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血色陈户店

血色陈户店

血色陈户店

周武山

清明时节泪纷纷,祭奠英烈欲断魂。每年清明节前夕,博兴县陈户镇每年都组织祭奠扫墓活动,缅怀在陈户战斗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在博兴县陈户镇有座巍峨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这是为纪念在1945年农历四月初十,在陈户战斗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博兴县委同周边村民,于1946年自发捐款捐物,历时一年多才修建完成。陈户战役也称“陈户惨案”。发生在1945年5月上旬,博兴县委党政机关和部队集中在陈户一带,进行休整、训练,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分别驻扎在河东、陈户、桥子、河西、黄金寨等村。1945年5月18日,县委、县政府在驻地陈户村召开万人大会,公开处决了汉奸高金钵、贾学恭。决定于5月21日陈户大集之际(农历四月初十),召开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大会。

由于叛徒李玉华泄密, 日本特务化装成老百姓刺探到独立营长孙干卿奉命率一连支援讨伐张景月作战未归、兵力不足等情报,日军组织驻扎在惠民、广饶和博城的日伪军5000余人,于5月21日拂晓,分三路对驻扎在陈户一带的博兴县党政机关、公安局、独立营和区中队1000多人进行合围。21日凌晨,下起了蒙蒙细雨。情报员报告,发现东南方向有敌情。正在开会的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王效禹立即命令副营长李超夫和营协理员王竹川(临淄区东古城村人),率领二、三连去堤上、贤城一带阻击敌人,以保护前来赶陈户大集的群众安全撤离。王效禹带领新兵四、五连在陈户店作为第二梯队。前面的战斗刚打响,在陈户店四周突然枪声四起,王效禹发现已陷入敌人的重围中。大批日、伪军对独立营实施了分割包围。

在当地,每当提起那年的四月初十,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都记忆深刻。老人们讲,初十那天是陈户大集,不明天就下起了小雨,来赶集的人很多,人山人海,听到四周枪响后,人们就像一窝蜂样慌了,八路指挥进抗日沟也不听了四处逃窜。我姥娘家就在河东村,我娘说当时她九岁,听到枪响就看到很多从南往北跑的人群,由于我舅母很进步(姥爷是村里的农救会会长、舅父是刚入伍一个多月的新兵),她穿着一双方口鞋,又留着短发,怕被鬼子发现没跟着人群跑,就和我母亲钻进了自家枣树园子里的窖窝子里,下去时,里面已有乡邻的好几个人了,姥爷建得这个窖窝子,有一米半深,5~6平方大。当时我姥爷在窖窝顶上刚脱满了土坯,窖口上盖着玉米秸,她们在里面躲到天黑听不到枪响了才出来。我娘说:“有一个刚结婚两天的小媳妇,骑着一头小毛驴,穿着大红花袄,一大早从西向东在回娘家的路上,刚到陈户村西,就被鬼子的炮弹炸飞了,红头绳扎得大辫子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当时大集上真是儿哭娘叫,遍地尸体,血夹杂着雨水流成了河,惨不忍睹啊”。

当时,由于被敌人分割包围,内外消息隔绝,到了上午9点多钟,王效禹还没得到前方消息,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率领新兵连立即组织突围。这时,独立营二连、三连在贤城一带与数倍敌人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激战。战斗中,副营长李超夫因看到部队伤亡惨重,对战斗失去信心,临阵化装潜逃。协理员王竹川命令副连长张超指挥部队突围,并迅速改变作战部署,指挥部队向陈户店靠拢。除去牺牲者外,其余同志最终在王竹川的带领下,汇集到了政委王效禹处。

汇合后,王效禹和王竹川带领党政军分两路,一边掩护干部群众转移,一边突围。王效禹率200多名战士,从东北方向突围,冲到东寨村与大批日伪军遭遇,经过与敌人的激战,伤亡惨重,只有王效禹等36人突出重围,脱离危险。郑家村农民郑立畔在上坡干活的路上遇到鬼子,被日本鬼子赶到东寨村东头时无故杀害,终年36岁。王竹川率二、三连从陈户店东南打到西北,来回搏杀了四五个村庄。当转战到耿家村边时,遇上了敌人的骑兵,在激战中有两个排冲出了重围。这时,只剩腿部和胸部受伤的王竹川以及魏明九、机枪手王英才及通讯员等五人,王英才背着王竹川跑了100多米,到了耿家窑。王竹川当即命令道:“别管我,机枪是咱部队的命根子,我掩护你们,快把机枪带出去。”在王竹川的掩护下,四名战士如猛虎下山样含泪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去,王竹川凭借窑坑,用剩下的子弹和手榴弹击毙9名敌人后,壮烈牺牲。

纪念塔上的烈士名单中,刻有机枪手王英才的名字,建塔时以为他已经牺牲,将他的名字刻在了塔上,没想到解放后他又活着回来了。据王英才的长子王建平介绍,实际上牺牲的是王英才的胞弟王有才,牺牲时他才到新兵连一个多月,由于王英才是老兵名气大,在刻碑时人们误将弟弟王有才刻成了王英才,从此王英才变成了活着的烈士。原来,王英才突围后就跟随部队到外地作战去了,在抗美援朝中他还往朝鲜送过兵。并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三级人民英雄奖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等奖章。解放后转到凉山县公安局工作,1963年退休回到原籍陈户镇冯吴村。回来后,他就同抗日战友王怀仁、代洪恩、王维建、程洪远约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十这天到陈户烈士塔所在地—河西村,程洪远家中小聚,纪念在陈户战役中牺牲的战友。直到1995年王英才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我舅父王俊岭就是在1945年3月参加的独立营,参军不到一个月,在陈户战斗中被打散。由于当时他没有穿军装,同5个新兵和群众一起被敌人抓去当劳工,押解途经乐陵海丰时,趁日军不备,他们5个新兵跑到一个老百姓家里藏了起来。直到这家的主人回家说:谁在俺家喽啊?鬼子都走了,你们快出来吧。他们才出来。从他们被鬼子抓到逃出来要着饭回来整整十天,一回来我舅父就到王家官庄(官王村)找到了县独立营,从这里接着去了在沾化洼的兵工厂造手榴弹。我姥姥因舅父被抓着急,一病不起,一个月后病世,终年46岁。解放济南后,舅父王俊岭调到了省工业局,两叁年后又被调到济南空军飞机场工作,直到离休。今年,已是97岁高龄的舅父,在济南干休所颐养天年。

这次战斗,共击毙日伪军百余名,但造成了180多名革命战士壮烈牺牲,300多名群众惨遭杀害,100多名干部群众被抓走,被抢走大车、牲畜及其他物资不计其数的重大损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5年8月20日,渤海军区部队解放了被日军盘踞6年之久的博兴县城。博兴县领导机构也从根据地迁到了县城。1958年秋,中共博兴县委在陈户村西北角召开了公审大会,就地枪决了叛徒李玉华,当时陪审的还有一个外号叫作“狗皮褥子”的女汉奸。

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驻陈户镇的社会各界人士,党政机关干部、中小学师生,都络绎不绝地前来扫墓,悼念先烈,激励后人。陈户烈士纪念塔,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2004年该塔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作者简介:周武山,字士臣,曾用笔名:群言、陈宣,山东省博兴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农历8月8日出生。历任乡镇新闻干事、文化广播站站长。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协会会员。从事新闻写作30多年。作品先后在农民日报、作家报、大众日报、滨州日报等报刊和平台上发表 。二0一0年被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予以嘉奖。作品曾先后,在践行中国梦优秀文艺作品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壹等奖,同时,被组委会特授予“魅力作家”荣誉称号,并荣获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暨第六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暨第12届作家报杯全国优秀作品大赛中荣获贰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