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前言

秦汉王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初步时期,是大一统王朝的开端,也是后世王朝的“祖先”。当时秦汉王朝的北方有着

匈奴、乌孙、月氏,南方有着百越西南夷,西面有诸羌和西域五十余国,这是一个民族百花齐放的时代,历史舞台上各民族政权互相博弈,或是战争征伐,或是匍匐求存,这是他们各自的选择和运数。而那时候汉匈之间的博弈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曲,双方各代表着一个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这种对峙、交流和战争中,实现了民族融合。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游牧帝国有游牧帝国的强,农耕帝国有农耕帝国的好,各自的体系、人才、制度、器物、发明、文化、资源等,在历史的检验下决生死分高下。河西地区的争夺是汉匈博弈的主战场,盖因这块地区实在重要,汉王朝拿下这颗塞上明珠——设立河西地,设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敦煌郡,在这开荒屯田、发展文明,可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减轻汉军北击匈奴的后勤压力;对匈奴而言,河西地区东连关陇,西通西域,南接种羌,北连蒙古高原,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坐拥河西东可威胁关陇长安西可控制西域补充物资和军队,而且这是匈奴右贤王部的休屠泽、贺兰山、祁连山、焉支山为其放牧与兵器材料的提供地,需要河西守住此处,匈奴控制河西,可得控弦之士数万,各种物资不计其数,还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因此,河西地区对汉匈双方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以此为主战场和目标,汉匈双方展开了一次又一次地军事力量博弈,没到亡国灭种的时刻,双方都不愿意放弃和离开河西地区。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匈奴手中的河西

河西之地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又称河西走廊,其地理范围随着历史的变迁有所变化,而汉代的河西之地是指汉朝建立的河西四郡及凉州刺史部,其大致疆域范围是黄河、贺兰山以西,羌水、南部都尉以北,玉门关、阳关以东,居延泽以南。河西地区的海拔起伏巨大,在900米到3000米之间,有平原盆地,也有崇山峻岭,气温也因这海拔及自身地理条件,最低和最高气温达到-30℃和 40℃。河西地区有着河流、沙漠、森林、草原、山地、平原等等,资源种类丰富且众多,属于非常宜居的地方。

又因地理位置,这里是各民族迁徙、往来、交流、斗争最为频繁的地区,诸羌部、匈奴、月氏、乌孙、西域诸国、中原王朝,都在这块地区相遇。总体概括,汉朝时期活跃在河西地区的民族约有十余种,羌人的弱羌、卬羌、番和羌,匈奴人的有速濮部、稽沮部、休屠部、浑邪部、觻得部、乌犁部,月氏人的有酋涂(即酒泉)王部、呼蚕王部、右苴王部、狼何部,还有乌孙人、塞种人、氐人等

。 他们构建起河西民族圈。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匈奴之前是月氏据有河西,整个河西都是他的牧场和领地,“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第四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十余万,故强轻匈奴。本居敦煌、祁连间”,月氏与匈奴相接,史书称战国时期的北方民族是“东胡强月氏盛”

,匈奴的头曼单于曾为保持与月氏和平(或者是头曼在送冒顿去死,因为冒顿一到月氏,头曼单于就领军攻月氏),送匈奴第一顺位继承人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掌权后将月氏赶出河西,自己占有。

匈奴人在河西一地布置有十个部落左右,浑邪王部、休屠王部、右贤王部(即右屠耆王,河西地区最高统治者)、折兰王部、卢胡王部、 犁污王部、速濮部、稽沮部、温偶王部、匈奴王本部(一部分)。可以说,河西地区差不多是据有匈奴帝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和实力。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进击的汉朝

汉武帝热衷于开疆拓土,是不可能放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意义重大、辽阔的河西地的,况且它是北方匈奴疆域中地区最适合汉人生存的地方。虽说汉朝占据河西不是汉武帝一人的决定,但汉武帝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汉朝出兵进攻匈奴、占据下河西是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是拍头决定的偶然之事,汉朝有着三点考虑:首先,匈奴是汉朝的世仇,不斗个精疲力竭、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的,这是整个汉朝天下的公知。

贾谊《治安策》言:“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

可以看出汉朝知识分子对匈奴的愤怒,还连带着皇帝、公卿和平民,整个汉朝社会对匈奴都有着复仇心理。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其次,汉军夺回河南地(即指河套以南之地,不是今天的河套平原),匈奴采取“益北绝幕”(即更向北迁移越过沙漠,即避战)的战略,而河西之地还是可以威胁到汉都长安,并且可以从西面和北面骚扰夹击汉军。因而对汉朝来说,夺取河西地可以使得

匈奴再也无法威胁到长安,还可以打破匈奴的两面夹击,更可以彻底解决匈奴右贤王部,之后再无后顾之忧地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进行西面、东面和南面地合围夹击,最终取得汉匈战争的最后胜利。

最后,汉军进际河西可以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分为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经济上是“减三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徭”,政治上是“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没进军占下河西之前,汉朝不得不砸“动辄费用以亿计”的钱粮物资进北方边郡,“府库为之一空”,使得百姓饱受徭役之苦;还有烽火狼烟四处都是,长安城外就看得见。

下定决心打定主意,那就甩膀子干。汉朝定下三步走的策略,军事征伐、移民屯边和修塞驻防。三步走完,顺利得让河西之地发展为牢固的汉朝抵抗匈奴的前沿阵地,更将河西之地牢牢抓在手里,彻底成为汉土。匈奴人不得不哀叹: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会出现这么顺利且成功的结果,霍去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匈奴的不甘心

汉朝虽然占据河西之地,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这块地盘,但匈奴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不愿意失去这么好的一块土地。因而匈奴不停地找机会,想夺回河西地,那时匈奴已经没有与汉军正面作战的能力,所以只能采取一些蝇营狗苟的侧面骚扰手段。首先,匈奴拉拢生活在河西及河西附近的民族,约定共同出兵攻打河西,在事成之后

“共享河西草原”。不得不说,这招画饼吸引来不少民族,也不知道是汉军的刀不够利了,还是他们脑子不够聪明,这事还真做了,还是两次。《汉书·武帝纪》:“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罕,匈奴入五原,杀太守。”《汉书·赵充国传》汉宣帝神爵元年:“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藉(借)兵,欲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

可以看得出,无论是哪个民族来攻河西,匈奴一定会在帮忙搅乱局势,但往往是从旁协助,基本不亲自上场。面对这种情况,汉朝设立“护羌校尉”持节管理羌人等事务,以及屯田边地,史载:“数十年,四夷宾服,边塞无事。” 可以看出很有效果。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其次,失去外援之后,匈奴还是不肯放弃,连续出兵大肆屠戮河西民众和劫掠毁坏物资,“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想借此让汉朝觉得“此地固守,不如予之”,莫不是这是汉朝,不是晋朝、宋朝和明朝,河西地还真给出去了。一时之间河西之地烽烟四起,战报频传,史记曰“帝患之”,但汉朝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加大移民充边,扩充河西军队戍卒达三十万,修建边塞关隘和设立属国来保卫河西,还通过军事征伐打击匈奴势力,使其无法集结重兵进攻河西地。

最后,既没外援也无法集结重兵,匈奴还是不可放弃,改用小股部队骚扰河西地。这种骚扰的规模一般不大在千人以下,《居延汉简》记“行夜举苣火二通,即见虏三四百骑以下”

,就是想来恶心一下汉朝,让汉朝烦恼,这的确做到了。但是在这时候,有羌人、月氏和匈奴等河西的少数民族转变为汉朝在河西地的坚决拥护者,帮助汉军反抗匈奴的骚扰。

从河西地区战争的视角,看汉匈双方的军事力量博弈

结语

可以看得出,在河西这块土地上,汉朝和匈奴都费劲了心血,双方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都不会放弃河西。而谁胜谁负,还得由军事力量的决定,双方的博弈立足于双方的军事力量。

河西先从月氏到匈奴手上,再从匈奴到汉朝手上,不都依靠的是“军事力量”吗?从河西一隅的博弈,完全可以看出汉匈之间的军事力量的强弱差异,同样也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汉人与匈奴人对土地的执着不放弃。

参考文献:《汉书》《秦汉之际河西地区的民族及其分布》《居延汉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