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新型文明观绽放时代光芒

徐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从太平洋西岸到爱琴海之滨,中国与希腊这两个伟大文明在人类历史的浩荡长河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1月10日,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相知的、相亲的,中希两国坚持互尊互信,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彰显了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诸多场合向国际社会阐述新型文明观,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新型文明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发表重要演讲,站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他指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正是这三个属性赋予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以价值、前提和动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此后,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多次将新型文明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结合在一起加以阐释。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他强调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进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他指出国际社会应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二者都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十个坚持”中的重要部分,也与新型文明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等为核心价值的新型文明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从文明层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二、新型文明观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

仅从字面上来看,“文明”二字就代表着我国先人对文教和光明的崇尚,其背后所蕴含的“文治教化”“文教昌明”概念则与英文Civilization一词不谋而合,反映出东西方的古圣先贤对人类社会发展思考的某种共性,即摆脱野蛮,追求物质和精神的高度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中华文明诞生并成长于亚欧大陆的东端,西侧被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阻隔,东临太平洋,地理上的封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华文明相对独立于其他文明而发展的事实,但中国古人从未放弃过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努力。前有张骞,后有班超,两汉先驱凿空西域,铺就了伟大的丝绸之路,为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发展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盛唐高僧弘扬佛法,反映出我国先民善于向其他文明学习又不吝向外传播文明。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厚往薄来,既发展了海外贸易又促进了文明交流,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留下光辉印记。而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文明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西学东渐一经开始就从未被完全中断过。作为一个悠久而璀璨的文明,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包容的,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历久弥新,不断焕发青春与活力,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盛世,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华的力量。

中华文明讲求“和合”,表面上可理解为调和,汇合,引申后即指“和睦同心”:在家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在国家层面,“施教导民,上下和合”,“臣下忠诚辅主,国中欢喜和合”。和合甚至直接表示“顺当,吉利”。再放大到国际社会层面来看,和合代表着“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文明观。无数对外交往的史实和古圣先贤的文章典籍都告诉我们,中华文明从“和合”的价值观出发,在文明交流当中善于学习、勤于传播,有着海纳百川的心胸气魄与四海一家的崇高追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明积淀,新型文明观才得以在中华大地孕育而生。

三、新型文明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回击

上世纪九十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明的冲突”。一时间,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文明”这个本来象征着繁荣、进步的词汇,无辜蒙上战争、动荡的阴影。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政客甚至将文明冲突论加以发挥,炮制成升级版的中国威胁论,人为制造“文明的冲突”。结果是,蓄意制造文明冲突者获得“理论支撑”,而试图促进文明交流者却对彼此心存芥蒂,文明间壁垒加固隔阂加深,矛盾更易进一步激化,无怪乎有学者将文明冲突论称为“说着说着就成真了的预言”。

新型文明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与文明冲突论截然不同。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冲突论不是给现有冲突提供了合理化解释,就是给制造新的冲突提供“依据”,而只有秉持新型文明观,才能妥善弥合文明分歧,缓和乃至规避文明冲突。可以说,新型文明观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出发,以文明和谐为目的,进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体的宏伟目标。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这个世界足够广阔,能够容纳丰富多彩的各种文明;各种文明也有足够的理由,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人类文明的大海上千帆共渡,只有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共同驶向繁荣的彼岸!(责任编辑:郭素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