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期末考試了,有經驗的班主任提醒小學階段別太在意分數,家長更應該在意什麼?

懂瓷帝


你好,我是心理專家柏燕誼。有任何心理困惑,您可以關注公眾號“柏燕誼”,回覆“線上諮詢”,即可參與專業諮詢師一對一的線上諮詢。

以下是對該問題的解答:


通常情況下,剛入學一年級的小學生,會對考試和分數有著非常敏銳的直覺。

雖然他們還是一幫沒啥邏輯思維的小孩子,不懂得大道理,但貌似考試分數好,就是很厲害的樣子。這就像媽媽最漂亮或者爸爸力氣最大一樣,是閃亮的勳章,是要和別人比的!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越是低年級的孩子,就越是為了獲得表揚、好分數這些表淺的、外部的因素去學習。越是高年級的孩子,就越是為了獲得自信、榮耀、能力這些深層次的、抽象的意義去學習。

可見,當孩子已經很重視分數的時候,家長還對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想不拉肚子都難了。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會讓孩子身體出現病症,當壓力進一步增大,孩子的心理也難以承受時,就會出現心理上的病症,還會為了躲避這些痛苦而逃學、離家出走。

因此,如果孩子因為考試出現了焦慮現象,家長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調整自己:

是我影響孩子了嗎?我太緊張了嗎?

是我督促孩子,讓他太緊張了嗎?

是我沒和孩子解釋好原因,讓他緊張了嗎?

只要家長能調整自己,進而調整孩子的狀態,孩子的緊張就有可能消除大半。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身心疾病,那麼就需要去專門的機構或者醫院求助了。

如果小學階段,孩子就開始對考試感到焦慮,那麼,隨著學業的增加,年齡的增長,孩子對考試的焦慮不會消減,反而會變得更加嚴重。

反過來說,其實在這個時候,就是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的最佳時期。


如果您有婚姻、育兒、情感、個人、職場等心理方面的困擾,或是想要通過心理學來改善、提升生活,可以關注公眾號“柏燕誼”。也可以在公眾號“柏燕誼”,回覆“線上諮詢”,進行專業諮詢師一對一的線上諮詢。


柏燕誼心理諮詢師


昨天碰到了一位同事,同事一見我的面就開始無比焦慮地說起了他小學二年級孩子的成績。

數學測驗,全班有18位小朋友考了100分滿分,她的兒子僅僅考了95分,幾乎都要倒數的水平。

我的同事很著急,問我怎麼辦?

我告訴她說:如果小2你就因為孩子階段性成績而焦慮至此,那到孩子大學階段,你可能會焦慮成疾,因為小學階段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的人生路還很長。

以我孩子為例,他小學5年級之前我基本沒怎麼關注過他的成績,記憶中孩子沒有拿過100分滿分,小一曾經有一回數學考了個83,後來才知道這個分數班裡都倒數第三了。我的孩子是到小學5年級才開始發力的,成績慢慢就從班裡中游到了上游。

當然,孩子在某各階段發力是個案,更多的是從小一直優秀到大的案例。

階段性分數到底重要不重要,我覺得也重要也不重要。從重要的角度看,家長可以從孩子的階段性成績中看出孩子對階段性知識的把握情況,還有考試暴露出來的孩子的一些學習習慣問題,除此之外,成績或排名家長則需要看淡一些。

我的觀察,小學到初中階段,絕大多數孩子成績起起伏伏是常態,只要家長設置一個成績底線,比如不要低於90分,孩子的學習就處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家長就不必憂慮。

而且,階段性成績的失誤我發現對某些孩子而言,反倒是化繭成蝶的昇華機會。失敗乃成功之母,問題越早暴露,越有利於問題的及早解決。

當然,要把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契機,需要我們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比如孩子如果考試失利,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以後如何改進等。

比起孩子的成績和分數,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對待失敗的態度,以及孩子成績背後暴露出來的學習習慣和階段性知識掌握問題。

另外,對孩子的成績多抱有一點平常心,停止對孩子的指責和抱怨,用更具有建設性的態度去彌補孩子存在的階段性不足,我想這是更有利於提升孩子學習的路徑。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我想著重要做到這樣幾點:

一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做作業不拖拉,不管哪門作業,要能做到寫歸寫,玩歸玩,做作業便是做作業,一氣呵成,要不然乾脆不寫。那種貌似在做作業,其實心思不知放在哪兒的最要不得。

二是培養讀書、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需要在什麼樣的時間內積極主動的完成,而不是靠家長催、老師催,覺得讀書似乎是家長的事。甚至有孩子反問家長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我女兒小時候也問我類似的問題。我說媽媽好好工作,掙錢養你,你呢,當然要好好讀書。因為工作是我的責任,讀書是你的責任。

三是養成孩子喜歡讀書、善於鑽研的習慣。喜歡讀書,會讓他們更快地積累知識。小學時候的讀書可以包羅萬象,,不必限定在什麼範圍內,開闊他們的眼界。這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誰知道他們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呢。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那樣學的知識就比別人牢固,不停留在膚淺的表面。

至於小學生的成績,真的不必那麼糾結。你只需要確定他真的弄懂了就可以了,一次考試失了幾分又算什麼呢?糾結於這些事的家長,最後都是得到相反的結果。


蘇小妮


提法很棒,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低段(一、二、三年級)成績更是有欺騙性,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是天性使然的結果。家長該注意什麼呢?

我作為一線小學教師,認為主要抓好兩點。

一、行為習慣的養成。

小學生要學習好,突出體現在一系列的基礎行為之上的。比如學會守紀律、能聽懂話、會簡單的表達等,這些都是基礎。

二、學習習慣的養成。

突出體現在基本的書寫、預習、聽講、作業、考試、複習等,這是學習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任何時期都必須抓好這兩點,才能在學生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權向陽1


題眼

期末考試 有經驗班主任 小學 別太在意 分數

觀點

不單單是小學,整個人生都應該是這個態度,重過程,次之才重結果。

理由

首先我們探討下分數的本質。

分數,即對掌握的知識,技能等的一個量化評定,從而為衡量到底掌握了多少,熟練程度如何,以及還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提供依據。

比如軍隊裡的大比武,一方面樹立榮譽感,榮譽感激發人變得更好,更強,另一方面給其他人一個榜樣,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及方向,促使整個團體進步,更好更強。

分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人類社會總體就是在更好更高更強的往前發展著,這是規律,我們無法違背。否則落後就要淘汰,捱打。舊中國的教訓我們銘心刻骨。

分數脫胎於競爭選拔,自古至今如此。

這是不是代表我支持唯分數論,唯論資排輩論呢?當然不是。下面我來說分數的副作用。

  • 副作用一

分數製造出了急功近利。因為分數,必然出現比較,比較產生,必然有部分家長和孩子意圖通過某種手段拿到更高分,要麼為了臉面有光,要麼擔心被人鄙視,或者落後他人,爭不到一個好的前程。這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諸如作弊,代考之類的急功近利的行為。這只是行為上的,更隱秘的是存在每個人心中的急功近利的念頭,以至於情緒不穩定,行為無始終,這是相當有害的。

在分數排行榜下,有幾個人能做到淡定從容呢?

  • 副作用二

分數製造出了攀比心。副作用一已經提到攀比心,只要有位次,有先後,有強弱,攀比心自然出現,這其實加重了每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焦慮。試問焦慮的人如何感受得到幸福?而幸福不是每個人都孜孜不倦追求的麼?分數讓領先者因為領先感受到了自豪,榮耀帶來的幸福感,而大多數就只能因落後而黯然神傷了。

  • 副作用三

分數讓人喪失了欣賞過程美的能力。因為對分數,也即結果的看重,很自然的一切唯分數論,什麼看著對提升分數有用就上什麼,而不顧自己或者孩子內心感受。犧牲內心渴望去順應大環境唯分數論,必然很難生的起對學習,訓練過程的欣賞之心,錯過的是風景,也是有可能產生超越學習對象的興趣,和探索的動力。這極有可能埋沒一個某方面的天才。

  • 副作用四

分數讓人無法靜心,無法優雅從容的做自己。分數造成的攀比,急功近利,怎麼可能再讓人保持平常心,認真對待自己內心渴望,及興趣所在呢?

無法靜心,則會毛毛躁躁,朝三暮四,難成大器。

  • 副作用五

分數變成僵化衡量標準,將所有人進行了臉譜化,工廠流水線化,難以將個性化及特長激發出來,喪失了多樣化。

這是很顯然的,為了分數將獲得結果的需要,各學校招數迭出,學業負擔重,整個社會的都在熱議減負。唯分數論還在,怕是減不下來。臉譜化,流水線化的結果必然是不顧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同時也不在意孩子心理成長,不在意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建設。培養出的人是不健全的。要麼方向迷失,迷茫成為常態,要麼培養出了能力好但情商弱道德感差的學生。比如那些被報道的弒母高材生等。

  • 副作用六

分數讓部分人失去了興趣。分數讓少部分人興趣更加濃厚,因為分數給予的自豪,獎勵,高光,讚賞等。自然會讓這一層學生具有更強的動力保持高分,換種說法叫優秀。但同時也可能讓相當一批人因為長期無法從分數里獲得獎賞,從而變得破罐子破摔,徹底失去學習興趣,這樣的例子是不少見的,你的身邊到處是厭學的孩子。

結語

有這些,足以說明分數是有副作用的。社會不能缺了分數對人的分層,篩選,遴拔。但對每個個體來說,絕不希望分數就是一切,就是唯一衡量標準。分數造成的只重結果,不問過程的事實,其實與事物的發展規律是相違背的,通常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說的不是隨便幹什麼,而是在想不到處用功,在非主流部分用功,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從而獲得結果。也就是任何優質結果的獲得必須經過漫長的,經年累月的積累,投入,而這個過程中有很可能長時間沒有回報,沒有榮光,所謂十年苦讀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分數的衡定必然打破這個過程,有幾個人能做到對分數,對暫時落後無動於衷呢?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教育,讓天下的孩子共享教育公平。關注@智學AI 平臺,助力您孩子更瞭解自己並以最高效的方式查缺補漏。


智學AI學習平臺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

首先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不要對學習抱有厭煩心理,也不要偏科。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將來的發展,而不是為別人去學習。

學習習慣很重要。包括了很多,比堅持課前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記筆記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遇到難題積極思考的習慣;@善於思考並積極提問的習慣,等等。這些都將直接決定孩子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潛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可以讓孩子在後期的學習中能學的更輕鬆,更高效。

具體到每一個科目,

語文方面,閱讀很重要,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將直接之後語文成績的發展。閱讀的時候要做好閱讀筆記和思考,可以提升知識儲備和提高理解能力。最好能養成些日記,如果比較困難,週記也一定要堅持寫下去,孩子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的寫作、練習、思考中,寫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數學方面,小學數學最重要的是計算能力,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是衡量孩子計算能力的關鍵指標。很多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計算能力不過關。小學的數學計算建立在20以內加減運算和乘法口訣之上,必須要很熟練掌握。之後的整數、小數和分數運算都是建立在這之上。數學除過計算,還鍛鍊和考察孩子的理解、分析、思考、總結能力,雖然這些不是小學重點,但絕對是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關鍵能力,需要在小學階段有意識的去培養。

英語方面,詞彙很重要,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詞彙積累,多多益善。聽力和閱讀同樣不可忽視,多去聽,多去讀,養成良好的語感可以讓英語學習起來非常輕鬆。同樣,口語練習也不可缺少。


胡老師數學教育


本來不在意成績,等會要氣個半死。

我還從來沒見過哪個大領導,哪個大老總整天罵自己孩子成績不好的呢?

如果罵能解決問題,那你孩子要牛逼死了。

我見過孩子成績好的,沒有哪一個是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回家很舒服。孩子和父母像朋友一樣,沒有任何忌諱,那才是幸福。

結婚生子為了什麼?

每次看到別人家孩子和父母有說有笑的,我就恨嫉妒,因為我見到我的父母,他們總是說,你要學習,你要努力,你要怎麼怎麼,你這次考多少啊,第幾名啊。除了這些幾乎很少有別的話。回到家是很舒服,但是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很彆扭。

當然也沒有那麼誇張。

我現在最有體會的是:孩子總是模仿別人。

模仿父母的說話方式,行為方式,模仿自己喜歡的明星,在模仿中成長,當然不是全部的模仿,是選折性的模仿。

我記得我第一次抽菸,是抽我爺爺的,偷偷抽的,家裡沒人,我偷偷點一支菸抽。

因為我爺爺和我爸都抽菸。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模仿他們,照著他們的樣子,裝模作樣。

為什麼這麼嗆,他們還抽。

我模仿他們喝酒,為什麼這麼難喝,他們要喝。

我模仿他們說話,模仿他們。

後來我去上大學了,我遠離他們了,所有一切,我自己支配,我想幹什麼幹什麼,我逐漸有自己的思考,我為什麼模仿他們?他們有些事做的也不對,我為什麼模仿他們,他們有些事,做的好像是對的。

我很羨慕那些孩子,考試一塌糊塗,回到家裡:你幹啥玩意兒?你是不在學校搗蛋不好好學習,能不能有點兒出息,你瞧瞧你那損曬,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趕緊麻溜的洗手吃飯去,信不信我抽你


方里遠


關於“分數”這個問題我的態度永遠都是——應該重視!

但是,“重視”分數和“唯分數論”是兩回事兒!

什麼人不重視“分數”?

個人覺得很多人嘴上說“分數不重要”或者如題主所言“別太在意分數”實際上大都是“言不由衷”!

這種事兒一般來說只有如下幾種情況的人會這麼說:

1、成績很好的。

生活中說“成績不重要”的家長大多數實際上是這類情況。而他們之所以這麼說不過去國人傳統的“謙虛”習慣而已。

別人當著你面這麼說要麼是謙虛、要麼是照顧你的面子、要麼就是習慣性的低調而已。

2、成績太差的。

這種情況如果還說成績不重要的話,我認為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根本就是在給自己不作為找藉口罷了。

這類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逢人就說“成績不重要”、“快樂童年”等等。

3、根本孩子就還沒上學的或者說跟自己沒啥關係的。

就比如題主說的這位“班主任”,別管這位班主任是有經驗還是沒經驗——TA說的這話鬼才會信!

我就不信還有老師不希望自己學生成績好的!

人家只不過就是安慰安慰那些成績不好的,另外就是提醒一下成績好的別驕傲而已!你還真當真了?

“成績”的背後

不管你是重視成績還是不重視成績,有個事實是不會因為你的態度而改變的——成績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過去孩子的學習情況!

雖然我們不能說分數高低就一定能夠反映出孩子學習的全部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平常做的足夠好的學生往往考試成績一定會比較不錯的,反之亦然!這說明,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你還不重視,那麼極有可能你的孩子會繼續保持甚至保持都保持不住現在的成績——因為誰都知道“基礎”不夠好,後面出問題的概率就會越大!

有人總是願意說“好習慣”更重要,的確如此!但是如果你所謂的好習慣如果不能夠在成績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體現,那麼你覺得這是一個好習慣嗎?

所以成績不好的背後會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可能是習慣上的,可能是基礎上的,可能是作業上的,可能是聽講上的,可能……太多的原因怎會“不重要”呢?

直面成績,找到不足並且有計劃的改善才是關鍵!而不是一句“成績不重要”就糊弄過去了。要知道,學習這東西根本就做不了假,而且環環相扣,今朝成績不好,說明過去學習中有問題,如果不重視,那麼未來如何提高?“佛性”學習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確實,小學的分數不是很重要。考好了不能沾沾自喜,因為不一定真的是好,如果考得不好,重視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平時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學習水平。期末考試是經過大量複習,練習之後進行的,平時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最後也能取得非常棒的成績,跟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看不出差別。如果家長以為分數一樣就跟別的孩子學習一樣好,那就被分數矇蔽了。如果從此放鬆對孩子的管理,那就是更大的失誤。小學階段的成績,如果很差,說明真的就很差了,老師經過大量複習也無力迴天,需提高警惕,提示家長下學期更應該關注孩子平時的學習。


hellotomorr250368850


如果家長注意到了以上三點,你的孩子在校就是好學生,在家就是好孩子,在社會就是好公民。若有不妥,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