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窮人搶著買的高層房子富人正在"拋棄"?開發商:30多層重建太難

10年以前,城市裡的商品房多以10層、7層左右的四室兩廳大戶型為主,很少有40平方米的一室一廳,而如今城市裡蓋的商品房基本以高層住房為主,30層高度是標準化,逐漸的一些城市開始蓋起了40層、50層的房子,戶型面積也越來越小,以前一套三室一廳至少在100平方米以上,如今三室一廳就只有80平方米左右,為何隨著老百姓對物質生活要求的提高,住房面積還逐漸變小了呢?

窮人搶著買的高層房子富人正在

有人說主要是隨著我國城鎮化不斷的推進,選擇進城的人口越來越多,其中農村人口往中小城市轉移,而中小城市人口又往一二線大城市湧入,由於城市人口不斷的增長,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土地資源緊張,房子不夠住,迫不得已之下開發商不能再蓋低樓層大戶型的房子,只能向上增加樓層高度,並且縮小住房面積,以此來化解供需之間的矛盾。

但是有地產大佬出來拆臺,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今年前期表示,20年前我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很低,那個時候房地產市場處在剛需階段,截止到2018年我們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9平方米,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簡而言之就是不在是住房稀缺的國家了,房地產市場也基本結束了剛需階段。從這個角度來看,商品房就沒有越蓋越高,越蓋越小的道理了。

窮人搶著買的高層房子富人正在

是什麼原因導致樓市反向發展呢?其實潘石屹也曾解答過,他說是人們的貪婪!直白來說,10年前大家買房都是為了居住,所以會考慮空間和舒適度。10年後人們買房都是為了投資賺錢,就不會在乎空間和舒適度了。而目前真正需要買房的人群分為兩類:1類是10年前沒有買房的人,現在急著買房;1類是購買力不足的年輕人。

雖然這兩類人群還沒有買房,但樓市早已處於飽和狀態。根據專業人士分析稱,把全國所有的空置房商品房加在一起,都足以能夠容納數億人居住,所以現在窮人搶著買的高層房子,富人卻正在拋棄,他們更多的會選擇底層洋房、別墅或者去生態環境好的地區購買房產居住。

窮人搶著買的高層房子富人正在

富人為什麼不喜歡高層住房,不是說高層房子視野開闊,採光通風好嗎?其實這些優點對於富人來說不值一提,畢竟高層住房弊端會更多,比如小區容積率太高,每天出行高峰期上下電梯都得考擠,週末休息小區裡又會人多嘈雜。最主要的一點是樓層太高安全隱患就會暴露更多,比如高空拋物、火災、電梯故障等問題。

有開發商直言,30多層樓重建太難。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重建成本太高,拆舊換新需要成本,另外還有重建成本,這兩大成本加起來開發商的利益在哪裡?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內幾乎還沒有拆除30多層商品房重建的例子,最多隻是拆除城中村這樣的房子,但是這裡面是有很大利潤空間的,即使你是10層的民房開發商也願意賠,因為他能在這塊地上蓋起30多層的商品房,論套賣是穩賺不虧。

窮人搶著買的高層房子富人正在

當然,還有人說幾十年以後城市有新規劃就會拆除老舊住房,或許這樣的想法有些過於天真,其實道理和開發商拆遷拿地類似,過去城市規劃拆遷同樣因為都是幾層樓的民房,拆除簡單,安置成本也低,未來每個城市遍地都是30層以上的小區,別說地方城市沒有資金拆遷重建,就連國家都難以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國家實施的樓市"棚改計劃"盤活了很多地方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也導致一些城市房價的上漲,如今"棚改"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舊改計劃",簡單來說就是不再實施拆老房子賠錢的政策,而是把錢拿來修補老舊住房小區,比如給老小區裝電梯,讓舊房重新煥發活力,延長舊房使用壽命。北大教授朱國鍾研究表示,通過對比大量數據模擬開發商和購房者動態行為,再結合房價、房齡、供求和城市發展等因素來推測,未來國內貧困區或主要集中在高層住宅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