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为什么唐朝可以击败强大的突厥,北宋却无法击败契丹

其实,唐朝本来可能也灭不了东突厥的。

唐灭东突厥的转折点,是大军统帅李靖在得知太宗已经派出唐俭跟突厥和谈的情况下,利用突厥的迟疑,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决断,带领一万骑兵行军二十余日直扑颉利可汗的大帐,最终一战而平定北方。如果李靖没有这个决断,恐怕突厥缓过劲来,还要再折腾三五十年。

李靖的这个决定实际上是非常冒险的,一方面,这场仗很可能打不赢,另一方面,就算能打赢,唐俭也有很大概率会被愤怒的突厥军队杀死。但李靖在作战时说的话是,“为了国家,死一个唐俭何足惜哉”。

李靖的狠辣与冷酷,可见一斑。

为什么唐朝可以击败强大的突厥,北宋却无法击败契丹

李靖归来以后,唐太宗给予了他很大的褒奖。后来唐决定灭吐谷浑时,李靖再次担任西征大军的统帅。李靖之所以敢这么玩,是因为他了解李世民。而李世民之所以不处罚李靖,也是因为李世民对武将有着充分的信任和对自己的绝对自信。

但假如李靖生在宋朝并担任攻击契丹的统帅,即便他主动出击并且俘虏了辽国皇帝,等他回国的时候,也很可能等来皇帝的一纸赐死诏书。换句话说,宋朝皇帝在乎的根本不是你能不能打仗,而是你听不听话。

事实上,从宋朝作战的统计来看,两宋能打的将领其实并不少,而宋朝对外战争的胜败基本只取决于一点,那就是皇帝的智商是否在线。但凡是皇帝选人得当、不瞎指挥的战役,就算不赢基本上也不会败,而皇帝一旦开始指挥甚至御驾亲征,那么这战役80%以上的概率是要失败的。

关于唐朝为什么能击败突厥,我认为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唐朝士兵的战斗素质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真的是非常之高。

还是以唐灭东突厥这场战役为例,李靖完成部队集结的时间是农历的十一、十二月,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李靖带领三千铁骑直扑定襄,颉利可汗仓皇北逃。在战役第二阶段,李靖率领一万骑兵急行军冒雪急行二十余日——当时颉利可汗已经逃至阴山以北,这一地区在农历一二月的平均温度平均在零下二十度到零下四十度之间。但是,在史籍中,你却找不到李靖部队非战斗减员的记载。

与李靖这一站形成对比的是唐朝中后期的李愬雪夜入蔡州之战。此战中,李愬同样利用了雪夜的掩护进行作战。尽管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史籍却记载“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也就是说,此时唐军的身体素质较之初唐时已经差得很远。(当然,这跟募兵制的兴起有很大关系,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为什么唐朝可以击败强大的突厥,北宋却无法击败契丹

与此同时,在战役的指挥上来说,唐军实际上是分六路进攻东突厥的。如图所示,在这场战争中,李靖与柴绍等三支部队作为进攻主力负责主要进攻,李孝恭、薛万彻、卫孝节三支部队负责阻击或者打援。这条战线西起宁夏、甘肃,东至辽宁,跨度近2000公里。即便是在今天有现代化通讯方式的前提下,能打赢这样一场战斗的将领也堪称天才,何况是在1400多年以前。李靖的军事指挥能力,可说已臻化境。

为什么唐朝可以击败强大的突厥,北宋却无法击败契丹

同样,在后来的灭吐谷浑之战中,李靖和唐朝军队又展现出了骇人的战斗力。在战争第一阶段,唐军在人迹罕至的青海草原上兵分两路,分击吐谷浑的军队。而后又快速集结,追击败逃的伏允可汗。这种快速出击、分进合击的钳形攻击,与今天的装甲部队作战理论几乎如出一辙,但在初唐时期能完成这样手笔的战争指挥,只能让人怀疑李靖开挂。此外,从此次唐军作战的路线来看,从陇西到新疆且末,直线距离就接近4000里。唐军却能在青藏高原上玩这种级别的运动战,其战斗意志和战斗素养,几乎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军队的巅峰水平。

此外,唐初比较著名的战争还有侯君集的灭高昌之战。唐军同样是快速行军,穿越数千里戈壁,一战而定高昌。所谓“汉家兵马如日月,高昌兵马如霜雪。日月照霜雪,霜雪自消灭”,便是最能代表高常人恐惧的一首歌谣。

总之,初唐时期唐军可谓是整个亚洲地区内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之一。在名将和明君的指挥之下,灭突厥并不是什么难事。宋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辽军差,再加上瞎指挥的皇帝,不去送人头,那真是有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