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新型文明觀綻放時代光芒

徐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從太平洋西岸到愛琴海之濱,中國與希臘這兩個偉大文明在人類歷史的浩蕩長河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11月10日,在對希臘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希臘《每日報》發表題為《讓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鑑未來》的署名文章指出,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相知的、相親的,中希兩國堅持互尊互信,合作共贏,交流互鑑,向全世界展示了偉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彰顯了文明古國在現代社會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諸多場合向國際社會闡述新型文明觀,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新型文明觀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發表重要演講,站在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提出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主張。他指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正是這三個屬性賦予人類文明交流互鑑以價值、前提和動力,進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

此後,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多次將新型文明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結合在一起加以闡釋。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的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中,他強調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只有在多樣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鑑、和諧共存,這個世界才能豐富多彩、欣欣向榮進而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他指出國際社會應堅持交流互鑑,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對外工作的總目標;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外交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二者都是習近平外交思想“十個堅持”中的重要部分,也與新型文明觀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說,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開放包容、交流互鑑、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等為核心價值的新型文明觀,是習近平外交思想在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問題上的集中體現,是從文明層面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二、新型文明觀根植於中華文明沃土

僅從字面上來看,“文明”二字就代表著我國先人對文教和光明的崇尚,其背後所蘊含的“文治教化”“文教昌明”概念則與英文Civilization一詞不謀而合,反映出東西方的古聖先賢對人類社會發展思考的某種共性,即擺脫野蠻,追求物質和精神的高度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中華文明誕生併成長於亞歐大陸的東端,西側被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阻隔,東臨太平洋,地理上的封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華文明相對獨立於其他文明而發展的事實,但中國古人從未放棄過與外界溝通交流的努力。前有張騫,後有班超,兩漢先驅鑿空西域,鋪就了偉大的絲綢之路,為中國與西方的貿易發展與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玄奘西行,鑑真東渡,盛唐高僧弘揚佛法,反映出我國先民善於向其他文明學習又不吝向外傳播文明。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厚往薄來,既發展了海外貿易又促進了文明交流,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留下光輝印記。而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在傳播基督教文明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西方的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西學東漸一經開始就從未被完全中斷過。作為一個悠久而璀璨的文明,中華文明本質上是包容的,她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在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中歷久彌新,不斷煥發青春與活力,創造出一個個偉大的盛世,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了中華的力量。

中華文明講求“和合”,表面上可理解為調和,匯合,引申後即指“和睦同心”:在家中,“內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在國家層面,“施教導民,上下和合”,“臣下忠誠輔主,國中歡喜和合”。和合甚至直接表示“順當,吉利”。再放大到國際社會層面來看,和合代表著“協和萬邦”“和衷共濟”的文明觀。無數對外交往的史實和古聖先賢的文章典籍都告訴我們,中華文明從“和合”的價值觀出發,在文明交流當中善於學習、勤於傳播,有著海納百川的心胸氣魄與四海一家的崇高追求。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文明積澱,新型文明觀才得以在中華大地孕育而生。

三、新型文明觀是對文明衝突論的有力回擊

上世紀九十年代,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提出文明衝突論,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明的衝突”。一時間,文明衝突論甚囂塵上,“文明”這個本來象徵著繁榮、進步的詞彙,無辜蒙上戰爭、動盪的陰影。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政客甚至將文明衝突論加以發揮,炮製成升級版的中國威脅論,人為製造“文明的衝突”。結果是,蓄意製造文明衝突者獲得“理論支撐”,而試圖促進文明交流者卻對彼此心存芥蒂,文明間壁壘加固隔閡加深,矛盾更易進一步激化,無怪乎有學者將文明衝突論稱為“說著說著就成真了的預言”。

新型文明觀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與文明衝突論截然不同。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要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來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明衝突論不是給現有衝突提供了合理化解釋,就是給製造新的衝突提供“依據”,而只有秉持新型文明觀,才能妥善彌合文明分歧,緩和乃至規避文明衝突。可以說,新型文明觀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出發,以文明和諧為目的,進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體的宏偉目標。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這個世界足夠廣闊,能夠容納豐富多彩的各種文明;各種文明也有足夠的理由,在交流互鑑中發展、進步。人類文明的大海上千帆共渡,只有和衷共濟、守望相助,才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共同駛向繁榮的彼岸!(責任編輯:郭素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