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宋朝为什么没有继承唐刀的形质?

杂家归真


众所周知,唐代的唐刀是我国冷兵器的巅峰,因轻便、锋利受到大家追捧,在唐朝非常流行,成为武者最为喜爱的刀具。

唐刀对于唐代来说,也有着重要的象征作用,这不仅仅是一把简单的刀具,还是唐朝人身份的象征。不过这样的巅峰时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唐朝后的宋朝就没有见到这种刀具的身影,让众位武将惋惜不已。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宋朝没有继承唐刀的形制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宋朝战马匮乏。

唐刀消失的最重要原因,和宋朝战马匮乏有很大的关联。北宋建国后,宋朝战马匮乏,少有骑兵的存在,骑兵的力量非常单薄。而从国家建立后,国内适合养马的西北地区已经属于西夏,北宋的马匹也被契丹大规模抢夺,让宋朝的皇帝一时间无可奈何。

虽然在此期间国家也曾经效仿其他朝代养马的方法,但是并没有什么好的成效,战马的数量没有得到增加,巅峰时期不过拥有20多万马匹,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宋朝武将地位低下。

宋朝建国后,不仅马匹少的可怜,就连军队士兵的地位也非常低下,甚至不如一个小小的文官。宋朝领导人担心武将叛乱,百姓因此起义,就对朝廷的兵器严格管制,政策上延续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让武官不得朝廷重用,文臣能够随意打压武将。

在这样的政策下,很多武将看不到前途,只能辞官或者转向文官,所以武将变得越来越少,留下的也没能得到好的发展,也就造成武器的发展受到限制,没能将唐刀传承下来。

宋朝刀具管制严格。

宋朝不仅不重视武将,就连武将使用的刀具也管制的非常严格,民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禁止百姓私造、私藏冷兵器,一旦发现将受到官府的严厉惩罚。这一法令的推行,不仅造成了冷兵器在宋朝没有得到发展,还让民间的铁制器具受到管制。

在此之后,大家对于手中的工具和身上的配刀也就不在意了,开始使用朝廷统一发放的刀具,因此严重的妨碍了冷兵器在宋朝的发展。

火器的流行。

虽然这个时代的冷兵器非常盛行,士兵们都将手中的冷兵器当做杀人的武器,但是宋朝开始后,就开始使用远距离的火器,这让火器在整个朝代开始流行。士兵们使用火器后,不需要近距离作战,使得短兵作战的机会减少,唐刀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而且宋朝的士兵主要注意防御,很少主动攻击别人,远距离的杀伤就成为了最主要的目的,类似于唐刀的短刀慢慢被大家遗弃了,毕竟这样的刀具一点都不实用,远远不如远距离攻击来的痛快。

唐刀不适合宋朝的战争。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由于北宋年间马匹少的可怜,所以只有少量的骑兵。而游牧民族常年在马上生活,马术远远超于宋兵,短小的唐刀就没有太大作用。

(宋代战场更适合长柄武器)

如果士兵都拿着这样的唐刀作战,根本占不到游牧民族的任何便宜,只能导致宋朝军队失败。在这样的因素下,宋朝就没有继续使用唐刀,只能将武器加长,变成重型冷兵器,这才能提高战争的胜利几率。

唐刀制作工艺复杂且昂贵。

虽然宋朝的士兵根本用不到唐刀,但是对于侠客们来说,唐刀也是一种便利的武器,那为什么还没能得到延续呢?

其实这和唐刀的制作工艺复杂且昂贵有很大的关系。铸造一把唐刀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还有很高的铸造工艺,每道工序要求的都很严格。如果一般的侠客,想要铸造一把唐刀,那可能就要倾家荡产。按照当时宋政府的财力来说,根本无法负担起这样的费用,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唐刀的失传。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朝廷将唐刀替代,要知道,在宋朝年间,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兵,他们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武器,这都是由朝廷共同发放的。如果当时宋朝政府采用唐刀,就意味着需要很高的造价成本,这对当时的朝廷来说可是重大的支出。

(宋朝远程武器)

所以当时的政府为了能够大量生产,也为了能够结合当时的需求局面,就慢慢的用朴刀将唐刀代替,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武器。因此我们只能说这种刀具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才遭到了朝廷的淘汰。


大国布衣


其实从晚唐开始,唐横刀就已经没什么市场了。


原因是初唐对付的突厥人,基本上以轻甲为主,故而唐军对武器的破甲要求不高,主要是锋利,一击致命。晚唐开始,藩镇割据严重,这是关内诸侯和皇室之间的战争,多是装备重甲的,所以相应的,武器的发展趋势就是为了破甲而生。相比于横刀、陌刀,初唐没流行起来的拍刀倒是适合此时的战场,很快,拍刀就开创了一个新的武器潮流-长柄刀,也就是来百姓口中的大刀。因为刀柄巨长,所以大刀用起来很有力道,就跟大斧一样,有比大斧要更加轻便。唐朝灭亡之后,五代乱世开始,重甲骑兵步兵之间的相互对决,加快了长刀在中国退役的速度。

到了宋代,长刀彻底没有了市场,长兵器军人用长柄刀,比如凤嘴刀、大板刀。短柄刀是发展于晋末出现的小锐角切刃刀,在五代发展为手刀,宋代成为腰刀。

其实就是刀在宋代,市场也不如鞭锏锤一类的武器,因为北宋辽国有重甲骑兵,西夏有铁鹞子。南宋金国有铁人步兵和铁浮屠,蒙古有铁骑。只有鞭锏锤这种打击类武器,才能有效的击败敌人。所以说不是宋代没继承,而是把他淘汰了。



火器工坊



唐刀是中国冷兵器的巅峰之作,制作工艺精湛,堪称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唐刀的制作是以杀敌为目的的,所以其设计和锻造的实用性很高。唐刀可以分为四类,大致为仪刀、横刀、障刀、陌刀。宋代以后,因为诸多因素,唐刀的锻造技术被弃之不用了。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唐刀(横刀)只有日本正仓院的藏品了。那么,为什么宋代不再延续杀伤力这么强的唐刀呢?原因可能有以下这么几个:

第一,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特别担心武将叛乱,平民造反。所以对兵器使用有严格限制,《宋刑统》规定:凡蓄藏禁兵器的人户,处以“徙一年半”的处罚。开宝三年,赵匡胤下诏“禁京城民畜兵器”。禁令严格甚至波及到了农工具。《宋会要辑稿·兵》记载:“仁宗天圣八年三月诏曰:川陕路不得造着袴刀。利州路转运使陈贯言:着袴刀,于短枪竿、拄杖头安者谓之拔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着袴。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陕路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犯者众。请自令着袴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乃可其请。”


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人们不再好武,佩刀的要求也就没多少人在意了。此外,严格的禁刀令限制了锻造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至宋,虽然冷兵器依旧是作战主要攻击器,但远距离火器的使用,使得短兵作战减少了。此外,宋朝注重防御而非进攻,远距离杀伤就显得格外重要,短刀则退居次要位置了。

第三,唐刀造价昂贵,锻造要求太高,不能适应冗费情况下宋政府的需求。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斗米钱十三五,天宝二年一把最下品的唐刀(横刀)价格约在五十斗米,最上等的镔铁唐刀要一百七十斗米。有些富裕家庭为了一把上乘的唐刀,可能倾家荡产。此外,唐朝采用府兵制,上战场刀各种需用都由自己配备,所以,为了保命,士兵对刀的砍杀击破地方铠甲的要求比较高,而宋的武器由国家统一发放,财政压力大,选取廉价产品也就没什么了。

宋代的刀主要有两类个类型:

其一,厚背手刀。据《武经总要》记载,这种刀的款式为:旁刃,柄短如剑。器图中之手刀,刀身短阔,厚背薄刃;四瓣刀镡;刀柄短粗,尾端有耳。这种刀是宋代军队常佩刀,比较普遍。

其二,环首斩马刀。这种刀在唐代叫做陌刀,因为杀伤力很强,宋代则继承和发展。与唐代不同的是,刀身缩短了,刀背加厚了,刀头更宽些。《玉梅》:“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 命置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



当然,除了这两种外还有模仿辽金的弯刀,长柄大刀等。但总体制作水平已经不如唐刀。为了弥补达不到唐刀柔韧耐用等缺点,宋刀选择了更宽的刀身和更厚的刀背,但普及度要大于唐刀了。


人文中国


第一就是唐刀锻造复杂,价格昂贵,而宋朝更加流行带木柄的朴刀。水浒传说过:“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利川路转云使陈贯言:“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 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可着裤。川峡山险, 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刀耕火种。

可以朴刀在宋朝非常盛行,首先是朴刀价格便宜,一般边远山民都可以配备。其次是朴刀有一个长木柄,真正实战的时候,朴刀一寸长一寸强,攻防空间大,战斗威力在大多数时候是超过唐刀的。

另外宋人还喜欢带着朴刀的同时,再挂一把厚背手刀,刀身短阔,厚背薄刃,用于近身劈砍。朴刀和厚背手刀的组合,彻底淘汰了功能单一,价格昂贵的唐刀。另外,就是宋朝军队武器全部都是国家发放。

宋朝还有数量巨大的乡兵民团,就需要价格便宜,便于大量制造,批量装备的武器。而且,还要让人快速上手。相比较,朴刀在训练角度来说,肯定要比唐刀更加容易上手。

另外,为了对抗北方骑兵, 宋朝无论军队还是乡兵更加重视弓弩的装备和训练,希望可以在中远距离对敌人进行杀伤,而不是使用价格昂贵,只能近身使用的唐刀。唐朝府兵是国家分给田地,自备武器,才有可能自备这种昂贵的自卫武器。宋朝是国家分发武器,肯定就会选择最便宜实用的武器。


深度军事


网络上 " 唐刀 " 的概念,其实就是指仪刀、障刀、横刀的统称。这些刀应该都属于短柄直刃刀。其中包括环首直刀和非环首直刀。

宋代刀与唐代的最大区别是变弯了。而这种变化最大的原因是战场环境的变化。

中唐以后,因为重甲时代的到来,细窄的直刃刀型渐渐无力应对这种局面。于是至北宋时,战阵上的战刀刀越发宽厚,甚至出现了只保留劈砍功能的平头环首刀。

与之相对应,更适合对付无甲目标的弯刀,开始兴盛起来。

元朝建立后,为了防备“南人”即南宋遗民可能的抵抗,大量收缴汉人的兵器并销毁,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中原汉地的兵器传承出现了一定的断层。于是元明时期的兵器尤其是短兵器便以蒙元弯刀为起点进行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冷兵器研究所


唐刀是被淘汰的。但宋掉刀也算有点唐陌刀的样子。

宋朝铠甲太重,轻刀已经不能适应战场需求。宋朝战刀已然极其厚重,但也不是战场主力,狼牙棒一类重敲击武器被大量使用。

不同意的可以去买把抗战大刀(宋手刀后代)和唐横刀,比比谁破甲。

宋朝也发展出雁翎刀这样的优秀刀型,比横刀要科学的多。


寧劍


感觉中国古代很多兵器制作工艺失传的原因主要就是不适应时代发展了。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兵器一直都能适应战场环境,那各个势力肯定会千方百计的去使用研究他,怎么可能会让他失传?

中国古代的战争规模可以说不是世界上其他地区能比的,因此在武器方面的消耗也是惊人的。这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国家和势力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选择适用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所以这才有了每个时代所特有的一些兵器。

这个兵器不一定一直都是往最好的方向发展,但肯定是那个时代相对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武器装备。


金刚菩提浅谈


宋朝铸造技术比唐朝更进步 所以可以铸造出朴刀这种比较宽的刀 这种刀在战场上用着比较顺手 向日本刀在同等铸造技术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砍断 戚继光那时倭寇能横行无忌主要是对上了乡勇也就是土兵 真要和正规军对上倭寇必定跑的比马还快 这也是明朝头疼倭寇的原因之一


板砖楔前脸啦


1.唐刀是被淘汰而不是不被传承!

唐刀对当时的战场环境并不有利 宋的代都是以重武器为主 钝器大刀这些 因为敌人的防护能力强 你用刀砍不动 你还一直用?

日本武士刀是因为日本本土甲胄没有发展进步所以一直没有被淘汰 毕竟日本没有几个人能有一套甲的!


鹿叭叭


唐横刀直窄,刚柔并济。破甲原理,走的是直劲。以刺为主,跟后面的兵器不一样。

而宋以后重文轻武,关于直劲的练法慢慢消失了。普通人拿起来只会劈砍这些横劲。这时候军队只好装备重锤重锏等重兵器破甲。同时锻造方法也不同了,达不到以前唐刀的刚柔相济的程度。只好加大加重刀身。

这里面有个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岳飞。岳飞发现北宋不行了,出山招兵,练800兵,最后朱仙镇破十万的,就是以这800兵为核心。这800兵练的就是直劲,而不是普通人熟悉的横劲。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岳飞被杀。岳家军被支解。

但是从此以后,武术各个流派,都出现拜岳飞的习俗。就是因为岳飞又把直劲的练法传入世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