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北方的文学和南方的文学合起来,成就了唐朝的文化繁荣。

一般情况我们很重视唐朝文化的格式。我们看到唐朝有律诗。他们的格式是很严格的。比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句和第四句往往是对联的形式。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一个对仗的关系。同时他还有平仄的关系。

什么是平仄。我们讲汉语有四声,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是仄声。第一和第二比较轻,比较平。第三,第四比较重,比较有力量。

在古代,就算是名字都会有平仄的感觉。读起来,音韵平仄,都很顺。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只要你在读的时候,如果觉得很顺,那么他的词也许就会有平仄的变化能力。

唐诗最了不起的,就是在他的音韵,词性,都做了最严格的界定。因此我们觉得,唐诗很好,是最高峰。

你会发现,唐诗在任何时候,在那个时代,都是融入生活的。喝酒,吃饭,旅游,送别,都是唱出来的,他已经融入了生活,人们也融入了唐诗中。

初唐,我们会想到重要的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闻一多说,唐诗一开始,打开了一种宇宙意识。唐朝一开国,就有了一种宇宙观。人把自己的生命放大,和宇宙一起共存。这也唐朝很喜欢老子和庄子。

就像我们到海边度假,时间长了,你会觉得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但如果总是住在小公寓中,时间久了,你就只能发现自己,看到自己那狭窄逼仄的生活状态。少了一些广阔,少了一些事业。

在初唐,也会有一些写戈壁沙漠的边塞诗。他会觉得视觉很远,很有霸气。就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因此,唐朝会有完全的不同的空间感。就像我们现在,长时间住在小地方的人,不愿意更多外出的人,很难有大气的感觉。

在初唐,有一个诗人,张若虚。也许我们听得不多,本来他也写得很少。因此很多人都会说: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那就是《春江花月夜》。在某个夜晚,张若虚准备回家,他看到江水起伏上涨,他想到了很多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_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xian四声,更薄的霜);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的春天,我们常常想表述,写诗,唱歌。也可以用另一种表述意思。每个字都是一个主题。

在某个夜晚,张若虚准备回家,他看到江水起伏上涨,他想到了很多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有糖写作课:与你一起写作、阅读,让生活有温度,让生命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