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圓明園到底是毀在英法聯軍的手裡還是國人自己手裡?

萌萌的肥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圓明園是被英法聯軍燒的,但中國人自己也摻和了一下。

燒燬圓明園的目的,


第一是為了恐嚇咸豐皇帝。

當時咸豐皇帝跑路了,英法聯軍補給不足,不能繼續追趕到熱河。

退一步說,就算追到熱河,難道皇帝不會再跑嗎?

當時英法聯軍為了儘快壓迫皇帝屈服,就一把火燒了他的行宮恐嚇。

這個意思很明確。

如果你不屈服,一把火連紫禁城都燒了。

圓明園被燒以後,咸豐果然很快服軟。

第二是為了報仇。

這是因為滿清皇帝莫名其妙把巴夏禮使團逮捕,折磨死了一半人。

這樣英國人大怒,認為滿清違背國際法殺害使團是侮辱英國。

當時巴夏禮使團曾經關押在圓明園,就以此為藉口,燒了圓明園報復。

第三搶劫。

英法聯軍官兵第二次鴉片戰爭作戰多年,還曾在大沽口被清軍殺得落花流水,傷亡800多人。

打的這麼辛苦,當然不願意空手而回。

此次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達600萬英鎊的財物。


但是需要說明,破壞圓明園的不僅僅是英法聯軍,還有周邊中國人。

王門運在《圓明園詞》說:“敵兵未至雍門荻,牧童已見驪山火。”其自注曰:“夷人入京,至園宮,見陳設巨麗,相戒弗入,雲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

王門運是第一權臣肅順的心腹,恐怕不會胡說。因為巴夏禮使團,恰恰是肅順下令抓的,導致圓明園被燒。

王門運認為當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最先進入圓明園盜掠的,不是英法聯軍,而是當地土著,是海淀附近的中國居民。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趁火打劫。

在當年,圓明園同中國老百姓沒半毛錢關係,是皇帝的私人花園。

既然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到處大亂,中國居民自然也會來找機會撈一筆。

還有很多書籍可以證明這點。

清代王湘綺所作《圓明園詞》寫到:“夷人入京,遂至宮闈,見陳設富麗,相戒勿入,雲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

對此,民國時期黃秋嶽評說:“湘綺此段箋釋明瞭。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軍,乃為海淀一帶之窮旗人。

越縵堂咸豐庚申八月間日記寫到:二十七日戊子記:聞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後,奸民乘之,攘奪餘物,至挽車以運之,上方珍秘,散無孑遺……”

大體是,英法聯軍剛剛攻陷圓明園的時候,只進行了小規模搶劫。此時一些中國居民和匪盜,就乘機混入盜搶,還放火。

隨後英法聯軍開始大肆搶劫,這些中國人就嚇跑了,不敢再來。

但英法聯軍搶劫放火以後離開,這些中國居民和匪盜再次趕來,將剩餘的財物搶走,甚至搬走了石料和木料,又繼續放火,導致圓明園徹底燒燬。

其實,滿清自己官方資料說的很準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印的《圓明園》等資料記錄了當時的情形:居住在圓明園周圍、海淀一帶的上萬民眾連日到圓明園搶劫。局勢平息後,朝廷從當地民眾手中收繳回大量文物珍寶。

晚清汪康年所著《記英法聯軍焚劫圓明園事》一文中說,“相當一部分中國的普通民眾直接參與了劫掠、焚燬圓明園的行動。而且,根據當事法國軍官的回憶,聯軍之所以下焚燬圓明園的命令,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驅逐不斷湧來參與搶劫的華人。”英法聯軍當時認為,就算我們不搶,也會被中國人搶光,乾脆下手。

可見,搶劫的英法聯軍都不是好東西,一群強盜。

但發國難財的中國居民和匪盜,比英法聯軍還不如。滿清就靠這群子民,不亡國也就有鬼!


薩沙


圓明園,這個舉世矚目的萬園之園,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用了一百多年的光景集全國之力打造的曠世精品皇家工程。其豪華精美的程度從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評價中便可見一斑,雨果說:“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它是法國人眼中的天上人間,是人類文明史最輝煌的一頁。


但這座享譽中外的卻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主導開闢毀園之先河,圓明園遭受了火劫,但周遭土匪,百姓,守園官兵亦為趁火打劫者,名貴的大件兒被英法搶走,小件的被國人拿走,但這個時候的圓明園的古建群基本都在。但這種情況沒有保持太久,到民國時期,各大軍閥都公開的來圓明園盜取石構件建材來裝修自家庭院,如張學良就來此拉走了十幾車精美的石料給其父張作霖修建陵園,其他的學校等單位也來此進行蒐羅,圓明園大到主建築的構架小到屋瓦石條都被拿走,如今在知名學府北京大學主樓前就有不少的圓明園遺存。老豬本人實地探尋了這裡,給大家拍攝了這些珍貴的圓明園遺蹟。

這個是1925年美國牧師翟伯運走位於圓明園西北隅建於乾隆七年的安佑宮三根華表之中的兩根,這兩根華表為漢白玉石雕,上面刻有精美蟠龍雲圖案,極為巍峨壯麗。



這個是現在在北大主樓旁的一對石麒麟,此為清雍正三年圓明園大宮門前的原物,其刻工極為細膩,且體態逼真,是圓明園精美的文物代表。

這個位於北大主樓前面的丹陛石也是原來圓明園安佑宮前的原物,如今被鑲嵌在主樓臺階上。

所以各位看官,到此圓明園到底是毀在英法聯軍的手裡還是國人自己手裡?這個曾經的輝煌如今變成了如今片瓦無存的遺址,相信各位心裡都有一杆秤了。


老豬的碎碎念


火燒圓明園究竟是誰燒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已經確認為英法聯軍所幹的。但是學界有一些看法和不同意見,因為學界要尊重歷史事實,下面提供幾點,供大家自己去思考。評論區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百度”的提法,基本是史實。

1.咸豐帝是1860年9月21日從圓明園逃離,去承德,10月6日法國軍隊進入圓明園,10月7日英國軍隊進入,英法聯軍目的是想活捉咸豐皇帝。8日開始掠奪,9日撤出,同時第一次火燒圓明園,僅燒有一半不足。

2.圓明園主管文豐投湖自殺,手下和太監開始偷和搶,翻譯龔孝拱(龔半倫)手下有一幫人,他們究竟是什麼作用?

3.英法聯軍司令額爾金於10月10日在北京帖安民告示,指向皇帝和政府,與百姓無關,明確表示為報復,10月18日焚燒圓明園,並沒有提及9日大火,為什麼?18日3500名英軍同時放過50處大火。

4.此時國內大亂,南有太平天國,北有捻軍,北京有英法聯軍,暴民四起,從9日開始,暴民和土匪就開始搶劫圓明園,國人參與不可否認。

5.從1870年的圓明園照片看,1860年的劫掠、焚燒並沒有完全毀掉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還又掠奪一次,真正毀掉圓明園的是國人,有人用園內石雕砸碎在北京鋪路,有人將園內石雕和藝術品偷回,裝飾自己家園,直到我國建國仍有人挖掘探寶,90年間的破壞沒間斷。

6.英法等國幾次侵入我國內,如八國聯軍佔故宮時,連防火大缸上的金箔都刮掉偷走,但並沒有毀壞故宮,使得我國現在有兩個“故宮博物院”(北京和臺北),這個事實能否說明當時英法聯軍損毀圓明園的程度?

對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這裡就談這些吧,是為讓大家思考。結論當然要大家自己去下。


用戶73642475422


當然是英法聯軍啊。

就算是後來的徹底覆滅確實有國人沒有保護好的因素,但主體建築的基本毀滅都離不開1860年的那場大火。

圓明園留給今人的,似乎只是西洋樓景區的斷垣殘壁。

但是,在圓明園最輝煌壯麗的時代,西洋樓景區只是最不值一提的一小部分。圓明園的主體建築有四十景,都是古代建築的精品。不僅如此,在長春園內部,除了主體建築群含經堂外,還穿插著大大小小的南方園林,總體構成極其流暢的山水格局。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可能就能明白了。現在故宮抄得最熱的建築——乾隆花園的倦勤齋,它的母本就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坦坦蕩蕩的半畝園,由此可窺見圓明園的寶貴。

如果圓明園是毀在自己人手裡,為什麼頤和園沒有毀滅?

答案很簡單啊,頤和園又沒有變成廢墟,清朝和民國政府投入的保護自然也就多,主體景觀也就都留給了我們後人。

圓明園並不是這樣的。它最瑰麗的主體,已經全部被焚燬了。在那個時代,怎麼會有人花精力保護一片廢墟呢。

就這樣,圓明園的命運構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但追究毀滅的原因,必然是英法聯軍的無恥行徑。


HuiNanHistory


圓明園第一次慘遭毒手,確實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乾的。

但這話它不完整,只說出了十分之一的真相。

從1860年英法聯軍的火劫之後,圓明園在隨後的歲月裡,又先後經歷了更嚴重的木劫、石劫和土劫,最終成了如今這幅破敗心酸模樣。

第一劫:火劫,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進了圓明園。守院大臣文豐投水自盡,向朝廷盡了最後一點忠。

從10月6日至9日,英法聯軍放縱部隊搶了整整4天。

綜合各方史料,此次劫難最早動手搶劫的是法國人。

法國人6號晚上7點鐘先進園,進園就開始搶。

英國人是7號早上11點才進園,一進園還比較矜持,但看法國人搶的那麼開心,後來就索性放下矜持了。

但除了英法聯軍搶劫外,附近的村民趁火打劫更不在少數。

在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的同時,附近的村民與土匪也紛紛加入進來。

特別是在10月8號英法聯軍撤出圓明園後,這波人搶得更歡。

留守北京的恭慶王10月13日給咸豐的奏摺中寫道:

——隨後因洋兵退出,開始有匪徒乘勢聚眾搶掠,這種情形,令人切齒痛恨,無從下手。現已急調綿勳派兵一千名,駐紮在圓明園剿辦土匪,以安人心。

圓明園的首次劫難,有外來的強盜,更有貪財的家賊,最後以英法聯軍的一把火宣告終結。

第二劫:木劫,1900年八國聯軍破壞圓明園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英軍成為對圓明園最感興趣的軍隊。

從現存相關資料來看,此次搶劫英軍所獲最多。

事後,英國駐京使館還專門舉行了搶劫物品的拍賣會。

除英國外,德國、意大利的軍隊當時也駐紮在圓明園一帶,自然也少不了一番搜刮搶奪。

與1860年的火劫不同,這一次,圓明園所遭受的是木劫。

因為冬天來臨,聯軍為取暖,將圓明園中凝聚著匠人多少心血、精心雕制的窗框拆毀,當柴火燒。

更令人心痛的是圓明園裡那些長了數百年的古樹。這些樹木盡毀於國人之手,園中巨大的松柏樹,被砍倒變賣。

臨近圓明園的清河鎮,一度木材堆積如山,成為一個繁忙的交易市場。

不出數月,園中幾無盈尺大樹。

更誇張的是,有人居然直接在圓明園中開辦木炭廠,把許多被人砍倒運不出去的樹木,直接燒成木炭出售。

而這些,均為國人所為。

據宣統年間的清宮檔案所載:1900年10月間,每天裝運出園的木材多達30余車。

第三劫:石劫,民國初期軍閥哄搶圓明園

1911年辛亥革命前,圓明園雖破敗,但如大水法、遠瀛觀、西洋樓等建築,因是石質構造,仍大致保存無損。

等民國建立,北洋政府成立後,圓明園就徹底成了大小軍閥們的建材場。園內凡是可用之建築材料,從地面上的石條、假山、磚瓦,到地下的石基、銅管,全部被挨著搜刮。

最繁忙時,每天有幾十輛軍人押運的汽車出入園中,這樣的劫難,先後斷斷續續進行了20多年!

大凡園中可用之物,蕩然無存。

坐落於圓明園西北角的安佑宮,門前的一對華表,一根被燕京大學所移,安放於其西門內教學樓前。另一根則移至民國新建的圖書館門前。

第四劫:土劫,1937年北平淪陷後圓明園成了稻田

1937年北平淪陷後,一度糧食緊張,圓明園附近百姓開始慢慢入園,平山填湖,引水種田。

數年之後,當初偌大的皇家園林,漸已成了一片廣袤的農田。

想起了孔尚任《桃花扇》裡的詞: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

五十年尚且如此,更何況這兩百餘年國運衰竭,風雨飄搖中!

在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後,圓明園終於、徹底、完全成了現在這份破敗的樣子!


風談天下


圓明園是毀在了英法聯軍的手裡,毋庸置疑的。資本國家列強武力擴張侵略本質上和現在美國入侵伊拉克等中東國家毫無二致。至於說好多國人趁火打劫,以及後來軍閥強佔搜刮,民國時期管理不善,那都不是開脫圓明園毀於帝國侵略損毀的事實,沒有殺害外國公使事件,就不會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以及後來日本的入侵了嗎?在當時,對於長期受制於封建皇權高度集中統治下的普通百姓,會有一部分認為圓明園就是皇上自己家的東西,而且幾千年來,分分合合,朝代更迭,老百姓已司空見慣了皇帝輪流座,所以事後也會有參與哄搶,不聞不問的,但這都不是主流,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騷擾,民間的反抗侵略愛國團體一直都有。

但就像地主家裡闖進了強盜,打砸搶燒,然後揚長而去,主人軟弱無能,並且由於長期奴役長工,,家奴們早已樹倒猢猻散,那麼出出入入,來來往往附近的窮人們,小偷小摸們一看主人都不在了也都來順點東西貼補家用。你能把責任都推給後者嗎?

近來有些觀點強調是國人的麻木,無知愚昧,把英法惹怒了,才燒了圓明園,並且國人也積極參與哄搶,似乎圓明園是毀於國人手裡。這種說法幼稚有害,替資本侵略者開脫,貶低國人民族氣節,掩蓋了英法帝國列強野蠻掠奪的卑鄙無恥的行徑,他們才是摧毀圓明園真正的兇手。


rou和遠方


很難說圓明園是被英法聯軍所毀 還是中國人所毀:

1、圓明園所處地方因為水泊密佈、草木茂盛,因此在遼代和金代時就就皇家行宮和廟宇;元朝、明朝時期開始有私人在那裡建設私人莊園。

2、康熙帝因為南巡,對江南的景緻迷戀,於是修建具有江南風格的園林式行宮——暢春園。

3、1707年康熙帝將暢春園附近的莊園賜給雍正帝,康熙賜名園明。

4、圓明園開始建設的時間有幾種說法:康熙48年(1709年)、明朝修建、康熙39年、康熙40年等說法。

5、乾隆帝在乾隆2年1737年擴建圓明園,並修建具有西洋樓建築的長春園和綺春園,於是擴建的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就成為了今天我們習慣稱呼圓明園。

6、節儉的道光帝即便在節儉也是盡力修建圓明園。

西洋樓大水法殘跡現狀

7、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後因為在圓明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於是英國談判全權代表額爾金伯爵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在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教訓咸豐帝。大火燒了3天3夜,300個太監和宮女在火中喪失。

燒了圓明園之後,額爾金才知道被清軍逮捕的26個英國使館人員中的13人在八里橋之戰前已經被處死。

1860年大火之後,圓明園還有部分景點沒有被燒燬。根據同治12年1873年內務府的調查報告,倖存的建築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雲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臺、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嶽開襟,綺春園大宮門、莊嚴法界、正覺寺等。

當年同治帝打算重修圓明園部分景點,重新綺春園作為兩宮太后的休養之地,以便讓自己獨掌紫禁城大權,但最後因為沒錢而作罷。

8、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大清潰軍和附近之民趁機將同治、光緒兩朝多年修復的部分景點的磚瓦木料洗劫一番,全部運到清河鎮出售。

9、1904年,清朝撤銷圓明園官員,之後開始有工廠和居民進入圓明園居住。遷入者在圓明園內平山填湖、毀園種田,給圓明園遺址造成極大的破壞。

10、清朝滅亡後,圓明園遺址的方磚、條石、石料、漢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等建築材料都被軍閥、官員、富戶拿去修建自己的院子或陵墓。圓明園遺址就是現成的建築材料大倉庫,還不花錢,不要白不要!

11、1960年,圓明園內土地大部分被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湧入居住。圓明園也就成為了今天的樣子。

海晏堂遺址階下噴水池殘跡現狀,曾是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所在之處

簡單說: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雖然燒了很多地方,但還有部分地區得以保存,加上同治、光緒兩朝的多年修繕,圓明園還是保留原有的樣子——畢竟圓明園是園林式莊園,大部分都是樹木。

英法聯軍的火燒,對於圓明園還是可以恢復的,雖然進展緩慢。但民國到建國初的幾十年裡,圓明園成為了建築材料大倉庫,推倒變為農田,這些才是對圓明園最致命的。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圓明園是毀在英法聯軍之手,也離不開部分國人的推波助瀾。


(焚燒前)

英法聯軍的具體暴行罄竹難書,小熙不忍贅述。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搶劫,另一個放火。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刮分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最新被發現的英軍統帥的原始信件令所有中國人義憤填膺!咱們先看看這個無恥的東西都說了什麼?然後小熙再講講在火燒圓明園中趁火打劫的國人的醜惡嘴臉。


(焚燒後)

一位國人在英國國家檔案館,無意間發現英軍統領額爾金在火燒圓明園之前寫給法國遠征軍司令葛羅的原始信件。

他說火燒圓明園是一項顯然有確實理由的行為……他說他有責任這樣做,中國人也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記住他們給的教訓!

這是1860年10月25日他在北京英國大使館內寫的,距離火燒圓明園只有一週的時間。

(新發現的英軍統帥手稿)




法國人自己都說,圓明園被燒,就好比法國國立圖書館、盧浮宮同時被毀。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既使在戰爭期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這樣寫道,語氣中毫無愧疚,“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裡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成。”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洗劫時,就有無數國人也參與其中,有土匪、小民,甚至太監們。有的人已不滿足於撿洋人漏下的寶貝,他們把建築上的柱子、樁子鋸斷,拉倒,園內所有樹木也被悉數砍伐,全被燒成木炭。還有賣石頭、賣土、開田的……奴性暴露無疑!

一代名園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罪證,也是落後就會捱打的鐵證!

我很想通過今日頭條的宣傳平臺鄭重地告訴英法聯軍的後人們,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缺德的先人們給我們的教訓,我們會痛定思痛,讓自己強大起來!

有朝一日龍騰起,定叫蠻夷跪稱臣!

請大家接力起來!


小熙為人人


話不是你這麼說的!說毀在自己手裡,這隻能是思想上的說法!作為警示教育子孫千萬代,從教育意義層面可以這麼說。目的在於要子孫後代永遠牢記強國強軍,牢固樹立危機意識,這樣想是可以的。但不要與歷史現實結論生搬硬套的混為一談!

說毀在侵略者手裡,難道不是事實嗎?事實上就是侵略者踏上他國領土,對毫無準備的和平主權國家進行強取豪奪!

否則按照你的邏輯:羊被狼吃了,羊是死在自己手裡?因為羊太弱,不弱就不會被吃,你的意思不就是這樣嗎?在路上你被車撞了,無論如何都是你自己的錯,自己不上路就不會被撞,這也是你的思維模式對不對?敘利亞是被西方國家狂轟濫炸,是自己的問題?無辜平民死於戰火,是他們太懦弱?你被流氓歹徒搶了,也是自己的問題?如果你能一個打幾個的把歹徒全打趴了,自然就不會被搶,是不是這意思?

哪有你這麼說話的?十足一個思維混淆型的呆子!


江湖雲逍遙


前段時間巴黎聖母院被燒燬,引發了全世界的一片嘆息,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呼籲全世界捐款幫助重建。誠然歷經幾百年而不倒的巴黎聖母院被毀確實可惜,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有這麼一座雄偉壯麗的皇家園林,也因為一場大火而被毀。恰巧這場火就是法國人放的,而這座皇家園林正是大名鼎鼎的圓明園。

“焚燬的命令下發後,不久就看見了重重煙霧,由樹林中蜿蜒曲折升騰起來……頃刻功夫,幾十處地方都發出一縷縷濃煙密霧,後來聚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雲黑,掩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被視為舉國神聖之物,其中收藏著歷代富有皇家風味和精華之物品,都付之一炬了”。這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期間,隨軍牧師馬卡吉記述他目睹圓明園被燒之時的場景。

緣何放過紫禁城,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作為清朝規模最大、最為壯麗的皇家園林,最終卻被英吉利跟法蘭西這兩個歹徒用一炬火燒燬。大量的珍寶、建築、古董都在這場大火當中化為灰燼。事實上,圓明園本不該受到如此待遇的。當初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時,無非是想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奈何清政府傲慢無禮,不但不答應,還將英法派出的使者關押在圓明園肆意欺凌。

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英法兩國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英法聯軍很快就打進了北京城,到了北京之後,英法聯軍決定給清朝皇帝一個下馬威,以解他們被清朝蔑視洋人的憤怒。在圓明園跟故宮之間,英法聯軍最終選擇了遠在郊外的圓明園。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故宮是屬於國有財產,是中國國家所有,而圓明園則屬於皇帝的私有財產。聯軍要教訓的是目空一切的清朝帝皇而不是中國百姓,因此選擇火燒圓明園。再加上之前英法的使者正是在圓明園受到清朝官員的私刑。於公於私,火燒圓明園都是最合適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