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位於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西路3號,是甘肅省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建於1956年,建築面積2.1萬多平方米,展覽面積1.3萬多平方米。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餘件。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已經成為向公眾,開展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先後被評選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底,甘肅省博物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font>坐落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教育館,1950年改為西北人民科學館,1956年改名為甘肅省博物館,1958年遷入新館。1999年經省政府立項,投資1.5億元對原展覽大樓進行改擴建工程,館舍佔地108畝,新展覽大樓建築總面積2.85萬平方米,展廳18個,院內還有文物庫房、3文物保護實驗室等設施,整個展覽大樓本著“莊重、典雅、美觀、人性化”的原則設計和建設,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智能建築,2006年12月26日新展覽大樓正式對外開放。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現設十四個部門,在編職工147人,講解員、文物看管員等臨時用工近百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5人,佔崗位總量的79%,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9人,中級50人,初級37人。在學歷構成方面,博士3人,碩士9人,本科89人,本科以上學歷佔總人數的85%。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憑藉甘肅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隴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貴文化遺存,甘肅省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館藏珍貴歷史文物、自然標本共計35萬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6件(組),國家一級文物721件(組),二級文物2637件(組),三級文物48241件(組),彙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大量文化珍寶,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獨具特色。特別是東漢銅奔馬、魏晉墓“驛使圖”畫像磚,已分別被定為國家旅遊標誌和郵電事業的標誌。目前,向社會推出的展覽有《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展》、《紅色甘肅——走向1949》五個固定陳列,反映甘肅厚重的歷史地理文化。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自建館以來,甘肅省博物館先後舉辦了各類展覽近300個,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觀眾前來參觀。館藏文物多次在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克羅地亞、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為宣傳甘肅做出了貢獻。同時,發揮自身人才和設施的優勢,開展文物保護與研究,其中三項文物保護課題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在古生物與古人類、原始彩陶、長城文化與中西交通、簡牘學、佛教石窟藝術、西夏文字與歷史、古代書法藝術等科研學術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2007年甘肅省博物館對外開放的《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三大基本陳列榮獲“第七屆(2005~200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1年《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展》再度榮獲“第九屆(2009~201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3年《紅色甘肅——走向一九四九》榮獲“第十屆(2011-2012 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優秀獎。此外,甘肅省博物館發揮區位優勢,在2010年牽頭成立了“中國博物館協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聯合“絲綢之路”沿線各博物館在2010年推出了“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並於2013年推出“海上絲綢之路”聯展,先後舉辦了“絲綢之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紙之路’——第四屆東亞紙張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甘肅省第二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博物館界引起了巨大反響。2012年甘肅省博物館與日本國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結為國際友好館,進一步促進雙方在館際文化、館藏文物保護、人員互動等方面的交流,推動兩省、市及兩國文化事業發展。隨著不斷髮展壯大,甘肅省博物館還先後被評選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獲得“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集體”的榮譽。憑藉孜孜不倦的努力,2012年甘肅省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甘肅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範區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全民刷館―記甘肅省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