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鄉土文旅》 免票旅遊景點推薦遊50:滎陽市高村鄉(北邙)“河陰石榴基地”西--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滎陽飛龍頂,是一處非常隱蔽的道觀,面積約8平方公里,位於滎陽“河陰石榴基地”的西側。飛龍頂景區的正東方是隔壑相望的邙山村、正西是深溝橫隔的黃河古渡口--牛口峪村,地形上“北濱黃河、南望嵩嶽、東眺漢霸二王城、西據洛陽八關之虎牢關”。飛龍頂的古建實際上比洛陽5A級景區的老君山銅頂更有歷史,曾經古建築群雄偉壯觀,雖然地形內中是個避風的“小盆地”,紮起寨門是處可藏兵拒匪、安民避禍的堡壘,但最後還是幾乎全部毀於“人禍。”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飛龍頂創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至明嘉靖和萬曆年間陸續進行過規模較大的增建、重修;清代從清兵入關的1644年到順治退位期間,飛龍頂一直有開拓擴建;直到清末同治、光緒年間仍進行過重建和維修。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WG"拆毀前時,飛龍頂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

一、祖師大頂,又稱祖師頂、飛龍金頂,是飛龍頂最重要的建築群,自下而上、自南而北依次有一天門、二天門、琉璃影壁、樂樓、三大殿、壽極閣、清虛府等建築。清虛府,坐落於飛龍頂北側最高處的一座小山上,即金頂的所在,也是飛龍頂的絕勝處。其建築於一座高達30餘米的不規則形臺基上,通體為九脊廡殿重簷樓閣,共有上、中、下三層,甚是巍峨壯觀。清順治8年(1651)重建。三大殿,包括祖師殿、三清殿(原名紫雲宮)、玉皇殿,是飛龍頂的主要建築之一,創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三殿中以祖師殿中的三十六將與玉皇殿中的三十六帥的巨幅壁畫,最為引人注目。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二、泰山東頂,也稱東嶽行宮,位於金頂東側的突兀小山峰上,包括玉皇觀、碧霞祠2座建築。

三、華山西頂,也稱西嶽行宮,位於金頂西側的高臺地上,有建築1所

四、南崖閣,又稱南嶽行宮或南大殿,早毀。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當前除送子觀音殿古韻猶存外,其他建築均為後來重建、仿建,現代的建築材料“鋼筋水泥”,替代了曾經的“小米黃泥”,古建之韻味再也回不去了,殘存的遺址向遊客訴說著曾經輝煌的過去!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綜上所述的古蹟,最終都消失在"WG"的那場文化浩劫中了。“文化”破壞“文明”時,觀念的破壞力總是超過我們人類自身的想象!現在的飛龍頂景區通過周邊香客募捐重建,已經初具規模。創建,比毀滅更有意義!

~~~

附圖: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古韻猶存的送子觀音殿(其他大都為重建)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送子觀音殿屋頂上的小像栩栩如生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中原地區道觀遺址之“中州奇”--滎陽飛龍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