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教育孩子靠打行吗?

wiuyo


打肯定是不行的,我从孩子3岁开始,就实行了一个叫“小板凳教育法”,效果良好,具体如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般家长都会碰到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误的情况,比如:孩子因为家长不肯给他买喜欢的玩具而大哭大闹,或者到了睡点不肯睡觉,或者作业拖拖拉拉,或者一不小心把家中的一个贵重的花瓶给打碎了。碰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来达到压制孩子或者教育孩子的目的。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家长在愤怒状态下的责骂或者解释,在孩子看来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虽然孩子因为你的责骂暂停了纠缠或表示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双方都不是处于冷静状态的行为,孩子会产生一定的认识方面的误差,他更多感到的是父母的愤怒,而不是父母教育的内容,这样无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也会导致将来他还会产生相类似的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家有一种简单而又有实效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小板凳冷静教育法“,当孩子发脾气或者犯错误的时候,首先要表示父母也生气了,并简单陈述生气的原因,然后请孩子坐在安放在角落里的小板凳上,要求他冷静思考五分钟,只要最后能够说出父母生气的原因,父母就能原谅他。期间的规则是不许哭、不许做任何其他事情,房间中关闭电视机,父母尽量不说话。五分钟后,让孩子讲出父母生气的原因,一般孩子在冷静一段时间后,都能够讲出一些简单原因,父母稍微再明确一下规则就可以恢复常态了,之后一般父母就不要再重提之前的事情,以免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说话不算数。

应该说,在我们家,自从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后,很少会出现父母大吼大叫、情绪失控的教育情况,孩子也很少会重复相同的“犯规”行为,“小板凳教育法”对于我们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沁阳老师


教育孩子靠打行吗?

撸起袖子,有棍子拿棍子,没棍子拿棒子,实在没有应手的家伙拿橙子,最后眼前啥也没有,正在切菜的我,直接拿起了切菜刀。

对孩子说服教育不是唯一的方法,必须文和武双管齐下,效果最佳!

棍棒下出孝子,棍棒下也能打出好成绩!

上大学的不去讲了,上初中的也不去提了。今天上小学三年级的老儿子回家了,我正在切菜,我拿起橙子砸破了厨房的玻璃,顺手拿起菜刀,用上了轮大锤的力量,一刀挆在菜板上,菜板一分为二。

过来,这玻璃就是你的榜样!想让我把你打飞吗?这菜板就是你的大哥!想让我把你劈成两半吗?

下午老师又把你妈妈留在了学校,上课不认真,思想开小差,不注意听讲。你玩游戏的认真劲,用在学习上该多好?上课不听老师讲课,偷看游戏卡片。大人挣钱供你学习,不是让你去玩游戏,如果再有这种情况,就別去学校了,给你买几只羊,去放羊吧!

这玻璃和菜板就是你的榜样。

儿子站在那里吓的脸发白,估计心也在颤抖。回屋吧,好好反醒。

三个娃学习成绩都还可以,棍棒吓虎完了,再进行政治教育,两者结合,效果真的不错,今日头条的朋友们试试吧!


一杯仙


不打不成才,谁不是从孩子过来的,童年的自己懂事听话吗?不教育行吗,我的孩子打的,教育的,就算真的遇到老师误解了,我都坚定不移的支持老师,打坏了,我自己治,严是爱,松是害,我没有花不完的钱,我也养不起败家子敌人、我还指望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不要像我没文化,没知识,生孩子破宫产,五天就自己做饭吃,前三天在医院挨饿中度过来的,现在一身月子病有苦说不吃,孩子的教育成了唯一改变命运的的希望,希望快点改革,给老师多加点工资,给高中多招点优质老师,让我的孩子学有所成、考个好大学,有份体面工作、我就指望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我支持给老师加工资


gocool2017


得看是什么样性格的孩子

如果像我小时候,那真的是不打不行,小时候最喜欢跑到村里的电房里扳电闸玩,因为会冒绿火😂😂😂😂😂还能一下控制全村人家的电,感觉很有成就感,往上一板,嘿,全村电来了,往下一板,嘿,全村没电了😂😂😂😂😂😂家家户户还以为自家电路出问题了,都出来检查自家电路

有一次,我正玩电闸的时候,一扳下来,全村没电了就有一户人家搬着木梯子查看自家电线的接口点,我正好又把电闸扳上去,电把那人直接打飞了,那人的家属把他送医院救治,还好问题不大,很快就好了,但也就是这次,村里开始讨论了,你一嘴,我一嘴的说,哎,原来你们这段时间都家里时不时停电和来电啊,那肯定是电房那边出问题了,于是一堆人浩浩荡荡的朝电房走来,一到电房,好家伙,正看见我光着上身跟村里几个熊孩子一起扳电闸呢,电闸还在冒绿火花,村长揪起我耳朵就把我扔我爸面前,然后跟我爸说,你家这孩子不知死活跑电房玩电闸,电闸还在冒绿火,我们看的心惊胆战,不是我发现的早,你家这孩子搞不好就被电死了,我爹轻描淡写的说了声,哦,然后笑着很和气的对我说,来来来,把衣服裤子脱了,洗澡,看你浑身脏兮兮的,快把衣服裤子脱了拿去给你妈洗洗,我这心里犯嘀咕,咦,我爸今天怎么这么好,不打我

好家伙,等我把衣服裤子脱完了,我爸拿着根竹条,对着我就是一顿猛抽,抽的我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直往床下钻,足足抽了我十几分钟,抽完了,看着我身上伤痕累累,问我,疼不疼啊,我抽泣着说疼,我爸一边又给我上药一边问我,还有没有下次了,我说没有了,我爸说,记住这疼的滋味,你以后走到电房门口都不会再靠近电房,自打那以后,我真的令行禁止了

所以说,打,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能避免很多意想不到的悲剧


H奔波儿灞


对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光靠打骂不行。但小孩一生没有被家长打骂过,也不行,至少走上社会心理承爱力脆弱。我的邻居一小孩,父母是知识分子,小孩又是独生子,从小乖乖,也没被家长打骂过。长大后,参加工作,由于工作问题,被领导批评几句,就精神失常。事后,她父母也承认,从小没被打骂过,娇生惯养造成。


乐途4184


我还是不赞成:棍棒之下出好人,我小时候也受过父亲不少的打,但我也没有上高中,大学。甚至高小,初中也没考上。我通过总结自身的经历,对我的女儿从不打骂,也不责怪,,只从正面说服敎育,她高中,大学都考上了,毕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我觉得打骂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秃废思想,缺乏上进心,进取心。起到相反的作用。


草药黄晓敏


不赞成打孩子。特别是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期,逆反心理,这时候打孩子,更是适得其反。要引导孩子,和孩子平等对话,讲道理,也可以讲点策略。有一天我儿子和我讲了一件事,我觉得好笑的同时竟赞成了儿子的做法。现在中学的孩子也有谈恋爱的,儿子怕他儿子也谈恋爱,可又问不出口。一天他就同他儿子说,你要是谈恋爱了就告诉爸爸,我给你点零用钱。因为我孙子从来不要零用钱。然后他儿子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你好给你女朋友买好吃的呀!然后我孙子告诉他爸爸,他没有女朋友。从我孙子的成长来看,不挨打的孩子,多数会更懂事。


王艳琴5424


该打,但是不能打得太凶,教不严师之惰。其实中国古代这种思想虽然在今天不被世俗认可,但是棍棒下出孝子这是真话.以前的学校都挂着一个匾.《溺则无授》就是说如果你溺爱孩子就别送来.送来我也不教。以前的父母没有不打孩子的.皇帝上课虽然不被打.因为皇帝是天子.平民打不了.所以古代有的皇帝可以代罚.就是找伴读给你挨打.其余的不管王爷,阿哥都可以被打。

呵呵说到这里我就再给你讲讲普通老百姓怎么对待,教育孩子的.古代的打孩子,并非今天的虐待,暴打。古代打孩子一般都用戒尺,扇子,拐杖这几样打孩子.你试想一下.戒尺,扇子打手心,屁股只是伤之发肤.不想今天.要么不打孩子.要么就打半死.还有像拐杖虽然杀伤力有点大但是用拐杖的人打你的都是祖辈.《奶奶.爷爷》老了没力了.而且孔子曾经说过.孩子挨打的时候要跪在父母.祖辈灵位,学生就跪在孔孟牌位前受责.如果父母老师下狠手是可以跑的.你在拿古今做个对比,现在就在你周围有些孩子还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恶语相当对不对.古代是没有这回事的.

你纵观古今5000年的历史.古代除了皇家.就没有弑父弑母的人.而今天,你每年都会听说好几回的.虐待老人之类的事件,你恐怕已经听习惯了.所以打孩子是该打的.但不是暴打.你可以用柳枝.尺子.之类的打两下.让孩子记住.


丹东骄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在父母圈里还有一句“不打不成材”,更是成为千万父母教育的准则。我在网上和一些书中也能看到不少支持“打孩子”的教育方式。

  要列入这两句话的正确性,我这里就能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一个8岁男孩,一边喝奶一边在沙发上跳,打翻了牛奶之后,家长怕打孩子会留下心理阴影,就说:“没事,没事,我来处理就好了,你走开一点,一会我重新再去倒一杯给你。你坐在那边看电视别再动了。”

  这个孩子认为我犯错没关系有妈妈处理,下一次他一定还会一遍喝奶一边到处乱跳。

  结论:孩子不打,永远记不住哪里做错了。

  第二个例子:

  一个5岁男孩,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结果一次打翻了不停的插拔电视机电源插头,最后导致电源跳闸。家长害怕孩子吓着,就把他拉开,自己去处理,在事后只是简单的说明电源插头的危险性。

  孩子觉得没关系,妈妈或许只是在吓唬他,下次一定还会继续玩插头。

  结论:不严厉教育孩子,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第三个例子:

  一个3岁小孩,天天在班上打比他小的小朋友。老师不敢打骂他,只能制止、教育他,回家了父母也没有教育他,结果打人、欺负弱小成了他的习惯,甚至以此为乐。

  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有心理倾向,长大后或许会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

  结论:不打、不骂、不批评,他只会觉得打人很好玩。

  以上的例子,听起来,似乎严厉教育、打骂孩子很必要。但是,真的只有这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吗?

  

孩子的恐惧

  我的孩子今年刚好3岁,下半年才上小班,现在正在上苗苗班。其实,他去年上半年就上了苗苗班,一个学期下来老师还经常表扬他很乖、很听老师话,如果其他小朋友做错了,他会去批评、会向老师报告。

  但是,这个学期他“变坏了”。从开学不久都现在两个多月,几乎天天在班上和小朋友打架。不再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了,把小朋友打哭之后,就站在那啥都不说,老师问他他不应,批评他他就不开心。

  最近,发展的更严重了,做错事了还会甩锅,老师问他,他就死活不说自己说,说是别的小朋友干的。

  为什么呢?

  我和他妈妈分析了一下,是因为我们开始频繁批评他、打他,而且我们总结得出如此“打”“骂”他并不能达到效果。

  特别是我,在孩子犯错时,总是在愤怒之下责难他,让孩子感到了害怕,不但没让他改正错误,反而“打”“骂”只在短时间内有效果。更是让孩子错误的理解为“承认错误,就会被打”。

  

隔代的“宠溺”

  除了我们不正确的“打”他以外,他的爷爷奶奶对他的“宠溺”也有大影响。

  他2岁左右的时候,自己做错了,他总是会如实得向我们汇报。这个时候,我和他妈妈都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教训。但是他的爷爷奶奶总是说“小孩还小,好好和他说”。

  于是,爷爷奶奶就会把他带去玩,慢慢的说“刚才你是不是哪做错了?”这时,他如果说哪哪不对,奶奶总是说“知道错了,下次不能再这样了哦。”;他如果不说话,奶奶就会说“没关系,没关系,奶奶知道你错了,不能再犯了哈。”

  这样,他自己就觉得:承认不承认错误,都没关系。

 

 

父母的原因

  教育孩子是个大难题,即使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他们的经验也未必正确。更何况,年纪大了之后,自然而然会和孙辈很亲,对于“教育”的底线就无法坚守了。

  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必须由父母自己来承担。

  我的孩子之所以现在变得这么调皮,有那么一点叛逆。归根结底,是因为父母在他2岁时就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爷爷奶奶的宠溺更是采取纵容的心理。

  

该打,但有尺度

  “打”孩子是必须的,但是最好只用在孩子触摸或者尝试一些危险物或者参与危险活动时。电源插头、开水瓶、电梯等,这些东西是不能尝试,一次意外就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情况,是绝对必须严加禁止,必须“打”!

  “打”还要看年龄!

  五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是非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往往讲道理起不到明显的作用,直接肉体的疼痛反倒更能加深印象。五岁到十岁的孩子,应该尽可能的少打,实在需要打也是在反复说理无用,犯了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打。十岁之后的孩子是万万不能打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心强,简单的打骂只能造成孩子的叛逆。


打是最无力的教育

  让孩子心理上不舒服比让他们身体上痛苦更能让他们印象深刻,受到教训。

  比如,我孩子可以让他站墙角反思,规定好时间,不到时间不准离开。在孩子反思期间,就站在旁边看着他,但不与他交流。学龄后犯错的孩子,可以让他在房间内禁足一段时间,没收他一切玩具与娱乐工具,或者让他手写认错书。

  直接拳脚相加是最粗暴也是最无力的教育方式。事实证明,惩罚教育方式比直接打孩子更文明更有效。

  如果孩子“作”起来无法无天,你实在忍不住,感觉除了动手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请试一试以下的方式处理:

  (1)要打,必须在冷静的时候,而不是头脑发热的当下。因为在情绪发泄时,容易手上没轻重。

  (2)最好有固定的惩罚模式,并且惩罚要有相应的规则,如用戒尺打手心、打屁股,固定打几下。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都请将这一点铭记在心。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识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小林子啦啦啦


打孩子这个事情,90%的家长其实都是不赞同的,但是还是有60%的家长在打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都是有脾气的,而孩子是特别调皮的,有时候你说了半天他都不理你,把你的话当做耳边风,所以你气急。只能伸手去打孩子。

但是打孩子这个东西,你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比如说你动作幅度可以大,但是落手要轻,你不能气急败坏的去胡打一通,这样很可能出问题。我的身边就有家长把孩子打进医院了。还有的家长把自己的手打伤了的,这都是气急败坏的表现,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多么生气,一定不能气急败坏,要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了你才能冷静的去思考。

在冷静思考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孩子的问题。有些孩子确实要打一下,你不打他的话,他就不知道你的厉害。但是有些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做错了事了之后,你只要稍微的点拨一下,说一下他今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像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