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世民和杨广谁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黑曼巴108774971


从对历史的长远影响来看,我觉得杨广的功绩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要大的多。杨广虽然说是一位亡国之君,但是他的功劳影响千秋。而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有“贞观之治”的美誉,对当时的时代影响是极大的,对整个历史的贡献的话相对而言要比杨广小。接下来我就结合历史记载为您好好分析分析这二人的功绩。

功在千秋的杨广

对于杨广我想许多朋友都只停留在电视剧中那个荒淫无道、残暴无能的形象中。其实这是不对的,电视剧为了衬托建立唐朝的光辉,有意抹黑了隋炀帝杨广。而《隋书》中对杨广的描写也不好,但是我们想一想《隋书》是唐朝人写的,如果不把他写的坏一些,怎么来的反隋的理由?真正历史上的杨广其实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志向高远的人才。

图.隋炀帝杨广


01.开创科举,选贤举能

隋炀帝杨广大开科举,选拔寒门子弟人才,委以重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给平民百姓提供最好的机会来实现阶级的跨越。而后从隋开始一直到清朝都使用科举制选拔社稷人才,可以说科举制对后世的贡献简直是无法估量的。就算是现在的高考,其实也是对科举制的一种演变。

不过科举制动摇了隋朝各大门阀的利益,因为之前的人才地位都是门阀世袭的或者推荐的,而寒门子弟的飞升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利益。由此,引起地方门阀对中央的不满。

图.科举流程图


02.修大运河,贯通南北

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集隋炀帝的功过于一体。过在当下,因为修运河强征百姓,期间还致死了许多人;功在千秋,从大运河开通后,接通了南北两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沟通。时至今日,大运河还是南北交流的一条重要运输渠道。

图.京杭大运河


03.一统南北,平定天下

在杨坚建立隋国后,南方还有陈国作乱,是杨广作为主帅带兵前往平定的,最后才能一统中原,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中原割据。可以看出杨广还是非常有军事实力的,这一点和唐太宗李世民很像。

说完杨广我们再来看看李世民的功绩

开创盛世的“天可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圣主,他一生的丰功伟绩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定天下、拓疆土;2.贞观治、创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表现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佼佼者了。虽然唐朝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但是真正意义上唐朝的江山社稷是李世民带着他的将士们打下来的。除了一统中原外,李世民时期,他的唐军先后攻下了突厥、高丽,那时的唐朝版图都到西伯利亚了。对于唐太宗李世民,那些番邦小国都尊称他为

“天可汗”,足以见他当时的威严。

图.唐太宗与武则天


除了在军事上的才华,李世民在治国上也有一套。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经济文化的交融异常激烈,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唐的盛世也由此开始。因此,历史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之为“贞观之治”,以表示对李世民功绩的赞扬。

总结分析:对比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到,无疑李世民对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大,但是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隋炀帝杨广的贡献要比李世民大的多!

关于杨广和李世民谁的历史功绩更大,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唐宋秘史小侦探


李世民和杨广谁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杨广的贡献大

即便在现在很多人心中李世民是明君,杨广是暴君,但是李世民的成就,以及大唐的盛世根源是离不开隋炀帝杨广很多政治措施。

可以说杨广成就了李世民,隋朝灭亡成就了盛世大唐。


李世民杨广都是怎样上位的暂且不提,论治国,治民 ,杨广是不如李世民的。

隋朝原本经过文帝的治理国力是蒸蒸日上的,可惜由杨广接手生生让一副好牌打烂了而已。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是杨广上位后,是迫切的实行一系列措施,想要一瞬间看到成功,激烈的去打击世家,引起了世家的疯狂反扑,更是不顾百姓死活,一次次的劳师远征,一次次的滥用民力,使所有人不堪重负。

反观李世民为政,接受谏言 以民为天,自然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但是隋炀帝的政治思想不一定是错的,相反他的政治举措是非常值得也符合当时社会的。

他之败在于急功近利,如果战争、农业、商业、教育以十年、百年之力去缓缓图之,也许就没有大唐盛世,有的只有隋朝大兴。

隋炀帝提出的科举制、修建的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等都大大的造福了唐朝和千百年后世百姓。


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隋炀帝杨广于当世的百姓可以说是暴君,但是他对后世来说,他做的事是天大的好事,他的成就影响意义是远超唐太宗李世民的。


飘云少年


相比之下,李世民在历史上的名声更好一些,但是杨广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创建者之一,功劳也不容忽视,我们先来看一下通俗史学家的认识:

常说唐朝的成就是在隋朝基础上的,人口由八百九十万户,至少四千六百万人,减少到武德年间的二百余万户,算上隐藏人口,实际人口两千万上下(估计最高的是葛剑雄,为两千五百万)。这是什么概念,基本上略高西汉初年和西晋初年的水平。这还不算其中福手福足的人口。

隋朝大业后期,东突厥崛起,成为控弦百万的东亚霸主。西突厥吐谷浑阻断丝绸之路,高句丽占据汉辽东四郡和朝鲜大部分土地,成为地区小霸。甚至当时日本都受高句丽影响。连高昌等小国都脱离中国控制。这还不算几十年后就成大患的吐蕃。如果唐朝没有唐太宗,而是有唐代版本的文帝景帝,等待至少三千五百万到四千万人口时候的武帝,然后反击会如何?也就是人口发展到武周甚至中宗时期,然后期待一位英主霸兵天下。

东突厥在武德年间对唐朝的进攻基本上一年一次,但是基本维持游牧民族秋季攻势的特征。但由于隋末吸收大量流亡人口,武德最后已经开始逐渐摆脱秋季攻势这种游牧民族典型进攻模式,说明对汉民族依附人口开始消化,出现辽金的某些初级特征。如果等到唐朝达到四千万人口左右才反击,这些国家的实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很有可能会再次五胡乱华甚至金辽元清提前上演。这还不算西突厥,吐谷浑,吐蕃和高句丽。而太宗,这个天可汗,用两千万左右的人口,灭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昌,龟兹,击败吐蕃,中天竺,甚至打高句丽的第一场败仗,在战术上仍然是胜利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从两千万级别即大规模对外战略扩张的大一统朝代。可以说,后世嘴中那些功在千秋的功绩,反倒有一些功劳是在唐朝,因为,唐朝保证了隋炀帝这些成果能够功在千秋,而不是成为遗迹或者是便宜了其他族人。

无论是从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别的方面看,李世民毕竟排在隋炀帝的后面,如果没有隋亡的教训和“开皇之治”的经验财富,那李世民也无法学会如何做一名千古圣君,说到这我想起了皮日休的一首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洪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不较多。”

隋炀帝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帝王,可惜天不假年,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括个人的好大喜功蒙蔽了他的双眼,假如他和李世民相见,他一定会说:“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小苏说影事


杨广和李世民到底有没有可比性呢?我们先来找相同点:第一杨广和李世民这二人都是次子登位,不符合封建制度的嫡子继承制。所以,他俩应该有个共同心里那就是——有能者上位!第二的话杨广这个人和李世民两人都是文武兼备的人,都是聪明人,不然的话也不会登上尊贵的宝座吧!

第二两人在位期间都开疆扩土,而且都曾让北方的游牧民族俯首称臣!那么如此相似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被唾骂,一个被传颂?原因在于他们的性格不同,办事的风格不同,对待老百姓的方式也大大的不同!杨广这个人在位的,期间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又建这又是修那的,虽然修大运河和修长城都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咱能不急吗?都是人工做的哪能那么快?又要质量好,又要动作快,这不是逼着民心涣散吗?

起码得爱护自己的臣民您才能坐的住江山呀!而且杨广也不听什么道理,有反对他的,就要把这个人直接处死,非常的暴躁吧感觉,所以作为国家的主人,这么嚣张,血淋淋的朝代更迭,而李世民在吸取了杨广专权的教训之后,对待民心就有心得了,让百姓修养生机,还征贤纳士,广开言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魏征,就是一个敢于谏言的大臣!所以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所以单从功绩上来说,杨广做的一点都不比李世民少,唐朝之所以可以那么繁盛,杨广也有一定的功劳,杨广完成了南北大统一,扩大国家的疆域,而且他还继承了隋朝大部分的制度和规划,又做了一些完善和实施的计划,还合理的去利用好每一个人才去发展,减轻赋税!

如果这个杨广是一位开创者的话,那么李世民应该就是一位努力的完善者吧,我们都知道创新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杨广的历史功绩更大!


一史千金


把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这两个历史人物放在一起进行PK,似乎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千古名君,另一个却是无道昏君,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们没有相似的地方。但我们仔细分析,这两个历史人物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我们先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的出身,他们都出身于贵族之家,后来都成为皇子,而且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俩都是次子。他们作为皇子,都是很有能力的。杨广在当皇子时,其父隋文帝杨坚派他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南下渡江,逼迫陈后投降,灭掉了南陈,为隋朝完成统一起了巨大的作用。从这里来看,杨广的军事能力是很出色的。同样,李世民还是皇子时,其军事能力也很优秀,从太原随其父起兵后,率部先后平定薛仁杲、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等政权,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唐朝统一天下,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率部打下来的。从军事角度来比较,这两位历史人物不相伯仲,都为自已的皇帝父亲完成统一大业出了很大的力。

从他们登上帝位的道路来比较,更加相似。他们都是次子,本来是轮不到他们当太子登基当皇帝的。而且这两个人的兄长早已是太子,在太子位置上,干得也都很出色,也很有能力,很有水平。隋炀帝兄长杨勇,聪明好学,性情也很温和,作为长子,帮助其父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很立了一些功劳,在处理政事上能力也很强。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也很了不起,从帮助唐高祖起兵时开始就一直参与军国大事,起兵前,李建成广招人才,起兵后,随李渊带后攻克长安,担任太子后又协助李渊处理政事,并多次率军打退北方突厥的入侵,并擒获刘黑闼,平定了山东地区。杨广和李世民都碰到了一位很有能力的大哥当太子,要当太子是很难的,但是最后却都逆袭上位。杨广通过勾结隋文帝大臣杨素,贿赂父亲宠妃宣华夫人,诽谤太子杨勇,自己则极力讨好不喜欢长子的母亲,平时尽量做出一些父母喜欢的表现。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最后杨坚废掉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广夺取太子之位,处处算计,多用暗箭。李世民夺取太子之位却是充满血腥。前期与太子明争暗斗,但根本不能动摇太子之位,从唐高祖对太子和李世民的态度和待遇来看,高祖并没有想废掉李建成,到了后期,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更加巩固,此时李世民便采取血腥手段,武力杀死太子和支持太子的李元吉,逼迫李渊立他为太子。两相比较,杨广和李世民的夺位之路异曲同工,都充满了阴谋和血腥。

在皇帝任上,这两个皇帝都做出了一定的历史功绩。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其功绩就不用赘述。隋炀帝其实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通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水运,还有,他重新开发了丝绸之路、开创完善了科举,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容否认的。

从这些来比较,这两位皇帝应该得到相同的评价,同等的历史地位,可是他们在历史评价上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在于给他们写历史的人造成的。隋炀帝被杀死后,继位的皇帝都是小孩子,不久隋朝也就被唐朝取代了,隋朝的历史当然就由唐朝来写了,如果把隋炀帝的功绩才能如实的记录在历史上,那么唐朝起兵取代隋朝就没有理由了,只有把隋炀帝描绘得残暴,才能体现出唐朝的仁义开明。正因为如此,所以杨广就得到了一个“炀”的谥号,在历史上被写成了暴君。而唐朝却存在了近三百年,每一任皇帝都不可能给李世民抹黑,而且一定要把他的形象画得正面高大。

我们拨开历史的面纱,仔细分析,其实隋炀帝和唐太宗还是很有一比的。




在水一方123


李世民和杨广谁的贡献大?我觉得由于年代和背景不一样,还有就是另一个是前者,一个是后者,所以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 从长远角度看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该是隋炀帝杨广的贡献的大。为什么呢?隋炀帝杨广在很多人来看,一直都是荒淫无度、残忍暴虐等,这些名词的代表,其实这些只是他的一方面,历史中真正的杨广还是有很多重大功绩的。

1、 开凿修建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在没登基做皇帝之前就考虑过一个问题。由于隋朝的都城是在长安(现陕西西安),所以当时就出现了一种状况,北方中原地带虽然比较富裕,但人口太多了,中原地区的资源面临着“紧张”的局面。史书记载,隋炀帝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二年,南方局势出现动荡。所以为了一方面平衡南北经济资源问题,一方面容易调兵遣将巩固南方局面,于是就开始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南北经济繁荣,并且为统一、巩固国家领土提供了有利条件,完全是继都江堰之后又一项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

2、 开创科举制

科举制的开创,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伟大的转折点。科举制开创之前,挑选国家人才大部分都是通过举荐或者继承的,导致官员大多数都是非富即贵,寒门子弟很难有出头之日,并且官员在学识和能力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有一定的欠缺。科举制创立后,利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并且考试人员身份不分贵贱,都有资格。科举制的开创不仅使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并且为朝廷招揽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在唐太宗时期,唐朝的制度一直是以前者隋朝制度为基础加以改进的,并没有多大的创新,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隋炀帝对的贡献比较大。

二、 从民生经济的角度看

唐太宗和隋炀帝一样,都是“二代皇帝”,他们两个接手的国家当时都是被战火洗礼不久,还没有恢复元气,都需要大方面的整治。然而唐太宗李世民面对残破的国家所使用的“方法”却比隋炀帝杨广好得多。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虽然推崇的制度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太过于急功近利,根本不顾及当时的国力是否能承受,导致百姓怨声四起,最后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由于前车之鉴,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的制度虽然跟隋炀帝大部分相同,但推崇的过程却跟隋炀帝大不一样。唐太宗说过一句话,“君者,舟也;百姓,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此可见百姓在唐太宗心里的重要性,所以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持久战”。在整治国家的过程中,他没日没夜地梳理国政,招才纳谏,把“谏官”的权力放大,例如:微整、马周等等。其中更是改革科举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利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创出当时经济、军事“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国,史称“贞观之治”。

所以,从民生经济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成绩显然是杨广比不了的。


历史小哥


因人而异,各有所长,一分为二看待

隋炀帝杨广,聪明有能力的君主,又是残暴的君主。我们不难发现,隋炀帝有三大功业:

一是统一河山,他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克南陈。当时大家认为长江天堑无法逾越,灭陈朝是比较困难的事,在杨广的指挥下,隋军军纪严明、英勇杀敌,消灭陈朝。他为拉拢江南学子,亲自学习江南方言,娶江南女子为妻,重用学子整理典籍。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结束几百年来的纷争局面。

二是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大运河的开凿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在千秋万代。

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创科举制,促进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隋炀帝杨广可谓功劳盖世!他还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也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综观隋炀帝的功与过,隋炀帝虽“暴”但大有作为。作为现代人,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物,以理性的思维对待人物,我们的历史和生活将会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充满智慧!

隋炀帝杨广不足之处,荒淫无度,沉迷女色、弑父害兄、好大喜功,贪慕虚荣残暴的昏君。

评论隋炀帝杨广,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可谓千古一帝,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千古名君的典范,贞观之治更是传颂千古的封建时代的顶峰。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名臣;

李世民采取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祥和,进步的局面。尤其他和魏征的君臣鱼水之情,更是传扬千古的君贤臣忠的美谈。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政治清平 ;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分权制度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 开创贞观之治 ;商业发达。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打击突厥,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与周边民族政权保持良好关系,使唐朝成为当时的一个世界性帝国。开放国境 ;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 。

唐太宗李世民的过如下:为了做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兄弟和逼害父亲。肆意篡改历史记录,贬低隋文帝,隋炀帝和唐高祖李渊的形象,使后世难以看清历史真相。

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用人做不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魏征死后听信谗言,甚至毁了魏征的碑文。

晚年过度奢侈糜烂 。为人迷信,妄想长生不老。








新世捷刘林杰


让儒家思想来判断隋炀帝的统治是被全盘否定的,杨广作为皇帝几乎是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而唐太宗李世民是排名在前三位的英明皇帝,甚至被认为是千古一帝。

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向西拿下吐谷浑、向北降服突厥被遵奉为天可汗,向东北三征高句丽虽然赢了战争却亡了国,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我们向来是蔑视的。唐太宗李世民何尝不是四处出战,向西与突厥作战获得天可汗,向东也讨伐高句丽还输了,结果唐太宗成为千古一帝,为什么厚此薄彼大家自己反思一下。

杨广修筑链接了从扬州到洛阳、从洛阳到涿州(北京)的大运河,隋朝全国几乎全部男性都去修运河、征伐高句丽上战场,甚至去女性也要作为劳动力,整个隋朝被杨广几乎全部动员起来,人民不堪忍受纷纷揭竿而起。

不过杨广修筑联通的大运河,却给唐王朝成为繁荣发展的“高速公路”,可以说杨广修筑的大运河祸及当代,却功在千秋,至于千古一帝李世民根本没有这类动作,顶多就是勇于纳谏而已。

隋炀帝杨广做太子时,就对母亲独孤氏一系关陇贵族把持朝政不满,于是杨广登基之后首先“迁都洛阳”,目的就是摆脱关中地区的权力劣势,其次任用杨素为首的关东贵族作为宰相,来抵消关陇贵族集团的权力,第三杨广取了陈朝的公主进后宫,增加第三方力量对抗关陇贵族。

李世民面对权力斗争直接射杀哥哥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然后提拔所有帮助自己夺位的功臣集团(凌烟阁)不知这个千古一帝的黑历史如何解释?后来在选接班人时,李世民却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的控制,违心的选了唐高宗李治,也许就是杨广的亡国的前车之鉴太深刻了。

人才选拔上隋炀帝创造了“科举制度”直到1905年大清才废除科举制度,这样来看要说贡献肯定是杨广比李世民要强了,隋唐帝国其实就是一体的。


高论历史


李世民与杨广对比,这就相当于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的经验对比,不管从哪里来讲,李世民都要比杨广的功绩高,其实从后人的评价中就可以得出谁的功绩高了,你看一个是无道昏君,遗臭万年,另一个是千古明君,流芳百世,那先来看看隋炀帝杨广的功绩:

一、灭“陈”而统一全国。

二、成功修成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

李世民的功绩:

一、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

二、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三、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四、贞观之治的形成。

五、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从他两的功绩对比,李世民虽然没有弄一些像贯通南北大运河的功绩来,但是国家在他的领导下国泰民安,百姓富裕,军事强大。个人感觉李世民的功绩要大于杨广的。





忠云史


现在的人对隋炀帝的认识过于肤浅,这些人喜欢以果论因盖棺定论,喜欢用人最后的行为来审度一生的作为。就业绩来讲,隋炀帝最大的贡献有三。第一,修建东都。第二,开凿大运河。第三,完善科举。杨广说:“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以赋”。东都对于控制和沟通全国都起到了巨大作用。至于大运河的开凿,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南北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个贡献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这个贡献是巨大的,不是用数字就可以估量的经济价值。科举制虽然说是隋朝两代君臣共同努力完成的,但是在炀帝一朝才开始设立进士科,正式运行。科举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选官之权都集中到了中央。这样,庶族也有了更多的表现舞台,各地才干出众者和中央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对于富国强国都是相当有利的。

李世民这个人很完美,如果说他没有杀兄霸媳,我还认为他不完美,因为这样的人才真实。至于个人才能,李世民堪称古今独步,他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不怕失败,不忌讳失败,无论是攻坚战、防守战和运动战,还是水战、平原战和山地战,几乎样样精通。短短数年就底定天下,这是我喜欢的其他军事家,比如说曹操先生没有做到的。

谈到个人业绩,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大治君臣典范的楷模。这源于李世民有着深切的求治天下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他放弃虚荣和享受,他乐于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在人生的盛年把青春交给了苍生,交给了人民,也交给了历史。自从李世民得到了“天可汗”的称号之后,他就是万国之主,至少在东方的土地上处于牛耳地位,得到了中华各族的认可。

综合分析,只谈业绩的话,杨广先生和李世民阁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座丰碑,是让许多人高山仰止的领袖,是中华同胞们开创大业的旗帜。我们以中国诞生了杨广和李世民这样的伟男人而荣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