天,無論時光多麼重複單調,他們依舊會因2月19日這天感慨萬千。

原定於2月19日首演的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國際巡演武漢站,因新冠肺炎疫情宣佈調檔,並於近日開啟退換票通道,重演時間未知。

武漢琴臺大劇院1月18日提前放假,包括周登濤在內的7名保安沒有選擇回家,留在了大劇院、留在了武漢。他們都是武漢或武漢周邊人,大部分為90後,最小的22歲,都是身體健康、免疫力強的精壯小夥子。

武汉·接龙⑦|留守空剧院,我依旧等待《狮子王》到来

從去年起,“看櫻花,看獅子王”“遊武漢,看獅子王”這些口號就讓周登濤感到激動 。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7人,32天,一天三班輪值,從前金光熠熠、人頭攢動的劇院大廳,如今由他們七人守護,並將繼續守護下去。在疫情結束前,劇院就是他們同吃同住的家。

周登濤1983年生,湖北孝感鄒崗鎮聯合村人,他眼裡的大劇院是個優雅美麗的殿堂,是他深深熱愛的地方。

“在劇院工作是神聖的。”一直不善言談、用詞樸素的周登濤篤定萬分。看似守在幕後、與舞臺上的陽春白雪無關的他們,其實早已和劇院、藝術緊密相連,他們的情感在這裡流淌生根,即使災難無情、劇院沉寂,這依舊是一份讓他們由衷享受和自豪的職業。

《獅子王》調檔了

如果沒有這場災難,2月19日,全武漢的焦點將在琴臺大劇院,《獅子王》內地第一站如約首演,此後數月上演70餘場,春天的武漢將屬於“這隻小獅子”。

這並不誇張。此前巡演多國並屢破票房紀錄的《獅子王》終於來到中國大陸,武漢站開票第一天,售票近1000萬張,要從其他城市來武漢看劇的觀眾近40%,琴臺大劇院的工作人員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奇蹟”。

對周登濤來說,從業近六年,《獅子王》是最讓他興奮和期待的項目之一,他負責的保安部去年起就在為《獅子王》的安保工作籌備、演練。

“各個崗位是否就位?檢查是否完畢?”在周登濤的想象中,原本今晚6點半2月19日晚6點半,制服筆挺、皮鞋鋥亮的他應該已經在用對講機與各崗位對接,同事們檢票、安檢、接待,各司其職。大廳大門拉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將在他們的迎接下有序進入,觀眾們會被佈滿大廳、各式各樣的《獅子王》宣傳物料吸引,這會是所有人期待已久的時刻,也會是深深寫在周登濤職業生涯裡的榮耀一筆。

從去年起,“看櫻花,看獅子王”“遊武漢,看獅子王”這些口號就讓周登濤感到激動,這是武漢市政府、文旅局都在支持的項目,是武漢即將打造的城市名片,而他會在現場接待那些遠道而來的演職人員。“真的太有意義了!”他說。

武汉·接龙⑦|留守空剧院,我依旧等待《狮子王》到来

對周登濤來說,從業近六年,《獅子王》是最讓他興奮和期待的項目之一

“原本這會是繁忙的一天。”和琴臺所有工作人員一樣,周登濤也是遺憾的, 但想到武漢有很多家庭在這場災難裡破碎了,他開始痛心難過,他明白共抗疫情是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

作為一名退伍的老兵,周登濤有時候會想,如果病毒是個敵人,他願意拿著槍上戰場跟它拼殺。

我們並非守著一座孤島

響應公司號召來留守劇場,周登濤從沒猶豫過。高中畢業就入伍當兵的他在部隊待了12年後轉業,2014年五四青年節那天,他來到琴臺大劇院所屬的保利集團工作。

老兵多、氛圍好、管理軍事化,這裡讓周登濤感到踏實又充實。“我是保安部的負責人,這種時候就應該到劇院來,這是我應該守護的地方。”他覺得這就夠了。

現實中的2月19日和之前的32天沒什麼不同。早晨9點,他按時到崗,到廚房幫忙打下手,切菜、端盤子、拿出消過毒的碗筷,然後開始去各個崗位巡視,工程機房、舞臺設備都要檢查,監控室、高壓配電房都要確保有人值班。

上午11點左右準備開飯,他們和隔壁琴臺音樂廳的留值人員一起打飯。劇院食堂是外包給餐飲公司的,有自己的蔬菜基地,他們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此前,保利集團從全國各地和海外為他們調集來一批物資,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手套等必需品也十分充足。

吃過午飯就該清掃消毒了,辦公室、監控室、廚房、洗手間…………疫情期間,生活區和工作區都要保證每日消毒。晚飯後,他們需要收集所有垃圾送往戶外回收點。晚上8點,夜班人員到崗,另一個12個小時的值班就開始了。

武汉·接龙⑦|留守空剧院,我依旧等待《狮子王》到来

生活區和工作區都要保證每日消毒

武漢疫情一度很不樂觀,但充足的物資是周登濤安全感的來源,劇院的四方天地至少讓他們生活無憂。周登濤幾乎每天都會接到集團領導打來的電話,接受關於健康和物資的詢問,他能感覺到他們是被關心的,並非在這裡守著一座孤島,這讓他很心安:“沒有後顧之憂更能盡職盡責。”

劇院觀眾廳很大,1400多平米,三層,1802個座位。周登濤常常看著空蕩蕩的劇院,會想到以前歌舞喧鬧的畫面。他對自己說:“等疫情過去吧,過去了就能開開心心來到劇場,演出、看劇、迎接觀眾!”

我愛劇院,也愛武漢

留守期間的工作密度並不算高,大部分時光還是需要在生活瑣碎上消磨。保障劇院安全、保證人員健康之外,周登濤有很多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同事們常常會在辦公室休息、聊天、玩遊戲,周登濤除了給後廚幫忙,還會看看電影和電視劇,《大明風華》的64集他全看完了,周星馳和劉德華早期的電影也看了不少。他還喜歡看書,《紅樓夢》的人物描寫曾讓他痴迷,還有鄧小平女兒寫的《我的父親鄧小平》、季羨林的《牛棚雜記》,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歷史類的書籍總是讓他格外喜歡。

最近幾天睡覺前,他會在一個App上聽書,花365塊錢訂閱一整年,聽這些由各類名著濃縮成的50分鐘左右的音頻,有關於勵志的、成長的,還有企業管理、銷售營銷的,眼睛疲累的時候,聽書讓他很舒服。“現在我們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又都是碎片化的時間,所以聽書會更容易投入進去。”他很想把這件有趣的事推薦給身邊的人。

周登濤對劇院是有情懷的。小時候只能從電視裡看到交響音樂會、話劇,來這裡工作前,他總覺得自己是門外漢,與劇院格格不入。但五六年的時間過去,他發現不論是話劇、音樂劇還是交響樂,都是在生活的泥土裡開花,他總能看到生活的影子。值班的時候,他和同事們經常輪流去場內工作,每場他都會從頭看到尾,也都會有所觸動,在他看來,《巴黎聖母院》、《阿依達》都是讓人震撼的作品,都是愛恨交織的傳奇故事。

武汉·接龙⑦|留守空剧院,我依旧等待《狮子王》到来

周登濤眼裡的大劇院是個優雅美麗的殿堂,是他深深熱愛的地方。

對周登濤來說,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重要,他覺得只有心靈上的充實、精神上的滿足才能讓一個人充滿陽光並感到幸福。他記得去年夏天,一個老奶奶每天都帶著她的孫子來看演出,只買一張票,讓劇院的工作人員帶小孫子進去,自己就坐在外面等,她說她是附近的居民,孫子在學鋼琴,也很喜歡兒童劇,她很信任劇院,有多少演出就要讓孫子看多少場。周登濤越發覺得,武漢其實是一個文化氛圍很好的城市,大家對藝術和文化的需求很高,是這些特殊的觀眾讓他越來越瞭解這座城市。

在這場大部分武漢人每天都會為搶菜、囤貨、購買物資勞心費神的災難裡,劇院似乎只是代表精神世界、文化生活的象牙塔,大劇院也註定會因這場疫情暫時沉寂,期限未知。但現實讓人驚喜,“春暖花開,劇場相見”彷彿成了琴臺和武漢觀眾的密語,這句話在琴臺大劇院所有平臺的留言區裡隨處可見,大家都因這浪漫的約定信心倍增,包括周登濤:

“劇院是這個城市很重要的一部分,疫情固然很嚴峻,但我相信有的東西是不會被忘記的。”

有很多買過《獅子王》的觀眾並不想退票,他們都在等待《獅子王》歸來,周登濤也是,他相信它一定會上演,他在劇院等著那一天。

(指導老師: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師 周婷婷;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崔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