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離奇!連工信部都發了區塊鏈的白皮書,虛擬貨幣真的有戲了?

區塊鏈的入局,有些行業會顛覆,但更多的是,其本身的自我演替和進化。 ”

“就連菜市場賣菜、買菜的阿姨,都在討論區塊鏈。”這樣的說法,其實一點都不誇張。

自去年起,區塊鏈一時成為人人熱議的火爆話題。

諸如,幣安在線的媒體發佈會,從建群到滿人,不到半小時;何一前後三個小時的語音和文字採訪,被拆成了無數篇稿件刊登在各門戶網站和自媒體;嘉楠耘智成功登陸港股,IPO估值將至少達1000億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家區塊鏈上市公司……

關於區塊鏈的消息不絕於耳,但都不如官方發佈的第一份白皮書,耐人尋味。

昨天,工信部信息中心正式發佈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據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介紹,這是國內第一份官方發佈的區塊鏈產業白皮書。

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達456家,而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報道,去年全球大約有400個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

離奇!連工信部都發了區塊鏈的白皮書,虛擬貨幣真的有戲了?

這個事情,猶如一針強心劑,其中最先亢奮的卻是微信群裡的“炒幣玩家”,他們在不同的社群裡瘋狂轉發快訊,據說在朋友圈每轉發一條,都能夠對應拿到一些糖果。

為此,鋅財經特意整理了包括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各地區研究院以及ADM亞洲設計管理論壇中各位專家的觀點。

1 公鏈、私鏈還是聯盟鏈

2018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都高調進入區塊鏈產業。

早在2017年,騰訊和百度已經發布了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臺,京東金融研究院和工信部下屬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數據所發佈了《區塊鏈金融應用白皮書》。

螞蟻金服的動作則更低調。

離奇!連工信部都發了區塊鏈的白皮書,虛擬貨幣真的有戲了?

2016年底,正式成立區塊鏈團隊,2017年2月,前日本電氣(NEC)副總裁蔣國飛擔任螞蟻金服副總裁,併成立螞蟻技術實驗室,且整個團隊被正式納入“螞蟻技術實驗室”體系。

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針對區塊鏈的開發,更偏向於聯盟鏈。聯盟鏈是指,針對特定某個群體的成員和有限的第三方,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且每個模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

簡單的理解,聯盟鏈就是有中心的公鏈,只是這些中心需要遵從不同的規則。

京東金融針對銀行和金融機構做行業底層資產的穿刺,而螞蟻金服則在公益、溯源、租房首先發力。

相較公有鏈的不成熟和私有鏈的顛覆性過少,聯盟鏈被寄予厚望,但也並非沒有任何問題。

“一般來說聯盟鏈都選拜佔廷算法,不選POW的算法。”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數據所主任魏凱告訴潘越飛,聯盟一般規模比較小,所以不適合用POW協議,而且POW協議由於自身的缺點和性能問題,需要去拼算力,耗電就比較高。

離奇!連工信部都發了區塊鏈的白皮書,虛擬貨幣真的有戲了?

蔣國飛則表示,共識算法在迭代和工程落地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可以優化。“拜佔廷算法在不同場景中可以不斷完善優化,比如有PBFT同時,還有Smart-PBFT等算法。”

當然不僅互聯網巨頭們十分關注,傳統金融機構也在這件事情上,顯得非常積極。

“我們很多指標全面領先IBM主導的fabric。”蔡亮分享,在2018年,銀聯公開發布的文件中,他們研發的自主可控聯盟區塊鏈技術及應用達到了領先水平。

目前,他們的技術和應用在上交所的12個單位招投標中中標,在中國更是服務了4家國有銀行和7、8家股份制銀行,而在國外,Google也購買了他們的平臺。

有些行業會被其他行業顛覆,但更多的是行業的自我演替和進化。

2 想象力不能飛的太高

“幾個月前,有幾個朋友在討論區塊鏈,當我問什麼是區塊鏈時,就被大家嘲笑了。”

中國美術學院楊振宇教授,在大會現場和觀眾開玩笑說,他認為,和藝術一樣,區塊鏈刺激著科學家,對今天和未來空間的可能性進行思考。

在設計和零售行業中,區塊鏈的應用更是充滿了想象空間。

“2003年,我所在的設計公司,設計一款旋轉U盤,設計費收3萬,但是我們創造的產值是十幾億。”

全球設計力區塊鏈社區發起人池偉提到,正版授權賣了300萬的產品,盜版的更是不計其數。

他認為,隨著信息網絡過渡到價值網絡,量子經濟中對於數字資產的自由拆分和重組特徵,恰好能解決設計力、設計師才華的數字化和資產化。全球有2000萬的設計師,生產價值達到200萬億人民幣,這絕不亞於任何石油和地產行業。

“區塊鏈技術的產生,讓新零售產生新的變革,把零售廠為廠商提供的服務,調整為對客戶的服務,減少環節。”

中國新零售專業委員會會長鬍惠君認為,區塊鏈有望成為,新零售打通線上和線下的載體。

而已經有不少企業或者行業,希望藉助區塊鏈一飛沖天,比如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耿直boy陳偉星也表示,“ofo最大的機會是如何區塊鏈化。”

我們看到,共享單車三巨頭——摩拜被收購,hellobike擁抱阿里,ofo卻宣佈成立了區塊鏈研究院。

其實,每個公司的舉動,都有自己的算盤,至於最後能不能成,則要看未來發展。

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眼裡,做區塊鏈,不是拍腦袋,不是蹭股價。把區塊鏈放到應用裡,首先就要想清楚這個技術的價值在哪裡,然後才是抽象看應用的價值和生態的價值。

李鳴繼續解釋,以太坊、Ripple(瑞波)這類技術,會成為手機操作系統裡的塞班,但是因為缺少產業化和標準化,產生的亂象和漏洞,有可能讓其一夜之間崩潰。

“就是擔心它在某一天會突然倒掉,那基於這個基層平臺的所有應用就都是失敗的。”李鳴表示,在沒有IOS和安卓的前提下,以標準為依據,推動區塊鏈開源社區的建設,6月中旬即將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區塊鏈開發大賽也是如此。

2000年,塞班系統的數量接近於 windows XP 的代碼數量。但開發者為塞班開發程序十分痛苦,大量的 API 接口無法使用。反觀 iOS,它擁有的是可視化的 UI 開發環境,與 iOS 的產品一樣,非常簡潔且易於操作。

一位程序員老兵回憶,“塞班應用開發,有 4 種不同的界面S60\\S80\\S90\\UIQ,雖然這些界面同屬於一個底層操作系統,但是對開發者來說,是非常繁瑣和無效的。”

這就讓我們聯想到跨鏈技術。

但是,即便有再好的跨鏈技術,對於本就是憑空而建的生態和體系而言,似乎聽起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3 結合AI和IOT,區塊鏈是錦上添花還是底層基石

去年的這個時候,比特幣大概是在8千人民幣一枚,而如今,後面的單位換成了美金。

區塊鏈結合AI,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增加礦機的算力。某次活動中,比特大陸的產品經理介紹,“比特大陸通過AI芯片技術提升,讓AI智能機器賦能區塊鏈。”

簡單來說,就是節省電力,提升賺錢效率。

但是,這自然是遠遠不夠的。

就目前來看,IoT解決了信息採集和感知的問題,區塊鏈解決了信息的可信傳遞問題,人工智能解決信息的智能化處理問題。

以城市大腦為例,我們預想的場景是,IoT設備作為底層基礎設施,出現在城市的各個地方,包括紅綠燈、監控、公交地鐵站等,並且這些IoT設備,不是單純的機械設備,而是結合了智能合約和智能網關的區塊鏈弱節點,而這些弱節點背後,則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

傳統中心式數據庫的做法,就是把數據放到網絡,傳到雲端後進行處理,但隨著中心管理的對象越來越多,就很容易造成癱瘓,而且一癱瘓就是幾個小時。

等你反應過來,該發生的都發生了。

“未來,一輛汽車跟馬路電線杆的視頻攝像頭都可以交流。”巴比特CEO王雷解釋未來IoT和無人車之間的互動時,強調不要把無人汽車看成汽車,而是應該當作機器人,這不僅需要AI,更需要區塊鏈和物聯網的結合。

事實上,如今的區塊鏈,尤其智能合約和分佈式存儲,正在變成底層的基礎設施,它和AI、物聯網的結合,也越來越多被人們提及。

數據策略師、技術投資者兼AI顧問Francesco Corea在3月曾經提到,區塊鏈和AI之間是能夠互相幫助,提高效率的。

比如區塊鏈能幫助AI解釋自己(並讓我們相信它),當AI黑盒遭遇了可解釋性的問題,如果有一個清晰的審計跟蹤,不僅可以提高數據的可信性,還可以提高模型的可信度,這也為追溯機器決策過程提供了一條清晰的途徑。

而AI則能夠提升區塊鏈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算成本,據德勤(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估計,區塊鏈驗證和共享交易的總運行成本,大概是每年6億美元左右。

當被問到中心式和分佈式能否有機結合時,蔣國飛給出的答案是,中心式存儲完成簡單匹配的效率更高,分佈式存儲則可以記錄交易細節,增加可靠性。

而當這些交易場景,被搬到線下或通過線下完成時,IoT有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談及至此,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區塊鏈技術和應用,而不是一味盯著數字錢包,不然忽然哪一天,說沒就沒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它們是怎麼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