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想舒舒服服成就大业,没门儿!"

​作为中国著名动力机械专家,翁史烈梦想之一就是——发明创造全球最先进的船用发动机。在翁史烈的办公室书橱里,陈列着各种模型——驱逐舰、主战坦克、歼击机、蛟龙号深潜器、和谐号动车组……而它们的"心脏"——发动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核心专业"动力机械工程"。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翁史烈在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百年庆典上发言(资料来源:上海交大新闻网站)


动力机械工程是以燃气轮机、汽轮机、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流体动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它涉及能源、交通、电力、航空、农业、环境等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


攻克多项燃气轮机关键技术,9次获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海军急需15000马力的船用燃气轮机,但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1978年国家给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叶轮机械研究所下达任务,要求将一台JT3D(70年代中期中国最先进的航空涡扇发动机)大推力航空涡扇发动机改型为舰用发动机,并完成改型机的全尺寸验证试验。翁史烈承接了这项重大项目的开发研究。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翁史烈在实验室指导工作


翁史烈把课题组分为计算组、结构组、测试组、涡轮组和总体组等部分。当时学校的科研条件很差,计算组没有计算机,要用手算;实验室没有空调,大家要忍受在酷暑的天气下做试验,每次从实验室做完试验出来,翁史烈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有时试验要求在27度条件下才能做,但夏天白天温度高达38度,只有在凌晨4点左右才会下降到27度,翁史烈与课题组成员就等在那里,眼盯着温度计,只等27度的来临。


解决了技术和理论的难题后,他们还需要面对试验的风险。第一次上试车台试验大家都非常紧张,毕竟理论基础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谁不知道会产生什么问题。


这次试验很不顺利,发生了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压气机"喘振"现象。发动机在试车台上"颤抖",尾部喷出长长的火焰,只能让发动机紧急停车终止试验。这个结果让翁史烈难受极了。


试验失败后,翁史烈顶着外界质疑的压力,召集课题组全组人员群策群力,反复讨论。在进行了无数次的部件和总体性能计算后,他们对真实的航空涡扇发动机进行结构上的改型。为了增加试验成功的概率,他们又准备了许多后续方案。


翁史烈事后坦言:"做这么多准备与外界的压力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非常踏实,绝不能存有半点侥幸心理。"


经八个月的分析和各种方案的精心准备后,第二次试验成功了,发动机改型取得了成功!


翁史烈先后主持了近10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克了多项燃气轮机关键技术,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陶瓷绝热涡轮增压复合柴油机,完成了我国第一批陶瓷涡轮转子设计实验,曾9次获得国家、部委奖励。


从小立志 报效祖国


1932年5月21日,翁史烈出生于浙江慈溪县。翁史烈的父亲是上海银楼的经营商,幼时他便常随父亲往返于宁波和上海两地。在黄埔江畔,小小年纪的他常问自己:"为什么江面上穿梭的都是外国人的轮船和军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属于自己的舰船?"


那时起,他心里就埋下一颗报效祖国的种子。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国立交通大学


翁史烈从小就品学兼优,而且受到名师指点。他在上海市立晋元中学读书时,师从著名文史学者郑逸梅,曾获全校作文大赛第二名。


1949年,翁史烈高中毕业,他同时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大连大学和诚孚纺织工学院。由于对造船技术的着迷,翁史烈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国立交通大学,那一年他才17岁。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翁史烈入学名册


1952年,翁史烈毕业后在上海交大留校任教,1962年获得前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随后回国继续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81年1月,他开始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1月)。1984年2月,国务院任命他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一直到1997年7月。


半个多世纪以来,翁史烈的名字始终和上海交通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1985年,翁史烈校长为试点班同学讲述学习方法,勉励同学好好学习(资料来源:上海交大档案馆)


半个多世纪留给校园


1952年,翁史烈从交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开始,翁史烈担任教师已经超过半个世纪。1997年,翁史烈从交大校长岗位上离开后,并没有过着"养花遛鸟打太极"的老年人生活,依然坚守教育岗位,为本科生上课,而且治学十分严谨。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翁史烈为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校庆题词(资料来源:上海交大档案馆)


多年来,不论多忙,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他都不会推辞,而且会事先作大量的准备工作,目的是要听课的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交大的学生要了解国情,了解领域内的最新动态,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这是翁史烈给新生做入学报告的"开篇导语"。还有一句,他的学生也很熟悉,就是"想舒舒服服成就大业,没门儿!"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翁史烈与研究生讨论问题


在翁史烈牵头下,组织建立了中国首批热力涡轮机博士点和重点学科,并为建设气动力学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热力涡轮机学科梯队。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燃气轮机研究院成立


为"青草沙"与人拌过嘴


1995年,翁史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其他院士一样,翁史烈长期活跃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科技领域,积极开展能源、环境科技咨询,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从前,上海市民饮水资源只有两成取自长江,八成则取自浦江,黄浦江部分取水口的水质一度难以达标。早在担任市科协主席时,翁史烈就为"长江江心取水"方案而奔走,但限于当时条件,长期停留在纸面上,这一直是他的一桩心事。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夏季气温屡创新高,居民用水量也屡屡增多。但作为上海水源——黄浦江上游来水日趋枯竭,中下游污水上涌,自来水水质下降。


翁史烈院士和其他院士,对上海的取水水源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最终形成了到长江口青草沙取水的方案。


作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水资源问题其实并不是翁史烈的本专业,但他仍然对此尽心尽力。每次到北京参加院士大会,翁史烈都会联合院士们东奔西走,联系不同单位专家,这其中仅上海就有150多位。


2001年,翁史烈牵头创建了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多次陪着专家组参加决策机构扩大会议, 期间他听到了"很不好听的话",甚至与别人拌过嘴。面对这些人,翁史烈据理力争,以理服人。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青草沙水库


2005年,已经73岁高龄的翁史烈联合9个相关学科、26位资深专家对青草沙水源地方案进行了评估论证。最终,在大家努力下—— "2006年1月,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青草沙水源地……"被正式列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7年,上海市政府投资人民币160亿元开始"青草沙"水源建设。


2010年,1200万上海人喝上了来自长江的优质自来水。"那可都是优质的二级水源哦!"提起这个过程,翁史烈院士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笑容。


支持少年创新教育事业,不惜动用"市长资源"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缩写为OM),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1989年,翁史烈受邀出任上海市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会长,当时,他还担任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上海科协主席,工作繁忙可想而知。


他的加盟,使OM比赛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什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会对青少年比赛感兴趣?他说,OM提出的三个宗旨——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与他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也带给他许多启发,所以能够加入OM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无论教学、科研事务多么繁忙,翁史烈都要抽出时间担任市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评委和嘉宾,鼓励青少年亲自动手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他说:"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

他是上海交大的老校长,常和学生说:

翁史烈会长在头脑奥林匹克颁奖大会上讲话(资料来源:中国头脑奥林匹克官方网站)


为了欢迎"小选手"回国,他甚至不惜"动用"市长资源,他曾与老市长徐匡迪约定:如果上海参赛队成绩好,要请市长鼓励一下。结果,徐市长接见了两次参赛队成员。


之后,他又写信给市委书记韩正。2015年6月1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会见了参加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的上海获奖队,向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表示热烈祝贺。由此可见翁史烈对青少年培养的良苦用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翁史烈身体力行,是无数学子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激励后辈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翁史烈

(1932.5-)

动力机械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文献:

1.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翁史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报告

2. 《翁史烈:"中国动力"的不灭追求》,人民画报

3.《翁史烈:梦未圆,还要追》,解放日报,2014年01月05日

4.《翁史烈院士访谈》,燃气轮机技术,2006年第32卷第1期

5. 《翁史烈院士:苍松犹有傲雪枝》,上海交通大新闻网,2010年2月11日

6. 《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翁史烈:建设科创中心要厘清三个问题》,澎湃新闻,2014年10月17日

7. 《匠心——走近中国院士》,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