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战败的德意日现在为什么如此发达?

余日力


很多人觉得德意日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耗尽了国力,而且在战争中遭受巨大的破坏,战后几十年时间变得很发达,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很多人才会问为什么它们作为战败国为什么现在能如此发达,其实这算不上什么奇迹。



德意日重新发展起来,在世界上也算是比较靠前的国家,其中有很多原因在发挥作用,首先就是德意日都是老牌工业国家,它们比世界上多数国家发展工业较早,有比较强的工业能力喝发展能力,战争只是破坏了很多物质,但是它们发展的底子还在,相较于多数工业底子薄的国家来说它们还是处于优势。

况且它们是战败国,损失惨重,其他国家也没好到哪去,物质上起点不必它们高,而工业能力比它们弱,所以它们成为世界上发展靠前的国家不足为奇。



再有它们先后受到了外界的影响,美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支持部分欧洲国家战后重建,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得到了美国的帮助,美国在战争中本土没怎么受损,家底还算厚实啊,二十世纪后半个世纪美国在亚洲发动战争,日本成为了美国的临时中转站,帮助美国生产军事物资,还有美军驻扎,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当然,美国没有白吃的午餐,被美国援助的代价就是听美国的话。

再有就是这些国家体量不大容易发展,很多人觉得这些国家短时间兴起是个奇迹,但是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大国遭受自然灾害的以后进行重建,大国重建一省一州,就这个面积可不比欧洲一个国家小,那是不是更让人震撼。它们更容易发展起来,对欧洲一个国家的援助你要是放到印度那么大的国家,完全不可能全国都发展到德国那个程度。


鍋盖頭司令


德意日三国能够发动世界大战,本身就说明它们很强,战争结束之后,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发展模式仍在,而且德国等国仍然掌握大量先进技术,日本虽然技术有所不足,但是重视教育,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遭受重创,损失惨重,而且由于德国抵抗到底,所以大城市一片废墟,铁路、公路、水库、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全部被炸毁,尤其是首都柏林。

二战结束后,欧洲内部的战争全部消除,欧洲国家开始全力发展经济,德国虽然一片废墟,但是德国拥有大批人才,有些在美国的战俘营,得到释放后参与经济建设。


德国技术原本就处于领先地位,德国能够造出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喷气式战斗机和火箭,即使是战后,许多技术仍然留了下来,加上德国政策扶植工业,德国人的严谨性格适合于钻研,所以德国战后经济快速发展。

德国打压虚拟经济,包括房地产等,德国拥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远超美国,因此德国的经济实力依旧强大。

日本的技术不如德国,但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1957年开始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等到这批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八十年代。

日本清楚如何快速发展,因为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国力跃居亚洲第一,所以战后再次重视教育,日本再次成为亚洲第一。

除了主观因素,德国和日本有、意大利都都受益于美国的支援,尤其是美国在欧洲发起的“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援助130亿美元的物资,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在亚洲参加战争,日本成为美军后勤基地。



德意日三国战后的快速发展关键两个因素,第一,重视教育,第二,重视工业。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碎正好印证了只有工业才能加速经济发展。


视野新观


德意日三国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了,随着轴心国的战败,德意日三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损害。二战后,这些国家百废待兴,纷纷进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社会经济。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战后如此发达有共同点。德、日、意三国的工业基础就很好。到了战后,德国和日本推行了政治改革,首先清除了法西斯主义;其次实行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部投入经济建设中去。(美苏搞军备竞赛时,德国和日本有美国的核保护伞);第三点,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最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劳动者素质都很高,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战后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50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本60年代末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历史军魂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都曾经被法西斯势力控制,都是二战的战败国。轴心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战败后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遭到了严重的惩罚。出人意料的却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都快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了大多数国家。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如此发达的原因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内部坚实的基础,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内外两方面原因的交互作用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实现了战后废墟中经济的崛起。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经济如此发达的内部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德意日有符合本国国情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要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或者说,是本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制度,而不是嫁接于其他国家的制度。德国和意大利都是自己选择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在战后却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造。

第二,德意日的教育水平较高且培养出了大批的合格的产业工人。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工人的素质,高水平的教育也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社会群体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战后德意志的崛起提供了必须的合格熟练的劳动力条件。

第三,德意日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战后经济的崛起提供了科技支持。德意日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拥有深厚的科技基础。在这深厚的基础上,德意日才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现今社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

第四,德意志有充足的人口数量和基本的国内市场。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在国内发展起来之后才能扩展到国外。德意日都应有6000万以上的人口数量,日本在战后通过各种手段,甚至达到了1亿2000万人口的程度;这意味着德意日有支持本国经济的国内市场。德意日的经济发展策略就是立足国内,扩展国外。

第五,德意日国内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德国和日本;其基本设施基本上被摧毁。战后的废墟即是损失,也是崛起的有利条件。为什么呢?因为白纸上好作画。基础被摧毁意味着大量的需求,基础被摧毁意味着可以按照最科学的态度进行规划和发展。有一个词叫后发优势,德意日在战后就拥有后发优势。

当然要实现后发先至就必须拥有资金,资金哪里来呢?美国的援助。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经济如此发达的外部原因又有哪些呢?

第一,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竞争为德意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二战结束后,美国要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性质。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经济需要什么?需要资金。德意日缺乏什么?缺乏资金。因此,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大量贷款。

第二,马歇尔计划虽然有大量的附加条件,虽然这些附加条件是加强了对德意日的控制。但无法否认的是,德意日可以从美国获得大量的资金,德意日甚至可以获得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拥有了资金和市场的德意日等国就获得了发展经济所必须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三,美苏争霸的格局下,美国甚至为德意日提供了安全的外部条件。美国于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带给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压力。战败后的德意日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最大程度削弱了,面对苏联的军事压力是不可能专心发展经济的。怎么才能专心的发展经济?获得国家安全。德意志有国家安全吗?有!北约建立后,德意日就获得了实际上的安全环境。

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定律:国内环境的稳定和国际环境的和平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德意日拥有稳定而有利的国内环境,又拥有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经济怎么可能不迅速发展?!

德意日经济的发达对现在的世界秩序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一,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市场在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之后,世界经济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第二,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和平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德意日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得益于力量的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就逐渐的出现了多个的力量中心;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意味着降低了美国和苏联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第三,德意日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德意日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德意日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国和苏联对世界的控制。现在,德意日又成为了国际秩序里的重要国家。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

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所以中国经济要发展也必须拥有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从新中国建立起,我们就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然后才有了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发展是目标,和平是前提,综合国力是根本。


历史纬度


关键就是人!德国为什么连续发起两次世界大战?正是因为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在二次工业革命中,借后发优势超越了英法老牌帝国,却因立国过晚,没赶上分殖民地资源的大潮,限制了德国的未来发展,对德国而言,就是生存空间狭小,这才向英国的世界霸权发起挑战。



二战时,德国极权政府闹了个用百位诺奖科学家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笑话,这固然是一个真实的笑话,但是请注意德国为这种拍脑袋闹笑话的主意,就能发动起百位诺奖级科学家,正是有这个底子,才在战争中催生出现在还在影响世界的黑科技种子。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体系,本质上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百位诺奖级科学家,也未必就是德国科学界的全部,事实上爱因斯坦本人也出自德国,那么通过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还不能推论出塔基的厚实程度吗?

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战败只是一时的坎坷,迈过去后的发展,用不着别人操心,德国早就密集这欧洲最集中的铁路系统,有着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除了体量较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战后,借助最早跟法国的煤铁联营,一直发展成现在的欧盟,也应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日本也是同样道理,由于日本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巨大伤害,我国极端仇视日本的,大有人在,这点用不着否认,不过即使在这种人群里,你也找不出谁会否认日本昭和一代人的惊人能量,无论在战争还是在国家发展上,日本昭和这代人,就是靠自己的疯狂努力,来弥补国家种种不足足的,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从国家级社会体系来说,目前为止,把工匠精神发挥的最极致的,也是日本,所以尽管现在日本也是因为体量关系,很多方面已经被我们甩远,但作为东亚先行者,他身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你别看他现在表面很多工业层面的东西不行了,可是背后世界级的金融运作模式,工业上游行业标准,我们的参与度,还无法相比。最容易迷惑人的是意大利,表面上看,意大利自由散漫的出奇,与德国、日本完全是两回事,其实不然,意大利确实没啥工匠精神,人家早在古代,就已经跨越了匠熟而入道的阶段,古代欧洲贵族,要是凑不出一套意大利出品的罐头铠甲,长枪大剑,跑遍欧洲也别想找到家教堂肯帮着开光。

现代工业产品,意大利人真的那么散漫,怎么造的出法拉力?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这种汽车曾经离我们太远,我们只知道丰田奔驰,现在这种情况实际还是没有多少改变,除了发烧级玩自行车的,有几个人知道一王四后?真正个人消费顶级奢侈品市场,意大利能占半壁江山,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意大利也是世界少数有完整工业链的国家。更更离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我们都是战胜国,我们落下什么好?而意大利连续两次都是看着乱下注,人家吃什么亏了?!而且一直混在人堆里,你看谁,看那个国家对意大利特别有敌意了?说他弱,历史上又有谁真正欺负过他,让他吃了很大亏?这个国家,才真的值得研究。


李三万的三万里


很多人不知道,国家的发展最关键在教育,这句话的含义,发达,不过是教育的副产品。

二战战败的德意日,他们的共同点,除了一片废墟,还有什么?就是受过严格教育训练的大批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并没有因为战败而消失。

在二战,这些人能造出高科技的杀人机器,在和平时期,这些人发展建设也自然是一把好手。

而一些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大部分都目不识丁,斗大的字能识别一筐就已经是知识份子了。这样的人口素质,想发展什么都发展不了,只能出卖苦力赚点辛苦钱。一直处在全球生态链的底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教育,德日国家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很早就起步。

德国的普鲁士,1717年就有部分地区强制实行义务教育,1763年,普鲁士全国就推行8年义务教育。

在日本,1872年就发布法令,要建设53760所小学,1886年就确立了4年义务教育,1907年,义务教育延长到6年,1920年,全日本的入学率就高达99%。

旧时的日本是贫困的,为了保证贫困儿童的营养,1889年就有小学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二战之前,日本的小学午餐实施范围一直在扩大。

二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用美国施舍的面粉实现了免费小学午餐,1954年,更将这个制度法律化。

如此费心费力的重视教育,这两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世界名列前茅,再强调一句,发达,不过是百年教育的副产品而已。

最后再放一张,这个和德日无关。


京猪大将军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我认为一个国家能否重新崛起,除了一定的机遇以外,政治经济体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首先说一下这三个国家的机遇。

这三个国家在战后都是一片废墟,战前所建设起来的各种工业生产体系、基础设施基本都毁于了战火,并且人员伤亡巨大,社会经济萧条。

德国和意大利处在欧洲地区,当然,德国分为了西德和东德,西德和意大利都加入了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无息甚至是无偿援助的方式,帮助西欧国家重新恢复了生产力至战前水平,之后稳步发展,逐渐重新成为了发达国家。

日本在战后也经历了经济萧条,随后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成为了美军的后勤供应基地,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在得到了初步的积累之后,于50-60年代初步发展起来,70-8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当然,这也和美军驻军日本,日本本身没有多少国防费用和养军队的费用有一定的关系,毕竟负担就小了。

实际上,虽然说这三个国家都得到了不少的外援,但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起来,从本质上来说还是这个国家自身的因素。战后各种国际援助非常多,有的国家能发展起来,但有的国家就是给再多的援助也发展不起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这个国家自身的原因。比如朝鲜,在战后一直得到了我国和苏联的大量援助,今天我们去平壤,他的地铁站都是我们原先援助的成果。但是朝鲜仍然一穷二白,人民生活贫困。

其次说一下这三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三个国家都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战后西欧国家、亚洲这边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能发展起来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当然香港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但政治体制在97年前是殖民体制,由英国管辖)可以说,亚洲四小龙再加上日本这些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都用了现代民主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一个好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长年和平的环境下,是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根本保证。只有好的政治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从而实现一个国家的稳定团结和资源优化配置,再加上不打仗,和平稳定的环境,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就自然能发展起来了。

最后,我认为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三个国家在战前实际上都是列强国家,教育文化水平相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属于较高水平,虽然经历了战火,但是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人还是存活了下来,他们成为了这个国家重建的栋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

一个国家的资源,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是天生就存在这个国家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而更为宝贵的资源则是人力资源,包括人才、国民基本素质等等。

就拿我国来说,战后(1949年后,实际上和日本45年战后时间区别不大)基本全国都是文盲水平,发展国家就要先发展教育,把减少整个国家的文盲率,而日本在战前,尤其是得到了甲午战争赔款之后,就大力发展了教育,战后的48年普及了义务教育,而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则在86年,晚了差不多30年。

可以这样说,如果两个国家在国民文化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话,那么体现在每一个国民身上,都有发展上的差异,毕竟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通常来说和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再发展上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如果在每一个国民身上都存在着差异,那么上升到整个国家,这些差异的积累就体现在两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差异了。

另外,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实行,也需要有一个教育水平较好的环境,而高教育水平的国家容易把好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起来,而一个教育水平差的国家,要搞民主制或者市场经济体制啥的基本都搞不起来,例子也很多,比如中东和非洲的很多国家,同样也是搞民主制,搞市场经济体系,但都是变了味道的,相对而言还不如搞集权制独裁制搞的好了。

这就是我认为的第三个原因,人力资源因素。

综合我的观点,一是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援助,二是政治经济体制,三是人力资源因素,因为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国家重新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老威观史


的确,作为二战战败国,德意日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目前都是发达国家,而且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组成七国集团,被称为“富国俱乐部”。德意日都是经济强国,其中2018年德国GDP为3.997万亿美元,世界第四;意大利GDP为2.074万亿美元,世界第八;日本GDP为4.97万亿美元,世界第三。

虽然战后德意日满目疮痍,但战前它们就是工业强国,因此战后或多或少都有点基础。而且最重要的是人还在,人才是最关键的,它们大部分受过基础教育,对工业化系统的认知还在,识字率高,而且相对完善的资本主要制度也在,有人才+有工业积累+有制度,因此它们战后重建,迅速恢复发展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还不得不忽略美国这个外力因素,战后世界格局变了,美国和苏联由战时的同盟国转变为对立关系,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开始调整对欧对日政策,日本德国和意大利都成为了美国的盟友,美国也开始积极扶持它们,欧洲有马歇尔计划,日本也有相应的扶持,因此这促使德意日战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锦绣中源


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集中于北美西欧。但是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与一战二战是否战败还是战胜是没有多少关系的,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关系。

二战中,德国日本都是战败国,但现在均成为了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等国是战胜国,但发达程度依然不如德日等国。因此,二战结果,对于一国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发达国家,其决定因素是非常有限的。

德国和日本战败以后,面临国土沦丧、产业被摧毁、赔款等一系列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深受二战摧残的那些战胜国(除美国外)同样是遍体鳞伤,各种问题不断,与德日两国的处境相比并不算好,都是在废墟上重建。因此,德日两国在二战后的起步点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差异其实并不是非常巨大。

真正让德日两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历史事件,是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基本上可以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拉开的。而德日两国,非常及时的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甚至在一些领域领先世界,因而,德日两国才能够顺利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而德日两国之所以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一来是因为德日两国在国家知识量储备、国家教育、国家意识方面都有很强的基础,国家重建也相比在知识领域一穷二白的国家容易得多。二是二战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对包含德国在内的西欧主要国家和日本等都进行了大力扶持。而此外,不得不说德日两国的国民素质的确超高。因而,德日两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发达国家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这一切,二战的结果影响,其实真的不大。


苏绽


二战战败的德意日现在为什么如此发达?1939年9月1日,德意日三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他们在欧亚的侵略,德国进攻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的9月在东京三国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史称《三国轴心协定》。此协议以侵略为手段,企图称霸世界的邪恶轴心国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发动二战的并非仅仅只有德意日三国,还有一些国家也跟随其中参加了二战。比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这些国家都被称为德国的仆从国,也都加入了上述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在军事和政治上结成了同盟。1941年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导致美国加入了战争。出于同盟关系,德国也被迫与美国宣战,至此二战的形势发生了逆转,直至战败。

德国战败后,遭受重创,损失惨重,而且由于德国抵抗到底,所以很多

城市一片废墟,铁路、公路、水库、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全部被炸毁,尤其是首都柏林。

德国战后开始重建国家,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科技水平大大提高。包括虚拟经济,房地产等等,德国拥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远超美国,因此德国的经济实力依旧强大,国家各项任务很快发展起来。



日本的技术不如德国,但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1957年开始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等到这批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八十年代。



德意日三国战后的快速发展关键两个因素,第一,重视教育,第二,重视工业。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碎正好印证了只有工业才能加速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