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喔 (◍•ᴗ•◍)ゝ原創不易感謝支持

前段時間《刺客信條:奧德賽》迎來了一週年的日子,育碧也已經宣佈將會推最終補丁:新增史詩遭遇戰。除此之外育碧還分享了一些玩家大數據,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刺客信條:奧德賽》的玩家們一共拍攝了4800萬張照片,擊殺了200億個敵人,在遊戲中花費了6.45億小時。不僅《奧德賽》,《刺客信條》系列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擁有眾多鐵粉。且不說遊戲本身獨具特色,還原歷史真實風貌也是《刺客信條》吸引眾多玩家的主要原因。從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到文藝復興;從美國獨立戰爭到法國大革命;從托勒密王朝末期到伯羅奔尼撒戰爭,育碧善於將歷史上重要的時間節點還原在遊戲當中,帶給玩家一場又一場的豪華歷史遊戲盛宴。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除了有真實歷史做背景以外,《刺客信條》系列中的武器也是大有來頭。今天主要來聊一聊遊戲裡呼聲較高的冷兵器,在此先做一個關於冷兵器的簡單介紹: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打擊系統和化學推進手段,可在戰鬥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與冷兵器相對的叫熱兵器,即通常所說的火器。是一種利用推進燃料快速燃燒後產生的高壓氣體推進發射物的射擊武器。火器時代開始後,冷兵器不再是作戰的主要兵器,但因其具有特殊作用一直延用至今。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跟隨著《刺客信條》的視角,參與刺客與聖殿騎士團之間的糾紛是大部分玩家拿起武器的初衷。如果按照出場頻率來排序,袖刃一定是排在首位的。“袖刃”也叫“袖劍”,《刺客信條》系列裡多翻譯為袖裡劍、袖裡刃;“隱劍”、“隱忍“也都是指同一個東西。袖刃是兄弟會的標誌性武器,其隱蔽能力、爆發能力都被眾多刺客所青睞。很多人都熱衷於在歷史中找袖刃的原型,如果硬要勉強挖點兒蛛絲馬跡,《刺客信條》中的袖刃在歷史上還是有根可循的。世界著名的大都會博物館有展示過印度拉其普特武士的裝束,其中的拳劍(Pata)可以說是袖刃的出處了。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說到拳劍(Pata),有些人會把它和Katar當成同一種武器。巧的是《刺客信條》系列中的袖刃也是綜合了這兩樣武器的精髓。拳劍誕生於16~18世紀的莫臥兒帝國,Katar則誕生於14世紀的毗奢耶那伽羅王朝時期。回顧《刺客信條》系列中袖刃剛登場時的樣子,再看最新一代袖刃的外觀,不難發現它已經愈發的精緻小巧。在育碧的官方解釋中,遊戲中的袖刃經歷了三段式發展。由最初代的“毛坯版”,到二代主角艾吉奧改良阿泰爾的袖刃設計圖手抄本這一巨大飛躍,不但使刺客保住了無名指(無需斷指且不會擋住劍刃),還更便於操作增加了暗殺幾率;三代(《刺客信條3》)時的袖刃已經幾乎變成了連體匕首。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但實際上印度歷史中的拳劍,與現在遊戲中的袖刃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單看拳劍的長度是很難聯想到袖刃。製造拳劍的初衷也是為了能夠讓步兵更高效地對付穿戴鎧甲地騎兵,不同於傳統地手握式武器,拳劍的握柄是在金屬護手內部。放在今天看有點像加長版的袖刃,只不過劍是固定式的。當然在《刺客信條在》系列中,袖刃在喬瓦尼和羅德里戈及其手下的交戰中被損壞時,也離不開達·芬奇的修復和改造。不止正面戰鬥,後續袖刃還可以打開或者觸發重要機關。幾乎每一代的主角都離不開袖刃,這簡直是為了刺客而生的武器。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接著來說說備受關注的阿泰爾之劍。作為《刺客信條2》和《刺客信條:兄弟會》中最強的武器,其傷害和速度都非常可觀。阿泰爾(Altaїr Ibn-La'Ahad )幾乎整個刺客生涯都佩戴著這把由銀白色的金屬打造,寒光閃閃的劍。十字狀的劍首與劍格分別被打造成老鷹的翅膀和鷹首的形狀。劍柄用深褐色的皮革緊緊包裹。文藝復興時期一位名為艾吉奧·奧迪託雷(Ezio Auditore da Firenze)的刺客也使用過這把武器。在《刺客信條2》中購買阿泰爾之劍後,會有一定的幾率隨機替換為普通劍。重新獲取它最簡單的方法是去蒙特裡久尼別墅的武器架重新裝備它。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從外觀和用途上來看,阿泰爾之劍更接近西洋劍。細究的話與現代西洋劍中的佩劍最為相似。西洋劍(rapier)一詞誕生於15世紀,被用來描述一種細長狀的劍。佩劍全長不超過105釐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鋼製,截面近似長方形。體積和重量介於花劍(長度不超過110釐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和重劍(長度不超過90釐米,重量不超過770克)之間,它的原型來自於古代騎兵所配備的軍刀。佩劍比賽允許刺擊和砍劈,有效擊打部位是腰部以上。著名工匠團隊Man at Arms還曾特意還原打造過一把阿泰爾之劍。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早年西洋劍的主要目的時防身與決鬥。當時的西洋劍普遍為雙刃結構,可以兩用於割與刺。人們還在劍柄與劍刃的結合處加上鐵條等工具用來護手。隨著之後格鬥模式的變化,西洋劍也在不斷進化:劍刃逐漸呈加長收窄的趨勢,護手則變為更加精緻和堅固的環狀。16世紀中葉時,帶有延長護手的西洋劍問世了。但進入實戰以後,人們發現頎長的劍身(最長可達60英寸)使用起來十分笨拙,於是將劍身長度控制在36~39英寸的範圍內。17世紀的時候,騎士佩劍的護手開始出現殼狀結構。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之後西洋劍在護手和劍身長度方面一直在做調整。原本有實際用處的護手也開始慢慢退化為華而不實的裝飾品。當無論怎樣變化,它都沒有失去單手防衛性刺穿式武器的特色(甚至有人將其稱為西洋單手劍),甚至還被搬上了奧運會的大舞臺——是的,佩劍就是奧運會擊劍項目的三個小項目之一。當我知道阿泰爾之劍源自於此時,腦海裡不禁浮現出了阿泰爾奪得擊劍金牌的畫面……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佩劍除了在《刺客信條》中有亮相之外,在美劇《權力的遊戲》中也是屢次登場。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那把由無數廢棄佩劍等鑄成地“鐵王座”了。除了鐵王座,劇中的每個角色幾乎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佩劍。造型百變,各有特色。想必各位都對二丫和夜王之戰耿耿於懷,鋪墊了八季的堂堂夜王居然死於艾莉亞·史塔克之手。她的專屬佩劍“縫衣針”小巧玲瓏、纖細輕便,與花劍極為相似。而這個流落在外生命力極強的史塔克的小女兒,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 她是無面者歷史上第一位女刺客。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麼,同樣身為刺客的阿泰爾突然就與艾莉亞有了共通點:都是依靠著佩劍和刺客的身份行走江湖。其實除了花劍和佩劍的區分之外,更鮮明的區分還是在於性別上。花劍小巧更適合女性,佩劍大氣更適合男性。再加上從歐洲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歐洲貴族之間的決鬥都是以“刺”為主,並不帶有劈砍的作用;運劍也更講究靈活度,而不是一味的暴力輸出模式。這一特質也讓花劍與佩劍在刺客們中格外受歡迎。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如果說袖刃和阿泰爾之劍屬於較為“輕盈”的武器,那麼康納的刺客戰斧就是“重量級武器”的代表。《刺客信條3》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8世紀中後期的美洲大陸,玩家將扮演名為康納的刺客,在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各地展開冒險。與以往系列不同的是,這次的主人公多了一把戰斧作為武器。據說在研發階段戰斧的設定略微血腥,後期玩家看到的版本已經做了刪減。康納作為一個可以駕馭各種武器的牛人,戰斧是他最有力的武器。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結合康納的母親是印第安人這一線索,可以大致確定戰斧的原型為印第安戰斧。印第安戰斧最初是北美印第安人用來捕獵野獸時的工具,最初斧刃由石頭打造,直到16、17世紀殖民者逐漸統治美洲新大陸,歐洲人帶來金屬製成的斧頭。印第安人才開始製造鐵斧。這一改動將石斧的戰鬥力和耐力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傳統的印第安戰斧由斧刃、斧飾、斧柄、菸斗嘴、煙鍋等幾個部分組成。19世紀之後的印第安戰斧手柄長度都小於0.61米,整體重量約在260~570克之間,斧鋒平均不會超過4英寸。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再回頭細看康納手中的戰斧,出於實用性考慮簡化了飾品。消去了菸斗嘴、煙鍋等不利於戰鬥的元素,但依然可以看到帶有北美洲特色的羽毛。仔細觀察印第安戰斧還可以在出土的真品以及模型當中看到斧刃上有一個挖空的心形。這與身處血雨腥風環境中的斧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或許一開始製作武器的人也希望這把武器可以遠離砍殺場面,帶來希望與和平。誠然,《刺客信條》系列也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這一夙願。玩家可以看到康納的戰斧斧刃並不是完全實心的,除了減少揮斧的阻力以外還有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略顯溫情的小插曲。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以上,不論是袖刃、阿泰爾之劍還是戰斧,這些冷兵器都在一定程度上協助各路玩家完成了自己的刺客使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大部分武器在外形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同時育碧在原有武器的基礎上對它們做了調整,增加了遊戲的歷史底蘊和趣味性。最後……有點不太敢數通篇一共出現了幾次康納的名字…….真正的勇士都敢於直視自己頭上的斧子。

鋼鐵鑄就魅力——聊聊《刺客信條》系列裡的武器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