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李進峰:“一帶一路”六年碩果打下高質量發展基礎

2019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六年。六年間,“一帶一路”從理念到行動,從規劃到實施,一路行來,成果豐碩。當下正值“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之際,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進峰,對“一帶一路”六年來的成果、新階段需要把握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分析。

李進峰:“一帶一路”六年碩果打下高質量發展基礎

資料圖: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進峰,在“絲綢之路智庫峰會”發言

“五通”碩果彰顯全球經濟貢獻

中國經濟時報:你認為六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總體成效有哪些?這些成效是如何體現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

李進峰:六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成就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在政策溝通方面,2018年3月,意大利作為G7國家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歐洲的盧森堡和北美州的牙買加也先後聲明加入“一帶一路”。至此,全球1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沿線50多個國家簽署產能合作協議,產能合作的主要方式是貿易投資、工程承包、共建境外合作區等,產能合作成為促進“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重要途徑。

第二,在設施聯通方面,六年來,一大批鐵路、公路、航空和油氣運輸線路聯通,極大地提升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便利化水平。2018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14000列,為中歐雙邊市場開放打通了動脈。亞吉鐵路開通運營,雅萬高鐵開工建設,中俄合作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三條生產線提前竣工,冰上絲路將穿越北極,巴基斯坦最大水電站首臺機組實現併網發電,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竣工,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馬來西亞關丹深水港碼頭正式開港。

第三,在貿易暢通方面,一是截至2018年4月,中國與83個國家簽署了貿易暢通協議,中國與沿線5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稅收協定,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二是中國在沿線國家工程承包額不斷增加。在鐵路建設、公路建設、港口建設、能源管線建設、電站和通信設施建設等方面,中國企業不斷創新融資方式,“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方式由EPC等工程總包模式,向“投資+施工+運營”的BOT、PPP等模式轉變。三是境外合作區建設成效顯著。中國在沿線國家建立經貿合作區,對解決沿線國家的勞動力就業、拉動經濟增長和優化經濟結構效果明顯,中國企業也獲得了新的產品銷售市場和投資機會。

第四,在資金融通方面,中國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產業基金、地方基金以及與其他國家組建聯合基金等,帶動了西方國家和中東石油國的基金“跟投”,呈現“一帶一路”多方共建的特點。截至2018年底,絲路基金簽約了19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支持項目涉及總金額800億美元。2018年亞投行擴員9個成員國,共達到93個成員國。2018年中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投資達156.4億美元,同比增長8.9%。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截至2018年4月,我國與61個“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1023對友好城市,佔我國對外友好城市總數的40.2%。我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了17個國家文化中心,173所孔子學院,184個孔子課堂。中國與沿線國家聯合開展的科研項目由2013年的13個增加到25個,涉及農業、能源、交通、生態環境、海洋等多個領域。

綜上,“一帶一路”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一是“一帶一路”合作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2018年中國GDP突破9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二是六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作用明顯,為“一帶一路”國家增加就業崗位100萬人以上。三是中國堅持“綠色絲路”理念,在產能合作等項目建設中,嚴格控制環保指標,有力支持沿線國家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總體上預測,六年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將推動全球經濟增速增加0.4-0.6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

中國經濟時報:結合當前的國際形勢,你認為下階段“一帶一路”建設又有哪些新機遇?

李進峰:進入新階段的“一帶一路”合作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從國際國內看,有一些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從國際發展環境看,第一,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一帶一路”合作提供機遇。世界經濟發展進入後危機時代,無論是復甦緩慢的西方發達經濟體,還是快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謀求新的經濟發展理念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可以說,“一帶一路”應運而生。

第二,在全球化受阻背景下,儘管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是,區域合作與發展願望和動力依然強勁,如東盟、上合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區域組織成員國發展加快。中亞、東盟等區域的凝聚力和合作動力明顯增強。

第三,“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契合,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機遇。“一帶一路”建設得到聯合國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主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成為推動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

從國內環境來看,第一,“一帶一路”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成為新時代中國人民謀發展的共同意志。

第二,我國堅定推進新一輪的對外改革開放,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協調運用。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初步建立。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基礎,吸引發達國家基金、區域基金和國別基金參與,形成“一帶一路”金融支持的網絡體系。我國外匯儲備穩步增加,營商環境不斷提升,隨著《外商投資法》確立,我國引進外資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為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奠定基礎,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可持續投資奠定基礎。

應對挑戰的內外策略重點

中國經濟時報: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挑戰與機遇並存。在迎來歷史性機遇的同時,我們正在面臨、即將面臨哪些挑戰?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李進峰:從國外挑戰看,第一,美國把中國確定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從誤解、質疑,轉向不支持甚至圍堵,這是面臨的首要挑戰。對此,我們首先要客觀地、全面地認識中國的經濟實力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其次,實事求是宣傳中國的經濟實力,客觀宣傳“一帶一路”的功能與作用。再次,就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看,我們應儘量通過協商達成協議,避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第二,爭取印度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避免對周邊國家有負面效應。實際上,印度國內政界和學術界也有支持印度政府儘快加入“一帶一路”的呼聲,中國應該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積極做印度的工作,團結印度,使中印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形成“龍象共舞”良好局面。從另一方面看,也要防止美國把印度拉到西方陣營,避免和防止印度腳踩“兩隻船”,不要讓印度在參與“印太戰略”過程中走得太遠。

第三,對於沿線國家存在的一些“中國威脅論”,我們一是要從改進自身問題考慮,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守法經營,合規經營,要按照國際慣例和當地國法律辦事,依據市場規律行事。二是要加強與沿線國家各政黨的交流,講好講準“一帶一路”的政策與理念,減少誤解。三是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要重點反覆闡述中國“一帶一路”的基本原則,義利觀、新安全觀、發展觀、合作觀、文明觀和全球治理觀等,讓西方國家明白:除了零和博弈,還有互利共贏的模式存在;除了結盟還有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存在;除了文明衝突還有文明互鑑與交流存在。

此外,還有一些沿線國家存在安全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一些沿線國家營商環境差和便利化程度低,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所面臨和需要應對的挑戰。

從國內挑戰看,第一,我國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和前期改革調整的消化陣痛期的三期“疊加期”。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為主要目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爬坡上坎”的關鍵階段。

第二,如何評價“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缺少標準,要建立客觀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防止走“粗放式發展”“低成本擴張”和“環境汙染、資源浪費”等建設的老路子。

第三,民營經濟參與不足。在新階段,如何激勵和激發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是促進“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

第四,投融資機制管理經驗缺乏。“一帶一路”項目如何開展可行性研究和評估、融資貸款如何科學評估,如何防止不可行的項目投產、防止沿線國家貸款額度超限等問題,是提高投融資質量,進而提高“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質量的關鍵。在此方面,我國應積極借鑑發達國家和已有國際金融機構的經驗,降低投資風險,提高“一帶一路”項目投資質量。

“一帶一路”這六年:“六廊”走出新篇章

李進峰:“一帶一路”六年碩果打下高質量發展基礎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

2019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六年。六年來,從理念到實踐,“一帶一路”結出了累累碩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體框架,“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各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導向。其中,“六廊”功不可沒。

回顧“六廊”來路

時間回溯至2013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巴基斯坦時,正式提出共建中巴經濟走廊。同年12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中國昆明召開,各方簽署了會議紀要和聯合研究計劃,正式啟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政府間合作。

隨後,2014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三國元首會晤時倡議,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的“跨歐亞發展帶”、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得到了俄、蒙兩國元首的積極響應。

也是在同一年,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為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

之後,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哈兩國元首見證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文件,與土耳其、伊朗、沙特、卡塔爾、科威特等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

與此同時,2016年5月,第九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發佈《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倡議書》,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也正式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至此,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再加上新亞歐大陸橋,六大經濟走廊集結完畢。

在這六大經濟走廊中,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經過亞歐大陸中東部地區,不僅將充滿經濟活力的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聯繫在一起,更暢通了連接波斯灣、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的合作通道。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經過亞洲東部和南部這一全球人口最稠密地區,連接沿線主要城市和人口、產業集聚區。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和在建的地區鐵路、公路、油氣網絡,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繫到一起,讓經濟效應輻射至南亞、東南亞、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地區。

細數“六廊”成果

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要走向、區域經濟合作網絡的重要框架,六大走廊建設不僅擁有良好的開端,也取得了許多階段性成果。

向東北看,以中蒙俄經濟走廊為基礎,2016年,中蒙俄三方商定了32個重點合作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合作、口岸現代化改造、能源合作、海關及檢驗檢疫、生態環保、科技教育、人文交流、農業合作及醫療衛生等十大重點領域。同時,蒙古國政府於2017年年底出臺的支持“一帶一路”的3項措施已全部啟動,為“一帶一路”提供便利通道。中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亞經濟聯盟各成員國於2018年共同簽署的《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也推動中俄雙方在“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上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向西北看,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在中國境內的新疆實現了“三廊合一”,並沿鐵路線與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相聯繫,成為中國沿海內陸與亞歐大陸中東部地區經濟交流的重要樞紐。此外,中巴經濟走廊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被巴基斯坦新政府確認為“國家優先事項”。截至2018年年底,在中巴經濟走廊四大合作領域中,已有10個項目完工,12個項目在建,取得顯著的早期收穫成果。

向西南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帶來的拉動作用也不容小覷。印度方面,由中國投資的古吉拉特邦特變電工電力產業園正式投產、馬哈拉斯特拉邦福田汽車產業園破土動工,萬達、華夏幸福等企業也紛紛赴印考察設廠,園區合作已成為中印經貿合作的亮點之一。緬甸方面,2017年以來,中緬油氣管道、皎漂港、萊比塘銅礦、達貢山鎳礦等中國在緬的大型戰略投資項目進展順利。同時,中緬雙方還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並搭建了中緬經濟走廊聯合委員會,就12個重點合作領域成立專項工作組。孟加拉國方面,2016年中國領導人訪孟期間,中孟雙方簽署了27個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涵蓋了貿易投資、海洋經濟、路橋建設、電力能源、海事合作、通信技術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向東南看,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也蓄勢待發。越南的“兩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戰略”、泰國的“東部走廊計劃”以及東盟的“2025發展願景”等都與“一帶一路”倡議有對接合作。同時,中國還與老撾、柬埔寨等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啟動編制雙邊合作規劃綱要。在推進中越陸上基礎設施合作方面,也啟動了瀾滄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中老鐵路,啟動中泰鐵路,促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相信在“六廊”的推動下,2019年,“一帶一路”必定迎來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

在廣交會感受“一帶一路”:風景正好

李進峰:“一帶一路”六年碩果打下高質量發展基礎

圖片來源/新華社

被譽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廣交會,是我國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沿線國家平均每屆約有8萬人與會,約佔總人數的40%,且佔比呈上升態勢。

4月15日,第125屆廣交會開幕。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從廣交會看“一帶一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對接,支持國內企業向“一帶一路”沿線開拓商機,中國外貿正在實現從傳統到創新的轉型升級。

沿線企業成進口展最大參展主體

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促進平臺,廣交會自開展以來,始終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深化推動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已經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經濟互融的紐帶,有力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暢通和互利共贏發展。

在本屆廣交會上,“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成為進口展最大參展主體,共有21個沿線國家和地區的383家企業參展,展位數630個,新增波蘭、俄羅斯、烏克蘭、以色列、科威特、菲律賓等沿線國家企業參展,沿線企業佔比達到六成。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目前,廣交會已與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47家工商機構簽訂合作伙伴協議,雙方在信息交流、與會服務等領域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並計劃兩至三年內與全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一帶一路”成拉動外貿新動力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廣交會參展商開始瞄準“一帶一路”市場,搶抓“一帶一路”發展先機成為眾多參展商的聚焦點。

以小家電為主營業務的傲來電器已經多次參加廣交會,其銷售顧問李小青說,從今年參展的同行企業來看,早期戰略佈局“一帶一路”的企業,遠比其他企業獲利更多:“我們起步晚,去年初才有了巴基斯坦客戶,但今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訂單已經同比上年翻了3倍不止。所以,這次展會我們會重點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繼續拓寬市場,分散風險。”

不僅中小企業,老牌大企業也在不斷加速“一帶一路”國家佈局,拓展海外市場版圖。

在本屆廣交會上,全新智能製造的形象遍佈格蘭仕展位的每一個角落。格蘭仕外貿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格蘭仕以高品質產品、高效率製造、高效率流通為支撐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主要市場全面推進多品種、多網點佈局:“今年一季度,格蘭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業務增長超過50%。”

有耕耘就有收穫,“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新鮮動力,透過廣交會的參展企業感受頗深。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廣東省進出口總額突破7億元大關,連續33年佔據全國第一位;2019年1月-2月,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佔同期廣東外貿進出口額比重進一步提升到23.3%。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推動器

當前,廣東正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加強對外合作,將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這將有利於發揮港澳在對接國際市場方面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推動廣東製造業、能源資源行業與港澳專業服務業“拼船出海”,共同走出去承接訂單、開拓國際市場。

而在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合作與融合進程中,廣交會既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也是巨大的受益者。面對“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疊加利好,眾多展商今年選擇繼續推出技術含量更高、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奧明科技參加廣交會多年,主要客戶來自歐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於始終堅持走高附加值、高質量路線,他們對今年參展的銷售情況非常樂觀:“大灣區發展實強勁大,華為、格力等企業在海外享有盛譽,這些硬件條件讓企業紮根灣區,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展經貿合作底氣十足。”奧明科技負責人認為,這種合作既可以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也會讓灣區企業同步壯大,藉著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機遇擴大國際市場,從而反哺帶動大灣區持續轉型升級。

據悉,本屆廣交會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為契機,將舉辦進口展國際合作交流會,組織大灣區有關商務部門、外國駐穗領館、境內外商協會、境外貿易促進機構、境外招展合作機構共謀合作商機,促進大灣區內外商務資源的融合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