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棒奔霸


农村俗语都是经过农民在生活中的实践,智慧而得来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俗话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的都是动物是具有灵性的,特别像是燕子和狗。



燕知寒门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一首意谣,燕子是报春鸟,也是吉祥鸟。在农村有燕子来家搭窝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燕子来做窝,意味着家里吉祥富贵。

小时候,村里桂奶奶家的房子是最好的,一座大大的五角房子,里面不仅有宽敞的堂屋,还有好几个房间,以前村里人打粉打糍粑都是去她家。

她家堂屋的角落里就有好几个燕子窝,地上经常都是燕子屎,有时候窝里的小燕子掉下来,她还会特意扛个楼梯把小燕子送上去。桂奶奶是个特别迷.信的人,她说燕子来家做窝这是求都求不到的事,一定要好好的供着。


狗知新婿

狗是非常有灵性的一种动物,不仅能看家护院,还能给人做伴,农村人对于土狗的喜爱那可不是一星半点,那是全身心的喜欢。对于狗知新婿我倒没有经历过,但狗知新媳我确是有亲身体验。

老公家有一条养了七八年的卷毛狗叫小白,小白平常是非常凶的,不认识的人往家门前过路,它都会追着叫。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那天老公家的亲戚都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多,我进去的时候它就对着我摇尾巴,我也没太在意。

当我在桌子旁边坐下一会,它钻进桌子底下,用它的小爪子轻轻的挠我,尾巴摇得特别起劲,我心想这小狗真傻,又不熟尾巴还摇的那起劲。这时被老公的小姨看到了就说,小白平时凶的都不让人摸,这下跑到你身边去撒娇了连小白都知道你是这家的新媳妇,这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狗是一种既聪明又忠诚的动物,它能分的出谁是自家的人,像老话说的“狗知新婿”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总结:以上就是小唐对这两句俗语的理解,小唐觉得这两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小唐话三农



狗知新婿这一点我很有体会,三年前处了一个对象,我们处了两年多,每次去他家他家的小土狗都咬我。除非不出门,一见我面就嗷嗷叫,给它好吃的哄哄都不行。我去别人家狗都不会那么咬我。当时就很反感,结果还是分了。是不是我长得招狗烦啊!


云姐带你逛玉乡


“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句农村俗语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的。


首先这句俗语的意思从字面上就可以猜到大概,说的是燕子知道哪户人家贫穷,所以就不去哪户人家筑巢,而家里的新女婿上门,狗是知道的,狗是不会咬新女婿的。


我小时候家里贫穷,但是在我家的房檐下却是有一个不小的燕子窝。记得妈妈还想了办法在燕子窝的下方吊了一个硬纸片,因为年年有燕子来,所以经常有燕子的粪便落在那一小片的地上,看上去很脏。

有了这个硬纸片,就能防止房檐下的地上积上一摊燕子粪便,又可以防止燕子的粪便落在进出的人身上。


至于农村的土狗会不会咬新婿,我认为是要看那狗的习性。

有的狗凶狠有的狗相对温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温顺的狗可能会在看到主人热情的和陌生人在一起,就不会攻击吠叫。


所以农村的俗语也不是个个都是有道理的。


贫农希蒂


燕知寒门,狗知新婿。根据字面理解,说的是:燕子会专门找穷人家去筑窝,狗狗能认识新上门的女婿,会对他很温和。

这句话表现的是这两种神奇的动物具有非常灵性的一面。


燕知寒门我是有亲身经历的。

小的时候,农村还很穷。大多盖的是泥瓦房,石头做基、泥砖做身、瓦片遮雨。

我们家住的也是这种房子。用泥砖做外壳,里间用木板隔开算作房间。

每当春季来临的时候,就会有燕子来我们家筑窝。多的时候,2-3窝都有。

不止我们村,全村人家家户户都有燕子窝。

春暖花开的时候,“憋比憋比”的叫声,听的最多。

后来,大家有钱了,拆了泥瓦房,换上钢筋水泥房。

新换的房子,是不会有燕子落户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传闻:燕子比较喜欢穷人,它只会在穷人家里做窝。

事实上,并非如此。

燕子是有很强的方向感的,去年在你这做了窝,第二年它还会来你家。

只是你换了新房子,它一下子懵着了。

  • 这是我家吗?

  • 我去年就在这吗?

  • 还是说,我找错了?

这个燕子大概率会找一个新的地方做窝,毕竟它去年才在这里丢了个了窝。

当然,你也不用慌,再等等,会有其它的燕子来你家做窝的。

它们才不会嫌富爱贫呢。

至于狗知新婿,我对这个的理解就不深刻了。

我怕狗!

无论大狗、小狗、会叫的、不会叫的,我都怕----小时候被狗追过好几条街留下的阴影。

我丈母娘家,以前是有条狗。那时我也算是新婿,不过,它知不知我,我就不知道了!

但凡有狗想靠近我,我都会觉得它是不怀好意。

错了,

我根本就不会给一条狗,靠近我的机会!

我们之间,根本就没深交的可能!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80后小伙。

不追热点,

不谈政治,

不会挣钱,

只在头条分享我那呆在农村的童年时光,

想一起回到过去的,不妨关注下!


80后小伙的农村生活


农村俗语都是经过农民在生活中的实践,智慧而得来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俗话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的都是动物是具有灵性的,特别像是燕子和狗。

燕知寒门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一首意谣,燕子是报春鸟,也是吉祥鸟。在农村有燕子来家搭窝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燕子来做窝,意味着家里吉祥富贵。

小时候,村里桂奶奶家的房子是最好的,一座大大的五角房子,里面不仅有宽敞的堂屋,还有好几个房间,以前村里人打粉打糍粑都是去她家。

她家堂屋的角落里就有好几个燕子窝,地上经常都是燕子屎,有时候窝里的小燕子掉下来,她还会特意扛个楼梯把小燕子送上去。桂奶奶是个特别迷.信的人,她说燕子来家做窝这是求都求不到的事,一定要好好的供着。

狗知新婿

狗是非常有灵性的一种动物,不仅能看家护院,还能给人做伴,农村人对于土狗的喜爱那可不是一星半点,那是全身心的喜欢。对于狗知新婿我倒没有经历过,但狗知新媳我确是有亲身体验。

老公家有一条养了七八年的卷毛狗叫小白,小白平常是非常凶的,不认识的人往家门前过路,它都会追着叫。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那天老公家的亲戚都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多,我进去的时候它就对着我摇尾巴,我也没太在意。

当我在桌子旁边坐下一会,它钻进桌子底下,用它的小爪子轻轻的挠我,尾巴摇得特别起劲,我心想这小狗真傻,又不熟尾巴还摇的那起劲。这时被老公的小姨看到了就说,小白平时凶的都不让人摸,这下跑到你身边去撒娇了连小白都知道你是这家的新媳妇,这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狗是一种既聪明又忠诚的动物,它能分的出谁是自家的人,像老话说的“狗知新婿”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贝凡梅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e3f0f09e951来源:简书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剁手届的邓紫棋


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许多动物结下不解之缘,燕子是人们最喜欢的小鸟,被誉为家鸟;狗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家畜之一,被誉为人类的朋友。那么,“燕知寒门,狗知新婿"是什么意思呢!

一是燕知寒门。在过去,燕子的数量比较多,每到春天,它们就会成双成对地来到北方农村安家落户,人们都希望燕子在自己家筑巢,农民把燕子当成吉祥鸟。

有人说,燕子不进寒门,意思是嫌贫爱富,其实,这是人们对燕子的一种误解。因为在过去的农村,农民经济条件差,住房多是土墙茅草屋,家境好些的农户,对房草经常修缮,保持下雨雪不漏水,家境贫寒的农户,房草修缮不及时,下雨天房子漏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雨停了,屋子里仍在下。

好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燕子筑巢的特点,燕子筑巢的主要原料是泥巴和草,燕子在筑巢选址时,最起码的一条是不能见水,所以,燕子飞到了漏天的草房子里观察后,它就会放弃筑巢计划,同样道理,如果你家的房子不漏天,房内顶是干燥的,说明不漏雨水,当然就是这个地方了!这就是燕子为什么知寒门的道理。

二是狗知新婿。这里所说的狗,是农村的土狗,土狗通人性,忠诚于主人,只要是家里的人,任你打,疼了它叫唤,任你斥,它摇头摆尾,不会反抗,你逗它玩,它会讨你高兴。

狗咬生人,所以,狗看家护院是能手,如果你经常到访,是主人的常客,狗对你熟悉之后也会把你当朋友,既使主人不在,狗也不会咬你;如果狗对你不熟悉,你的来访肯定要受到狗的强烈阻止,主人在家时,一声训斥,狗就鸦雀无声。试想,如果是新女婿到来,主人主动迎接,狗还敢叫唤吗?

由此可见,"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句俗语,虽然从表面现象上看有些道理,其实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神奇,是人们爱屋及乌,对自己喜欢的燕子和狗从内心表示欣赏而已。


心累力乏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们用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后世之人留下了不少的经验杂。当然,有些经验比较迷信,并不足以相信,但是也不乏一些有道理的话语。而今天讨论的便是“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句话,它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的意思在于:燕子们在选择建造巢穴的地方之时,都不会选择那些家庭贫困之人的房檐,而对于狗而言,它们仿佛知道自己家中即将进门的女婿是什么样子的。即使是对于没有见过的新女婿,他们都会表现得十分温和。

对于“燕知寒门”这句话而言,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燕子是比较怕冷的动物,而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寒门之人的房檐一般都是用泥土瓦砾垒起来的,因此一般都有缝隙,而大户人家们的房檐都是用砖垒起来的。而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自然也就不会选择寒门的房子去筑巢了。

对于“燕知寒门”的说法,其实还有一个民间故事。据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地主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是一个勤劳之人,而小儿子是一个懒惰之人,因此他们两个兄弟成家之后,地主分家的时候比较偏心,也就是说,他给小儿子多分了一点。

分家不久之后,燕子便到了小儿子的家中筑巢了。但是多年之后,地主留给小儿子的财产被败光了,甚至还欠了外债。因此,燕子便跑到了大儿子的房子下面筑巢。而大儿子因为比较勤劳,逐渐积累了不少的财富,成为了当地的有钱人。于是很多人便认为,这是燕子给他带来的运气。

对于“狗知新婿”而言,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都知道,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因此它是通人性的。同时,狗和人不同,它们识别人们的方式除了用眼睛之外,还会用鼻子,因为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

因此,狗是认识自己家人的气味的,而新女婿进门之前一定和自己的岳父有过交流,身上便会沾染主人家的气息,因此狗见了他,便会觉得见到了自己的主人,自然也就不会恶意相待,反而可能会开始摇尾巴。

由此不难看出,一些看上去是封建迷信的说法,其实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而这也正是古人们的人生经验。


阳阳的农村事


人们常说的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就是流传很广,并且拥有很高认可度的一句俗语。

这句话是说,燕子筑巢时好像有先见之明,很少去贫困人家,狗狗对没有见面的女婿会表现出友好的一面,压根不会扑咬。

为什么会这样讲?如果以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还是能发现说得很在理。

燕子是名副其实的益鸟,不仅不会偷食农作物,还会经常捕食苍蝇、蚊子、飞蛾、蝗虫、牛虻等害虫,对人们做出的贡献很大。在民间,燕子一直有神鸟的美誉。

但燕子是典型的候鸟,比较怕冷,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南方度过,喜欢那种温暖的生活环境。在繁殖时节,燕子会选择在6——7月,这时的北方,正好是一年四季中燕子的最爱,所以,北方人常常会在这个时间点看到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小燕子。

燕子不去贫穷人家筑巢,并不是说明燕子嫌贫爱富,而是出于自身的生存考虑。燕子每年只能产卵8颗左右,孵化小燕子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找一个好地方,建造一个结实、舒适、温暖的小窝。

燕子在选择筑巢位置时,一是能够遮风挡雨。二是位置要比较隐蔽和安全,不容易被老鼠、蛇、鹞子等天敌发现,能够起到保护幼燕的作用。三是所选位置要利于筑巢,因为燕子窝巢结构比较独特。

燕子窝巢的形状近似于一只碗从中间劈开的“半碗”,是燕子把泥土、杂草、毛发混合在一起,一点一点粘合成这个形状的。窝巢开口向上,上边必须有横平的天然遮挡物,如,屋檐、屋顶,天花板等,才不至于漏雨漏风。更重要的是,黏连燕子窝巢的那一面必须是竖直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干等。

贫穷人家的房子大多比较简陋,比如在古代,不少人住茅屋,遮风挡雨效果不够好,隔音效果也比较差,当然不是燕子筑巢的首选。

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既温暖又安静,从许多方面来看,都很适合燕子在此孵化宝宝,所以,燕子会自然而然选择它们。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燕子这个益鸟,从古自家都喜欢在大户人家筑巢垒窝。

狗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宠物,非常有灵性和智慧,早在10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到如今,已经变成人类忠实的朋友和看家护院的好帮手。狗的嗅觉和听觉都十分发达,嗅觉超过人类的1200倍,听觉达到人类的16倍。

依靠强大的嗅觉,狗能辨别出许多气味,储存气味的能力同样突出。当一家人跟狗相处一段时间后,狗能把家庭所有成员的气味储存在大脑中,每次若闻到熟悉的味道靠近,它就会明白是自己人即将到来,不会表现出敌意。

狗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当有陌生人的气味靠近时,狗通常会用大声吠叫来警告来者,示意来者不要再向它的领地靠近,否则,它就会发动攻击。

但新女婿不一样,新女婿虽然还没有跟岳父家的狗见过面,但他身上的气味出卖了自己。新女婿由于跟未婚妻共同生活过,两人交换过体液,身上自然吸附了未婚妻的气味,狗闻到这种不陌生的气味后,自然觉得来者不会带来威胁,所以就不会吠叫和扑咬。

另外,狗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很突出,当它看到主人跟一个陌生人走进家门,两人行为举止既亲密又友好时,狗就会认为主人带来的是朋友,下意识地用摇尾巴表示欢迎,而不是用吠叫来问候。


鸿鹄迎罡


在农村燕子和狗都是最常见到的动物,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再现在,农村人都喜欢在家里养一条狗,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便会养一些金贵的品种,在以前人们基本上就是养土狗。燕子是益鸟,可以消灭田地里害虫,所以农村人都很喜欢燕子和狗。农村人认为燕子是吉鸟,每年春季燕子在自家房檐下垒窝,昭示喜事而来,或给自家带来好运;同时,农村人都喜欢养家狗,因为狗通人性,见到熟人温驯,遇到陌生人就狂吠唤起主人注意。所以燕子和狗深得农民喜欢。而在日常生活中,农村人也就根据这些总结出许多与鸟兽相关的俗语,其中,就有“燕知寒门,狗知新婿”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对“燕知寒门”的理解。

长期以来农村流传着“燕子不进苦寒家”的俗语,是说燕子不在贫穷人家搭窝垒巢,它们能分辨出贫富,喜富厌贫,一般不在穷人家垒巢,而在富贵人家安家。所以,一些贫穷农民在春天见到燕子在自家垒窝,就认为这是今年的好彩头,会给自家带来吉祥如意,当然非常高兴;加之燕子是益鸟,农民都喜欢。但现实中确实家庭富裕的农民家里都有燕子垒窝安家的现象。

第二,“燕知寒门”有道理吗?

燕子是很聪明的鸟类,但它并没有分辨农村家庭贫穷和富有的本领,而民间“燕知寒门”的说法,只是因为燕子选择筑巢的地方和富裕家庭的特点相近。过去农村贫穷家的房子大多低矮破烂,通风透光性能差,人常说“人穷是非多”“贫贱夫妻百事哀”,穷人家没吃没喝,家里三天两头吵架闹矛盾。而富裕家生活富足,家庭矛盾少,且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安静清爽。燕子作为高空飞翔的鸟儿,本性决定了它喜欢在高大明亮的地方垒巢生活。现实中,安静祥和的家庭和睦富裕,这才有了“燕知寒门”的说法,这纯属巧合,是由燕子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第三,“狗知新婿”的理解。

农村人养狗用来看家护院,狗在主人面前跟前跟后,非常温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陌生人,狗就狂叫,引起主人注意。当主人家女儿带男朋友,或女婿来家里,狗却不叫唤,有人就总结出“狗知新婿”的说法。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道理。我们知道,狗的嗅觉很灵敏,女儿的体味传到新婿身上,狗闻到后自然就不叫唤了,所以就有了“狗知新婿”的说法。

第四,“狗知新婿”有道理吗?

农村新女婿进门,家里的狗不叫唤,狗灵敏性很强,主人家的一举一动都能察觉到,新女婿来家里,家人热情招待,狗看到客人跟主人关系亲密,就不会像遇见陌生人一样狂吠;且新女婿身上携带女儿的体味,狗的嗅觉就起到重要作用,就知道新女婿和主人的关系就并会狂叫。

因此,农村生活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的民间俗语,都是先祖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漫长的生活规律性总结,久而久之形成了传统的习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被时代遗弃的俗语逐渐被历史的洪流而冲走,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这些民俗在农村生活中,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中对传统的规矩、习俗和文化起到良好推动作用,这都是以往农民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积累而来的,到现在也有他积极的一面,对此,我们要甄别对待,拿来我用。


蜂农蜜哥


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话都拟人化,心理化了,很有些道理,但又不是全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燕子嫌贫爱富,狗有预见认新婿。

燕子和狗,在农家是常见之物,住惯农家,对燕子、狗的习性只有所认识的,燕子虽小,却很有灵性,记性,狗是特有灵性,又很忠于主人的,对气味特灵敏,也会观人察色,看得懂听得明,闻得清人的一些举止言行及气味。所以人会放心让狗看家护院,会喜欢狗。

燕子是候鸟,会迁徒,但很有记性,燕子恋旧巢,今年飞走,明年飞回,没了旧巢,便会另寻新屋再筑巢。燕子动作极敏捷,眼是极灵见的。吃小害虫,所以人敬为益鸟,对其友好,便不怕人。但燕子有自己想法认识,为安全起见,燕子筑巢是有讲究的,一个要有一定高度,一个是要当筑粘住,一个是其他物不易来来。蛇鼠猫等易侵犯就不安全了。古时穷富人住宅明可分,穷人的房子低矮不牢固,富人的房子高大牢固,所以,燕子一般不会选择穷家房子筑留巢而会选择富人家的,并不只象有些人只看表象所想象的那样,燕子也嫌贫爱富,不入寒门。现在人都住楼房别墅,装修豪华,不利燕子筑巢了,所以,现今燕子也极少入富家了。其实燕子是从自身便利和安全考虑的。小时,我有一邻居,一小孩多事好奇,将燕子窝用棍刺破,让小燕子跌落而拿小燕子玩,自此之后,燕子再不入此屋筑巢了。

狗有人性,好狗更懂人性。狗很忠诚主人,更懂感恩,给它好吃的,它就会摆尾以谢。狗会看人脸色,知喜怒忧愁爱恨,也会看举止听言语,新婿入门,是主人满意的,狗能从主人的言行举止表情看出,也可从新婿入门时的言行举止表情中看出好坏,所以狗不咬新婿,狗知新婿。新婿入门有礼物,也高兴,主家也高兴,这一点狗能看清,狗忠于主人,狗怎么会咬新婿呢?如是盗贼,对主人不利,狗就会枉枉直吠,还会扑上去咬人呢。从这一点说,狗是会听言察色知人心好坏的。所以,好狗足能看家护院,助主人一皮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