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熱榜:

“今年,你回家過年麼?”


不回家過年的理由能有一萬個,

而回家的理由卻只有一個: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人們常說 “生活需要儀式感”

《小王子》裡說: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過年回家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豐子愷說,“這裡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歸宿之處,我的家。家,是柴米油鹽的瑣碎平凡。在汪曾祺心中,“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是冬日最暖的場景。充滿著生活氣息的炊火與油煙,酸甜苦辣的菜餚和清脆作響的鍋碗瓢盆,把家吃出了越來越暖的凝聚力。

滿庭芳·漁趙顯宏一家老幼無牽掛,恣意喧譁。新糯酒香橙藕芽,錦鱗魚紫蟹紅蝦。杯盤罷,爭些醉煞,和月宿蘆花。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家,是每個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粗茶淡飯也好,酸甜苦辣也罷,家,就是一家人其樂融融,朝夕相伴過簡單、平凡的日子!

這裡有你最親的父母,最愛的孩子,還有拿最好的青春陪你過日子的親愛伴侶。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家,是心裡永遠的牽掛。不管我們走得有多遠,哪怕海角天涯,都走不出它的牽掛。

家,也是心心念唸的團圓。擁有的時候毫不在乎,在路上時又會依稀想念。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歲暮到家

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家,是一束溫暖的光,可以融化心上的冰霜。

母親平實的話語,父親厚重而深切的關愛,

就如一壺陳年好酒,用愛為材料,以歲月釀造,經年以後細細品味,越飲便越有滋味,再難釋杯。


歸 家

王冕


我母本強健,今年說眼昏。

顧憐為客子,尤喜讀書孫。

事業新燈火,桑麻舊裡村。

太平風俗美,不用閉柴門。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家,是遊子夢魂縈繞的永遠的岸。不管我們走得有多遠,哪怕海角天涯,不變的是鄉音,濃濃的是鄉情。


家,還是那個一生都在逃離,而又一生都想回去的地方。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渡漢江

宋之問


  •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又到一年春節至,也是一年歸家時。

回家的路,也許遙遠漫長,難免風塵僕僕,可在每個收拾好行囊、準備啟程的人心裡,那條路,一定是看遍世間繁華後最美的風景

無論生活多麼千頭萬緒,我們也願意為愛穿越那萬水千山。

因為有多少遊子在路上,就有多少親情在等待。而每次過年,其實都是親情深切的召喚,是父母無聲的期待,是在告訴你:世界再大,也要記得回家。


過年回家,是春節最好的儀式感

趁故鄉還有人守候,記得回家。

無論這一年,你過得是否安好,成功還是失敗,經歷過多少挫折,曾去往哪裡,都不要忘了,在你的身後,炊煙在升起,燈火在閃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